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2020-12-17 黃門左侍郎

韓國過春節與我國不同步,白紙寫春聯,本來的喜慶被他們玩壞了!韓國春節為何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麼過!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就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與現代人重視的新春節點不同,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所以,韓國人漢立春當作春節過,並不是他們的發明,只是沿用了古代中國的傳統過法而已。

韓國人過春節源於何時?春節期間都有什麼習俗與講究呢?韓國春節,又稱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曆年的意思。韓國春節是韓國的傳統佳節,傳統上又稱「元旦」、「元日」、「歲首」。

韓國受華夏文明的影響很深,不少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天幹地支在韓國也很流行,比如2005年「雞」年,韓國人稱之為「乙酉年」,2006年「狗」年,韓國人稱之為「丙戌年」,2013年稱農曆癸巳年。

同中國人一樣,韓國人也講究回家過年,春節期間,韓國人不管在哪裡工作,也不管離老家有多遠,一到春節,都要趕回家鄉去團聚。中國人很喜歡熱鬧,春節期間街上到處是人,十分熱鬧。而韓國人過春節比較安靜,商店也都紛紛關門休業,街上十分冷清。

過春節時,長輩也給晚輩壓歲錢,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不僅僅是壓歲錢是白紙包,就連迎新的春節對聯,也是寫在白紙上的。滿大街的白紙黑字,喜慶氣氛一下子讓韓國人給玩成黑色幽默了!

雖然現在韓國廢除漢字已近50年,韓文得到很好普及,但是,迎新的春聯,仍由漢字書寫。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只有漢字的形式之美,與對聯的內容之美相互配合,才能展示奉春聯之美。韓國春聯的內容,最多見的是「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國泰民安」等,表達了對於家人安康、國家穩定的祝福。其中,「建陽多慶」意為期待陽光燦爛的日子增加,福慶不絕。

韓國過春節,也是緬懷先賢、祭祀祖先之日。另外,韓國人在春節還有吃「五辛菜」的習俗。五辛菜一般指的是韭菜、山蒜、水芹菜等五種味道較重的蔬菜。立春吃五辛菜,有兼備儒家五德和身體健康的寓意。

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從新羅時代起,韓國人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卻被日本人給生生斬斷了。日佔時期的韓國,過春節是被嚴格禁止的,這是為了從文化上割裂韓國與中國的關係。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

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在韓國民眾的生活中。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時間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立春」日。韓國規定,春節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足見他們對春節的重視與依戀。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漢字的影響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提起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漢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孩童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漢字,許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會接觸漢字並且學習。漢字與英文不同,漢字是表意文字,從漢字的形上,我們可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以及代表的意思。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
  • 當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寫春聯怎麼辦?看他們是如何寫春聯的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俗,那麼在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以後,他們是如何書寫春聯的呢?是否還在用漢字來書寫春聯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說春聯的起源。
  • 半個世紀前韓國廢除漢字,過年春聯怎麼寫?看起來像「法院封條」
    漢字都是方塊字,所以在小學的時候,老師給學生們下發的作業本都是方方正正的田字格。漢字自產生到今天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中,漢字一直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而存在的。所以,在漢字的作用之下,隨之而生的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形式也逐一被流傳了下來。其中就有至今仍然保留的春節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除了我國以外,還有越南和韓國等國家也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 春節來臨!越南廢除漢字後依舊要寫春聯,可他們用什麼文字寫呢?
    春節來臨!越南廢除漢字後依舊要寫春聯,可他們用什麼文字寫呢?不知不覺2018年已經向我們揮手告別,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就要迎接全新的2019年了。中國作為亞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自古以來傳承發展的春節,可是能夠影響其他亞洲國家和部分歐美國家的偉大存在。比如說中國的幾個周邊國家: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泰國等都是過春節的,哪怕他們並不像中國一樣重視春節,而且傳統習俗也發生了變化,但春節帶給他們的影響潛移默化,是根治在血液裡的中華情懷。
  • 春節奇聞:越南廢除了漢字後,越南人又是如何去寫春聯呢?
    歡樂度鼠年,齊心抗肺炎,洗手戴口罩,健康過春節,因最近疫情嚴重,梵同學希望所有朋友都可以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度過這個春節。「宅」家過年!圖為百年前越南人過年寫漢字春聯。與中國人過春節類似,越南人在春節期間也會置辦好年貨,在除夕夜當天齊聚一堂,團團圓圓過大年,當然,越南人為了表達辭舊迎新,也不會忘記貼春聯掛年畫的習俗,越南對此有這樣的描述「每逢桃花開,總見老學研。鬧市人群間,磨墨擺紅紙。眾人聘代筆,異口贊才華。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歷史上,漢字也曾為中國歷代王朝服務,助其強盛。也正因為如此,漢字作為東亞文化圈的基石,一度風靡多國。「中國文化」影響韓國多年,漢字一度是韓國的主要語言。地域文化圈是指語言相同,風土人情相近的地區。因為古代中國的強大,漢字曾經發揮過這樣的作用,流行於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
  • 越南廢除漢字後農曆新年還寫春聯,那麼他們用什麼文字寫
    越南人自古以來認為,過年和立春是一體的,是春耕的開始,如果過年沒有春聯就沒有辭舊迎新的感覺,而元旦張貼春聯的習俗在越南也有很久的歷史。圖為百年前越南人過年寫漢字春聯。   在越南由於會用毛筆字寫漢字或者寫書法的人並不多,所以也衍生出一個代寫書法和春聯的行業,這些人被稱為圖翁。
  • 胡志明上臺廢除漢字,春聯都用字母寫,唯獨這個漢字始終改不了!
    然而越南國家領導人胡志明上臺之後,立即將漢字廢除,就連春聯都必須用字母書寫。儘管越南費盡心思擺脫漢字的影響,可是有一個漢字越南始終無法改變,那就是福字。患難與共,惺惺相惜對於越南人民來說,胡志明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
  • 越南韓國兩國廢除了漢字,漢字都沒法看懂,後續如何寫春聯?
    過春節不只是中國人民特有的節日,在國外也特別暢行,像以前學習過中國文化的日本、越南、韓國等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其中越南和韓國更是以漢字書寫春聯,散發出濃濃的漢韻味。可是後來,越南和韓國相繼廢除了漢字,但貼春聯的習慣還是被延續了下去,可是如何書寫春聯也變成了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其實春聯年年都有,只是漢字以這種方式表達了。早知道古代貼春聯可不是從一開始就用紙張的,尤其是紙剛被發明出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因為原料有限。
  • 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03 軍營大韓民國國軍F15戰機上噴塗的漢字標語「枕戈待敵 刻骨延坪」大韓民國國軍牆上噴塗的漢字標語「見敵必墜」第三步兵師的圖書閱覽室的牆上寫了中文【一日不讀書 口中生荊棘】2018年12月28日韓國總統文再寅視察了駐紮在京畿道的陸軍第五步兵師新兵集訓隊
  • 韓國人春節不貼春聯貼「輓聯」?網友:明顯是抄作業抄錯了
    韓國為了民族的尊嚴,想方設法去除漢族文化習俗,但是文化習俗這東西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說廢除就能廢除的,就比如漢字,自從韓國廢除漢字以來,已經有七十多年了,雖然漢字已經不再是韓國人日常所使用的文字,但是漢字的身影任然遍布韓國各個角落。
  • 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文/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中文的記錄符號,至今漢字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也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並碩果僅存的文字。眾所皆知,自古中國周邊的國家便受中國所影響,自然而然便也受漢字所影響。
  • 越南強行廢除漢字75年,過年春聯用拉丁文寫,中西四不像惹人發笑
    ——範成大越南在75年前強行廢除了漢字,不準國內人員學習漢字,但是廢除得了漢字,卻廢除不了民間的習俗。越南人民照樣過春節、貼春聯,只是春聯是用拉丁文寫的,網友們看後都不禁笑了。被強行廢除的漢字越南人使用漢字,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 越南「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現如今中國已經變成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作為書面文字的國家了,除了日本還能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其他的國家都已經向表音文字看齊了。就連漢字也差一點在錢玄同及魯迅的影響下學習西方的拉丁化。然而有這麼一個國家卻不得不被迫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它就是越南。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後來,越南引進了大量的漢語詞彙,與日本、韓國只保留古代漢語發音的漢字不同,越南甚至保留了聲調。可見,越南當時非常重視漢字教育。他們的詔書、公文、科舉等方面都是用漢字書寫的。孩子們還學習了中國文學的三字經,後來又學會了用古漢語寫文章和詩歌。到了12世紀,漢字已經成為越南的官方語言。
  •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4年,如今用越南語寫春聯讓國人不忍直視
    參考資料:《越南漢字興衰史述略》、《全唐文》、《 白雲春海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文化就對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周邊國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包括日本、朝鮮、韓國等,這些我們都很熟悉。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連春聯都用字母寫,唯獨這個字始終改不掉
    但是,在他上臺之後,立馬就廢除了漢字,開始使用所謂的國語。但他們還是保持著過年寫春聯的傳統,可卻用字母代替了漢字,然而,可能當時的胡志明也沒有發現,唯獨這個字他們始終改不掉。胡志明上臺,廢除漢字1945年,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光輝中帶著悲慘的年份,這一年,我們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而對於越南來說,這一年同樣重要。
  • 越南人寫春聯,「花式」字母不倫不類,只有一個字保留漢字的神韻
    早在西漢末年,漢字就傳入越南,成為官方語言。至此以後,寫漢字、過春節、端午節,早就成了越南人的文化習俗。可見,在越南還叫安南的時候,漢字早就在那裡流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隨著中國的不斷衰落,法國人乘虛而入。越南逐漸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時代已經變了,恢復漢字可能是那些廢除漢字國家的一個好的選項,不過以現在的東亞局勢,全面恢復還不是很樂觀。但是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漢字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對比過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我們國家在高中以內都學習英語?很多專業考試英語都必須要過?因為文字的重要性只是體現在適用範圍內,當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達到別國趨之若鶩的時候,相信漢語還會重新站立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