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畢竟使用漢語時間比韓語長?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因為韓國一直是漢語文化圈成員,使用漢字作為其文化基礎。直到一百餘年前才開始正式使用韓文。
朝鮮半島的文明,最早就是從中國大陸傳過去的。約公元前1000年,紂王的叔父箕子在商朝滅亡後帶著商朝族人前往朝鮮,建立了朝鮮最早的歷史國家。之後的數千年間,朝鮮半島大部分是中原王朝的藩屬甚至直接領土。華夏文化和漢字是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化和官方文字——雖然語言方面有些差異。
直到幾百年前,朝鮮國王世宗大王才發明了韓文。韓文其實是一種拼音文字,比較簡單,但是並不適合表達深意。世宗大王發明韓文,目的是為了給下層人民掃盲——畢竟對於忙碌生活的朝鮮貧民而言,學習一種和自己日常語言不一樣的方塊字,難度太大了。相對來說,基於朝鮮方言發明的拼音文字就要親和多了。
但是世宗大王發明韓文後,朝鮮的知識分子階層都很憤怒,指責世宗大王違反了禮法文明,必然遺臭萬年。所以最後,韓語掃盲並沒有推廣,而是淪為富人眷屬玩弄文字遊戲的工具。後來更被廢除。
又過了幾百年,到清朝末年,朝鮮王國遭到日本入侵,被剝離了和中國的藩屬關係。20世紀初,朝鮮在沙皇俄國支持下宣布獨立,自稱大韓帝國。這時候,世宗大王發明的韓文才獲得了與中文同步書寫的地位。
再過幾十年,到二戰後大韓民國和朝鮮共和國先後建國,才開始了大力推廣韓文的運動。60年代,韓國的樸正熙軍政府曾經強迫把漢字從教育和政府系統中去掉。但結果這樣造成很多不方便,最後也不了了之。現在韓國和中國關係很密切,漢字當然更不會被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