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怎麼用漢字起名

2020-12-11 環球網

隨著韓劇走紅,很多韓國明星的名字也被中國人所熟知。有不少朋友在看過韓劇後問記者:「怎麼韓國名字和中國的這麼像啊?」的確,由於在歷史上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韓國人在起名上與我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講究也挺多。

盧泰愚名字源於「大智若愚」

傳統來講,韓國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用漢字起的。而且在古代,貴族家庭的孩子取名還要配合生辰八字,並且特意去四書五經裡尋找「適合」的漢字。時至今日,韓國街頭還經常可以看到「哲學館」的招牌,不過這些地方不是研究哲學的,而是分析生辰八字的,順便也給人們一些起名的建議。當然,韓國還有更為專業的「作名所」,專門負責起名。細細品味韓國人的名字,頗有文化色彩,像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的名字就是其祖父取的,意思源於成語「大智若愚」。還有「尹潽善」之類的名字,不用細說就能看到其中的佛教文化痕跡。同時,「忠國」、「淑子」、「貞姬」等帶有儒學色彩;而「七星」、「成一」等名字則蘊含著道家思想的味道。

到了現代,韓國人起名的方式有了很大變化,不過依然講究吉利響亮。男孩常用傑、昌、吉等表示幸福吉祥,用浩、哲、權等表示威猛。女子則多用淑、惠、順、英等起名。此外,年輕人越來越多地使用固有詞和「洋名」。比如影視明星張娜拉,她的名字就是固有詞,在韓語裡是「國家」的意思。再如韓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安德烈•金,就乾脆是個洋名。

「樸」是朝鮮民族土生土長的姓氏

據記者了解,韓國的姓氏主要分兩大部分。一部分姓氏源於中國,如盧、閔等。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祖上就是從山東移民到韓國的,盧泰愚還曾經專門去山東尋根。另外一部分則是土生土長的,如金、樸等。記者讀過朝鮮古書《三國遺事》,裡面就提到五大姓之一的樸是怎麼來的:「男以卵生,卵如瓢,鄉人以瓢為樸,故因姓樸」。因此,樸姓是朝鮮民族特有的。此外,金這個姓氏也是朝鮮民族土生土長的,新羅時代就曾有一位新羅王子金喬覺到中國的九華山修煉,最後終成正果。

高麗時代以前,朝鮮只有貴族有姓,平民百姓只有名而無姓。高麗第四代王光宗時期引進了科舉制度,參加科舉者必須有姓有名,於是不僅貴族,平民百姓也逐漸開始有姓了。當時老百姓的名可謂五花八門。有以出生時間和地點起名的,如七夕、甲辰,在路邊生的叫行吉,在田邊生的叫田女,在廚房生的叫櫥孫等。也有以出生時的特徵起名的,長得結實叫億尺、億之,生下來有痣叫點順、點卜。總的來說,當時上層社會基本都以漢字取名,而平民百姓有用漢字起名的,更多的是用固有詞起名。

喜歡給外國人起韓式名字

韓國人對自己的姓名文化一向很自豪,最近更是流行起給外國名人起韓式的名字。美國電視劇《越獄》裡的男主人公文特沃斯•米勒,在韓國擁有為數不菲的「粉絲」。不過,如果在韓國說米勒這個名字,可能沒人會理你,但如果你脫口說出「石好弼」這個名字,就立刻會引發尖叫聲。不錯,「石好弼」就是網民給米勒起的韓國名字。

此外,美軍駐韓司令也被起了個韓國名字叫「白保國」。對此,韓國人解釋說,這位司令性情純潔,故姓白,職責是保衛韓國,所以名字當然就是「白保國」了。就是不知道,這些「老外」們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呢。▲

責任編輯:董博

相關焦點

  • 韓國人起名為什麼用漢字?
    姓名這個東西不是中國獨有的,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種大同小異的現象,而我們國家臨近的許多國家也對姓氏名字十分看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的韓國,更是因為起名問題弄出了一起起矛盾,讓我們這些外圍人士看不懂,其中最為複雜的就是韓國人的起名傳統了,說起來他們算是外國人,可是起名字卻用的是我們中國的漢字
  • 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眾所周知,漢語不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大部分韓國人並不認識漢字。但是喜歡韓國流行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影視劇裡有時會冒出一些漢字。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韓國還有哪些情境會使用漢字?還有,部分韓國人的名片上也印了大量的漢字,尤其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大學教授或領導幹部。02地名包括河流,山川,島嶼,城市,街道,地鐵站,大學,部分建築物等。舉例來說,(漢江),(漢拿山),+(汝矣島),(釜山廣域市),(國會大路)+,(鷺梁津站),(延世大學校),+(大河大廈)。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會有漢字?你是怎麼看的?
    歷史上韓國有一個叫世宗大王的,大王哥體諒人民不認識漢字,報告給朱元璋說我們發明了個表音文字,人民怎麼說話,我們就怎麼寫字,於是就有了現在蝌蚪文,而當年的朝鮮士大夫對於他們的文字是嗤之以鼻的,認為只有賤民個低等人才用那玩意……朝鮮人性格狹隘,要面子,加上這幾年經濟好點,當然就得找回民族自尊心了,又把他們嗤之以鼻的蝌蚪文給搬了出來,而且禁止學習漢字,結果就可以想像了,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哈:滿大街的漢語拼音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 怎麼選對漢字的五行屬性為寶寶起名
    更有部分朋友,起名時重視漢字的五行屬性,找了一些老學究,先判斷寶寶金木水火土五行喜好,然後上網查找相符合的漢字進行起名。好名字可遇不可求。起名並不容易,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好名字實際就是名字與人的一種完美契合。比如梁山好漢李逵,如果換了名字叫李若可,估計大家聽了都起雞皮疙瘩。 名字要與人契合,一定要看他的五行喜好。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廢漢字數十年後,如今韓國人怎麼看待漢字?調查結果出人意料!
    韓國人與漢字,淵源太深,深到並不會比我們遜色多少。導致如今,再來切割,怎麼都是尾大不掉。圖:韓國人的學位授予儀式現在的「大韓民國」,是牛氣哄哄的,可千年以來,在東亞朝貢體系中,他們都是我們的屬國。當初朱明滅亡,他們私下繼續尊奉崇禎年號,用了200多年,矢志不渝,這得是多鐵的交情呀!古代韓國,是使用漢字,傳承文化,記錄歷史的。這就導致,無論如何折騰,都脫離不了漢字。因為,即便是後來的韓文,它的骨子也還是漢字,無非羼雜了一些八思巴文的附肉,還有因為長期為日本侵佔,晚近夾了不少日文的文法。
  • 韓國人熱議:韓國人後悔拋棄漢字嗎?
    如果韓國人現在還用漢字的話,我和韓國朋友交流起來會更方便。有時只需要寫一些漢字,你就可以得到不那麼準確的意思。雖然用英語是一個更好的主意。像法律、醫學,甚至報紙上的消歧詞也會使用漢字很多時候,報紙上的消除歧義的字會是一些非常罕見的字一一指的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植物或動物,所以我還是得在 Naver上查一下一些較大的公司在某種程度上仍然需要對漢字達到熟練的程度。我聽說三星就有。他們不是中國人。如果土耳其人決定再次用阿拉伯語和拉丁語來書寫他們的語言,義大利人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同樣,韓國人也有權做自己喜歡做的。
  •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
    在49年前的韓國,一直都是使用漢語的,不管是說話,還是寫字全部都是深深受到了漢字的影響,直到1970年的時候,韓國人民決定要重建屬於自己的文字,於是全面下令禁止說漢語,寫漢字,全國上下都要學習韓語,寫韓字,看到這很多人會有一種疑惑,為什麼之前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改了呢?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
  • 韓學者稱韓國人發明漢字 提出為漢字申遺(圖)
    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不願意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漢字對韓國人確實是遺產,因為他們不用了。但是漢字還在中國生機勃勃地活著,進化著,沒死申什麼遺!中國給漢字申遺?除非中國文化滅亡了!」
  •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字?
    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借用中國的文字漢字表達和記錄。這也是很多韓國出土的古書籍,都是由漢字抄寫的原因。一直以來韓國人都用漢字。到了16世紀才創造出韓國自己的文字韓國語。1443年,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李祹(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製了韓國文字韓國語。
  • 為什麼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上一個中文名字?
    韓文身份證上面帶有漢字或漢字,因為幾乎所有姓氏都並非純正的韓文,它們通常源自中文。實際上,在現代韓文書寫系統HANGEUL發明之前,1443年,漢字或漢字構成了主要的書寫方式。即使是現在,韓語詞彙中的60%還是起源於漢字!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
    關於這個問題,韓國人也是被逼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漢字。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韓語,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韓國人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所以,為了區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分人名。韓語起源於兩千五百年前。朝鮮王朝世宗當政時,下令創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字,於是韓語出現了。儘管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地區的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來進行交流,在朝鮮地區的古代史書及書信上,幾乎都有漢字的身影。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韓國文字有嚴重缺陷韓國文字,叫做諺文,也叫韓國諺文或朝鮮諺文。在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寫成《訓民正音》,發明朝鮮諺文。屬於表音文字。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和韓國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定的淵源,在很早以前,韓國也用漢字來書寫,但是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全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的是韓國自己的文字!那麼,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要寫中文名?韓國廢除漢字72年大概在二戰剛剛結束不久,韓國掀起了一股「脫漢運動」的熱潮。
  • 漢字是韓國人創造的?
    流言說:據報導,日前韓國語言學權威陳泰夏教授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漢字根本不是中國漢族所創,漢朝時也沒有「漢字」一詞,真正的漢字其實是韓人祖先東夷族以甲骨文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字,是東夷人的文化遺產。流言百科答:在韓國網絡媒體newdaily發表的長篇報導裡,援引陳泰夏的話稱,「『漢字』這個說法並非因為是中國漢族創造的文字,漢族沒有創造漢字,漢朝時也沒有「漢字」這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