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響力。尤其是在古代,那時候中國的周邊國家受到了中國很大的影響,比如越南、日本、朝鮮等。如今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中華文化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喜愛中華文化,甚至很多外國人直接到我們國家來學習漢語和漢文化。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到的話題是,一些國家在以前由於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也熱衷漢字,甚至書寫文字都法定為漢字。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廢除了漢字。比如今天小編要說到的這個國家,韓國就是如此。
在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韓國還是使用漢字的,甚至可以看到滿大街都是漢字。二戰之後,韓國的民族意識崛起,韓國的一些上層開始呼籲國民廢除漢文化,發展本國的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了廢除使用漢字。
1948年韓國政府規定國家的公文要用諺文,但是沒有徹底的廢除漢字。而所謂的彥文,是在15世紀的時候,韓國發明的一種表音文字,類似於漢語拼音書,也比較容易學習,但是無法表意。所以即使是現在,我們看到韓國民眾的身份證上,人的名字要用漢字標註。
雖然現在很多韓國年輕人,不怎麼書寫漢字,但是在不少韓國家族的家譜當中,卻有大量的漢字,因為那時候漢字並未廢除。而受到古代中華文化影響,韓國大量的古書籍,基本上都是漢字書寫而成,加上韓國也有一些地方,有貼春聯的習俗。這時候很多不認識漢字的年輕人如果用彥文書寫,不但極其難看,根本沒有美感,而且失去了春聯的意義。
而且在韓國一些地方,祭祖的時候也會使用漢字,畢竟祭祖活動,祭拜的是祖先,祖先可不懂後來發明的表音諺文,因此只能使用漢字與祖先交流。
如今不少韓國學者,似乎也意識到中文漢字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些韓國人,還是習慣了簡單的表音文,對博大精深的漢語,感覺難學難掌握。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