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說起來有點搞笑。
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
韓國文字有嚴重缺陷
韓國文字,叫做諺文,也叫韓國諺文或朝鮮諺文。在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寫成《訓民正音》,發明朝鮮諺文。屬於表音文字。
我們的漢語拼音就是表音文字,作為漢字的輔助文字,只能表音不能表意。如果採用漢語拼音寫文章或書寫姓名,那就讓人云裡霧裡的,不知所云。
所以,韓國諺文作為表音文字,同音同形異義,導致一些語義混淆,必須藉助漢字才能表達準確。這就是韓國文字裡面為什麼有漢字的原因。

韓國廢除漢字
二十世紀初,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激發了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多人開始排斥漢字。1970年,韓國總統掀起國語純化運動,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廢除漢文教育。
漢字並沒有徹底拋棄
因為韓國諺文自身的缺陷,漢字無法徹底拋棄。在政府文件以及比較嚴謹的學界等依然保留著大量的漢字,這就為什麼身份證上保留漢字的原因。

恢復漢文教育的呼聲再次響起
蓋洛普在2014年進行的民意調查中,發現有超過一半的韓國人表示,不懂漢字會感到生活十分的不便。2016年韓國教育部發文,自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5、6年級將重新標註漢字,恢復漢文教育。
由於韓國諺文離不開漢字,加之當今的中國發展之迅猛、國際影響力之大,致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認識到漢語的重要性。於是,漢字又重新回到韓國的教材之中。
有時我在想,韓國人大概不會在哪一天又會拿著漢字去申遺吧!
請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