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研究生畢業兩年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
新聞背景
最近一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央視科教頻道8月2日開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錄製過程也是尷尬不斷。現場竟只有30%的成人將「癩蛤蟆」這個著名動物的名字寫對。
隨著電腦的普及,工作、學習當中都用電腦,而最常用的輸入法還是拼音輸入法,好像除了籤名之外,參加工作的人提筆的機會是越來越少。
多數觀眾都自稱是「文盲」
長春市民張先生就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而他也自認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文盲」觀眾。「其實那些字都不難,都是咱平時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看著也指定認識,但是剛要提筆,就是不知道咋寫,剛才還笑話別人呢,唉。」
和張先生的情況一樣,6日,記者對看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50名市民進行了隨機採訪,多數觀眾都自稱是「文盲」。
「旮旯」的「日」寫成「目」
在採訪中,記者也採訪到了一名畢業兩年的研究生張濤。記者分別問了「犄角旮旯」、「吝嗇」、「蹊蹺」這八個字,「吝嗇」和「蹊蹺」四個字,並沒有難倒張濤,他想都沒有想就寫對了正確答案。
但是在「犄角旮旯」這四個字的時候,這句東北方言顯然是難倒了這名高學歷人才,當寫「犄角」的時候,猶豫了幾秒鐘後,這才寫下了牛字旁的「犄」字,但是當寫到「旮旯」的時候,張濤就是想不起來,先後寫了上下結構的「九目」和上下結構的「木九」,思考再三,也沒能寫對答案。
電腦、手機已經取代了手寫
在50名觀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觀眾當中,其中有35名觀眾的年齡段大都集中在60、70後。焦先生今年48歲,在家開了小飯店,生活也算自在。「那節目我也看了,讓我寫菜名啥的,我全會寫,再寫別的不常寫的字,就記不住了。」焦先生說,這歲數大了,記性也就不好了。
在另外的15名觀眾當中,其中只有1人沒有上過本科,12人是本科,2人是研究生。在和他們的聊天過程中發現,雖然他們的職位各不相同,但是在工作當中,用得最多的不是紙和筆,而是電腦。「現在有些字根本就想不起來,就得用搜狗輸入法,這才能想起來。手機也是模糊拼音,好像除了收快件的時候,大都已經不用筆了。」受訪者王某說。
學者呼籲:丟失文字是遺憾
東北師範大學一名現代漢語老師介紹,發生這個現象,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很明顯現在幾乎已經變成了「鍵盤時代」了,手機、電腦等,到處都是科技產品,手寫的、拼音輸入法的,久而久之讓大家已經忘記了從幼兒園開始學習的漢字。「文字語言是我們文化的載體,千萬不能丟失。」
這名老師說,以前有句老話說是「字好是門面」,所以就讓孩子們從小練字,重視文字,但是現在越長大就越發現,大人會寫的漢字可能還不一定會比學生多。「我希望大家在用電腦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寫字這個最基本的技能,而大家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文字,不要讓丟失文字成為我們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