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批評你的孩子時----心理諮詢師媽媽的育兒心得(1)

2020-09-05 玲瓏心理諮詢

我是2014年考的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在幾年的堅持學習後,我覺得最有用的是讓我成了一位略有心理學頭腦的「媽媽」,最受益的是在兒子的教育方面,放下了自己的焦慮,能更多地理解兒子,真正給到他支持。

每位家長最好都能學一些心理學的知識,起碼知道要透過孩子的行為,去看孩子行為後面的動機,並理解孩子行為後面的情緒。一位理解孩子的父母,雖然不能保證孩子有多優秀,但那個孩子一定不會有極端的過激行為。

在這裡,我想通過自己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例,來分享一些自己的育兒心得。

在家長課堂上,我經常會被家長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出現一些行為不良,自己被老師叫去訓話,家長會立刻變得很焦慮,因為老師傳達過來的要求,而孩子一時又做不到的時候,家長會很抓狂。

這樣的事情,我經歷過一次。

兒子在上小學四年級時,換了一個班主任,1-3年級的班主任是比較寬容的,會批評,也會鼓勵孩子,我家孩子在小小的搗蛋中自由成長。四年級的新班主任,相對嚴格,對孩子的行為開始有很多要求,孩子就出現了一些不適應。快到期末的某一天,我被叫到老師辦公室去了。

我進去的時候,發現老師和兒子都站著,另外還站了四個孩子,老師說這都是在這一學期中,與我兒子起過衝突、被他打過架的孩子,她說只有我家兒子跟這麼多孩子有衝突,那麼肯定是兒子的問題。

我一看這審判大會一樣的架勢,再看到兒子低著頭站在老師身邊,一臉委屈、頹廢的樣子,心裡暗暗想著:不能再給他壓力了,今天一定要淡定。

老師看到我到了,首先一通數落,訴說兒子的種種不是,兒子的頭也越來越低,我一邊認真聽著(表示對老師的理解),一邊「嗯」「啊」、點頭,同時在心裡想好了對策。

老師數落完之後,我先問四個小朋友:「你們覺得XX是一個愛打架的孩子嗎?」

一個男孩說:「也不是,他就是有點衝動,我那次不小心碰到他,他以為我故意打他,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相處不錯的。」其他三個孩子也點頭表示贊成。

我又繼續問孩子們:「那他跟你們吵架後,跟你們道過歉了嗎?你們現在原諒他了嗎?」

孩子們說:「道過歉了,早就原諒了。」還有一個說:「我們現在又是好朋友了。」

感謝善良的孩子們的真誠表達,說到這裡,其實我不用再說什麼,旁邊的老師已經知道她有點小題大做了,於是她就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要吸取教訓,不再用這樣的事情發生。」這種時候,我只要點頭說是,並且帶著孩子表達一下決心:「下次我們一定改正缺點」,事情就這麼結束了。

全程我沒有對我兒子再批評一句,因為媽媽的直覺告訴我,當時兒子面對著五個人已經非常孤立了,如果我再不站在他身邊支持他,他會很無助、很絕望。當天回家後,我也和他談了談,問他怎麼看,他不需我多說立刻表態:「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會改正的。」我只需再給他一個鼓勵:「我相信你會做到的。」或者再討論一下怎麼加強對情緒的控制。」

老師揪孩子毛病,這樣的事情估計每位家長都碰到過。其實這樣的事情非常可大可小,往大了弄,孩子會被貼上「問題孩子」的標籤,那些問題會被老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試想哪個孩子會沒有小毛病呢?要找問題總是一大堆的,孩子天天被挑刺,只能越來越沒有信心,最後自暴自棄,真的成了一個問題孩子;或者積壓了大量的情緒無處釋放,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影響學習,這樣的問題在臨床的諮詢中,太多太多。

而這時候父母的做法,就非常重要。我們改變不了老師的性格,有的老師就是比較嚴格,但我們絕對能在老師和孩子中間做一個保護屏障,替孩子擋掉一些老師傳遞的過度的負面情緒,我們要有一種觀念:孩子不可能是完美的,犯錯誤和有些小毛病真的很難免。

父母對孩子的愛,就該愛在最關鍵時候,孩子被批評、感覺挫敗的時候,正是最需要我們愛的時候。面對被揪小辮子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淡定,這個時候正是他最需要父母支持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

  1. 把這看成一個機會:犯了錯,會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改正錯誤,這樣就能成長。
  2. 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媽媽(爸爸)小時候也犯過錯的,也挨過老師批評的。
  3. 討論解決的辦法:問孩子:a你覺得怎樣可以讓老師不再覺得你有問題呢?
  4. b你需要媽媽(爸爸)做些什麼來幫助你嗎?……

我想上周那個從上海盧浦大橋跳下去的孩子,如果媽媽當時更多理解和寬容,孩子不至於會如此衝動極端……

相關焦點

  • 【育兒有方】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第90期預告)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是處在生理心理髮育期,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批評、職責和勸告,給這些學生帶來的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理解和尊重別人,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本期微課,我們特別邀請長春市沁園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欣然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的線上課堂,讓父母做的更輕鬆!歡迎屆時收聽。
  • 【育兒有方】談談家長陪寫作業時的情緒調控(第94期預告)
    本期課程,我們特別邀請了吉林師範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崔繼紅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談談家長陪寫作業時的情緒控制》的線上課堂,讓我們懂得家長陪寫作業時如何控制情緒!吉林師範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應用心理學碩士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品質培育團體訓練師· 課程大綱 ·1、陪寫作業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情緒失控
  • 「棉花糖 心理」《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 認證班開始招生
    由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上海徐匯區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指導,上海觀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開設「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培訓。從3大模塊快速入手:課程在涵蓋與家庭(親子)教育密切相關的學科的最新理論和理念的同時,尤其突出未成年人心理諮詢師實戰所需的素質和能力的培訓與訓練。
  • 【花花心理親子部落】首場親子藝術心理體驗 邀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不再做單純的物質提供者,變為親子關係的心理引領者!不再做寄希望於孩子的期待者,變為和孩子共同成長者!由兩個孩兒媽打造的花花心理親子部落——首場親子藝術心理體驗,邀你和孩子共同成長!嚮往藝術、愛好心理的親們,2016年1月17日下午14點,我們在紅磚咖啡廳等你來!
  • 小布溜爸育兒學習分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書心得
    分享這篇育兒學習心得時,已經聽了樊登老師演講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音頻17遍。樊老師說「這本書是我覺得特別幸運能夠遇到的一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真是一本優秀的育兒SOP手冊。實操性很強。聽了13遍後,也在公司讀書會上分享了這本好書。和樊老師一樣,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父母和準父母。
  • 【育兒有方】如何在家帶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第87期預告)
    書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當父母把它種在孩子的心田,用耐心去澆灌,小小的種子就會爆發出勃勃生機,長成參天大樹,啟迪心靈,滋養智慧。閱讀,是一種能給我們和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我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有效渠道。本期微課,我們特別邀請吉林師範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耿欣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如何在家帶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線上課堂,讓父母做的更輕鬆!
  • 兒子吵架掐住媽媽脖子 震驚媽媽為兒學成心理諮詢師
    「我知道很多學校有心理諮詢室,但有多少孩子敢冒著被同學笑話是『精神病』的風險踏進那道門?」她說,也不敢指望老師,「全班這麼多學生,老師不可能對其中一名孩子觀察得那麼仔細。」她說,在老師的眼中,兒子就是個標準的好孩子。  「我覺得,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應該完全在學校和老師。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心理諮詢師如何創作優質心理科普文章?(系列之二)
    (原文附後)該文以《如何對幼兒說家人的去世?》為題首發於「臨床心理」微信公眾號(2020年2月28日),文章引發了強烈反響和激烈討論。針對提問,作者再撰寫一篇回復文章,發表於「臨床心理」微信公眾號(2020年3月3日)。「東方明見心理」微信公眾號對該文進行轉載時,作者將兩篇進行整合,並做了一些修改。本評論針對「東方明見心理」(2020年3月25日)發表的版本。
  • 陳孝鵬(情感諮詢師/心理諮詢師)
    更多情感知識,可以選擇關注本頭條號哦↑↑想要讓自己更加的幸福麼,我在這裡等你……個人介紹:從事情感行業4年,諮詢時長1200+小時。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收穫自己的幸福,同時讓自己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感情。
  • 育兒心理:孩子哭了,為什麼你不要對孩子說「別哭」?
    緊接著,一位年輕的媽媽慌慌張張地趕到孩子面前,一邊幫孩子擦眼淚,一邊焦急地哄著:「別哭……強強好乖……不哭不哭……」常見的家庭「止哭法」哄:「別哭別哭」,「哭鬧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如果不哭,我給你買糖去」;騙:「
  • 一位學心理的媽媽:僅僅半年,為什麼我讓孩子背了100首詩詞?
    可是,當伯特嘗試讓孩子同時開始學習希伯來語與另一種陌生的語言時,他驚訝地發現,孩子學希伯來語的速度比另一種快了1/3。所以,你以為「雁過不留痕」,可是曾經的邂逅,已經在孩子的心頭留下影子。從小背誦詩歌,對孩子的大腦有什麼幫助嗎?
  • 【育兒有方】親子溝通要避免「南轅北轍」(第91期預告)
    本期課程,我們特別邀請了吉林師範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崔繼紅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親子溝通要避免「南轅北轍」》的線上課堂,讓我們更懂溝通藋!歡迎屆時收聽。微課時間: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20:00-21:00主講嘉賓:崔繼紅
  • 孩子討厭任課老師?媽媽千萬不要小看,處理不好將是一場災難
    ,在孩子剛剛顯露出對任課老師的討厭或畏懼時,不以為然。你要知道,孩子能夠對你說出她的心裡話,就代表他(她)對你的信任。最糟糕的情況是他(她)把這些痛苦埋在心裡,久而久之,就容易真正出心理問題。2、第二件事,你要給孩子強有力的依靠。讓他(她)知道,不管老師是對是錯,也不管老師怎麼對你,爸爸媽媽永遠在你身邊。
  • 【育兒有方】關注兒童骨健康(第89期預告)
    你知道嗎?20—30%的兒童曾經有過骨營養不良。如何避免骨營養不良,讓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天呢?本期微課,我們特別邀請到曹連富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了《關注兒童骨健康》的線上課堂,讓父母做的更輕鬆!歡迎屆時收聽。
  • 薦書——家長應該學一點心理學:《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
    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是黃杏貞的《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黃杏貞是一位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實用,將心理學理論巧妙地運用於育兒實踐中。簡明易讀,好操作,背後又有深厚的心理學依據。對於孩子來說,理智腦還很不成熟,因此出現很幼稚、不理智的行為就不奇怪了。所以當孩子在哭鬧、情緒不穩定時,首先要做的不是說教,而是先穩定情緒。因為只有情緒腦穩定下來之後,理智腦才有機會發揮作用。這也啟發我們,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因為從生理機制上來說,孩子就不具備快速冷靜下來的能力。
  • 與心理諮詢師面對面 | 抗抑少年(12)
    親戚給太太介紹了一個心理諮詢師,來自於中X院下屬單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親戚的女兒在小學時一度厭學,通過心理諮詢有所改善,建議我們試試。第一次諮詢是與父母溝通,周六的上午,我們按約而至,來到一棟臨街的居民樓,門口寫著XX心理諮詢室。一進門,諮詢師已經到了,這是他朋友的諮詢室,他是租用這個地方,按時間結算。
  • 六成以上媽媽都在育兒問題上受到過批評與指責
    相比之下,媽媽們反饋來自專業人員,例如老師或是孩子的保健師的批評較少,可能是因為專業人員的話語會被媽媽們被視為專家建議,而不是批評。有關孩子的管教問題是媽媽們最常被批評的育兒話題,但這件事上卻充斥著許多不同的觀點,比如,孩子淘氣時是打屁股還是冷靜一下?是嚴格遵守規則還是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別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二):12-13歲間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一):1-2歲孩子關鍵月齡段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四):4-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一):11-12歲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 12歲的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 心理諮詢師「擺攤」指南。(僅供娛樂)
    最近「擺攤」火了初心君整理了一個心理諮詢師「擺攤」指南僅供娛樂切勿當真FBI WARNING每一條都是反話【正文開始】「請問你做什麼工作的?」 「心理諮詢」 「以後做什麼?」有空玩手機不如考個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