超級工程的跨越者——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絲路

摘要: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出品,瀘州老窖·國窖1573全程支持的《講述中國故事》26日正式開播。第一集《超級工程的跨越者》中,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講述了這項世界級工程從技術積累幾乎空白到最終實現跨海通衢的偉大曆程。

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出品,瀘州老窖·國窖1573全程支持的《講述中國故事》26日正式開播。第一集的講述人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將其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奇蹟背後,是驚險萬分。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6.7公裡深海沉管隧道,距離最終合攏僅剩最後的12米。設計上稱為「最終接頭」——沉放入海,與一整條隧道連通,從而完成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全線貫通。

在安裝海域的指揮船上,林鳴和同事們都在焦灼地等待著,最終接頭的吊裝沉放「安裝成功」,卻出現了橫向最大偏差17釐米、縱向偏差1釐米的手工測量結果。

將6000多噸重鋼混嵌入到事前已經安裝好的第29、第30節沉管之中,難度極大,容忍偏差還是推倒重來?

林鳴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圖為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深海沉管隧道施工現場

圖為港珠澳大橋深海沉管隧道模擬圖

在林鳴看來,要實現世界水平工程,就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留下一個瑕疵以後,你沒法去補它的。」

圖為林鳴在港珠澳大橋工作現場

2017年5月3日,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接頭再次對接,兩小時內,林鳴下達了700多次口令,不斷調整精準,在連續工作38小時後,E29、E30沉管終於焊接形成整體。

圖為林鳴在港珠澳大橋工作現場

測量顯示,東西向偏差0.8毫米,南北向偏差2.6毫米。至此,6.7公裡的沉管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更創下了6000噸級別毫米級的對接精度以及滴水不漏的世界工程紀錄。

圖為港珠澳大橋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初,中國在外海沉管隧道領域的技術積累幾乎是一片空白,為了攻克這一世界級頂尖難度技術,林鳴帶著團隊摸著石頭過河。「外海沉管隧道,過去只有日本、美國、荷蘭,他們是這個方面的強國,有這方面的經驗,你想繼續發展的時候,你就要靠自己去突破。」

12年來,林鳴開展了300多項課題研究、形成63份技術標準、600多項專利。如今,雖已過花甲之年但每天依然忙碌到深夜。

圖為林鳴工作場景

林鳴希望能讓中國的技術和成果「走出去」,大橋建設是為了更好的開放,是為了讓中國和世界的距離不再遙遠。

「我們的建設過程是開放的,我們在分享大橋建設經驗時是開放的,我們在取得一些創新成果後依然是開放的。」林鳴相信通過開放,在全世界工程師之間能構建起,像港珠澳大橋一樣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之橋」。

圖為2017年12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中國結」橋塔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總車流153萬車次,截至9月底,累計21.58萬噸、價值84.45億美元貨物經港珠澳大橋進出口。經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口岸的旅客總數共計2443.45萬人次,日均約6.69萬人次,已超出4.8萬人次的預測日均客運量。(李浩然)

林鳴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2005級校友、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區總工程師...
    ——記中國海洋大學2005級校友、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區總工程師寧進進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2月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海上搭積木 海底穿針線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陳治家、李妍工人們在入海隧道的路面上進行防水作業。一個個這樣的工程奇蹟,造就了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完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李妍(署名除外)  港珠澳大橋究竟是怎樣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將其簡潔形象地概括為「海上搭積木」。由於大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面臨諸多世界級技術挑戰,包括海中快速成島、隧道基礎處理與沉降控制、隧道管節沉放對接、大規模工廠化製造、海上埋置式承臺施工、水下結構止水等。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中大機械鋪就超級工程!-瀝青攤鋪機-中大機械...
    【中國路面機械網報導】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主席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不僅是全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這項超級工程建設背後,中大機械自主設計製造的超大型、抗離析攤鋪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障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開通立下汗馬功勞。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畢業的學校,原來是這兩所!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了。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珠海舉行,10月24日上午9點,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個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獲得了多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世界最長海底隧道,世界首個橋,島,隧一體等等。
  • 港珠澳大橋 ——中國的「超級樣板」工程(圖)
    跨過珠海,連接澳門半島,最終通向香港大嶼山,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紀工程」正在伶仃洋上緩緩的升起。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已接近尾端,2017年將正式開通。屆時,從珠海到香港只需要30分鐘路程。
  • 南粵楷模林鳴:超級工程的領軍人物
    金羊網訊 記者彭啟有報導: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舉世矚目,舉國振奮。帶領數千建設大軍奮戰7年多,參與建設這一世界超級工程的,正是中國交建股份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經理部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11月3日,林鳴被評為第十批「南粵楷模」,眾望所歸。
  • 建造港珠澳大橋究竟有多難?據說,是連續考33次清華的感覺
    11月26日21:50《對話》之《超級工程背後的工匠們》再次迎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揭開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林鳴下屬為何想跑?李斯璇:林總之前有過這樣一個比喻,33節沉管,裝上去,對接好,像連續次考上清華,難度可能還要更高?
  • 「點亮」港珠澳大橋——記中國鐵建電氣化局港珠澳項目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點亮」港珠澳大橋——記中國鐵建電氣化局港珠澳項目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樊曦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一條巨龍躍海而起,這就是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
  • 林鳴:這個時代的中國工程師是幸福的
    他因為率領團隊在世界上做出一個帶有標誌性的中國「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而聞名遐邇。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以及中央電視臺節目《朗讀者》中,都出現了他特別的身影。他就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作為一名40年曆練出來的大國工匠,他感慨道:「是新時代讓我們攀上了世界橋梁建設巔峰」,「這個時代的中國工程師是幸福的」。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今貫通:用「海底穿針」工藝實現瘋狂想法
    作為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副總經理,他每年回家的時間不超過15天,並在大橋施工現場度過了5個春節。「在工地過春節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大年初一首先到工地發紅包,然後要聽聽施工人員的想法、困難,讓他們在後續工作中更理解和支持我們。」尹海卿說,「我們林總(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林鳴)7個春節全部都是在工地上過的。」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文章稱,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發展自己的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計劃的核心,它希望這一地區的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成就可媲美舊金山、紐約和東京的灣區。國際隧道協會隧道專家漢斯·德維特(HansdeWit)也認為港珠澳大橋工程是「全球最具挑戰的跨海項目,其中島隧工程是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一項工程」。2015年時,英國《衛報》還將其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
  •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範例,《港珠澳大橋》走進北京語言大學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譽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被列入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國際傳播工程項目,時長70分鐘,歷時9年跟蹤拍攝,獨家記錄、生動呈現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施工難度、技術成就,影片以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以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為代表的中國橋梁建設者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氣魄和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
  • 天開海嶽:走近港珠澳大橋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天開海嶽,巨龍出世,林鳴與朱永靈這兩條好漢風雨搭檔了十幾年,一個作為島隧工程的總經理、總工程師,擔當著港珠澳大橋最艱難、決定著成敗的工段——海底隧道的設計與施工;一個作為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舵手一樣地隨時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橋建設紀實
    這裡就是伶仃洋,一座超級工程在此巍然屹立。2004年,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啟動工程可行性研究,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公規院)承擔此重任,開啟了與港珠澳大橋的不解之緣:2008年承擔工可深化研究,2009年牽頭主體工程初步設計,2011年開始牽頭島隧工程總承包設計及施工配合工作,2012年開始橋梁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配合工作。
  • 港珠澳大橋「深海初吻」總攻 要保120年不分離
    「33次對接多數在40多米深的海底進行,首節與人工島對接的相對較淺,但也在是13米多深的海底與人工島暗埋段預留埠對接」,中交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五工區書記高瑜山介紹,「由於沉管體積大、重量大,但在海水作用下,沉管又對海況、海流有很強的依賴性。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8000名工人全面復工
    黃綺珊悲慘人生:三婚三離多次輕生,今52歲只有兒子杜海濤作伴 回首過往,中國創建了無數的超級工程,創造了無數的工程奇蹟,創下了無數的世界第一,2018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更是向世界再一次展示了中國基建的實力,但這並非是我國基建的終點。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一年成島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讓世界矚目。在觀看眾多的和港珠澳大橋相關的視頻、圖片的時候,我們不禁被茫茫大海中的兩個人工小島所吸引。港珠澳大橋沒有全程橋梁,而是還要在海上造兩個人工小島,一方面因為受到附近的香港國際機場對周圍建築物高度的限制,為了保證航班飛行的安全,附近建築不能超過150米,而港珠澳大橋的橋塔高度剛好就在這個數值範圍附近。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 港珠澳大橋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 專訪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 創新...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2014年開始持續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曾經多次、多方聯繫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採訪,均未果。在採訪港珠澳大橋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之外,總感到沒有深入「業主」層面的採訪是一個巨大遺憾。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自2010年5月成立後一直隱沒在媒體的視野之外,局長朱永靈此前一直不接受媒體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