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是我國的一種書法形式,由漢朝的隸書發展而成,到了東晉時候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草書是書法界最不能被大眾欣賞的書法,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純粹的鬼畫符,在網上有著這麼關於草書一個段子,說全國最優秀的草書作品不在任何一家博物館中,而是在各大醫院醫生開的處方單上。
這只是一個網友編出來的段子,但是現實生活中醫生開的處方單上的字跡確實是非常潦草,常人難以辨認。最有趣的是醫院藥房中的工作人員卻能夠準確識別出醫生寫的「草書」,或許這就是醫生與藥師之間的默契吧!其實醫生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每天看病的人實在太多,字跡自然就潦草了很多。
而古代宮廷御醫開的處方單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和現在一樣非常潦草呢?我國就保存了清朝嘉慶皇帝時期御醫汪必昌五十本秘方手稿。2017年我國嘉德拍賣公司曾經對這些手稿進行過估價,因為2007年晚清一名御醫的手稿曾經拍出過200萬元,平均一種秘方4萬元。
汪必昌的醫術比那名御醫任錫庚還要高明許多,所以嘉德公司認為汪必昌的手稿應該是任錫庚手稿的十倍,也就是說汪必昌留下來的所有手稿加在一起應該在2.16億左右。
消息公開之後網友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憑什麼他的手稿能賣出這麼多錢?但是當公司將手稿的照片公布到了網上之後網友紛紛表示:「就衝他的書法功力就值這麼多錢。」「真該讓現在的那些醫生來學習一下他的字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汪必昌的事跡和手稿真跡吧!
1754年汪必昌出生於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區),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也算是一個貴族子弟。但是汪必昌10歲左右的時候他的父親捲入了一場風波之中只能賦閒在家,汪必昌的家庭條件也因此急轉直下。之後汪必昌的母親生了重病,當時家庭條件已經不再允許請大夫上門來看病,汪必昌只能自己看醫術來幫母親看病。
令全家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汪必昌這個門外漢竟然真的治好了他母親的疾病,從此汪必昌開始對行醫感興趣,一直在研究醫學方面的知識,同時開始研究民間盛傳的一些偏方是否真的有效。經過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汪必昌在1801年成功考入太醫院,連嘉慶皇帝都對汪必昌的醫術讚不絕口,兩三年之後就當上了嘉慶皇帝的專用御醫。
在嘉慶皇帝50年壽辰的時候(1810年)對汪必昌和他的家人都進行了封賞,汪必昌接過上次之後卻對嘉慶皇帝辭行,他認為自己年事已高不再適合維護龍體,而且他也想到其他地區去了解一些其他的醫學知識。嘉慶皇帝雖有不舍但還是放汪必昌離開了京城。
離京之後汪必昌寫下了五卷《聊復卷》,在書中寫上了自己從醫幾十年對於診脈、開藥、治療眼疾心疾等各方面的心得,被估價2.16億的就是《聊復集·怪症彙纂》,這本書又被中醫教授傅延齡稱為「中醫藥第一秘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