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忘字:書寫對漢字識別及閱讀的影響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提筆忘字:書寫對漢字識別及閱讀的影響

2018年12月24日 07: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夏瑞雪 夏瑞洲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字是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傳播工具,對記載和傳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長期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中,漢字逐漸演化成為音、形、義高度結合的表意文字,也是唯一從古文字系統延續使用至今的自源性文字。

  漢字作為一種表意的平面型文字,它的結構單元和結構方式都與拼音文字明顯不同。書寫產生是指人們將頭腦中的思想轉化成筆跡的一種言語活動,Van Galen於1991年提出了書寫產生的心理運動模型。該模型指出,在書寫一個單詞的時候,人們要先明確表達意圖,提取其語義,產生符合句法的單詞;然後是單詞拼寫,即把單詞的基本單位分解為形素;然後再進行字形的選擇,控制書寫筆畫,最後控制手臂相關的肌肉完成書寫的整個動作。漢字書寫是一種更為複雜的生理心理現象,涉及精細運動及多種高級神經活動。書寫使學習者將漢字筆畫和部件架構為一個獨特的模式,再重新組合這些部件成為方形的漢字。這個編碼過程發生在視覺—正字法層面,幫助學習者意識到漢字的內部結構,即正字法意識,這種意識支持漢字書寫系統的正字法、語義和語音單元之間形成聯繫,促進漢字在長時記憶系統中的儲存。

  然而,隨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智能化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多使用電子設備,人們就越少手寫漢字。延續數千年的漢字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提筆忘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只知其形不知其音的現象非常常見。漢字書寫頻率的降低影響了人們對漢字加工過程中的識字、閱讀等能力。

  漢字的結構複雜,分為整字、聲旁,形旁、部件、筆畫等不同的結構水平。人們在書寫漢字時,要把整字分解為不同部件,再對漢字的空間結構進一步加工。書寫有助於人們建立空間視覺記憶,即獲得運動記憶的痕跡。這種運動記憶可以在漢字識別時被提取,通過書寫練習,運動記憶可以變得更加穩固並能被較長時間保持下來。有研究表明,學習中文的成年人在詞彙判斷和語義判斷任務中,手寫條件比只讀和拼音打字條件下能識別更多的漢字。而且,書寫可以加強正字法,從而促進對詞彙的識別過程。譚力海等人的研究表明,左側額中回負責中文的閱讀,這個區域靠近運動區,兒童習得中文主要依靠書寫。中文的書寫有助於人們根據字形來識別漢字。通過寫字練習,兒童可以更好地掌握筆畫規則,並且對每個文字複雜的圖形特徵進行記憶,從而應用在未來的識字和閱讀任務中。一個漢字的結構,通過反覆書寫可以更好地被分析和識別,使字形意識得到加強。

  書寫的減少使兒童閱讀能力顯著下降。研究表明,拼音打字阻礙兒童中文識字能力的發展,因為拼音幹擾兒童對文字視覺正字法的分析,並阻礙圖形表徵形成長時記憶。寫字這一輸出過程對中文認字這一輸入過程有調節和促進作用。鏡像神經元理論將此解釋為,當執行一個書寫動作或者看到自己寫的字時,中文學習者能夠自動激活前運動皮層,左側額中回BA9參與了中文語義到語音轉換的加工過程,參與了漢字字形到語義的映射、漢字字形到語音的轉換、工作記憶以及執行功能等。因此,通過寫字練習,兒童可以更好地掌握筆畫組裝的規則,記憶每個文字的形狀,從而應用在未來的識字和閱讀任務中。一個漢字的結構,通過反覆書寫可以更好地被分析和識別,使字形意識得到加強。

相關焦點

  • 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譚景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提筆忘字現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近些年來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筆忘字的原因,一是漢字自身的特點。漢字是一套符號系統,字形和字音、字義有一定的聯繫,但規律性不強,識字、寫字需要反覆記憶。有的漢字筆畫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畫以上。二是學校漢字語文教育有所缺失。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紙筆遠離主流書寫方式 「提筆忘字」現象趨頻
    不只是紙質賀卡式微,筆與紙現如今也在遠離主流的書寫方式。網絡時代,筆是輸入法,墨分RGB(紅綠藍色彩模式),紙有doc、txt,行、楷、草、隸、篆的轉換,也不過滑鼠一點。今人的書寫狀態,已發生巨變。  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有了哪些信息化的變形?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怎麼樣才能改善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授課PPT作業交電子版提筆忘字成大學"流行病"
    挑選部分常用漢字如:牙膏、大醬、辣椒、朦朧、齲齒,踽踽獨行、針灸等,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醬、膏」,80人中有1/3的人沒有寫對;「朦朧」,有9/10的人沒有寫對;而「踽踽獨行」中的「踽」,「齲齒」的「齲」,情況更不容樂觀,全軍覆沒。當被問及提筆忘字的原因時,80人中有84%回答是:長期使用電腦輸入,造成提筆忘字。離開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讓大學生不會寫字。提筆忘字現象令人堪憂。
  • 提筆忘字該如何應對?
    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提筆忘字,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失寫症是什麼意思?電腦失寫症的相關意思解釋吧。
  • 「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2013-09-30 19:52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提筆忘字?寫對漢字有妙招
    □新時報記者 錢歡青  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手寫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越來越少,所以不少人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對於廣大學生,尤其小學生而言,寫對漢字也是語文課的一個基本「要求」。那麼如何寫對漢字,寫字背後有哪些「妙招」?
  • 提筆老忘字,怪拼音輸入法?甲骨文告訴你,漢字該這麼記憶!
    一項抽樣調查顯示,超過86%的人有提筆忘字的經歷。電腦時代,書寫複雜字時「提筆忘字」、錯別字頻頻的現象似乎愈發普遍。許多人將之歸咎於拼音輸入法,覺得是拼音輸入法使大家忘記了漢字的字形。小編覺得這主要是大家在幼年學習時沒牢牢掌握漢字字形本義的緣故。
  • 【聲動早班車全程互動看點】九成受訪者提筆忘字,你中招了嗎?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建議,教育部門提出指導性意見,禁止小學生用電子設備寫文字作業,規定高校生手寫作業比例,如達半數或六成。開展針對公務員、學生的手寫文字比賽。你有過提筆忘字的經歷嗎?代表的建議你是否支持?
  •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一位高中語文老師無奈地表示,以前批改作文的標準是800字作文允許錯字為5個以內,現在這個標準已經被迫放寬了。  記者採訪發現,如今不少中學生已進入提筆忘字的大軍裡。一位高中生告訴記者,現在課堂上老師用課件的時候多了,寫板書的時候少了;平時看書基本上也就是瀏覽,「看著都認識,一寫就忘」。
  •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隨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現在對漢字的書寫越來越少。有時候偶爾提起筆想寫點東西,會發現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有些字覺得很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寫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筆忘字」。一旦出現了提筆忘字,我們可以通過新華字典按照拼音、或者偏旁部首去查找,但是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才編寫的,那麼在沒有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的古人如果也提筆忘字或者遇到了不會寫的字該怎麼辦?
  • 忽視漢字書寫莫全讓網絡「背鍋」
    近期,據光明網輿情中心觀察,有近六成網友稱自己出現了提筆忘字的情況,「生疏」「寫錯」「手機」「電腦」成為網友討論的高頻詞。(4月9日《光明日報》)  網絡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敲鍵盤替代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許多人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態,提筆後無法正確寫出具體的部首結構。因而,在當下寫錯字、提筆忘字現象並不鮮見,令人擔憂。筆者認為,不能把寫錯別字和「提筆忘字」全賴到網絡上。
  • 電腦時代的漢字書寫之憂:中國人不會寫中國字了?
    中新網10月29日電(張中江) 曾幾何時,寫一手漂亮漢字是令人無比欽羨的技能。但伴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國人漸漸發現,自己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提筆忘字」的情況屢屢發生。當不少人寫不出「尷尬」二字時,中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
  • 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 學字漸成熱點
    ■現象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前幾天印表機壞了,我需要手寫一份合同,但『遵守』和『履行』怎麼也想不起來怎麼寫。」供職於某公關公司的黃女士,平時依賴電腦工作,她幾乎不用紙筆。「挺丟臉的,平時沒覺得這兩個詞難寫啊,長期使用電腦打字習慣了,只記得住漢字大概的形狀。」她說。
  • 不會手寫簡歷 中國年輕人「提筆忘字」
    但IT技術帶來了始料不及的負面後果:於戴海和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一樣,忘記了如何書寫漢字。  中國人使用電腦和手機輸入漢字時,大多數使用拼音輸入法,然後連綴成詞在屏幕上顯示出來。於戴海表示:「我當然會用拼音,這要容易多了。
  • 網絡時代,我們怎樣書寫漢字?
    不只是紙質賀卡式微,筆與紙現如今也在遠離主流的書寫方式。網絡時代,筆是輸入法,墨分RGB(紅綠藍色彩模式),紙有doc、txt,行、楷、草、隸、篆的轉換,也不過滑鼠一點。今人的書寫狀態,已發生巨變。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有了哪些信息化的變形?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
  • 大學生提筆忘字成常態 有大學生一周不動筆寫字
    由於寫字少,現在的大學生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情況很多,專家建議大學生提高對漢字的重視程度,多練習寫字。在招聘中選擇手寫簡歷的大學生不到10℅今年畢業於瀋陽某大學的小楊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但他仍對之前的經歷難以忘懷,「我字寫得還算端正,有次投簡歷寫錯了一個字,身體狀況一欄健康寫成了建康。」
  • 中國手寫體重視程度不如日韓 9成網友提筆忘字
    提筆忘字、錯字連篇、筆順混淆,如今的漢字手寫體,已經逐漸的被我們拋棄,取而代之的,則是電腦、手機裡的各種輸入法。如果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手寫體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逆的現象,一如當年鋼筆出現之後,毛筆逐漸的被大多數人放棄一樣,當各種方便快捷的輸入法出現之後,紙和筆,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隨著《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漢字危機引起公眾熱議。提筆忘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等觀點,讓許多人認為,漢字危機形勢嚴重,拯救漢字刻不容緩。也有人提出,拼音化書寫是大勢所趨,因為書寫方式轉變為鍵盤和字母,提筆忘字是正常現象。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代表之一,已經使用了幾千年,而我國進入鍵盤書寫時代僅有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