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2020-12-15 文刀小六

眾所周知,漢語不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大部分韓國人並不認識漢字。但是喜歡韓國流行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影視劇裡有時會冒出一些漢字。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韓國還有哪些情境會使用漢字?

01人名

在姓名方面,韓國人幾乎照搬了中國人的規則,姓在前名在後,姓是一個字或兩個字,名也是一個字或兩個字。絕大多數韓國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都會翻譯漢語字典或漢語典籍,從中找到寓意很好的字詞,例如即宋仲基。幾乎所有很多韓國人都會寫自己的漢語名字。在一些正式文本上需要提供漢語名字,例如身份證,戶口本,入職申請書等。

還有,部分韓國人的名片上也印了大量的漢字,尤其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大學教授或領導幹部。

02地名

包括河流,山川,島嶼,城市,街道,地鐵站,大學,部分建築物等。舉例來說,(漢江),(漢拿山),+(汝矣島),(釜山廣域市),(國會大路)+,(鷺梁津站),(延世大學校),+(大河大廈)。在地鐵站,火車站,城市的介紹中,經常能看到在相關的韓語地名之後附有漢字,這些漢字與其說是中文翻譯,不如說是這些地名的漢字詞。因為他們都是以繁體字的形式給出,並且很多保留了韓式漢字的用法和特徵。

03 軍營

大韓民國國軍F15戰機上噴塗的漢字標語「枕戈待敵 刻骨延坪」

大韓民國國軍牆上噴塗的漢字標語「見敵必墜」

第三步兵師的圖書閱覽室的牆上寫了中文【一日不讀書 口中生荊棘】

2018年12月28日韓國總統文再寅視察了駐紮在京畿道的陸軍第五步兵師新兵集訓隊,並在演講中展示了兩幅中文書法作品,一個是韓國第一位總統李承晚寫的【天下無敵】,另一個是韓國第二位總統樸正熙寫的【常勝五師團】

04 政府機關

由於韓文在短語表達方面有巨大的缺陷,於是韓國政府機關都必須使用漢字。

05 街頭遊行

韓國人特別喜歡上街遊行,還喜歡做紙牌拉橫幅。其中有不少橫幅使用了漢字。

每當日本右翼勢力想要歪曲歷史時,韓國人就會遊行抗議,而且一律使用漢字標語。

06 對聯書法

春節時,一定要貼春聯,中國是這樣,韓國也是這樣。但是,韓國已廢除了漢字,他們怎麼寫對聯呢?其實,雖然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依然用漢字書寫!

不過,很多看過上面圖片的讀者會發現,韓國的對聯為啥寫在白紙上呢?按照中國人的邏輯,過年是喜慶的事,對聯一定要在紅紙上書寫,顯著喜慶。在中國人眼中,只有喪事,才用白紙。其實,韓國人之所以將對聯寫在白紙上,是出於對白色的崇拜。

在韓國,到處都充斥著白色,以至於韓國還有一個稱呼叫做白衣民族,韓國人為何會如此偏愛白色呢?其實他們這個穿白衣服,使用白色的歷史要追溯到朝鮮時代了,在那個時候,他們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人同樣也被劃分為了三個等級,兩班、良民和賤民。其中兩班就相當於貴族的王子公主,除了他們之外良民和賤民都只能穿著樸素的衣服,於是白色成為了百姓最喜愛的顏色。

07 其他嚴肅場合

有些韓國人會按照傳統禮儀為先人送行,祭禮上會有大量的漢字。

一個可以很好展示韓國人在正式場合愛用漢字的例子就是AlphaGo和李世石圍棋人機大戰後,韓國棋院授予AlphaGo榮譽九段的證書。可以看到證書上大多數都是漢字。

相關焦點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
  • 越南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在什麼場景下會使用漢字?
    每天都被KPI折磨的你,腦子裡是不是會閃過蹦出一個念頭: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錢包那麼小,你只能選擇離中國比較近的欠發達國家,比如越南。可你真的了解越南嗎?你知道越南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嗎?你知道現在的越南人會在哪些場合下使用中文嗎?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會有漢字?你是怎麼看的?
    就像我們現在教會外國人拼音,我們用拼音寫出來的字,他能讀,但他不明白什麼意思。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寫過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原標題《石室詩士食獅史》,此文全篇讀音都是shi,用拼音水準的文字來表達,怎麼可能表達出來?中國為了和國際接軌,讓漢族更好的在世界推廣,曾經考慮過漢字拼音化,但是從文化的傳承等考慮,放棄了。很多人拿這篇文章證明漢族拼音化很荒妙,其實這是錯誤的。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什麼是表音文字,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拼音就是表音文字,看到它就可以讀,無論有沒讀過書的人,只要學會每個拼音的發音,看到都會拼。而漢字是表意,每個字都有它的意思,反過來有時候知道它的意思,但可能會忘記怎麼讀。
  • 韓學者稱韓國人發明漢字 提出為漢字申遺(圖)
    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不願意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漢字對韓國人確實是遺產,因為他們不用了。但是漢字還在中國生機勃勃地活著,進化著,沒死申什麼遺!中國給漢字申遺?除非中國文化滅亡了!」
  • 廢漢字數十年後,如今韓國人怎麼看待漢字?調查結果出人意料!
    韓國人與漢字,淵源太深,深到並不會比我們遜色多少。導致如今,再來切割,怎麼都是尾大不掉。圖:韓國人的學位授予儀式現在的「大韓民國」,是牛氣哄哄的,可千年以來,在東亞朝貢體系中,他們都是我們的屬國。古代韓國,是使用漢字,傳承文化,記錄歷史的。這就導致,無論如何折騰,都脫離不了漢字。因為,即便是後來的韓文,它的骨子也還是漢字,無非羼雜了一些八思巴文的附肉,還有因為長期為日本侵佔,晚近夾了不少日文的文法。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韓國人怎麼用漢字起名
    有不少朋友在看過韓劇後問記者:「怎麼韓國名字和中國的這麼像啊?」的確,由於在歷史上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韓國人在起名上與我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講究也挺多。盧泰愚名字源於「大智若愚」傳統來講,韓國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用漢字起的。而且在古代,貴族家庭的孩子取名還要配合生辰八字,並且特意去四書五經裡尋找「適合」的漢字。
  • 韓國人熱議:韓國人後悔拋棄漢字嗎?
    如果韓國人現在還用漢字的話,我和韓國朋友交流起來會更方便。有時只需要寫一些漢字,你就可以得到不那麼準確的意思。雖然用英語是一個更好的主意。像法律、醫學,甚至報紙上的消歧詞也會使用漢字很多時候,報紙上的消除歧義的字會是一些非常罕見的字一一指的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植物或動物,所以我還是得在 Naver上查一下一些較大的公司在某種程度上仍然需要對漢字達到熟練的程度。我聽說三星就有。他們不是中國人。如果土耳其人決定再次用阿拉伯語和拉丁語來書寫他們的語言,義大利人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同樣,韓國人也有權做自己喜歡做的。
  •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
    在49年前的韓國,一直都是使用漢語的,不管是說話,還是寫字全部都是深深受到了漢字的影響,直到1970年的時候,韓國人民決定要重建屬於自己的文字,於是全面下令禁止說漢語,寫漢字,全國上下都要學習韓語,寫韓字,看到這很多人會有一種疑惑,為什麼之前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改了呢?
  • 漢字要不要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人正在呼籲恢復使用漢字
    於是有人會說,我們現在不使用字母,也能做數學題啊,大家注意!我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並不是用純漢字做出來的,如果不使用字母做數學題,是非常困難的。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既然韓國人公開呼籲恢復漢字,那麼我們中國人有沒有必要提前把漢字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呢?世界文化遺產,「遺產」顧名思義,必須是那些正在或即將面臨消亡的文化遺產,急需保護的文化遺產才能申請。漢字是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最廣泛的文字,並不是正在或即將面臨消亡危險的文字,世界上有很多文字,正在消失,急需保護。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漢字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對錯的成分,但特殊的歷史環境,人為的因素把它打上落後的標籤,實是好笑至極。作為一種文化工具,漢字的改革可能不會停止,但是請所有的國人尊重它,心存敬畏,才可源遠流長。那些放棄漢字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復興,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會越來越凸現,在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路上,他們會比日本更吃力,無疑在享受一體化帶來的福利方面也會大打折扣。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韓國文字有嚴重缺陷韓國文字,叫做諺文,也叫韓國諺文或朝鮮諺文。在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寫成《訓民正音》,發明朝鮮諺文。屬於表音文字。
  • 韓國人起名為什麼用漢字?
    姓名這個東西不是中國獨有的,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種大同小異的現象,而我們國家臨近的許多國家也對姓氏名字十分看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的韓國,更是因為起名問題弄出了一起起矛盾,讓我們這些外圍人士看不懂,其中最為複雜的就是韓國人的起名傳統了,說起來他們算是外國人,可是起名字卻用的是我們中國的漢字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 學習漢語在韓國成熱潮 多數韓國人會寫漢字姓名
    多數韓國人會寫漢字姓名   初到韓國,第一次走在韓國的街道上,看到前方的路標是中文,這與中國別無兩樣。韓國的報刊中,有時也使用漢字,特別是學術文章。韓文的一個拼音可以代表多個漢字的發音,如果在上下文不明確的情況下,到底韓文拼音代表什麼意思就要猜了,所以在產生混淆的地方,會在韓文之後用括號註明漢字。
  •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字?
    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借用中國的文字漢字表達和記錄。這也是很多韓國出土的古書籍,都是由漢字抄寫的原因。一直以來韓國人都用漢字。到了16世紀才創造出韓國自己的文字韓國語。1443年,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李祹(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製了韓國文字韓國語。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
    關於這個問題,韓國人也是被逼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漢字。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韓語,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韓國人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所以,為了區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分人名。韓語起源於兩千五百年前。朝鮮王朝世宗當政時,下令創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字,於是韓語出現了。儘管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地區的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來進行交流,在朝鮮地區的古代史書及書信上,幾乎都有漢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