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祖偉教書法編教材傳承中華文化: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寫一手好字在資訊時代似乎成為一種特長和優勢。在崧廈街道韓家村,很多人都知道有位硬筆書法寫得很棒的老人,他叫羅祖偉,如今已77歲。

對於書法的熱愛,羅祖偉回憶,書法的種子始於兒時,那時剛一年級的他要學習寫毛筆字,先描紅再識字。描哪些字呢?他深深記得,21個紅字是楷書,分別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爾小生八九年月日」。老師布置的每日作業便是反覆描寫、臨摹,如此訓練為他今後寫字打下了基礎。

然而,羅祖偉快樂的讀書生涯十分短暫,15歲從春暉中學輟學,便開始務工貼補家用。接下來的五六十年裡,縱使命運多舛、生活多艱,他總停不下手中的一支筆。於是,他代筆寫請柬、春聯,為劇院寫海報,為村委出黑板報、大字標語……1985年,為了提升自我水平,他開始訂閱《書法報》,至今仍然堅持看報學習。酒香不怕巷子深。10年前,羅祖偉的一手好字吸引了同村學生家長關注,希望定期指點孩子們寫書法。為了能讓孩子們系統學習硬筆字,他每年編寫、更換硬筆字帖,書寫內容多為唐詩,教材從寫好37個筆畫開始到獨體字的結構形式和要求,再到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章法運勢,循序漸進,安排得當。他每年根據孩子們的學習進度設計字帖,親手寫好範字,複印裝訂成冊,便成了新鮮出爐、獨一無二的鄉村硬筆字教材。此外,他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寫大賽暨現場總決賽,取得了較好成績。

「有人問我學的是哪家字體,我真回答不上來,因為我從來沒有正兒八經系統臨摹過某一流派的大家字帖。」羅祖偉笑著解釋,他都是走到哪兒學習到哪兒,看到名勝古蹟上的楹聯、牌匾上的題字,便用本子記下來,再用手指反覆比劃,加深印象。

多年來,羅祖偉傾盡全力教導孩子們寫漂漂亮亮中國字的同時,也身體力行地教育他們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向所有學生傳遞「作為一個中國人,把字寫好就是愛國主義的體現」的觀點。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中華文化能夠傳承就是靠文字與語言。

1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劉寶平在講話中提到,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的傳承基地能夠更好地依託陝西的文化遺存來開展研究,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進一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 書法教育進校園,華夏萬卷助推文化傳承
    寫好字,要從娃娃抓起。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大背景下,2013年開始,中國教育部就頒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2013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在國家政策驅動的大背景下,書法教育被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練好中國漢字 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練好中國漢字 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截至2019年,全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唯有中國漢字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傳統文化復甦,國學知識納入中、高招考試範圍,為此,很多家長不僅給孩子買啦不少字帖,還報了各種書法培訓班,有很多無良的培訓班打著三天就能練成字的旗號,忽悠了很多疾病亂投醫的家長,勁沒少使、錢沒少花,結果卻收效甚微。這種現象,幾乎困擾著所有的學生家長,也打擊了學生練字的信心。
  • 漢川蘇廣紅:  傳承國粹不辭苦   義教書法廿一年
    父親一邊寫字,一邊教他毛筆該怎麼握,提筆該怎麼提,下筆又該如何下。就是父親的耐心教導,讓他真正愛上了書法。也是從那時起,每天練習書法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字都有一個主筆,寫好了,整個字就穩了。做人如寫字,也要對自己人生負責任,堂堂正正做人,穩穩噹噹做事,而且做每件事都要一筆不苟,還要不圖名、不圖利 、 做個熱心人。」他把父親的話當成座右銘牢記在心。的確從他5歲接觸書法到現在,他一刻也不曾鬆懈過。在他看來,練習書法這些年來,獲得的不僅僅是筆下功夫的提升,還讓他體會到父親那潔行篤學的精神,並從中獲得了一份淡然超脫的心境。
  • 書法智慧課堂,傳統文化有新意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引導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全社會的重視與支持 2013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將書法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把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其中包括書法教育進校園
  • 書法教育與文化傳承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對於文化傳承具有深遠意義。青少年是繼承和發展書法藝術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門對書法教育的關注程度,關係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當前,書法教育存在兩極分化現象,一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能夠有效組織書法比賽、書法知識問答等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另一部分地區雖然將開設書法課情況納入教育督導,但並未對其進行及時考查。
  • 教育部一號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充分發揮中小學課程教材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功能,制定本指南。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法:中國人的必修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本報記者 修伯明/攝)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引起社會很大反響。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電視節目收視率也出乎意料地高,說明傳承傳統文化在民間也很有土壤。在此背景下,我們如何看待書法進校園的時代價值?書法教育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年青一代有什麼作用?
  • 北京中小學向提筆忘字「宣戰」 書法教材確定三個版本
    他指出,在所謂「信息化、快速化」的背後,學生們陷入了「寫不好——不想寫——不會寫」的惡性循環中,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就不能不重視漢字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後,全國政協書畫界委員們提交的一份關於學生寫漢字的調查報告更加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調查顯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手機、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急劇下降。
  • 書寫美麗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上蔡三小開展生字書寫比賽活動
    校園通訊社:書法,是民族藝術中的精華,「橫豎撇捺折建構華夏漢字,篆隸楷草行會意炎黃文明」,一撇一捺無不透露著特殊的美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這一個詩情畫意的冬季裡,為傳承中華經典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美觀漢字的能力,上蔡三小南北校區於12月10日開展了「二年級生字書寫比賽」活動。本次活動南北校區二年級學生全體參與。比賽書寫內容以本期要求掌握的一類字詞為主,採取現場書寫形式,統一用鉛筆書寫。
  • 禮敬中國漢字 傳承中華文明
    水母網12月7日訊(通訊員 王佳友)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為激發學生對漢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萊山區第一初中於11月27日至12月8日開展了「我心中的年度漢字」活動。
  • 「文化晉寧」翰墨草根寄真情——朱文武自習書法傳承中華文化
    翰墨草根寄真情中華文化影響世界,書法更是一種文化和文明的傳承。五十年筆耕不輟,八歲就開始寫書法的朱文武,對書法這門國粹充滿了深深的眷戀之情。今年五十八歲的朱文武是雲南文山一個小山村裡的彝族。曾獲得文山州書法比賽一等獎,雲南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雲南政法系統書畫展二等獎,「中國好品牌藝術人物榜影響力書法家」稱號…… 位於山東濰坊的世界名人文化村,先後收錄六萬餘件國內外各界書畫家、知名人士來稿作品,優選出三千餘幅人文藝術精品,朱文武以一幅《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行草作品入選其中,與當代名家一同榮登榜單。
  • 我區學校入選「首批廣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公明第二小學秉承「好習慣成就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結合深圳市提升中小學生八大素養指導意見,立足課堂,輔以社團,開設書法和中國畫兩門特色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播撒文化自信的種子。
  • 【教材資訊】「教什麼,怎麼教」—《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在路上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一共22冊,覆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全部學年段,每學期一冊。其中,高中學段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是以我國臺灣地區持續使用60餘年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為藍本精心修訂而成的,內容主要是儒家「四書」的分主題解讀。高中教材甫一出版,就引起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 傳承中華文化,打造中國學派
    成立之初,即以高校教材和學術出版作為優勢板塊,在高等教育界享有比較好的聲譽。出版了《關漢卿全集》《冼星海全集》《董每戡文集》《潘懋元文集》《廣東中華文化王季思學術基金◎黃天驥學術基金叢書》《高等教育大眾化研究叢書》《東南亞華僑史叢書》等在教育界、學術界影響很大的圖書,以及一大批高質量的教育學、心理學著作和大中專教材。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東昌府區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聊城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賽區)
    古老的中國漢字,方方正正、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蒼勁有力,氣貫長虹,盡顯中華精神!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這對於孩子們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是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是學校立德樹人的目的所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 墊江大石小學被評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近日,記者從縣教委獲悉,大石竹編獲「國字號」榮譽,成為教育部認定的全國中小學傳統手工技藝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項目,其所傳承的學校大石小學榮獲「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據悉,教育部於2017年發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國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創建1000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項目主要包括戲曲、書法(篆刻)、民族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舞蹈等。教育部將對經遴選認定的學校命名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並通過各種途徑介紹和推廣典型經驗,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 「國字頭」書法教材今年首次啟用(組圖)
    政協委員調查:  半數初中生「提筆忘字」  2009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士澍代表全國政協書畫室作了《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刻不容緩》的政協大會發言。他指出,在所謂「信息化、快速化」的背後,學生們陷入了「寫不好——不想寫——不會寫」的惡性循環中,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就不能不重視漢字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後,全國政協書畫界委員們提交的一份關於學生寫漢字的調查報告更加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調查顯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手機、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急劇下降。
  • 史根之為開封世紀星木舸幼兒園師生做啟蒙教育及書法藝術講座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張桂榮)7月29日上午,應開封市世紀星木舸幼兒園的邀請,開封市書協理事、市教育書法研究會會長史根之,河南省書協會員、市教育書法研究會副秘書長賈風偉一行,來到位於開封市六大街的世紀星木舸幼兒園,為幼兒園的全體師生,做了一場精彩生動的書法啟蒙教育和書法藝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