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眼裡的漢字,百年來一直呼籲廢除,如今卻有了新變化

2020-12-15 諸史

作為東亞文明的核心,中華文明一直影響著周圍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表象是漢字,因此中國、日本、朝鮮、越南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然而,隨著近代中國國力衰退,不少國家提出「去中國化」,其中一點就是要廢除漢字。作為東亞第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如今日本還保留不少漢字,但在過去100多年中,卻曾多次計劃全面廢除漢字,比如二戰之後,美國要求日本廢除漢字,倡議發布之後,卻出現尷尬一幕。

日本計劃廢除漢字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要追溯到19世紀鴉片戰爭之後。當時,曾經不可一世的中國,被一個西夷英國擊敗,深深的震撼了日本人,讓日本開始質疑以漢字、漢語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認為漢文化無法抵抗外來侵略。

鴉片戰爭之前,日本對清英戰爭的觀點是「清國無論如何乃以重要之大國,夷狄不敢輕易問津」;但戰爭之後的反思是,「雖屬外國之事,亦即我國之鑑」,以及「唯有全心全意致力武備耳」等。不過,日本當時還是德川幕府統治,執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黑船事件之後,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西方列強一湧而上,日本更有強烈危機了。彼時,日本人意識到,學習中國清朝,肯定無法抵抗西方列強,唯有學習西方才行。一時之間,日本社會思潮風起雲湧,其中之一就是颳起了「廢除漢字」之風。

1866年,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向德川幕府慶喜將軍提出《御請廢止漢字之議》,要求文字改革,廢除漢字學習西方。

1867年,日本「大政奉還」,德川幕府倒臺,日本天皇上臺,開始推行全國西化的國策。於是,從這時起日本「廢除漢字」的呼聲不時出現,主要出現二種方案:一是「徹底廢除論」,認為日本的落後是語言的落後,應該採用表音文字代替漢字,所謂表音文字,就包含假名標記說、羅馬字標記說、簡略英語標記說、神代文字採用說等;二是「限制漢字論」,提出者是福澤諭吉,《脫亞論》的作者,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觀點是部分使用漢字,部分廢除漢字,將漢字使用數量控制在2000-3000字以內,這是後來日本對待漢字的主要政策。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讓日本自信心膨脹,而漢字是「低劣的中國人」創造的,日本自然應該徹底廢除。當時,《朝日新聞》還專門刊登文章,但令人尷尬的是,文章中存在大量漢字。日本國的漢字擁護者提出:廢除漢字,該用什麼來表達,且讓大家都能讀懂呢?

眾所周知,無論是日本,還是朝鮮、越南等國,自身文字不夠成熟,造成表達不夠全面、清晰,所以很多史書文獻資料等都是漢字書寫。而且,漢字文化圈中的其他國家,在自身文字出現之前,都是使用漢字記載歷史,或直接是中國人書寫他國歷史。可以說,漢字構築了日本、越南、朝鮮文化的血與肉,使其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一旦全面廢除漢字,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

需要說明的是,如今我們研究古代歷史,因為古今文字含義出現變化,甚至文字形式都在變化(比如甲骨文與如今的文字),就需要考證研究,同一句古文,不同學者研究都可能有分歧。一直沿用漢字的中國人尚且如此,那些如今已經徹底廢除漢字的國家,再來研究漢文書寫的歷史,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於是,二戰之前日本人沒有敢於徹底廢除漢字,但採用了福澤諭吉的「限制漢字論」,廢除部分漢字,保留常用且不可缺少的漢字。比如在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國語調查委員會」,推出了限制漢字使用數量的政策。總得來說,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儘管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全面廢除漢字」,但對日本而言,這的確是一個理性的計劃。

隨著日本二戰戰敗,美國主導日本之後,又掀起了一股「去中國化」風潮。美國人深知,想要馴服日本,讓日本遠離中國,改變日本文字必不可少,就如朝鮮半島上兩個國家,先後被美蘇要求廢除漢字,使用本土文字一樣。

美國對日本的改造方案之一,就是徹底廢除漢字,改用羅馬文字。

對於美國改造方案,很多日本學者表示贊同,比如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和被譽為日本現代小說之神的志賀直哉(提出是複雜的日語使日本受到了世界的孤立,日本應該全面使用法語)。一時之間,日本很多報刊鼓吹「全面廢除漢字,改用羅馬文字」。1945 年 11 月 12 日,日本《讀賣新聞》發表了《廢除漢字》的文章,稱:只有廢除漢字才能清除存在於頭腦中的封建意識,才能追趕美國式的高效率,建設文明國家確立。

對於全面廢除漢字,日本國內反對聲並不少,為此一直認為漢字難學難懂的美國人,在日本搞了一次「全國識字測驗」,以此證明「漢字不得人心」,應該立即全面廢除,其邏輯是:只要日本人對漢字讀寫困難,那麼廢除漢字就順理成章了。然而,結果卻大大的出人意料。

為了測出日本人的漢語真正水平,這場測試採樣非常嚴苛:一是涵蓋日本全國270處市、町、村,二是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其中不乏一些農村婦女、老婆婆等,大約有17000多人參與測試,三是試題涉及範圍很廣,涉及多個領域。

然而測試結果卻是:能讀寫漢字的受訪者高達97.9%,只有2.1%無法讀寫漢字,其中4.4%得滿分

換言之,漢字在日本人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普及率非常高,至少是暫時絕對不能被取代的文字,因為一旦全面廢除漢字,那麼無數日本人將瞬間成為文盲。

基於此,美國要求日本全面廢除漢字的意圖只能不了了之。

1965 年日本國語審議會會長發表聲稱:全面廢除漢字是不可想像的。甚至,不少日本學者認為「目前對漢字進行限制已經是明顯不可能的事情了 」。

此後,日本一直繼續執行「限制漢字論」,過一段時期會發布「常用漢字表」,增減一些常用漢字,但總體卻出現新變化,即常用漢字不斷增加,比如1946年發布的常用漢字是1850個(當時叫「當用漢字表」),1981年是1945個,2010年是增加196字、刪除5字,共計2136個。

總得來說,日本使用漢字已經有2000餘年,漢字文化內涵已經深入日本每一個角落,已經是日本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如果一味粗暴的全面廢除,只能導致日本文化從本源上缺失、乃至枯竭。正因如此,日本多次提出全面廢除漢字,最終卻只能不了了之。

回想日本「全面廢除漢字」計劃的破產,就能理解民國時魯迅等人的廢除漢字計劃,為何實行不下去的根源了。連日本漢字都廢除不了,中國作為漢字發源地,漢字已與中華文明深深融合在了一起,又如何能夠廢除?如果廢除,只會造成更大的文化災難!

相關焦點

  • 日本專家呼籲廢除「漢字」,日本網友首先不答應了
    我一直不對日本持有善意看法,本來就披著羊皮的狼而已,說到這裡要感謝老美,不然它們還可能發動戰爭,它們單一內向,排斥外來民族,畢竟沒有儒釋道那樣偉大的中華思想,以前80年代左右它們鼎盛時期連美國人都看不起的,真的忘恩負義,幸虧廣場協議,不然它們的氣焰不知道現在多麼自大。
  • 為什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了?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漢字,並接受受漢字文化的影響,比如韓國、日本、越南、朝鮮、蒙古等國家,和我們一起被稱為「漢字文化圈」。當時日本國內基本上分為以下三派:1.廢除漢字論:就是完全廢除漢字,採用其他表音文字來代替漢字。
  • 曾經一直沿用漢字的越南,結果廢除漢字推行拉丁文,如今效果如何
    中華文化是至今存在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它的文化魅力以及各方面的體系和制度都對周邊的國家有各自的影響。在唐朝,因為當時唐朝非常的開放,所以當時各國的留學生都會來到唐朝進行學習,回國之後便對他們的國家進行一些變法和改制,讓自己的國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文字是在借用中國漢字之後才出現日本特有的文字,並且學習日本文字時就會發現有大部分的日本語言詞語來源於中國古代漢字。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後悔廢除了越南和漢字近百年
    中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四個文明古國之一,歷史上,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在世界上有五個文化圈,其中一個是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中的國家都使用漢字作為官方字符,在文化和習俗方面,他們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 該國廢除漢字近50年,推行表音文字,如今看到這一幕,國人笑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響力。尤其是在古代,那時候中國的周邊國家受到了中國很大的影響,比如越南、日本、朝鮮等。如今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中華文化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喜愛中華文化,甚至很多外國人直接到我們國家來學習漢語和漢文化。
  •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4年,如今用越南語寫春聯讓國人不忍直視
    參考資料:《越南漢字興衰史述略》、《全唐文》、《 白雲春海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文化就對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周邊國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包括日本、朝鮮、韓國等,這些我們都很熟悉。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字母,如今74年過去了,越南現在變成啥樣?
    中國是古代文明四大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博大精深,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如今的中華文化更是在全世界各地都享譽盛名,每年不斷有大量的國際友人被吸引到中國來,在這裡學習中文或者是定居。這樣的現狀不止發生在現代,早在封建王朝時期,中國周邊許多國家都在學習中國的漢字和文化,以中文為各國的主要文字延續和發展至今,其中以日本、韓國、越南最為普遍。但如今的越南卻是拋棄了中華文化,改推拉丁字母為主要文字。下了這個決定的越南人,雖然是一位非常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從小也是學習中文長大,還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 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何如今又想重新恢復?原因很現實
    比如說日本的文字便是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如今日本文字已經不可能離開漢字。他們文字的形成就是漢字傳入日本後所形成的,在日本還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韓國也有《教育用基礎漢字》。越南更是曾一度將漢語作為官方用語之一。不過在1884年之後,法國將越南變為了自己的殖民地。
  • 第一個廢除漢字的亞洲發達國家,如今卻後悔了,民眾要求恢復
    在受漢文化的影響之下,東亞地區周邊國家的文字基本都是以漢字為源頭。這些國家在創造自己本地區的文字的時候,一般都經歷了學習,借用,仿造,創造等等階段。早在秦漢甚至是唐宋時期,漢語言就是東亞的官方媒介,當時堪稱是「東亞同文」。比如我們熟悉的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文字都有受過漢字的影響。
  • 曾使用漢字的5個國家,竟有3個都廢除了漢字?魯迅先生一語道破
    曾使用漢字的5個國家,竟有3個都廢除了漢字?魯迅先生一語道破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各個方面一直以來都是領先世界的。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璀璨的華夏文明,留給我們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漢字可以說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精華。記得以前網上有人問什麼是中國人?答曰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使用方塊字的就是了。
  • 激進學者提出「廢除漢字」,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的改革。要知道民國時期推行的繁體字相比於現在的簡體字來說,不但結構複雜,書寫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此一來,中國的文盲率是居高不下。而此時虎視眈眈的日本已經在著手研製航空母艦,可是中國居然還有百分之八九十國民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眼看中國的文盲越來越多,有志之士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絞盡腦汁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麥克阿瑟讓日本廢除漢字,一場考試過後,結果卻令美國大跌眼鏡
    日本文字的結構非常簡單,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通常使用者會將之混合使用,正是因為如此,漢字才深入到每個日本人的身上,不過後來,日本差點還廢除了漢字。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美軍順理成章的進駐日本,為了徹底的改造日本,麥克阿瑟想出一招,那便是廢除漢字,使用西方文化中的羅馬拼音。
  • 為何日本千百年來,一直不敢廢除漢字?看看這2個國家你就能明白
    比如越南,朝鮮,如今的韓國,日本等國。這些國家在歷史上都曾是我們國家的附屬國,所以也習得我國很多文化,比如去日本還可以看到一些和我國查近的文化。而漢字更是這幾個國家都爭相學習的,但是如今越南與韓國為了和我國劃清界限,都廢除了漢字。令人奇怪的是,和我國有仇有過節的日本卻到今天都不廢除,這是為什麼?
  • 廢除漢字數十年,如今韓國對漢字持什麼態度?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韓國堅決廢除漢字,多年過去有什麼成效?現在韓國人怎麼看漢字?國家主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最為重大的,在整個的時代背景之下,我想每個國家在這一點上都是額外的看重的。而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韓國在文字上面的一個矛盾,可以說在他們獨立之後,近百年的時間當中也一直是想著能夠廢除漢字,但這似乎卻成為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國家一直在宣稱要廢除漢字,可生活中還缺少不了,一直以來就成為了遺留的一個重症所在。
  • 70年前日本想廢除漢字 但一場「高考」之後死心了
    而日本方面,也因為是戰敗國而倍感自卑,很多學者也贊成廢除漢字,公開發表文章稱「日本用漢字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事實,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日本要推廣民主,必須考慮廢除漢字這種惡魔的文字。」  滋養日本文化的漢字陡然成了「惡魔的文字」,漢字居然要為軍國主義背鍋——美國人和日本人的邏輯能力真是感人。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漢字強推拉丁文,如今效果怎麼樣?
    其實不僅是越南,像現在文化比較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也都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而使用的類似漢字的語言。 就日本的片假名來說,絕大多數的片假名都是來源於漢字中一些偏旁和部首的演化,這就正是因為漢字很早之前就流入了日本,並對他們留下了源遠流長的影響。
  • 美國讓日本廢除漢字,結果一場考試後,讓美國瞬間啞口無言!
    漢字作為一種獨特的書寫方式,曾一度被東亞各國所認可,像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都將漢字作為了本國文化的一部分。不過隨著現代化國家的發展,一些國家都已經將漢字摒棄,創立了新的文字作為語言。但在東亞文化圈中,仍然有一個國家至今沒有放棄漢字,那就是日本。
  • 70年前日本想廢除漢字:但一場「高考」之後死心了…
    ▲戰後日本的最高權力機構聯合國軍司令部而日本方面,也因為是戰敗國而倍感自卑,很多學者也贊成廢除漢字,公開發表文章稱「日本用漢字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事實,做出錯誤的判斷。所測試是由主張廢除漢字派的盟軍司令部和日本學者主導的,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只要調查到日本人確實對漢字讀寫很困難,那麼廢除就順理成章了。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
    按照古代日本史籍,全部用漢字寫成的《日本書記》的說法,「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到了應神天皇(270-310年在位)時代,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國派阿直岐到日本,為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師,教讀經典;次年又有儒學博士王仁帶來《論語》十卷和 《千字文》一卷,是為日本接觸漢字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