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們,如果細心的話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許多韓國人他們的身份證,上面都會後面加上一個括號,這裡面會有一個這些韓國人的中文名字,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再多此一舉呢?
如果是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話,首先我們還要從韓國文字的起源來講,其實在一些關於韓國的歷史劇當中,這些有名望的貴族們,他們經常會拿出來一卷用漢字所寫的書籍來進行閱讀。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他們這些拿出來的書全部都是用漢字說寫的,這不是因為道具條件的限制,而是因為這個放在以前,這的確就是事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其實韓國這個國家一直都是一個有組織,但是卻沒有漢字的民族。
大概在公元3世紀的時候,漢字便傳入了朝鮮,當時朝鮮的高官貴族他們就開始逐漸的使用漢字,其實韓語是一種類似於拼音的文字,這其中一共包括了40個字母,其中有21個是原音,另外19個則是輔音字母,因為他們的這些名字大多數都是拼音,所以說難免的就會有很多重音現象的出現,所以說在後面就需要加上一定的漢字用來進行區分,也就是補充。所以說,他們的身份證上,有一些後面就會加上用漢字作為標註的現象,如果是不用中文名字標註的話,有時候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叫什麼。
其中中間有一段時間,韓國政府還專門下令廢除了配套使用漢字的方法,但是後來發現在生活當中的確是有很多的不便,有很多人最後甚至還專門搞了組織進行抗議,要求恢復繼續對漢字的使用,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他們就站出來反對這想法,但是我們要知道漢字對於韓國的影響那可是十分久遠的。
漢字是否究竟應該使用,一直都備受爭議,現在漢字在韓文當中使用的比例也是下降了許多,只有一些路牌或者是人名以及其他同音字出現的時候,你才會看到漢字,其他的全部都是用韓文來寫的,好了,本期節目就是這些,喜歡我們的內容,別忘了收藏關注,下期給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