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消除仇恨和無知的最好方法——馬克吐溫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364字,閱讀約3分鐘
漢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基石。眾所周知,文化語言是一個民族燦爛文化的產物,有語言的民族和沒有語言的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極端,有語言的人一般比沒有語言的人名在文化規模上更大。比如我們的漢語,就是一個有六千多年歷史的文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字符,沒有任何毛病。因此,作為意音文字,它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史實,使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在當代仍有巨大的影響。歷史上,漢字也曾為中國歷代王朝服務,助其強盛。也正因為如此,漢字作為東亞文化圈的基石,一度風靡多國。
「中國文化」影響韓國多年,漢字一度是韓國的主要語言。
地域文化圈是指語言相同,風土人情相近的地區。因為古代中國的強大,漢字曾經發揮過這樣的作用,流行於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因此,漢字在這些國家的史書中都有記載,現在也有很多漢字的歷史遺蹟。但從20世紀中葉開始,這些國家也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開始廢除漢字,推廣自己的語言。這其中包括韓國。
韓國廢除漢字,年輕人不再懂漢字
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廢除漢字。計劃將「諺語」升級為國民性,開始實施韓國教育政策。因此,當時大量的漢字遺物和書籍被抹去。到上世紀90年代末,韓國普通年輕人對漢字完全沒有認識。因此,韓語成為韓國的通用文字,漢字的影響力變得很小。
廢除漢字後,韓國人怎麼寫春聯?我們有許多不同之處,
不過,雖然廢除了漢字,但韓國並沒有放棄中國文化的影響。韓國的節日和文化習俗,由於與我們長期的交流和接觸,已經成為韓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還是非常需要漢字的,比如春聯。韓國有寫春聯和春聯的傳統。但漢字廢除後,韓語無法承擔寫春聯的任務,因為韓語是拼音,其實和我們的拼音差不多。如果沒有正反面的搭配,很難理解其準確的意識,這意味著韓國的春聯還是要用漢字書寫的。當地人怎麼寫春聯?看到工藝和成品,其實韓國和中國的春聯是有一定差異的,也讓很多中國人忍俊不禁。
韓國春聯與中國春聯有三點不同。很多中國人都對這一代價嗤之以鼻。
寫作方式不同
其實,韓國春聯與中國春聯的區別主要有三點。一個來自於文字的不同。我們的春聯都是毛筆字,有自己的握法和書寫習慣。韓國人也用毛筆字寫字,但他們的握法和普通硬幣很像,書寫習慣也比較合適。因此,韓國的春聯方方正正,缺少一些空靈的意境。
春聯風格各異。
其次,區別還在於紙張的不同。我們的春聯是紅底白紙黑字寫的,代表著喜慶的氣氛。然而,韓國卻不一樣。韓國是白紙黑字寫得。這是因為韓國自古以來就以「白色民族」自居,所以當地的節日色彩其實也是白色的。無論是韓服,紅包袋還是春聯,底色都是白色。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中國人都笑了點。白色在中國的含義並不相同,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內容和張貼方式不同。
最後一點來自內容和發帖方式。韓國的春聯在很多內容上與中國的春聯不同。它們幾乎都是一個模板,那就是「立春大吉,簡陽多情」很單一。而且還喜歡斜貼,這樣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印章」,這也是讓人忍不住忍俊不禁的原因之一。
因此,韓國雖然廢除了漢字,但仍然沒有脫離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它也有自己的文化內容。我不知道你怎麼評價。歡迎評論。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我們是《江心怡筆記本》,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下期再會。
旅行,是心靈的閱讀,而閱讀,是心靈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