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2020-12-23 剛子侃歷史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在國會發表演說,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同時,美國國內超過1100萬青壯年應徵入伍,近600萬婦女代替上了戰場的男人,進入兵工廠,為實現短期內製造6000架飛機,7500輛坦克和千萬噸級戰艦的備戰目標而努力工作,這就是羅斯福政府提出的「勝利計劃」。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太平洋戰場上沒有美國軍隊的捷報傳來,反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舉步維艱,傷亡人數也不斷增加,這讓國內美國人的士氣降至冰點,也讓時任總統的羅斯福和白宮上下備感焦慮。為提高國家人民的士氣,點燃內部民眾的熱情,羅斯福下令啟動了對日本的報復計劃。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1年12月21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兩周後,羅斯福在與海陸空三軍總司令的內部會議上,提出了針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惜一切代價報復日本。羅斯福認為「珍珠港」這個恥辱,美國要用最解恨的方式報復回來,最佳方法就是以牙還牙,同時也挽回美國在國際上的面子;這個場景在好萊塢大片《珍珠港》中,曾經再現過。

但是羅斯福的建議,遭到了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的集體反對,因為這個針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在當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斯福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為什麼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可能呢?難就難在作戰半徑上,美軍飛機飛得過去,未必能飛得回來。當時的日本海域500海裡範圍內,全部都在日軍的警戒範圍之下,美軍若想空襲日本計劃成功,只有讓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而計劃成功的主要條件,就是飛機必須要在日軍警戒海域外起飛,這樣才不會引起日軍的警覺和阻撓,但當時的美軍飛機根本沒有這種遠程續航能力;對比之下,日本本土太遠了。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要麼就讓航母直接駛入日軍的警戒海域之內,不過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進入日軍警戒海域的作戰半徑內,美軍航母這麼明顯的目標,隨時會受到日軍的火力攻擊,所承受的風險呈幾何級上升。而且這片海域也沒有可以作為航母停靠基地的島嶼,因此空襲日本本土的成功率為零。於是,空襲計劃暫時擱置了。

1942年1月1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參謀弗郎西斯.洛奉命,來到位於維吉尼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視察海軍最新型的航母「大黃蜂」號。就在弗郎西斯飛回華盛頓的途中,意外發現為讓飛行員習慣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機場的一條跑道被塗成航母飛行甲板的樣子,頓時腦海中靈光一閃。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回到華府後,弗郎西斯.洛上校立刻向當時的海軍總司令,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匯報,提議用航母裝載陸軍的遠程轟炸機,可以解決飛不到日本本土的問題。因為遠程轟炸機的航程數比艦載機要遠上許多,可以在日軍的警戒區外起飛。海陸空配合作戰,這在當時還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不僅可以出乎日本人的預料之外,還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效。

計劃確定了,但是計劃的執行人還沒有著落。最終,美軍軍部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轟炸東京」計劃的執行人—詹姆斯.杜立特。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說起詹姆斯.杜立特,也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杜立特還是美國當時最傑出的特技飛行家,擁有博士學位的航空工程師。在杜立特21歲時,這個有著飛行天賦的年輕人,就加入了美國陸軍通訊團航空班,成為一名飛行員;一年後,杜立特就因為其傑出的表現,升任飛行教官,成為航空班新機型試飛員。

一戰期間,陸軍團專門下達命令,為保護杜立特生命安全,不得將他派往前線,而是留在後方專門訓練飛行員,可見陸軍團對杜立特的重視。26歲時,杜立特獨自一人駕機,在12個小時內橫穿美國本土,成為短時間內持續飛行第一人,隨後的數年間,他的紀錄無人可破,而且杜立特一直是美國本土航空競賽的冠軍獲得者。28歲時,杜立特又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工程學博士學位,同年,杜蘭特又組建了自己的飛行特技團,享譽美國;這種人才,國家怎麼會派他上戰場送死?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但在1942年1月23日,杜立特還是接到了美國陸軍總司令,美國空軍最高長官阿諾德將軍打來的電話,要他接受由總統授意的絕密作戰計劃—「轟炸東京」。

這個在當時普遍被軍方高層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和構想,最終落在了杜立特的身上。這位飛行天才雖然天賦極高,但是他也沒有在航母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重型轟炸機的經驗。

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此時,擺在杜蘭特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選擇轟炸機;二.培訓飛行員。首先,要飛往東京執行轟炸任務的飛機,要滿足以下特點:1.載彈量大;2.遠程續航能力強;3.機身小,起飛距離短。只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機型才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飛,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飛機,至少在當時的美國戰機機型中是沒有的。最後,杜立特選中了「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經過緊鑼密鼓的設計、改裝後,這個機型總算是勉強滿足了上述條件。

B25離開甲板(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隨後,杜立特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測試。測試的跑道,從飛機起飛到升空,一共467英尺,142米,但是這個長度只有「B—25」轟炸機正常起飛距離的五分之一,相比航母甲板上即窄又短的起飛跑道,若是不能在這個距離升空,轟炸機就會一頭栽進大海中。在經過反覆試驗,杜立特針對轟炸機的機頭、油箱等各方面的零部件進行參數改造,終於試飛成功。

隨後,杜蘭特又在陸軍航空隊所屬六個編隊中秘密進行人才選拔。1942年3月1日,120名經過初選的美軍飛行員進入佛羅裡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秘密集訓。這些飛行員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而且對所要執行的任務和目標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在三個星期內,必須要掌握短距離起飛的技巧,以及包括投彈射擊、改裝飛機等,對外則是宣稱為飛行競賽作準備。120名飛行員,分24組集訓,經過複選最終確定了80人和16架轟炸機執行任務,作為高度機密被軍方高層絕口不提。

美軍轟炸機(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大黃蜂」號航母上,80名飛行員和16架「B—25」轟炸機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集結完畢,次日出海,飛行員和航母上的船員,都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在哪裡。

此時的東京,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已經作好了防禦的準備。自「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國不會善罷幹休,時刻都在警覺中。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各戰線捷報喜訊頻傳,軍國主義上下都在一片歡騰和陶醉中。

大黃蜂上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自西太平洋海域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威克島被美軍空襲後,山本五十六更為憂慮;為防備美軍對日本本土特別是東京地區偷襲,山本五十六不止布下了扇形防禦陣線,更是將原來500海裡的預警海域擴大至600~700海裡,又從西南太平洋調回了由南雲忠一指揮的,「祥鶴」和「瑞鶴」號兩艘航母,加強本土東岸的空中防禦力量,並派出無數警戒船隻,包括民用漁船都加裝無線電,徵用為警戒船隻;派遣偵察機,頻繁升空監視美國方面的一舉一動。

轟炸出發前夕(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8日,「大黃蜂」號航母出發的第六天,由後來的美國五星上將威廉.哈爾西指揮的美國「企業號」航母,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1艘油輪組成的混合航母作戰集群,從珍珠港出發,他們的目的就是掩護杜蘭特的秘密空襲任務。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0日,在「大黃蜂」號航母和「企業號」航母互發密碼電報,傳遞匯合訊息時,被日本方面發現信號。山本五十六老謀深算,調兵遣將下暫且按兵不動。山本五十六對美軍艦載機的航空裡程非常了解,除非美軍航母駛入距日本本土300海裡的海域,否則不可能對日本本土構成威脅,而且山本五十六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瘋狂的想法,那就是藉機毀掉美軍的這兩艘航母,等於打掉了美軍海上一半的作戰力量。

於是山本五十六打算先裝作毫無防範,準備誘敵深入,在美軍航母駛至離日本本土600海裡的海域,再對其實行軍事打擊。山本五十六甚至已經開始做起了消滅美國航母,進攻美國本土的美夢。只是,自認神機妙算的山本五十六,沒有想到「大黃蜂」號航母上的杜立特和他整裝待發的遠程轟炸機隊。

甲板上的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6日,兩支艦隊匯合完畢,關閉了無線電,開啟了隱身模式。同時,杜蘭特也向80名飛行員公布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終極目標—轟炸東京。同時,杜蘭特也強調了轟炸並不是造成平民傷亡,而是震懾日本,同時摧毀破壞日本人的軍工重地。

由於日本人的建築材料多為木頭,每架轟炸機先投下重達230KG的航空炸彈,隨後再投擲450KG的燃燒彈,主要轟炸地點為機場、港口、兵工廠等重要設施,最後的降落地為中國。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根據杜立特的計劃,轟炸機群從日本東南方向進行襲擊,投彈後原方向返回,脫離日本海岸線足夠的距離後向西面飛行,最終飛向中國衢州、麗水、玉山及建甌等多處機場,在這些機場加油後,再飛向位於重慶的空軍基地,並通知在中國的陳納德將軍予以接應,最終這些倖存的飛行員,會送到中國戰區的美國參謀總長,約瑟夫.史迪威那裡,參加中緬戰區的戰鬥,並建立新的航空單位。但羅斯福最終不同意通知中國的蔣介石政府,因為杜立特要停靠的這幾個機場都位於日本佔領區內,這時候向蔣介石政府提供情報,對飛行員們的生命安全威脅很大,為保密先暫時不要知會蔣介石政府。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8時25分,日本警戒船「日東丸23號」發現美軍航母混合集群,立即向東京發報,山本五十六要求「日東丸23號」核實美軍航母數量,結果情報被美軍截獲,「企業號」向「大黃蜂」號發送訊息,示警已被日軍發現,「企業號」航母下令擊沉「日東丸23號」,並俘虜船員11名,船長自殺。

7分鐘後,美軍航母混合集群又發現日軍警戒船,這預示著他們已經隱藏不住行蹤了,但是在美軍的作戰計劃中,航母混合集群必須要在距日本本土400海裡處返航。此時距美軍進行空襲的海域還有150海裡,若按照原計劃執行,估計兇多吉少,於是杜蘭特決定提前起飛。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企業號」指揮官哈爾西將軍明白,杜蘭特的提前起飛,就預示著杜蘭特的轟炸機隊將在大白天轟炸日本本土,危險係數升高的同時,還有日本人方面已經有了預警,或許他們將很難飛至東京上空。

即使他們能成功對目標進行轟炸,但最後由於航程增加和載油量減少,他們在中國大陸安全著陸的可能性為零。但若是不提前起飛,這支混合艦隊必將受到來自日軍的攻擊,這支艦隊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軍僅存海上作戰力量的50%,若是遭到損失,這個代價太大了。

轟炸東京前準備(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上午近9時許,哈爾西將軍下達命令,轟炸機群提前起飛。此時的太平洋上,美日雙方相距688海裡,「大黃蜂」號航母將艦首對準了東京灣,航母上警鈴大作,飛行員們開始以為是演習,後來才知道是行動時間提前了。

當杜立特首先架駛著滿載炸彈的「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顫顫巍巍地飛出了航母的飛行甲板,消失在艦首甲板下方,一秒鐘後,飛機又被強行拉回空中,讓航母的船員和飛行員們提到嗓子囗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裡,現場響起了陣陣歡呼聲。杜蘭特的轟炸機機飛了起來,讓後面起飛的飛行員提高了士氣,又增加了信心。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而此時的日軍指揮部中,山本五十六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美軍航母混合集群正一步步踏入自己親手布置的天羅地網,他要正面對決美軍,讓他們灰飛煙滅。山本五十六啟動了他的三號作戰預案,命令日本海域的5艘航母,6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9艘潛艇,90架戰鬥機和116架轟炸機集結,向「日東丸23號」被擊沉的海域進發。

當山本五十六的大軍正在集結期間,杜立特率領的轟炸機隊已經看到了日本本土的海岸線。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8日上午10時28分,東京。16架美軍轟炸機的引擎轟鳴聲,讓高度戒備的東京市區市民有所警覺,但他們沒有聽到防空警報的報警聲,這些日本民眾看了看轟炸機機身上一閃而過的太陽旗旗徽,他們認為是日本空軍又搞軍事演習,這些狂熱的軍國主義民眾簇擁在一起,向美軍轟炸機招手歡呼。

正在這時,無數的炸彈從天而降,這些民眾的歡呼聲瞬間被劇烈的爆炸聲所掩蓋。向飛機歡呼的日本民眾被炸得鬼哭狼嚎,全都懵圈了。怎麼日本自己的飛機炸自己人呢?

原來,杜立特駕駛的「B—25」米歇爾轟炸機隸屬美國陸軍航空隊,機徽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標識,與日軍軍機機徽稍微相似,再加上飛機飛行速度快,普通民眾根本分辨不出來。

死亡的日本人(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空軍並非獨立軍種,而是稱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杜立特這支轟炸東京的編隊,也不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屬於特別行動隊,所以他們的機徽和美國空軍常見的機徽不同,難免會被日本人誤會。

80名飛行員,16架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奇襲,杜立特飛行編隊實施穿梭轟炸,短短30秒,杜立特轟炸了高度戒備的日本本土,迅速完成了轟炸任務。

就在空襲發生前不到一個小時內,山本五十六就接到了美軍航母混合集群返航的情報,他還以為是美軍提前察覺到了他作戰計劃和軍事布防,提前撤退,就在他準備下令日軍全體追擊時,防空警報拉響了,東京被空襲,山本五十六被暴怒的日本天皇罵得狗血淋頭。

山本五十六(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日本天皇表示帝國不能被侮辱,更不能被美利堅威脅,要求山本五十六掩蓋國內的輿論呼聲,把這件事壓制了下來。

而杜立特的轟炸編隊,對東京造成了50人死亡,252人受傷,90餘座建築物被摧毀。美國此次空襲的意義,旨在鼓舞當時國內低迷的士氣,鼓舞美國民眾的激情,打擊囂張的日本,只是轟炸幾天後,美國國內沒有任何有關東京受到美軍轟炸的消息,報紙沒有報導,連電臺都沒有播報。

為什麼沒有消息傳出來?美國人不是要通過轟炸東京來達到本國國內的歡呼聲嗎?

陸軍航空隊機徽(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其實在東京遭襲的當天,羅斯福就收到消息了,只是不管是負責這項計劃的軍方高層,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都沒有杜蘭特編隊的任何消息。保持沉默,就是對他們渺茫生存機會的最大保護,所以有關的消息一律封鎖,美國陸軍、海軍軍部都對此項絕密任務絕口不提。

其時,這也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方法,他們的態度向來都是一無所知。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美軍為何不轟炸東京,而是選擇了廣島和長崎
    二戰末期隨著義大利和德國的投降,法西斯國家就只剩日本還在垂死掙扎。但是日本拒不投降遭到了國際的聯合進攻,其中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大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那麼為什麼美國要在日本和長崎投下兩個原子彈,而不是在其他城市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揭秘一下吧。
  • 臺灣又要轟炸大陸核電站?當年想派500特種兵突襲羅布泊核基地
    2500特種兵突襲羅布泊核基地雖然現在這些計劃看起來非常滑稽可笑,不過當年,臺灣還真的策划過針對大陸核試驗場的重點襲擊。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一直對中國的核試驗密切關注。在同甘迺迪見面後,蔣經國表示,臺灣願意空降300到500人的特種部隊,突襲大陸的核實驗基地,美國只需要提供運輸機運送特種部隊即可。聽到這個計劃後,甘迺迪很感興趣,詢問飛這麼遠安不安全,有沒有被擊落的危險。
  • 「東京大轟炸」背後的秘聞—壓死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率領16架B—25「米歇爾」轟炸機突襲東京,只造成了東京地區小規模的傷亡和破壞。杜立特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當時杜立特的「東京突襲」是絕密特種作戰,任務前的準備和任務中的過程都非常倉促,沒有計劃周詳,導致轟炸機編隊在東京上空胡亂轟炸,卻成為日本空軍史上的經典轟炸案例
  •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日本遲遲不願意向同盟國投降,甚至有人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讓日本的男女老幼都變成戰士,與同盟軍同歸於盡。當時,美國已經制定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但為了儘快逼日本投降,保護同盟軍,以及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軍高層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加速戰爭進程。由於原子彈的數量不多,好鋼必須要用在刀刃上。
  • 二戰時的義大利空軍:擁有世界一流的飛機,曾計劃轟炸美國本土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二戰時的義大利,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國家實力弱、軍隊戰鬥力差,是二戰中最廢柴的國家。作為世界級強國,義大利竟然誰都打不過,一直都在跑龍套,甚至在二戰中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網上關於義大利的黑段子滿天飛。
  • 揭秘泰坦尼克計劃:為了轟炸德國,美軍轟炸機還得穿到蘇聯去?
    相信了解二戰史的諸君,對鋪天蓋地的戰略轟炸機群,都有著深刻的印象!但如果看到盟軍轟炸機群直撲蘇聯而去,不知諸君會有何反應呢?是「紅警」再現?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實際上,這是美軍在二戰中執行過的空襲任務。
  • 日本人為何只痛恨原子彈襲擊,卻能原諒東京轟炸50萬人?
    世界二戰美國為了加速戰爭的進程,美國緊急研製出了原子彈並且在隨後的一個月就對日本長崎和廣島進行了投放,導致了20萬的民眾傷亡,現在每年日本都會舉行祭奠受難群眾的哀悼。在這場核武器的轟炸下,倖存者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日本還會經常拿這件事說將自己扮演成受害者,指責美國政府,要求道歉,美國根本從來都沒有理會他們,更別談道歉了,當時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也說,如果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樣的。
  • 二戰末期,美國為什麼把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沒有投在東京?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為了督促日本法西斯主義趕快投降,所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極大的毀破壞力,日本在這兩個城市有數10萬人死亡。原子彈武器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日本最後也完全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夠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投降。
  • 光亭: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發動了對東京的空襲。轟炸結束後,由於美軍在空襲行動前並沒有與中國方面溝通,以至當他們按計劃飛到中國沿海時,飛機燃料耗盡,除1架迫降蘇聯、3架迫降中國海岸外,其餘12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在中方的幫助下,美軍轟炸東京的任務得以完成。
  • 二戰時,美軍為何不直接向日本首都投原子彈?是因為浪費嗎?
    我們都知道,二戰期間美國為了贏得最終勝利,減少自身的人員傷亡,動用核武器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進行了兩次轟炸。美國當時為何不直接對日本的首都東京,投擲原子彈啊?跟東京比起來,廣島和長崎的重要性,顯然要低了一截兒。如果對東京進行核武器轟炸的話,很可能會造成更加轟動的效果,美國對此表示,對日本這樣進行轟炸,純粹是一種浪費。
  • 推薦5部二戰題材高分電影,戰爭場面宏大,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二戰"作為一個特殊的戰爭題材,也是深受各大導演的喜歡,因此誕生了許多經典的電影,今天就為大家推薦5部經典的"二戰"題材電影.1:細細的紅線 豆瓣評分7.8這部影片讓同一時期的拯救大兵瑞恩變得不值一提。2:風語者 豆瓣評分7.5吳宇森導演的這部二戰大片,無疑再次充滿他的暴力美學------到處是爆炸,血肉橫飛,雖然我相信真實的塞班島戰役更加殘酷,但讓我心動的卻是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海軍軍官喬·安德森。
  • 帶你一次弄懂二戰歷史系列三十,二戰歷史1944年三月至四月
    接著上篇,筆者將繼續帶各位小夥伴從1918年一戰結束的歷史一直講述到1945二戰結束。在這其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包含軍事衝突、外交折衝、政治角力及各式條約的籤訂等等,影響或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系列事件。讓小夥伴們可以直觀的弄懂二戰的歷史,我們的文章將以年表的方式進行展現。同時也會為大家帶來許多珍貴的歷史圖片供各位鑑賞。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二戰(1939—1945年)
    入侵非洲的衣索比亞   德:對凡爾賽體系不滿;在大危機打擊下上臺   日:對華盛頓體系不滿;在大危機打擊下上臺   2、英法美對法西斯採取姑息縱容的綏靖政策   (為了自保,避免捲入戰爭;同時禍水東引,讓法西斯進攻蘇聯)   3、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標誌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4、德國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戰爆發
  • 2007年以色列空軍突襲敘利亞核工廠
    2007年以色列啟動代號為「果園行動」的突襲計劃,以空地協同、精確打擊的形式,一舉摧毀了敘利亞的核設施,打碎了巴沙爾的核武之夢。值得一提的是,在阻止伊拉克、敘利亞發展核武器的過程中,以色列不僅出動空軍轟炸核設施,還派出特工刺殺這些國家的核科學或負責核計劃的官員。在這方面,以色列是「慣犯」。
  • 臺灣又要轟炸大陸核電站?這不是最狂的 當年想派特種兵突襲核基地
    臺灣又要轟炸大陸核電站?這不是最狂的 當年想派特種兵突襲核基地 2020-12-25 10:52:35 軍武次位面
  • 二戰中的情報暗戰:邱吉爾為保密犧牲一座城市
    5分鐘後,德國「亨克爾111」轟炸機飛臨城市上空,一波接一波的轟炸進行了10個小時。巨大的爆炸聲中,考文垂變成了一片廢墟。事後統計,在這「恐怖的鬼夜」,考文垂有5萬座建築被摧毀,5萬個商店遭到破壞,600名居民喪生,其中150具屍體因無法辨認而被葬入同一公墓……考文垂成了二戰中英國遭遇轟炸最慘烈的城市。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消息後,先是呆若木雞,之後滿臉憤怒,一聲不吭。
  • 二戰時日本東京是不是有什麼令美國忌憚,因此才不敢投原子彈?
    此投擲計劃由格羅夫斯提交後,遭到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強烈反對,他指出,雖然京都有近百萬人口,且因戰後大量人口和設備前往京都,還未像其他城市一樣受到美軍轟炸,是最佳轟炸對象;但史汀生在擔任菲律賓總督期間,經常造訪日本京都,為它深深著迷過,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建築,對日本人有著巨大的感情價值和宗教意義,轟炸它,不利於後期管理。他的反對得到了杜魯門的肯定。
  • 二戰美軍的冰雹行動,為何稱為「偷襲珍珠港翻版」?看損失就懂了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後期,美國突然宣布禁止對日本出口石油,這讓本身缺乏資源的日本情況更加的危急,如此情況下日本在1942年的時候,突然對美國的珍珠港發起突襲,導致美軍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而也正是因為這起事件,讓美國加入戰鬥,改變了二戰的走向,加快了法西斯國家投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