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韓國有個廢除漢字運動,1948年藉助日本人的手,韓國廢除了漢字的書寫,到了南韓奧運會徹底法律廢除漢字,原本作為底層百姓當拼音使用的韓文成為了官方文書。現在韓國人自認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有5000年文化,恨不得整個亞洲文明都是他們創造的。那為何韓國還要恢復使用漢字?
韓國其實在1948年以前,從漢代開始,朝鮮就普遍使用漢字。在日本殖民韓國之前,朝鮮政府官方文字多是用漢語書寫。直到15世紀世宗大王發明了韓語。它是一種表音文字,平時用來說說是可以,但書寫就會遇到很多問題,無法像漢字一樣表達準確的意思。以韓國人的名字來說,很多名字讀音接近,書寫是相同的,但其實根本不一樣。雖然發明了幾百年,一直在朝鮮社會的下層流行。
舉個例子,給出一個拼音:zhang,我們對應的漢字有很多,可以是:張、章、丈等等。韓文也一樣,有很多同音異意的字,比如我來造幾個名字,李昌浩、李長昊、李菖胡、李倡虎、李椙琥、李腸湖,寫成韓語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單用韓文看韓國人的名字,根本看不出名字的意義,所以很多韓國人改名字的時候,先要從漢字裡找出相應的字,然後再翻譯成韓文,這就是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有漢字的原因了,而很多韓國人的名字是父母改的,所以真正的意義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說外國人了,所以我們看韓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同一個不同名字的翻譯,這也怪不得翻譯組了。
還有個特搞笑的事情:
2009年,韓國人出錢,拉了幾個非洲黑叔叔歐洲小國,搞了一個【世界文字奧林匹克大會】,公開比較文字優劣,一共舉行過兩屆。首屆在韓國舉行,大韓國諺文當然獲得第一名,最後韓國甚至宣稱向中國少數民族推薦諺文,幫助中國消除文盲!真TM懷疑,火星文是不是地球上最優秀的思密達族輸出給火星人的?
廢除漢字後經過六七十年的實踐經歷,表意讀音的韓文與歷史上的漢字完全是兩個系統,大多數韓國人對歷史典章看不懂,歷史傳承帶來很大麻煩。尤其韓國對華夏文化的尊崇繼承是較好的,根植於民間大眾,儒教定為國教,道家文化也倍受敬仰,缺了漢字這個載體,怎麼傳續呢?
近年來,一種反思的聲音不斷出現。故韓國教育部決定,2O19年開始,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上標註漢字以及讀音並釋義。這是因為中國國力日盛,再次成為經濟強大、有影響力大國的結果。可以說韓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韓國街頭滿大街的歡迎中國遊客的標語就是最好的註解。
值得我們文字專家思考的是,中國當下的漢字如何與之對接,因為周邊漢字文化圈國家使用的是繁體漢字,而我們現在卻使用了2236個簡體字,有些簡得已面目全非,失去了本意,例:愛一一愛(無心還愛什麼),對於此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