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梗,是植物芋的葉柄,呈鞘狀,頂部有橢圓形的葉片。葉柄是肉質的,可以食用,它的性質平和,味道帶有點辛味,有祛風,解毒的功效。
植物芋適宜在南方種植,它的適應性挺強,對土壤沒什麼要求,只要是泥土溼潤的地方,它就可以生長,生命力挺頑強。春天的到來,芋頭就會發芽,生長的挺快的,在農村的田野間,水渠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植物,在有水的地方生長的挺好。
植物芋有多個品種,有些是種植後,採收埋在地下的芋頭。其中有一個品種,芋梗是綠色中帶有點白色,人們只採收芋梗,用來晾曬芋梗幹,或者醃製芋梗酸。
在家鄉廣東,有許多村民種有白芋苗,通常,在一顆芋苗長有5一6條芋梗時,會將靠近根部的3一4條芋梗割下來,去掉葉片。
新鮮的芋梗切斷後,切口位置會有一些乳白色的汁液流出來,如果沾在皮膚上,有可能會引起皮膚有點癢,如果沾在衣服上,風乾後會帶有點黃色,挺難洗掉的。村民收割芋梗時,會儘量戴手套,去掉葉片後,在淨水裡清洗乾淨。去皮或者切成小條時,儘量不讓皮膚或者衣服沾上白色汁液。
村民會選擇在好天氣時收割芋梗,它裡面的肉質,有點像海綿的柔軟度,用鐮刀輕輕一割,就可以割斷,用手捏一捏,感覺是比較有彈性的。收割後去掉葉片,清洗乾淨,在根部位置,用刀子削起一點表皮,向尾部輕輕一拉,一小條表皮就剝掉了,重複幾次這樣的動作,一整條芋梗的表皮就剝乾淨了。去掉表皮後,為了讓它快點晾曬乾,可以將它切成小條,如果遇上好天氣,一般晾曬上4一6天,可以說是完全曬乾了。可以裝進袋子裡,密封好,放在通風乾燥處保存,一般可以放上半年左右。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低溫保存,這樣可以延長保存時間。
煮芋梗幹時,它會吸收比較多的油分,通常人們會配上一些肉類和它一起煮。許多村民家裡養有土雞,土雞煮芋梗幹是比較好吃的,許多人愛吃。
先將芋梗幹放在溫水裡浸泡,泡十分鐘後,用手反覆搓幾次,增加它的爽脆度,大約泡上兩小時,芋梗條膨脹後,拿在手上還比較柔軟,這樣就是泡好的了。將它們擰乾水,切成小段後備用。
土雞肉切成小塊,準備好薑片,蒜片。熱油鍋,將薑片和蒜片爆香,倒入雞肉,放上調味料,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的水,蓋上蓋子,大火煮上約五分鐘後,加入芋梗幹,翻炒均勻後,蓋上蓋子煮八分鐘左右,倒上調好的芡汁,繼續翻炒,芋梗幹吸收了肉汁後,就可以出鍋了。芋梗口感鮮嫩,吃起來還挺爽脆的,夾雜著肉香味,有點鮮甜的味道,挺好吃的。
芋梗在生長過程中,極少看到有病蟲害,平時村民都不用怎麼管理的,可以說是自然生長,純天然的菜品,收割回來的芋梗,有些村民也用它來醃製芋梗酸。
芋梗洗乾淨,切成小條,放在太陽底下晾曬2一3天,呈半乾狀態時,將它切成小段。要確保刀子和板子沒有一點油份,雙手也沒有油分,如果沾上油分,芋梗容易發黴。
喜歡吃辣的可以放上一點辣椒,放上適量的食鹽,攪拌均勻後,就可以裝進瓶子裡。一定要將瓶子的內空間塞滿,還要蓋上蓋子,密封起來,如果漏風了,芋梗也容易發黴。將瓶子放在通風乾燥處,讓芋梗自然發酵,放上一個月後,芋梗的味道就帶有點酸味了。
芋梗酸可以說是農家的下飯菜,是吃粥下飯餐佐的好伴侶,口感酸爽鹹脆,放有辣椒的,是香酸辣的味道,是鹹酸脆嫩的口感。有些人吃麵條時,喜歡配上芋梗酸,吃白粥時,配上它另有一番風味。
芋梗幹泡發後,就可以煮來吃,可以炒熟吃,也可以和肉類一起燉煮或者燜煮,吸收了肉汁後,會是另外的一種風味,口感爽脆,帶有自然的清香味。
芋梗酸的吃法也有多樣,可以用來清炒,也可以配上其他肉類燉煮,聞到獨特的酸香味,就已經是有點望梅止渴的感覺,吃上一口,酸辣脆爽的口感,不喜歡吃辣的,可以選擇不放辣椒,酸爽味可以讓你胃口大開,吃完後讓你回味無窮。
芋梗是自然生長,天然的綠色食品,自然晾曬乾的芋梗幹,酸爽的芋梗酸,你們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