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身份證上面為什麼有漢字出現?

2020-12-11 葉藍曼舞

古代朝鮮,因為文化和歷史原因,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沿用的是中國漢字。當然,是不是所有人都認識漢字,不是的,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

一直到了1446年,世宗時期,才開始有了朝鮮文字,其實也是一種拼音文字。這種文字主要的特點就是簡單易懂,把老百姓說的話都可以記錄下來了,這就是朝鮮文字。但是,朝鮮的上流社會,還是以漢字為驕傲的。士人們科舉考試,考的也是八股文章,也要用漢字書寫。發明朝鮮文字並不代表放棄漢字,而是為了生活方便,然後就發明了拼音,供老百姓學習,讀書人和官方還是以漢字為主流。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文章稱,1970年,韓國當局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基於韓國對於過去作為中國的從屬國這件事,是有心理陰影的。

但實際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韓國還有以漢字為主的教科書。取消了漢字之後,韓國人的生活其實是有了一點麻煩。因為去漢字運動非常的成功,所以很多韓國中學生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但是,韓文是表音文字,就是說,其實是拼音,但如果遇到同音字,怎麼辦呢?舉個慄子,韓國第20屆國會議員金成泰和金聖泰的名字,用韓文書寫是一模一樣的,這就容易讓人搞混了,後來,還是決定其中一位議員的姓名用漢字書寫,以作區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依然保留相應的漢字的原因之一。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一部分國人可能認為韓國故意這麼做的,似乎有討好中國的嫌疑。其實不然,韓國人對於中國文化是既侵略又排斥的,最典型的就是端午、火炕、泡菜、木刻印刷、拔河等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申遺,這些文化均發源於中國,卻被韓國人給搶先申遺。

除了申遺之外,韓國有學者還聲稱漢字是殷商時期的高麗人發明的,中國炎帝、黃帝的神話都源自韓國,孔子、西施、李時珍也是韓國人,甚至有影視劇還聲稱《西遊記》唐三藏取西經也是韓國的文化遺產。有了文化的爭執,便由此產生了排斥。韓國一直推行去漢文運動,只要不是必須,一般不用中文。那為何很多場合和證件上要有中文呢?

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什麼是表音文字,簡單的講,就是文字的拼音,而漢字是表意的,每個字都有特定的意思。相當於韓國人只懂「拼音」,用拼音來交流,所以韓國人識字率非常的高,但這也帶來極大的弊端。比如,給出一個拼音:zhang,我們對應的漢字有很多,可以是:張、章、丈等等。韓文也一樣,有很多同音異意的字,比如我來造幾個名字,李昌浩、李長昊、李菖胡、李倡虎、李椙琥、李腸湖,寫成韓語都是一模一樣的。單用韓文看韓國人的名字,根本看不出名字的意義,只有同譯成漢字的時候,才能代表真正意義的名字。韓國人改名字的時候,要先從漢字裡面找出相應的字,然後再翻譯成韓文,這就是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會有中文標識的原因。

排斥漢字,卻又不得不使用漢字,韓國為何會出現如此矛盾的現象?

大家對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歌《手拉手》都耳熟能詳,當時韓國的首都在漢語發音中還叫漢城,但如今已經改成了首爾。漢城這個名字,是歷史上的延續,恢宏大氣,但是韓國人去漢字運動,認為首都叫漢城,會被世人認為漢城是"漢人的城市",所以要求中國必須叫他們的首都為「首爾」,從這段歷史就可以看出,韓國去漢字運動是多麼的堅決。

究其原因要從先韓國的歷史說起,在歷史上韓國曾經是中國所謂的"附屬國」。在文字上使用的是中國的文字——漢字(繁體字)。曾經一段時期漢字作為一門科目曾是韓國人學校教育的科目存在。在當時寫漢字成為一種時尚,也是有文化的體現。所以現在韓國人還保持者這種習慣——使用漢字。像在他們的居民身份證、公司名稱、大酒店名稱等等。

韓國100年以前是一個僅限於使用漢字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樣。韓國的統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作。朝鮮表音字創造於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下令創造庶民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文字。學者們遵照王命,創造了由11個元音和14個子音組成的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頒布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統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

1945年,韓國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救出來。新生的韓國提倡國粹主義。表音字學者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於愛國。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定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韓國大力推廣全面使用表音字起於1950年的韓戰。戰事中全國青年參軍受訓。他們由於學歷參差不齊,讀不懂混有漢字的教科書。於是首先在軍隊中統一使用表音字。而後擴展到全社會使用表音字。

另一方面,朝鮮北部也從1949年起全面廢除使用漢字,逐漸過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過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復漢字教育。目前朝鮮小學生從五年級開始學習漢字,至高中畢業止學習1500個漢字。大學期間再學習1500個。共計教授3000個漢字。同樣是在1968年,韓國的樸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鑑於社會輿論對廢除漢字教育的批判壓力,韓國政府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方針。1972年確定恢復中學、高中的漢字教育。1974年確定學習1800個基礎漢字(初中900個,高中900個)。並允許漢字在國語和國史教科書中加到括號內使用。因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識欠缺所致,造成倫理、哲學、思想、道德上的混亂,而在中國、日本、臺灣、新加坡、香港的漢字文化圈中,只有韓國使用表音字特別孤立,妨礙文化交流,阻礙經濟發展。

目前,韓國有關漢字教育問題,因為作為漢字本家的中國還有新加坡已經改為使用簡化漢字,即使恢復漢字教育,學會的漢字也有很多與中國本土不同。而且學會規定的1800個漢字,人名中不會的漢字也相當多。韓國大法院規定的人名使用漢字達2854個,另外,常使用的固有名詞中漢字也至少佔1000個。這樣學生還要學習2000個左右的漢字。現在韓國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都在拼命學習漢字,並且積極參加漢字水平考試,因為這將是他們畢業後走向社會的新砝碼;韓國的研究生每天要閱讀大量的漢字典籍以供作研究用,多數人連自己國家的朝鮮、高麗時代的古籍都看不懂,因為歷史古籍都是漢字書寫的。

相關焦點

  • 在韓國工作一年,我發現了他們身份證上面的秘密,擁有漢字姓名
    01身份證名字出現漢字老黃在韓國工作超過一年了,他是國內某建築公司外派韓國的工人,在跟韓國人接觸的這一年時間裡,老黃髮現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後面擁有漢字名稱。這讓老黃感到很神奇,雖然知道韓國人的姓氏跟中國人差不多,但是印在韓文後面的漢字讓老黃感到萬分激動。並不是所有人的身份證後面都有漢字,有很多人是沒有的,但是有漢字的人也不少。老黃問了韓國的同事。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不是純韓文的, 還會有漢字存在呢?
    大家如果見過韓國人的身份證,應該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面會有一個漢字的名字,大家一定好好奇,韓國人說話一直都是說韓語,而且日常生活中也都是使用韓文,為什麼身份證這麼重要的證件上會出現漢字呢?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
    關於這個問題,韓國人也是被逼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漢字。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韓語,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所以,為了區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分人名。韓語起源於兩千五百年前。朝鮮王朝世宗當政時,下令創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字,於是韓語出現了。儘管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地區的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來進行交流,在朝鮮地區的古代史書及書信上,幾乎都有漢字的身影。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大家還記得在前幾年,韓國搶先中國一步,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祭」為世界上遺產的事情嗎?在我國引起了不同凡響,我國人認為「端午祭」最先起源於中華文化,不應該由韓國來申請!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會有漢字?你是怎麼看的?
    歷史上韓國有一個叫世宗大王的,大王哥體諒人民不認識漢字,報告給朱元璋說我們發明了個表音文字,人民怎麼說話,我們就怎麼寫字,於是就有了現在蝌蚪文,而當年的朝鮮士大夫對於他們的文字是嗤之以鼻的,認為只有賤民個低等人才用那玩意……朝鮮人性格狹隘,要面子,加上這幾年經濟好點,當然就得找回民族自尊心了,又把他們嗤之以鼻的蝌蚪文給搬了出來,而且禁止學習漢字,結果就可以想像了,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哈:滿大街的漢語拼音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字?
    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借用中國的文字漢字表達和記錄。這也是很多韓國出土的古書籍,都是由漢字抄寫的原因。一直以來韓國人都用漢字。到了16世紀才創造出韓國自己的文字韓國語。1443年,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李祹(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製了韓國文字韓國語。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有些韓國藝人出道時候並沒有公開身份證上的漢字名的,粉絲就會根據音譯取一個漢字名,但是往往和他們本名不一樣,之後藝人可能會再更正。
  • 身份證上面為什麼要加上中文名字?韓國人:我們也很無奈啊
    有過身份證的人都知道一般身份證名字一欄都是用一種語言表示的,但是在韓國這種情況卻發生了變化。相信看過韓國人身份證的人都知道,韓國人都會在自己的韓國名字後用括號加一個中文名字。 難道韓國人真的這麼熱愛漢語嗎?還是在這背後有其他的隱情?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中文名字,不是廢除漢字?說出來別不信
    除了日本之外,韓國的文化也是來源於中國,只不過韓國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度,僅有幾十年的建國史非要和中國爭一些上千年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為了證明韓國民族的歷史悠久,不惜切段和中華文化的聯繫廢除漢字,推廣使用韓語(朝鮮語),但是韓國嘴上雖然說著要廢除漢字,但是行動上卻很自覺,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其實韓國人也是很無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有漢字備註?
    再後來,為了「自尊」,完全拋棄漢字,直接提升了「訓音」地位,使其成為(地方)通用文字。韓國人在說名字的時候(海)和(慧)經常會分不清,這叫一個亂啊!還是讓他們說漢語比較清楚。漢字的每一個字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韓國的諺文是拼音文字,所以在寫同音字的時候很容易搞混淆。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語名字?實在是韓語本身缺陷明顯
    韓國去漢化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漢字,大家知道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加大,我們漢字也逐漸的在全球開始傳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百姓去學習漢文化。而實際上在以前的話,我國的文化在我們周邊就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說日本、韓國以及越南在以前的話,他們都是使用漢字的。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畢竟使用漢語時間比韓語長?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畢竟使用漢語時間比韓語長?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因為韓國一直是漢語文化圈成員,使用漢字作為其文化基礎。直到一百餘年前才開始正式使用韓文。朝鮮半島的文明,最早就是從中國大陸傳過去的。
  • 為什麼韓國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看完真心感到自豪!
    大家應該都對韓國有一些了解。作為一個和中國隔海相望的小國,在很多領域卻有著不低的成就。除大家熟知的電子及汽車產業以外,韓國的造船工業也很發達。近幾年韓國的醫療美容也是越發受到追捧。很多去過韓國的朋友都能發現在韓國道路旁的路牌指示牌上面,鋪麵店招上面都能看見很多漢字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韓國人不僅在這些地方使用我們的漢字,就連政府內的機要文件都是需要用到漢字的,包括每一個韓國人的身份證,也都有專門的用漢字標示出每個人的姓名。韓國人既然有自己的語言韓語和自己的漢字,為什麼還用這麼頻繁的使用中文漢字呢?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也曾長時間使用漢字,但如今為什麼不再使用漢字了呢?
    韓國,位於我國東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與我國的江蘇省或者浙江省的面積最為接近。如今,我們看到韓國的語言文字,基本沒有漢字了。不過在歷史上,韓國也曾長時間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影響並使用過漢字。那麼,如今的韓國文字中為什麼看不到漢字了呢?
  • 深受美國影響的韓國稱「漢字落後」,如今為何要在身份證上標中文
    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額外寫上中文名字,這是迫不得已的決定,儘管韓國人不太喜歡。為何說是無奈之舉呢?這說起來就不得不提起韓國的歷史了。眾所周知,韓國,是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作為鄰居,兩國之間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會出現中文名字?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會出現中文名字?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繫更加頻繁了。近幾年韓風盛行,尤其一些少男少女痴迷韓劇。在韓劇中,我們不難發現,韓國除了在使用韓文外,竟然也在使用中國漢字。甚至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在使用漢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如果要解開這個疑問,就不得不從韓國的歷史說起了。韓國版圖較小,靠近我們東三省。在過去,韓國一直屬於中國的藩屬國。什麼叫藩屬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