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東亞文化圈」,作為中國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絲絲驕傲的民族自豪感。只因中國才是東亞文化圈的源頭,漢文化對於周邊地區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受漢文化的影響之下,東亞地區周邊國家的文字基本都是以漢字為源頭。
這些國家在創造自己本地區的文字的時候,一般都經歷了學習,借用,仿造,創造等等階段。早在秦漢甚至是唐宋時期,漢語言就是東亞的官方媒介,當時堪稱是「東亞同文」。比如我們熟悉的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文字都有受過漢字的影響。
但是近代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國家基本都進行了「漢字廢止」運動。且還在試圖將自己的歷史「去0中國化」。近代他們主張將漢字這個基本的要素自文字中全面廢除,特別是韓國,在1948年的時候就開啟了「諺文專屬用途法」的條例,這也是漢字廢除運動的開端。
但是漢朝文字紮根韓國近千年的時間,如今所謂的韓文其實還是自漢字繁體字中的表意文字延展出來的表音文字,實際上還是依託在表意文字身上的。而表音文字一定是要結合上下文才知道真正的意義,所以他們至今的寺廟,商店以及人的名字,前後無語境引導的時候,上面都會是中文。
也就是說韓國廢除漢字,「去中國化」這項行動自1948年至今已經72年時間,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因為自其歷史之中就可以看到,他們根本就沒有可以替代漢字的文字。而且他們的「去中國化」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很尷尬的後果。
因為以前的漢字其實是自上流社會開始在這些國家流行的,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當時天下發亂,南海尉趙佗趁機建立南越政權。自此漢字文化在周邊國家開始傳播,漢文化開始由四方知曉。
於是周邊的歷史那是幾乎都是有古漢字,也就是篆文之類的統一記載。越南,日本,朝鮮俱都不例外。現在俱都開始了廢除漢字運動,所以這幾個國家的一旦挖到了什麼大墓,自己先祖的墳中挖出來的文物,自己卻都辨認困難。甚至還要尋求中國學者的幫助,韓國甚至有幾支的先祖就是中國遷過去的,漢字文物則更多,他們的這樣的情況也是更為嚴重。
因為理解問題啊以及種種歷史遺留問題,如今已經是發達國家的韓國又開始了恢復漢字的運動。2009年的1月12日,「全國漢字教育推進聯合總會」就開始聯名向政府提交促進漢字教育的建議書,敦促國家實施漢字教育。
這個聯合會的會員包括韓國大學校長,包括國會議員,政府的高官,將軍,企業家,文化家等等9000多名知名人物。自樸正熙執政時期一直到盧武鉉時期一共有約莫20位歷任總理支持。韓國對於恢復漢字也幾乎是下了所有的本錢。
但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的么蛾子是真的很多。這個「全國漢字教育推進聯合總會」的人員普遍宣稱。最新研究發現,漢字幾乎都是由他們的祖先東夷族所發明的,所以大韓民族才是創造了這個世界上一流文字漢字的偉大民族。
嗯對,說不定宇宙都是他們創造的呢,對嗎?
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字,我們中國人要自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