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向提筆忘字「宣戰」 書法教材確定三個版本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9月14日訊,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中小學就要使用統一的經過教育部審定的書法教材。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11個版本的書法教材已經通過審定,而北京地區通過審核的書法教材有三個版本:人美版、華文版、北師大版。

 

政協委員調查:半數初中生「提筆忘字」

2009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士澍代表全國政協書畫室作了《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刻不容緩》的政協大會發言。他指出,在所謂「信息化、快速化」的背後,學生們陷入了「寫不好——不想寫——不會寫」的惡性循環中,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就不能不重視漢字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後,全國政協書畫界委員們提交的一份關於學生寫漢字的調查報告更加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調查顯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手機、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急劇下降。初中生們不規範使用漢字和「提筆忘字」現象越來越多。在調查的「聽寫」環節,只有14.5%的初中學生能準確寫出相應的漢字;有40%的學生有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而近半數學生幾乎難以落筆。

政協委員們的呼聲受到了高度重視,也直接促成教育部積極落實書法進入中小學課堂。

教育部要求:書法教材需經教育部審定

2011年,教育部下發《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

「意見」明確提出「寫字」的基本要求:書法教育應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隨著年級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齊,力求美觀,並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速度。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

明確使用毛筆書寫的基本要求。學生要用毛筆書寫楷書,臨摹名家書法;大致了解書法歷史和漢字字體源流;從書法作品的內涵、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鑑賞歷代重要書法家作品,培養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2013年,教育部進一步明確:要對書法教育學生用書進行審查。義務教育3至6年級《書法練習指導》、普通高中書法選修課教材須經教育部審定通過後使用。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的書法教育學生用書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定通過後使用。現有未經過審查的學生用書逐步退出使用。

北京確定三個版本書法教材

據了解,自教育部提出書法教材需要經過國家級審定之後,全國各地共81家出版社陸續展開了書法教材的研發工作,最終11家出版社的教材通過了審核,今年秋季新學期,這些書法教材將首次走進課堂。北京地區選定的三個版本分別來自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文出版社和北師大出版社。

記者看到,新版書法教材,在封面醒目印刷著「教育部審定 2014」的圓形圖標。書名統一稱為《書法練習指導(實驗)》。

而除了講解筆劃和字的書寫要點、給出描紅範本之外,三個版本的教材都設置了「書法園地」欄目,介紹與書法相關的知識。例如什麼叫枕腕、懸腕、懸肘?楷書四大家是誰?什麼叫草書?如何欣賞歐陽詢的《化度寺碑》……

「這是建國以來首次推出國家認定的書法教材。」當年呼籲要加強書法教育的全國政協常務蘇士澍對新教材的出版深感欣慰,「以往學校開設書法課都是老師自己琢磨怎麼教,現在有了規範的教材,老師教起來更有章法,學生學起來也更系統。」

而談起書法教材的編制,蘇先生更是感觸頗多。早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當時中小學還沒有書法教材,廣大書法愛好者也缺乏學習參照物。當時蘇士澍先生還在文物出版社,在書法家、教育家啟功先生的指導下,編撰了《歷代碑帖法書選》,這套書前後印制了數十萬冊,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教材」。

而本次教材的編制,是我國最為系統的一次書法教材編制。在由教育部、中國書協等國家主管部門和專業機構組成的審查委員會牽頭下,經歷了初審、覆審,終於最終選定了十一個版本的書法教材,作為教育部認定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教材。

 

新教材更注重傳統文化薰陶

和平裡四小的書法課已經開設了20多年,書法老師馮御教出的學生個個能寫一手漂亮字。

「今年教材升級換代了,我們學校用的是華文出版社的教材,我看了新教材,跟以前相比,內容豐富了不少。以前的書法課本,內容主要講解筆劃寫法,字的間架結構,描紅等等。現在的新課本除了教學生如何寫毛筆字,還有各種碑帖的比較、每課會介紹兩個字的文字源流,另外還有書法家的小故事。應該說新課本更注重對學生傳統文化的薰陶。」

馮老師說,和平裡四小的孩子們都很喜歡上書法課,學校裡專門的書法教室給孩子們上課提供了方便,大家不用自己帶筆墨紙硯。現在馮老師每周要教20節課,每個班每周都會上一節書法課,低年級學硬筆書法,三年級開始學毛筆字。

「學書法不僅是讓孩子們寫出一手漂亮字,更能讓孩子們學習靜心、細心。」馮老師認為,學書法其實是練「內功」。

師資缺乏問題急迫

雖然已經有了「國字頭」的書法教材,但蘇士澍先生卻說;「中小學書法教育仍然面臨很多困難,最急迫的問題就是師資缺乏。」

目前開設書法課的學校,相當一部分書法老師由語文老師和美術老師兼任,專任的書法老師鳳毛麟角。「不僅是書法專業畢業生難找的問題,還涉及到職稱評定問題,專職教書法很難評職稱。」一位小學校長這樣說。他們學校自幾年前一個老書法教師退休之後,就沒再開過軟筆書法課。

蘇士澍先生介紹說,目前教育部已經委託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書協共同培訓書法老師,每年辦兩至三期培訓班。蘇士澍說,早在1980年,啟功先生就開始呼籲要加強書法教育,蘇士澍和其他書法家都曾隨啟功先生一起在北師大培訓中小學書法老師,堅持了三年多。「如今書法教育再受重視,可以告慰啟功先生了。」

據悉,11家通過教育部書法教材審定的出版社也相繼啟動了教師和教研員培訓工作。而相關部門也開發出了免費APP「寫字派」,供老師和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書法教學和練習。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李莉

相關焦點

  • 「國字頭」書法教材今年首次啟用(組圖)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中小學就要使用統一的經過教育部審定的書法教材。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11個版本的書法教材已經通過審定,而北京地區通過審核的書法教材有三個版本:人美版、華文版、北師大版。
  •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三分之一的學生「大醬」的「醬」字不會寫;近一半的學生把「針灸」中「灸」字的「久」寫成了「夕」;面對「齲齒」一詞,36名學生基本全軍覆沒。一位高中語文老師無奈地表示,以前批改作文的標準是800字作文允許錯字為5個以內,現在這個標準已經被迫放寬了。  記者採訪發現,如今不少中學生已進入提筆忘字的大軍裡。一位高中生告訴記者,現在課堂上老師用課件的時候多了,寫板書的時候少了;平時看書基本上也就是瀏覽,「看著都認識,一寫就忘」。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字跡潦草提筆忘字別字多 學生越來越不會寫字?
    據悉,我省將中小學書法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從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多種形式推進書法教育開展,今後學生的書法學習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記入學生成長記錄袋。其實,今年新學期以來,我市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始嘗試開設書法課,將其納入課程安排中。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怎麼樣才能改善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紙筆遠離主流書寫方式 「提筆忘字」現象趨頻
    閱讀提示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全國簡訊發送量突破300億條,除夕當天更是達到峰值,僅北京地區,就高達9.87億條。而批量生產的祝福簡訊和內容重複的電子賀卡,讓人不堪其擾,也不由得懷念日漸消失的手寫賀卡那見字如晤的親切和誠意。
  • 授課PPT作業交電子版提筆忘字成大學"流行病"
    當被問及提筆忘字的原因時,80人中有84%回答是:長期使用電腦輸入,造成提筆忘字。離開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讓大學生不會寫字。提筆忘字現象令人堪憂。提筆忘字頻遇尷尬世界上有四大古老文字,即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埃及聖書體與瑪雅文字,目前僅有甲骨文經過書體的流變,至今仍在使用。
  • 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譚景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提筆忘字現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近些年來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筆忘字的原因,一是漢字自身的特點。漢字是一套符號系統,字形和字音、字義有一定的聯繫,但規律性不強,識字、寫字需要反覆記憶。有的漢字筆畫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畫以上。二是學校漢字語文教育有所缺失。
  • 調查顯示近半人基本全用電腦寫字 八成受訪者提筆忘字
    文/記者徐靜通訊員陳家源現狀寫份200字簡歷他竟錯了12個字前不久,大學應屆畢業生小王應聘湖北黃石某單位時,被要求現場寫份個人簡歷,不足200個漢字他竟錯了12個。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我們到處都可以看見一個個手指在鍵盤上「敲字如飛」。除了籤名需要親自手寫,生活中的「手寫體」已經基本絕跡。作家老師都遠離書寫大洋網對此問題專門做了網上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43%的人基本全用電腦寫字。另有43%的人因工作會手寫,但這些人所指的手寫主要是指籤名、寫幾行字和填表格數據。
  • 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 學字漸成熱點
    ■現象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前幾天印表機壞了,我需要手寫一份合同,但『遵守』和『履行』怎麼也想不起來怎麼寫。」供職於某公關公司的黃女士,平時依賴電腦工作,她幾乎不用紙筆。「挺丟臉的,平時沒覺得這兩個詞難寫啊,長期使用電腦打字習慣了,只記得住漢字大概的形狀。」她說。
  • 教育部公布最新中小學書法教材,由沃興華、曹寶麟等12位專家主編
    實施五·四學制地區,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和六年級統一使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五·四學制教材,初中歷史課程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歷史》五·四學制教材。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全部使用統編法治專冊教材。其他年級,可根據《2018年全國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變動部分)》(見附件)和本地教學實際,確定使用統編三科教材進度。
  • 提筆忘字連「新鮮」都不會寫了
    如今,大多數年輕人已經習慣用電腦打字,不少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慢慢覺察到一個現象:「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更有甚者,連一些簡單的字,也忘記怎麼寫了。「新鮮」都不知怎麼寫了昨日,市民張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 中小學教材出了三個版本
    今年正式推出的有3套全新的中小學實驗教材,分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寫出版。  3套教材是按照新的課程標準編寫的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3套新教材將在全國27個省市、38個地區進行實驗。  8月29日,記者來到北京師範大學。
  •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小學書法教育關係到中國書法的未來
    中國書法是表現漢字之美的一種藝術形式,一直以來被視為文人必備技能。在中國人認識母語、掌握母語的教育過程中,書寫和書法向來是極為重要的。書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它是萬萬不能缺席中小學核心素養教育的。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是對青少年核心素養教育培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提升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中小學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審美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2013-09-30 19:52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聲動早班車全程互動看點】九成受訪者提筆忘字,你中招了嗎?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建議,教育部門提出指導性意見,禁止小學生用電子設備寫文字作業,規定高校生手寫作業比例,如達半數或六成。開展針對公務員、學生的手寫文字比賽。你有過提筆忘字的經歷嗎?代表的建議你是否支持?
  • 研究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
    原標題:研究生畢業兩年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新聞背景最近一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央視科教頻道8月2日開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錄製過程也是尷尬不斷。
  • 提筆忘字?來跟甘肅學霸學做筆記 寫一筆好字
    她說,美術生一般繪畫課較多,寫字較少,平時又多用電腦手機,常會提筆忘字,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不僅鞏固理論課,也常溫習漢字。 「三字一畫」是教師的基本功,對於師範生而言,寫好鋼筆字、粉筆字是最基本的教學技能。本科四年學習期間,持之以恆地將練習硬筆字與課堂學習筆記、讀書筆記有機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師專業技能、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
  • 師資匱乏興趣缺缺:書法教育難進中小學課堂
    資料圖片當「寫字」遭遇「打字」,書法這門傳統藝術漸漸被冷落,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如何打破這一尷尬?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普及書法教育。然而,書法進課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師資匱乏,書法培訓班最明顯的軟肋是一味強調技巧。書法教育如何邁過這些門檻?書法家進課堂是否可行?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提筆忘字,說明了什麼?10月18日晚,「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家住福州市鼓樓區泉塘小區的劉曼,和上初一的女兒劉妍,一人拿一張紙、一支筆,在電視機前進行PK,最終劉妍勝出。
  • 提筆忘字該如何應對?
    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提筆忘字,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失寫症是什麼意思?電腦失寫症的相關意思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