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什麼會出現中文名字?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繫更加頻繁了。近幾年韓風盛行,尤其一些少男少女痴迷韓劇。在韓劇中,我們不難發現,韓國除了在使用韓文外,竟然也在使用中國漢字。甚至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在使用漢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要解開這個疑問,就不得不從韓國的歷史說起了。韓國版圖較小,靠近我們東三省。在過去,韓國一直屬於中國的藩屬國。什麼叫藩屬國呢?所謂藩屬國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
作為藩屬國,他們每年都要向中國進貢以求庇護。而中國將自己的文化、技術,以及文字等帶入韓國。直到1945年以前,韓國一直都在使用中國漢字。由於中國在當時遭受戰亂,國事衰弱。韓國藉此擺脫中國,而擺脫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文字開始,於是韓國自己造字,就是今天的韓文。
造字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國家的文字可是經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澱積累而來的。韓國看似有了自己的文字,實際上韓文不過是漢字的音譯,相當於是漢字的拼音。大家可參考鄰國的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
韓國一心想擺脫漢字,並在當時提出禁止使用漢字。然而尷尬的是,韓文相當於漢字拼音啊,在同音的情況下,韓國人就沒有辦法通過韓文來區分究竟代表什麼意思,所以最終還是要用漢字來書寫。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韓國人的身份證要用漢字來標註了。
看完文章,答案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樣呢?韓國人身份證上之所以要用中文來標註,是因為它無法擺脫中國文化的供養,以及無法斬斷的,韓國現代與過去的歷史關係。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