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豪邁奔放,充滿了一股英雄主義氣概,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等,讀來令人盪氣迴腸。但是毛主席也是凡人,也有柔情蜜意的一面。他雖然是一個在政治、軍事舞臺上叱吒風雲、千錘百鍊的巨人,但卻從來沒有失去一個普通人的正常情感。在毛主席少有的幾首婉約詞裡,都有著《詩經》的影子。詩經女孩帶你一起來看,《詩經》對毛主席詩詞的影響有多大。
一、結交天下志士,毛澤東用《詩經·伐木》求友
毛澤東的詩歌創作最初頗受《詩經》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反映在他的日常談話、交往中。1915年秋,古城長沙街頭出現了這樣一張油印蠟版徵友啟事,名字見了報,署名「二十八畫生」。省立女子師範的校長看到之後,頓時怒氣衝衝,因為啟事中引用了《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伐木》中的句子: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這本是一首愛情詩,它的前後文是: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這段的意思是:
咚咚作響伐木聲,嚶嚶群鳥相和鳴。鳥兒出自深谷裡,飛往高高大樹頂。小鳥為何要鳴叫?只是為了求知音。仔細端詳那小鳥,尚且求友欲相親。何況我們這些人,豈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靈請聆聽,賜我和樂與寧靜。
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詩人內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迴曲折的表露。詩人最終希望藉助這首詩,「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毛澤東借這詩表達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心願,但顯然被當時的女子師範的校長誤解了。
二、感念生母恩情,毛澤東用《詩經蓼莪》哀悼
1919年10月5日母親病逝,毛澤東趕回韶山,跪守慈母靈前,悲痛至極。1920年,毛澤東開始共產黨的籌建工作,3月14日他寫給周士釗的信中說:「這是人生一個痛苦之關,像吾等長日在外未能略盡奉養之力的人,尤其生發『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痛!」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這句詩出自《詩經小雅蓼莪》,原文是: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這段的翻譯如下: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餵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可以看出,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在外漂泊的人,陳述對父母恩情的思念,表述不能在家奉養父母的歉疚之情,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毛主席在書信中引用《詩經》的原文,放在這裡相當貼切,更加證明了他為了革命事業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精神。
三、思念新婚妻子,毛澤東用《詩經關雎》表達愛情
毛澤東曾經說:「詞有婉約、豪放兩派,應當兼讀。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主席的一句「不廢婉約」在運用《詩經》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眾所周知,《詩經》裡很多詩的風格,都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例如這首給新婚妻子楊開慧的詩: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虞美人》
這首詞用的是李後主詞牌名,表達了毛主席因為思念新婚妻子楊開慧而徹夜難眠,於是主席乾脆就披衣起床,在還有涼意的屋中,讓思緒無拘無束地馳騁。要知道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時,正值湖南早期黨組織創建,是毛澤東最忙碌的時候。1921年春夏,毛澤東多次與新婚妻子楊開慧短暫別離,到嶽陽、華容、南縣、常德、湘陰等地考察,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廣大人民的生活狀況。
可以看出,這首詩很明顯地借鑑了《詩經周南關雎》的意象: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句話翻譯正是:「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毛主席的《虞美人》上闋前兩句,『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正是借鑑了詩經裡「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意象。偉人也是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只不過為了革命,他把這份柔情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從不輕易示人而已。
四、悼念犧牲將士,毛澤東用《詩經採薇》深切緬懷
1942年正值抗戰關鍵期間,愛國將領戴安瀾將軍奉命率軍出師緬甸,同英軍一道對日作戰。戴將軍與廣大將士英勇無畏,浴血奮戰,殲滅日軍5000餘人,譜寫了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在組織全軍突圍時,戴安瀾身負重傷,以身殉國,終年38歲。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毛澤東驚聞沙場殞將,深感惋惜和悲痛,於是特作《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首句「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就化用了《詩經小雅》中的《採薇》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我們知道《採薇》這首詩說的就是周文王時期,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周文王以天子之名,命將士們出徵戍役,守衛中國疆土的事情。具體解讀可以參考詩經女孩之前的文章:《詩經裡的《採薇》:綻放的棠棣之花,它讓我們的生命不再平庸》
毛主席用在這首詩裡非常恰當,將軍賦採薇一句,既體現了將軍和戰士們血戰沙場的豪邁之情,也體現了將士們思歸而不得還,戰死疆場的偉大之舉。
五、為服務員做媒,毛澤東用《詩經靜女》促成一段姻緣
解放後,1965年毛澤東乘專列去北戴河開會,這天是星期六,專列上的服務員姚淑賢因這次任務不能赴男朋友約會。毛澤東知曉這個情況後著急地說:「哎呀,糟糕。攪了你們的好事。你通知他了嗎?」 「沒有,」姚淑賢答道,「沒事的。他知道我常有任務,會理解的。」毛澤東當時深感愧疚, 用鉛筆在一張16開的白紙上寫了四句詩贈給姚淑賢:
這四句詩是《詩經鄭風靜女》句子:
靜女其妹,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躊踟。
詩經裡的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小夥子在約會地等待情人的情態,贈給不能赴約的姚淑賢也很貼切。後來姚淑賢從北戴河回到北京,便把毛澤東手書的這首詩交給男朋友看,並講了失約的原因。她的男朋友很激動,囑咐她一定要好好為毛主席服務。
可以說,《詩經》是毛澤東一生喜愛的古典作品,從青年到晚年,他都能熟記成誦,靈活地引用。毛澤東已經成為《詩經》活學活用的典範。
六、詩經女孩說
毛澤東從8歲開始讀《詩經》,可以說這些語言已經根植在他思想的最深處,滋養和浸潤了他的人生,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毛澤東曾說:「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中年人也喜歡。我尖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怨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這裡他引用了孔夫子對於《詩經》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觀點,可以說毛澤東的這種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不僅僅立足於文學作品的內容,還以作品形式、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發展等方面來闡述舊體詩詞的生命力,這非常有說服力。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時成為偉大的詩人,是詩歌的幸事,也是中華文明根源滋養溫潤的結果。他的對朋友的感召,對母親的思念,對妻子的深情,對將士的痛悼,對群眾的關愛——他的所有用《詩經》裡的詩詞對於情感的傳達是非常準確的。
我們研讀毛主席詩詞,了解毛澤東詩詞的創作之源,欣賞毛澤東詩詞的豐富內涵,探索毛澤東詩詞蘊含的深邃思想,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魅力無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立文化之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