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第一次給妻子楊開慧寫情詩:虞美人·枕上

2020-12-17 黨史頻道

「你……」楊開慧想阻止李淑一繼續說下去,但李淑一卻沒有理會她,仍一字一句解釋起來:「開慧,我對詩詞不太懂,但對這首詞好像看得懂一點點,這上闋前兩句,『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好像是潤之這個『不懂感情』的人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愁吧,因為相思之愁而徹夜難眠,堆積在枕邊,好像江海波浪翻滾。後兩句『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應該是寫他無奈夜太長,相思太濃,於是乾脆就披衣起床,在還有涼意的屋中,讓思緒無拘無束地馳騁。這下闕的前兩句『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應該是潤之對你的思念和對你們愛情的波折的回憶,後兩句『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則寫的這種離別之愁和相思之情。唉,我說憑你霞姑這位才女的聰明才智,也就用不著我解釋了吧!」

楊開慧聽到這裡,心裡覺得甜蜜蜜的,但仍然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淑一姐,這時候還取笑我,你說我們是好姐妹嗎?」

李淑一不再逗笑楊開慧了,便說:「霞姑,你也不要自己騙自己了,寫詩是潤之這位大詩人對你的愛的特有的表達,更何況我們這位豪放派詩人,竟然改變自己的風格給我們小霞姑填了這首情真意切的婉約派的詞,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我說,霞姑,你就知足吧!」

聽到這裡,楊開慧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但她又特別叮囑了一句:「淑一姐,這首詞可只有你、我和潤之三人知道,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你可千萬不要說出去,特別不要和斯詠姐講,如果她一知道,憑她那張嘴,一定會『滿城風雨』了。」

李淑一用手點了一下楊開慧,說:「我的小姑奶奶,姐知道了,我不會說出去的!」

李淑一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直沒有將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這首愛情詩的事說出去。

然而,到了好友楊開慧犧牲20多年後,特別是看了《詩刊》重新發表毛澤東的18首詩詞後,她再也抑制不住對亡友的懷念,所以寫信給毛澤東,索要當初他寫給楊開慧的那首詞。

毛澤東看了李淑一的信後,沉思了很久,最後覺得再把那首詞抄錄給李淑一,似乎有些不妥,因為那首詞是寫給他唯一最愛的人的。但是對老友的要求又不能斷然拒絕了之,因為這既對不起老朋友柳直荀,更對不起楊開慧。於是,毛澤東要衛士長李銀橋攤開紙,拿來筆墨,揮毫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同時,毛澤東還給李淑一回了一封信,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信是這樣寫的:

「淑一同志:惠書收到。過于謙讓了。我們是一輩的人,不是前輩後輩關係,你所取的態度不適當,要改。已指出『巫峽』,讀者已知所指何處,似不必再出現『三峽』字面。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遊仙》一首為贈。這種遊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於古之遊仙詩。但詞裡有之,如詠七夕之類。……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請到板倉代我看一看開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時候,請為我代致悼意。你如見到柳午亭先生時,請為我代致問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難,請告。為國珍攝!」

信寄出後,毛澤東思緒萬千,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當年寫這首詞給開慧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出現在他眼前。是啊,這是毛澤東最刻骨銘心的一首愛情詩,他怎麼能忘記呢?不久,毛澤東又情不自禁地把《虞美人·枕上》全詞抄錄下來,並交給了衛士張仙朋保管。1983年5月22日,《解放軍報》第一次披露了這首詞寫作的前因後果,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正式公開發表了這首詞。

《新湘評論》雜誌2013年第07期)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的詞《枕上》與《別友》,為何專家們對其解讀都各執一詞?
    毛澤東年輕時期所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婉約風格詩詞《虞美人·枕上》與《賀新郎·別友》,其中的許多細節都讓人琢磨不透,一直以來都是毛澤東詩詞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虞美人·枕上》手稿與發表版本文字上存在著差異在毛澤東生前,《虞美人·枕上》這首詞一直未向大眾公開發表。
  • 楊開慧犧牲前給毛澤東的情書:千字皆血淚,發現時主席已逝世6年
    這是摘自其中一封寫給毛澤東主席的信,當然這封信並未寄出,主席終其一生也未能讀到。寫這封信的時候,楊開慧已經與毛主席分開兩年多,這裡面提到的「貴重的信」,是毛主席在1928年10月捎回來的,那也是一年前的事了。
  • 27歲的毛澤東首次寫情詩:他的兒女情長,都和《詩經》有關
    毛澤東楊開慧畫像三、思念新婚妻子,毛澤東用《詩經關雎》表達愛情毛澤東曾經說:「詞有婉約、豪放兩派,應當兼讀。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例如這首給新婚妻子楊開慧的詩:「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 毛澤東最感謝最愧疚的女人: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妻子楊開慧烈士!
    今天,是毛澤東主席誕生127周年紀念日。我學習了多篇紀念毛澤東的文章。深感作為偉人的毛澤東,也有平凡人的一面,直到晚年,他還一直在思念,深表感謝和深感愧疚的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媽媽文七妹,是媽媽的博愛鼓勵和支持他更好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一個是為了革命和因為他而犧牲的妻子楊開慧烈士。捧讀偉人與這兩位偉大女性的感人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
  • 楊開慧給毛澤東的情書:藏牆縫中50多年,主席寫「答李淑一」緬懷
    關於毛主席我們知道的更多的是他的英雄事跡,但是少有感情方面的事情被提及,楊開慧便是毛主席最刻骨銘心的愛戀。有一句著名的毛主席寫的詩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就是紀念夫人楊開慧的。>一封寫著她的思念、她的傷痛和她的思念的信;她把信用蠟紙封存了起來,封得嚴嚴實實的,然後把這封信藏在了距離地面足足兩米高的牆壁中。
  • 毛澤東1920年冬萍鄉城郊之行探秘!
    12月2日凌晨,百念成灰的時刻,只有遠在西面長沙志同道合的戀人楊開慧的身影,才是他心靈的慰藉。此時,農曆十五過去一周,抬頭西望,正值高天殘月,映照著西去湘江的萍水河,怎叫詩人不對月拋淚!此時此情此景,無法抑制的詩情噴湧而出,於是毛澤東隨手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枕上》。
  • 毛澤東創辦書社缺少經費,楊開慧勸說母親,捐出楊昌濟的奠儀費
    而楊昌濟老師的女兒楊開慧自幼熟讀經詩,在父親的薰染下,對時事政治也十分感興趣。在毛澤東等人還沒去楊昌濟老師家之前,楊昌濟老師就已經給楊開慧看過毛澤東所寫的《講堂錄》。毛澤東寫的這篇《講堂錄》總共有一萬多字,不僅寫了外國的人和事,還寫了中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典籍,從先秦哲學到漢賦到漢書,再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文學家的言論都有涉及。《講堂錄》涉及範圍之廣,內容之深刻,讓還沒有見過毛澤東的楊開慧,對毛澤東已經產生了敬佩之情。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毛澤東將自己的痛苦、悲傷、思念、悔恨、感恩之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寫好《祭母文》後,他意猶未盡,又寫了兩副輓聯。第一副輓聯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第二副輓聯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需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後來,毛澤東在給好友鄒蘊真的信中,對母親的高尚品德仍念念不忘。他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毛澤東有兩句詩,表達了這種心緒。第一句出自1921年寫的《虞美人·枕上》:「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夜深人靜時,「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為革命四處奔波的毛澤東思念楊開慧,徹夜難眠。「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寂寞難耐,翹望星空,星星悽然,形單影隻,正如李煜《搗練子令》所云:「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 毛澤東詩詞中陰晴圓缺
    毛澤東有兩句詩,表達了這種心緒。第一句出自1921年寫的《虞美人·枕上》:「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夜深人靜時,「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為革命四處奔波的毛澤東思念楊開慧,徹夜難眠。「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寂寞難耐,翹望星空,星星悽然,形單影隻,正如李煜《搗練子令》所云:「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 朱軍轉型製作人推《信·中國》 將首次披露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
    值得一提的是,被觀眾所熟知的朱軍,將自己很多的「第一次」獻給了《信·中國》。第一次擔任獨立製作人和總導演;第一次在綜藝節目中使用全投影舞臺技術;第一次在一檔節目中集結60餘位有影響力的演員,他詼諧地形容「這些人加起來,票房價值超過500個億。」「在我從業的近三十年經歷當中,目前是文化節目最好的時候。」
  • 楊開慧同志,結婚七年之久一遭分離,卻沒想成為了永別
    楊開慧出生在一個知識家庭,父親更是一個知識分子其實大家應該有所了解,楊開慧同志他的父親是一位特別有名的知識分子,名叫楊昌濟,當年的毛澤東與另一位蔡和森同是楊開慧父親的弟子,所以他們三人屬於是師兄妹的關係,但是因為相處的時間長了,楊開慧最欣賞的就是毛澤東這位父親的學生,因為當時的毛澤東常常會把自己的文章與筆記帶來給楊開慧閱讀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痛失慈母后,毛澤東把對母親的愛升華為對人民的愛、對民族的愛、對祖國的愛。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他把無限的愛都獻給了偉大的母親——祖國。夫妻情:從「堆來枕上愁何狀」到「憑割斷愁絲恨縷」毛澤東的婚姻生活曲折坎坷,既有幸福,也有苦澀。
  • 主席家堂屋裡正中牆上的神龕和楊開慧
    從蔣匪何健帶領湖南劊子手以1000到5000大洋賞錢天價瘋狂追殺毛澤東結髮妻子楊開慧的瘋狂舉動而看,毛澤東故居西邊不遠處的毛氏祠堂,當年也不會太消停。楊開慧板倉宅子應該和毛澤東韶山的家是不同的風格,畢竟當年楊開慧父親楊昌濟是當時國民政府重金相請都不到的留洋大學者。我們從文獻和影視劇裡不太多見書香門第大家閨秀楊開慧和當時鄉野的韶山沖有啥往來。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20年,毛澤東嶽父、教育家楊昌濟逝世
    >>相關連結青年毛澤東與恩師楊昌濟青年毛澤東平生第一次來北京時就住在恩師楊昌濟的家裡。那是毛澤東生平第一次離開湖南到北方,也是第一次身臨嚮往已久的北京。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曾兩次到北京,分別是1918年和1920年,這兩次都與楊昌濟及北大發生密切關係。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時就住在東城區鼓樓後豆腐池胡同15號,這是個普通兩進四合院,不大,院主人就是他的恩師楊昌濟。
  •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
    歲月有時是冷酷的,1982年手稿被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世六年,他終究沒能收到愛妻這份沉甸甸的思念,而楊開慧此時已經犧牲了52年。   楊開慧的父親,是著名教育家楊昌濟先生。楊先生對毛澤東這名學生特別欣賞。這種欣賞悄悄傳遞給了一個人:女兒楊開慧。1918年8月,赴法勤工儉學風潮捲入湖南,毛澤東與同學們為此趕赴北京。此時,楊昌濟先生已經執教北京大學。
  •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五集電視文獻紀錄片解說詞
    歲月有時是冷酷的,1982年手稿被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世六年,他終究沒能收到愛妻這份沉甸甸的思念,而楊開慧此時已經犧牲了52年。 楊開慧的父親,是著名教育家楊昌濟先生。楊先生對毛澤東這名學生特別欣賞。這種欣賞悄悄傳遞給了一個人:女兒楊開慧。1918年8月,赴法勤工儉學風潮捲入湖南,毛澤東與同學們為此趕赴北京。此時,楊昌濟先生已經執教北京大學。
  • 辛棄疾用24種藥材,寫一首情詩,妻子看後滿臉羞澀,回信更是絕妙
    辛棄疾用24種藥材,寫一首情詩他留下的詩詞中是關於國家,人民,戰爭,和平,節氣,飲酒,甚至夢境等等。然而,他的一首詩包含了超過24種中草藥。據說辛棄疾那時剛結婚。在徵途期間,辛棄疾思念妻子,寫下了一首思念情詩《滿庭芳·靜夜思》:滿庭芳·靜夜思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