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富APP(www.ikuyu.cn),溝通資本與分析師的橋梁,提供有深度的見解
作者 符勝斌
時隔724天之後,深陷生存危機的佳兆業終於得以在港交所復牌交易。佳兆業披露的財報顯示,佳兆業2016年錄得合約銷售額298億元,較2015年增長222%,在創下年度最高銷售額的同時,也重新回到了全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的前40強。雖然佳兆業2016年仍然虧損約3.5億元,但較2015年虧損12.54億元已大幅減虧。並且,佳兆業的土地儲備面積為2100萬平方米,其中80%位於一、二線城市,可以說,如果沒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幹擾,佳兆業的脫困只是時間問題。面對這樣的結果,佳兆業的掌門人郭英成想必也會感慨萬千。
回首2年前,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佳兆業開始陷入各種傳言之中。到2014年底,佳兆業的危機開始全面爆發,其在深圳的房源被限制銷售或查封鎖定,佳兆業頓時陷入債務違約的危機之中。緊接著在2015年1月初,佳兆業又觸發了滙豐銀行貸款的違約事項,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在此背景下,佳兆業走上了救贖之路。
融創的進與退
最早向佳兆業伸出援手,並開展實質性動作的是融創。融創對佳兆業困局的解決方式是附條件的收購,大致由三部分組成。
其一,融創先以23.75億元的價格收購佳兆業在上海四個項目公司(上海榮灣、上海青灣、上海贏灣和上海誠灣)的全部股份,並約定佳兆業在1年後可以回購這些股權。通過此舉,融創得以鎖定佳兆業部分優質資產。
其二,融創再以45.53億元的價格收購郭英成家族所持佳兆業49.25%股份,收購代價為每股1.8港元,並向佳兆業其他股東發起要約收購。由於佳兆業另一大股東——持有29.94%股份的富德生命人壽——已明確表示不會接受融創的要約。此時,融創收購佳兆業股份的價格,與2個月之前郭英成轉讓給富德生命人壽的價格相比,折價約40%。不過,不管融創的要約收購是否成功,其發出全面要約只是走一個程序而已。
其三,也是整個收購最關鍵的部分——融創發出的債務重組要約。
融創在收購佳兆業49.25%股權時,就已將是否收購股權與佳兆業債權人是否同意融創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進行捆綁。而且融創的創始人孫宏斌明確表示,佳兆業資產質量很差,遠非局外人所想像,佳兆業的債務重組條件談無可談,若不同意,再大的生意也是生意,不划算就不做。如此一來,在佳兆業股東的積極「配合」之下,融創對佳兆業的收購焦點變成了融創與佳兆業現有和潛在債權人之間的博弈。
根據佳兆業2014年中期財報,佳兆業當時的負債約800億元,但扣除房產銷售中客戶的預付款約200億及其他一些經營性債務之後,佳兆業的長短期借款金額實際只有300億元左右,這些付息債務對當時資產過千億的佳兆業而言壓力應不是很大。但實際上,經過前期充分的盡調,融創認為,截至2014年底,佳兆業實際有息債務總額高達650億元,其中約有298億元需要在未來一年之內進行償還。顯然,一旦這些債務真實反映在佳兆業的財報上,佳兆業或許將成為一家資不抵債的公司。融創要進入佳兆業,勢必要對其債務進行重組。
融創提出的債務重組思路大體是,將佳兆業的債務分為境內和境外兩部分進行分別處理。具體而言,就是在保持本金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對債務進行展期和降低利率(表1、表2)。這一思路在佳兆業後續的債務重組中也得以延續。
站在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境內債務重組方案要優於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主要是重組後的利率及支付方式不一樣。境內債務重組後的利率是不低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70%,而境外則是大幅折扣。比如15億元人民幣的可轉債,重組後的利率是重組前的33%。並且,境外債務2年內不支付利息,利息計入本金,而境內債務重組則沒有這一條款。
即使在境外債務中,對於不同的債權人,融創也採取了不同的對待方式。比如,對於滙豐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債務,融創並未明確具體的重組條件,只用進行磋商後予以實施一筆帶過。
為進一步增強債務重組方案的說服力,孫宏斌在喊話之外還聘請德勤對佳兆業進行了清盤模擬測算。根據測算,如果佳兆業債務重組不成功而不得不清盤時,佳兆業的債權人將面臨損失,其中境內債權人本金將受到一定損失,但境外債權人的損失會更大,預計受償率僅為2.4%。
面對融創凌厲的攻勢,在2015年2月16日召開的境內借款人初步會議上,境內債權人表示「十分支持本公司將予採取的行動」,雙方將「以就重組的條款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儘早達成共識」。
但在3月初召開的境外債權人會議上,佳兆業則聲稱,仍在與境外債券持有人進行磋商,並未就債務重組條款達成任何協議。據稱,境外債權人提出的重組方案是債務清償必須控制在1-3年,利息不減,在債務未清償之前不能派息,同時對於債券持有者的損失以股票或者股票期權等類似的方式予以彌補,並建議引入更具實力的企業代替融創。顯然,佳兆業的境外債權人並不買融創的帳,佳兆業的境外債務重組自此陷入困局。
就在融創與佳兆業境外債權人交鋒的時候,佳兆業旗下的物業資產狀態也發生了變化。
2015年4月9日佳兆業發布公告,聲稱其在深圳的八處物業被解除房源鎖定狀態,但大部分被司法查封。由房源鎖定這種行政手段轉為司法查封,不僅意味著佳兆業同樣不能對外銷售房產,而且還意味著相關查封從行政程序進入司法程序。如果佳兆業一旦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被查封資產拍賣所得將首先用於償還向法院申請資產保全的債權人,在房源鎖定狀態下則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梳理佳兆業的公告內容,申請資產保全的全部是境內債權人。
佳兆業物業形態的變化,再加上孫宏斌前期收購的上海四個項目公司,佳兆業的大部分資產實際上已被定向鎖定。一旦不能完成境外債務重組,佳兆業將極有可能進入清算程序。按照清算分配程序,佳兆業查封資產拍賣所得將首先用於償還境內債權人。如果拍賣所得能覆蓋住境內債務,剩餘的部分將向其他債權人、股東分配。如果拍賣所得連境內債權人也未能覆蓋,則意味著境外債權人顆粒無收,血本無歸。佳兆業的資產狀態變化讓境外債權人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
就在境外債務重組雙方激烈交鋒、你來我往,市場觀望境外債權人如何反擊的時候,融創突然宣布退出佳兆業的收購,抽身而退,佳兆業實際控制人郭英成歸位。這一劇變一度讓市場愕然。
融創雖然突然退出,但不可否認的是,融創為佳兆業設計的方案為其債務重組打開了局面,給後續的債務重組明確了思路和方向。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獲得境內債權人的支持,境內債權人是佳兆業的主要債權人,境內債權人同意重組,意味著佳兆業債務重組成功了一大半;二是通過綜合施策,降低了境外債權人的心理預期,為後續的債務重組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債務人的外部環境和談判空間。縱觀融創主導之下的債務重組,其攻勢非常凌厲,手段非常兇猛,其打掉對手幻想、區別對待債權人的策略值得後來者體會和琢磨。
佳兆業的讓與得
對於孫宏斌的策略,歸位後的郭英成顯然是深得其味。郭英成在隨後的債務重組中,總體思路依舊是「保本、減息、展期」,只不過在具體條件上有所變化,佳兆業的債務重組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首先看相對比較容易的境內債務重組。對480億元的境內債務重組條件,佳兆業在孫宏斌的基礎上有所放鬆,比如只展期3年,但是「鼓勵」債權人降低利率等。並且佳兆業在重組關鍵時刻還獲得了強力外援,中信銀行及中信信託一共向佳兆業提供了166億借款用於債務置換,極大緩解了佳兆業的重組現金壓力。此外,據有關報導,為推進佳兆業的債務重組,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多次參加債權人會議予以協調。總部位於深圳市的平安銀行也與佳兆業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金額高達500億元。
正所謂「人努力,天幫忙」,佳兆業在進行債務重組的時候,深圳市的房地產銷售迎來了一波高潮,其所持物業漲幅明顯,不僅銷售進度明顯加快,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境內債權人的信心和預期,大大促進了佳兆業境內債務重組的進度。就這樣,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促進下,到2016年年中,佳兆業基本完成了境內債務的重組,旗下的物業大部分進入正常銷售狀態。佳兆業也就是自此時開始,從「趴著」變成了「坐著」。
但到了境外債權重組的戰場,佳兆業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儘管郭英成充分考慮了境外債權人在前期重組時的訴求,不斷拋出橄欖枝、擺出低姿態,希望儘快予以了結,但整個境外債務重組過程還是一波三折。
佳兆業境外債務重組的重點在2016-2020年到期的5筆高息票據和2015年可轉債兩類融資工具上,其中,5筆高息票據的本金之和為19.5億美元及18億元人民幣,2015年可轉債本金為15億元人民幣。
對於5筆高息票據,佳兆業的重組方式是發行A、B、C、D、E共計5種新的票據予以置換(表3)。
從發行條款來看,佳兆業延續了確保本金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對債務進行展期的思路,票據到期日則從目前的2016-2020年延長到了2020-2022年(以2016年1月1日為轉換日),優於之前融創提出的2021-2025年到期的條件,票據期限縮短了3年,這顯然是有利於債權人的變化。
對債權人更有利的變化在於票據利率的變化。置換前,佳兆業的5筆票據利率區間是6.875%-12.875%,融創開出的條件是重組後3.1%-6.9%,而佳兆業開出的利率水平是6.1%-9.9%,這一水平比融創的要高。也就是說,郭英成回歸後的佳兆業在債務重組的期限和利率方面都開出了比融創更為優惠的條件,其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加快完成境外債務重組。
為緩解債務重組關鍵條件讓步帶來的償債壓力,佳兆業採取「前輕後重」的方式來進行適度對衝。
佳兆業對5筆新票據的設計是其擁有「實物支付選擇權」,即佳兆業在支付利息時,可以用現金方式支付,也可以用非現金的等價物,一般是新的證券予以支付。比如佳兆業可以向票據持有人發行一定數額的票據來支付利息,新支付的票據納入本金一併計息。
根據佳兆業的安排,假如按照實物支付的方式,第1年佳兆業不必支出現金利息,以發行相當於6%利息的證券代替,第2年佳兆業只需支付1%的現金利息,第2.5年為2%;只有在第3年,現金利息對應的利率才會上升到4.1%-7.9%,最終達到6.1%-9.9%(表4)。
從這個設計可以直觀地看出,從第3年開始,佳兆業提出的現金利率水平開始比較高,但由於在前2年半的時間裡沒有或者很少的現金支出需求,將有力緩解佳兆業現金支付壓力,使其獲得足夠的緩衝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後期的付息壓力。其隱含的意思是,佳兆業以期通過更好的利率條件儘快獲得境外債權人的支持,但為了規避由此給自己復甦大局產生的現金壓力,採取實物支付方式加以解決,其方式和效果相當於國內的計息掛帳。
為進一步增強重組條件的吸引力,佳兆業在提出置換票據的同時,還同步推出了一個「配套」的可交易期權——或然價值權。這筆期權初始賦予給票據持有人,使其可以獲得相當於所持票據本金7%的額外補償,票據持有人在獲得這筆期權後,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根據設計方案,這項期權實際上是相當於額外給了票據持有人7%的利息,只不過這種利息收入是一次性的,並且還附有相應的行權限制。
在時間限制上,這筆期權的最終行權時間是2022年,與新票據最終到期日保持一致。在此之前,期權持有人可在任何時候行權。從這個特點來看,佳兆業的或然價值權有點類似美式期權。
或然價值權的第二個限制條件是行權的觸發條件。佳兆業根據其股票價格,將行權的觸發條件設為五檔:在佳兆業30日加權平均股價超過1.96港元/股時,權利人可獲得20%部分的收益;超過2.45港元/股時,權利人可再獲得20%部分的收益。在股價分別超過3.07港元/股、3.83港元/股、4港元/股時,可分別累進獲得20%收益。比如說,在2022年之前,如果佳兆業30日加權平均股價一度達到3.5港元,佳兆業將給予權利人7%額外補償中60%部分的收益,如果票據本金為1000美元,權利人可額外獲得42美元的收益。
不過在此處,佳兆業還耍了一個「小滑頭」。對於這額外支出的42美元補償,佳兆業沒有承諾一定以現金方式支付,也可以用普通股股份支付的形式,這又是一個實物支付的設計安排。如此以來,佳兆業不僅可以規避掉現金支付壓力,還可以順帶擴充企業資本,一舉兩得。考慮到這筆或然價值權本身就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能否得到充分行權也尚未可知,實際收益究竟如何也無從判斷。佳兆業給出的這個債務重組條件,安慰作用似乎更大一些。
此外,從架構設計來看,前4檔的股價大致每上漲25%,票據持有人就可獲得20%部分的收益,但在最後一檔,股價變動幅度只有4.44%時,票據持有人即可獲得20%部分的收益,風險與收益的分布顯然不對稱。或許,在佳兆業看來,未來6年,其股價超過4港元/股的可能性不大。
對於2015年到期的15億元可轉債,佳兆業的處置思路與高息票據的處置大體一樣,即通過新發行的4年後到期並視情況可再延期1年的等額本金可轉債來置換(融創為5年),可轉債持有期間的利率也由8%下降到6%(融創為2.7%),且支付方式也是實物支付(表5)。但轉股價格上,由之前的每股2.64港元下降到2.34港元。此舉意味著,雖然可轉債期限延長,利率下調,但可轉債的持有人擁有換取更多股票的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利益平衡。
整體來看,郭英成拋出的重組方案較孫宏斌的方案而言,體現出更大的讓步和儘快完成重組的希望,對佳兆業的境外債權人而言是一根誘人的「胡蘿蔔」。但郭英成也不簡單,在拋出「胡蘿蔔」的同時,也揮出大棒,郭英成聲稱,如果債權人不接受這些方案,意味著佳兆業將步入清算程序,如此,佳兆業無抵押債權人的受償率將只有0.37%。
面對佳兆業釋放出的「善意」,境外債權人似乎並不領情。
債權人的「進擊」
在佳兆業的境外債權人中,持有份額較多的是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是華爾街知名的資管公司和對衝基金,以二者為代表的海外債權人可能握有超過佳兆業25%份額的境外債券。根據重組規則,佳兆業的債務重組方案需至少獲得75%海外債權人同意方可實施,兩家公司的態度將直接決定佳兆業的重組大計是否能得到順利實施。
就在佳兆業拋出債務重組方案後不久,2015年11月19日,Farallon Capital即向佳兆業提出初步建議,該建議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是大幅修改5筆高息票據的置換條件。Farallon Capital希望的方式是發行4種票據來予以置換(表6)。
表面上看,Farallon Capital也同意對債務進行展期,也同意採取實物的方式支付利息,但仔細分析Farallon Capital所提出的其他條件,債務重組的效果似乎並不明顯,不僅展期的期限縮短了,更主要的是利率幾乎沒有削減,並且可轉債的利率達到8.25%,較重組前8%的利率還有所上升。另外,從本金的分布結構上看,大部分債券本金承擔了較高的利息。
如果說Farallon Capital提出的債務重組條件尚在預料之中的話,其提出的另一項條件則有些出人意料。
Farallon Capital提出,願意以1.5億美元的現金向佳兆業注資,注資後,Farallon Capital將持有佳兆業75%的股權。這也就是說,Farallon Capital對佳兆業的估值只有5000萬美元,大約3.9億港元。這一估值水平,較佳兆業停牌前80.1億港元的市值折讓約95%,與融創以45.53億港元收購佳兆業49.25%股權相比,二者的估值差距更是超過23倍。Farallon Capital還進一步提出,其向佳兆業注入的資金專款專用,只能用於支付票據和可轉債的現金利息。
儘管FarallonCapital同時提出可向佳兆業的現有股東發售每股0.07港元的認股權證,並且認為一旦現有股東行權將獲得佳兆業約80%股權,但該提議對佳兆業的現有股東而言意義並不大,也遭到了佳兆業現有大股東的反對。有消息稱,曾經在佳兆業困難時期兩次施以援手的富德生命人壽就明確表示反對Farallon Capital的收購。佳兆業也很快發布公告,認為Farallon Capital的建議不符合全體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將堅持其此前公布的債務重組方案。雙方第二回合的較量暫告結束。在此之後,境外債務重組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2016年1月21日,佳兆業又發布一份公告,對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進行「譴責」。佳兆業表示,於1月14日收到了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提供的一份債務重組替換方案,在其還未反饋意見的情況下,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就迫不及待地在1月15日向媒體公開替換方案的條款。佳兆業再次表示,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提出的替換方案不可行,仍繼續推進此前的重組方案。
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這一次拿出的又是一個什麼方案呢?相較第一份替換建議,此次兩家公司提出的新建議顯得相對溫和。
在新的建議中,兩家公司刪除了之前低價收購的方案,改為佳兆業現有股東及境內債權人向佳兆業提供無償的資金支持,兩家公司建議向佳兆業注入2億美元的8年期零息票初級資本。在債務置換上,第1年需提供0.5%現金票息,且所有年份的實物支付票息較原提案都要提高,提高範圍為2%-6%,此舉可將境外債權人所獲淨現值由佳兆業方案的75%提升至87%(相當於債務重組的打折力度由7.5折提高到8.7折);進一步降低可轉債的轉股價格,轉股價格要低於2.34港元/股等。
將前後兩份建議方案聯合起來分析,可以看出,境外債權人最關心的地方有兩點。
其一,佳兆業是否具備現金付息能力。由於擔心佳兆業未來可能不具備現金付息能力,兩家公司先後提出增資收購和現有股東及境內債權人無償資金支持的方案,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為了新票據和可轉債未來2-3年的現金利息支出需求。如果成功,無疑將會大大增加佳兆業債券的流動性,便於其在市場上對這些票據和債券進行交易處置,儘快脫身。否則,新的債券將因流動性不足面臨難以處置的困境。甚至如果佳兆業再次經營業績不佳,債權人還有可能面臨再次重組。
其二,儘可能地多獲得利息收益,補償因重組產生的損失。這主要依靠縮短新債期限、提高新債利率和降低可轉債換股價格來實現。
面對境外主要債權人的步步緊逼,佳兆業除了聲稱繼續堅持原有方案不讓步,也快速地拋出了又一根「胡蘿蔔」。在回絕BFAM Partners和Farallon Capital第二次建議後不久,佳兆業又拋出一項「刺激」計劃:對於在2016年1月24日前同意重組協議的債權人,將獲得相當於借款本金1.0%的現金同意費;在2017年2月7日之前同意重組協議的債權人,將會額外獲得相當於借款本金0.5%的現金同意費,並且表示已有53%的借款人同意實施佳兆業提出的方案,以此向BFAM Partners和Farallon Capital施壓。
雙方第三回合的較量到此結束。
塵埃落定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佳兆業的境外債權重組似乎再次陷入僵局。就在市場等待觀望的時候,2016年3月29日,佳兆業突然宣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已獲得包括Farallon Capital和BFAM Partners在內的相關債權人80.9%贊成,債務重組工作落下帷幕。從最終的方案來看,雙方都做了相應的妥協和讓步。
對BFAM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來說,放棄了要求佳兆業現有股東和境內債權人給予無償資金支持的要求。這個請求,在外界看來有些「獅子大開口」的味道。不過,或許正是通過這種看起來「不靠譜」的要求,BFAM Partners及Farallon Capital以「聲東擊西」的方式實現了其最核心的訴求。
其一,大幅提高置換票據和可轉債的實物支付利率。
從最終達成的境外債務重組協議來看,佳兆業大幅提高了兩類債券的實物支付利率,提高幅度在0.56%-0.61%,相當於溢價10%以上,並且在最後1年還做出了繼續支付0.56%實物利息的安排(圖7),由此境外債權人的利益得到更為有利的保障。
其二,債務的本金分布結構和到期日發生變化。
在利率上做出讓步之後,對於影響債券收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債券期限,佳兆業也做出了讓步,整體減少了約半年的時間,這等於是在佳兆業原有方案和境外債券持有人提出壓縮1年的方案之間取了一個中間值。不過,在不同期限下的債務本金額,佳兆業扳回一局,期限長的債券佔有的比重最高(表8)。
其三,提供給債權人更多的選擇機會。
佳兆業的原有方案給債權人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全部置換為新的債券,並輔之以或然價值權。在新的方案下,佳兆業提供給了債權人更多的選擇機會。
方案一:按1:1的比例將現在持有的債券進行置換,同時自動擁有一項或然價值權。由於或然價值權只是一項期權,境外債權人在條件設定上並未做出更多的糾纏,基本維持了佳兆業提供的初始方案。
方案二:按1:1.02598的比例對債券進行置換,即每1份現在的債券可以置換1.02598份新債券,相當於在置換時佳兆業就支付了一筆實物利息,利率為2.598%。
方案三:強制可交換債券,即可轉債債權人將其所持債券按1:1的比例置換為新債券,轉股價維持2.34港元/股不變。其他債券持有人也有權選擇這個方案,但其選擇權排在可轉債持有人之後。
經過上述一系列的設計,佳兆業境外債權人在債權最關鍵的利率和期限設置上獲得更有利的補償,佳兆業的境外債務重組也得以在2016年7月通過美國法院的最後核准後得以完成。
復盤佳兆業債務重組的全過程,從融創開始,到郭英成結束,雙方經歷了多次較量,期間也充滿妥協和讓步。在這其中,政府的協調、郭英成的讓步對解決境內債務問題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境外,由於重組工作相對市場化,過程是一波三折,困難程度也大大增加。
從融創的咄咄逼人,到佳兆業的懷柔之術,這種差異境外債權人敏銳地察覺出來了,進而通過要求低價增資入股、要求佳兆業股東給予無償現金支持這些近乎天馬行空的條件,扭轉了之前融創主導下自身相對被動的局面,最終不僅「逼迫」佳兆業進一步提高了新債券的利率,增加了債權人的選擇,而且還「逼得」佳兆業做出了現金同意費的安排,為債權人爭取到了額外的補償。
不容忽視的是,佳兆業債務重組期間,中國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向好也讓債權人看到了佳兆業發展的潛力和償債的潛力,無意之中也促進了整個債務重組工作的順利開展。或許正是由於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共同作用,使得雙方從分歧巨大到最終分歧彌合。
對郭英成而言,其在債務重組過程中最核心的訴求是儘快完成重組,實現佳兆業的復牌,為此,不惜主動修改之前孫宏斌提出的債務重組條件,並在境外債權人的緊逼之下,不斷退讓。如果由經歷過順馳破產的孫宏斌繼續主導佳兆業債務重組,如果佳兆業能適度放緩境內債務處置進度,適度放緩與平安銀行、中信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從而為整個債務重組工作營造一個更加緊張的氣氛的話,佳兆業的境外債務重組會不會是另外一個結果呢?
佳兆業在完成債務重組和聘請富士高完成專項核查後,立即向香港聯交所提出復牌申請。復牌當日,佳兆業上漲60%,隨後繼續擴大漲幅,一度漲逾80%。
佳兆業的債務重組雖然成功,但對佳兆業而言,並不意味著從此之後就是坦途。佳兆業的債務重組,並沒有削減多少債務,尤其是本金,只是進行了債務的展期和一定程度的減息,佳兆業的債務負擔仍然還比較沉重。截止2016年底,佳兆業資產1658.22億元,負債1427.76億元。在這1400多億元的債務中,計息債務將近880億。這些債務相較298億元銷售額而言,仍顯得十分巨大,擺在佳兆業面前的絕非一馬平川之地。
不良資產的投資機會
佳兆業債務重組得以順利完成,得益於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從內部來講,佳兆業豐厚的土地儲備、郭英成儘快完成債務重組的目標和決心,都有利於推進債務重組工作;從外部來講,政府的支持協調、實力銀行和資金方的支持、二股東富德生命人壽給予的幫助,以及猶如天助的房地產市場行情,更是對佳兆業的債務重組幫助巨大。佳兆業債務重組成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作用的結果,也為當下中國企業尤其是有境外融資的企業,提供了非常及時的樣板。
不僅如此,佳兆業也為當下的不良資產處置機構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案例。
危機剛剛爆發時,由於境外債權的償還順序劣後於境內債權,佳兆業最終償還情況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境外債權人開始「驚慌失措」,拼命拋售,造成佳兆業債券短期內的超售,佳兆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債券價格在2015年1月份出現暴跌。如果投資者此時對佳兆業的資產情況有一個切實的了解,對其土地儲備、項目的位置、市場、流動性及價值情況能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就能大致分析出佳兆業的清算價值,也就可以決定在此時是否出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人逐漸反應過來,佳兆業的債券價值從20多美元的低谷回到70多美元,短短3到6個月的時間,2-3倍的收益率(圖1)。現在,佳兆業已經完成重組,其收益想必也更加可觀。隨著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漸回落,或有更多的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此時,只要投資者對發生危機企業的資產質量有一個真實的把握和判斷,類似佳兆業債券的投資機會估計會越來越多。(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