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忘字?寫對漢字有妙招

2020-12-20 濟南時報
  

□新時報記者 錢歡青
  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手寫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越來越少,所以不少人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對於廣大學生,尤其小學生而言,寫對漢字也是語文課的一個基本「要求」。那麼如何寫對漢字,寫字背後有哪些「妙招」?近日,知名編輯校對專家吳永亮先生以「敬畏漢字」為題進行了系列公益直播講座,從認準漢字、讀準漢字、寫好漢字和用好漢字四方面為大家「支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吳永亮表示,大家在用《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時,一定要用最新版的,比如」篪「字,第五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古代的竹管樂器,像笛子,有八孔。」後來有專家認為,古代的這種樂器不一定是八個孔,所以到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篪」這個字的解釋就改成了:「古代的竹管樂器,像笛子,有數量不等的孔。」另外比如大家都知道武則天的名字是「曌」,讀音和「照」相同,是日月當空照的意思。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這個字的解釋是「武則天為自己名字造的字」,而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則改為:「武則天為自己名字選用的新造字。」這兩個解釋看著差別不大,其實改變了這個字的「發明權」。
  有了好的工具,還要善於總結漢字的規律,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作為語文世界讀者俱樂部首席講師、中華兒慈會春雨行動馬蘭花開活動講師、全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校對專業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吳永亮對漢字書寫的規範和漢字的規律、漢字背後的內涵很有研究。2019年4月4日,由其主講《出版工作者應遵循的文字規範》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繼續教育網站正式上線,成為全國圖書、期刊編輯繼續教育課程。近年,由他編撰的《跟著部首去認字》《中國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會意字》先後出版。其中《跟著部首去認字》兩年內加印6次,並列入全國農家書屋目錄、山東省中小學寒暑假推薦書目。吳永亮表示,一個部首就是一堆漢字的「部落首領」,「跟著部首去認字」能讓你事半功倍。有些字的意思,仔細琢磨了背後的意思,就不會寫錯,比如規則的「則」字,大家都知道是守則、規則的意思,「則」的右邊是個貝,左邊是立刀,貝應該是古代青銅寶鼎的簡化,所以這個字一開始可以理解為古人用刀等工具製作青銅鼎等模具,拓下上面的字讓他人當作準則。如此,我們對「武則天」「林則徐」的名字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見,了解偏旁部首,了解一個字原本的意思,對我們現在理解這個字、寫準這個字很關鍵。再比如右耳旁,是由「邑」字演化而來的,而邑字上面的「口」指國或者圍牆,下面的「巴」是一個跪著的人的形象,所以帶右耳旁有關的字,一般都與地域有關。比如費縣原為「鄪邑」,西安的戶縣原為鄠縣,後來又改成了鄠邑區。還有一些小技巧值得大家注意,比如「事」和「當」,兩個字中都有橫過來的「山」,俗稱「倒山」,但「事」中的「倒山」中間那一橫是右出頭的,「當」中的「倒山」中間那一橫卻是不出頭的。究竟出不出頭,很多人拿不準,但其實有個規律:凡是和這個橫有筆畫交叉的,橫就需要右出頭,凡是沒有筆畫交叉的,就不需要右出頭。
  吳永亮說,寫對漢字,理解其背後的意思,確實挺重要的。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神話背後,是文字對文明延續絕對重要的意義。毫不誇張地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張內存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基因U盤,寫滿文明的密碼。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平時說話寫文章就一定要注意。吳永亮以莫言獲諾獎後在瑞典文學院演講的一段為例,莫言的這段話是這樣的:「我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裡。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後,我們看到,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裡。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吳永亮覺得,從字詞的規範來看,這段話其實有不少問題,一是「骨灰」和「骨殖」是兩回事,二是有的詞情感色彩不太恰當,比如「埋葬」不如用「安葬」,「掘開墳墓」不如用「移開墳墓」,「與泥土混為一體」不如用「與泥土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提筆忘字:書寫對漢字識別及閱讀的影響
    提筆忘字:書寫對漢字識別及閱讀的影響 2018年12月24日 07: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夏瑞雪 夏瑞洲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三分之一的學生「大醬」的「醬」字不會寫;近一半的學生把「針灸」中「灸」字的「久」寫成了「夕」;面對「齲齒」一詞,36名學生基本全軍覆沒。
  •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隨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現在對漢字的書寫越來越少。有時候偶爾提起筆想寫點東西,會發現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有些字覺得很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寫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筆忘字」。一旦出現了提筆忘字,我們可以通過新華字典按照拼音、或者偏旁部首去查找,但是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才編寫的,那麼在沒有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的古人如果也提筆忘字或者遇到了不會寫的字該怎麼辦?
  • 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譚景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提筆忘字現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近些年來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筆忘字的原因,一是漢字自身的特點。漢字是一套符號系統,字形和字音、字義有一定的聯繫,但規律性不強,識字、寫字需要反覆記憶。有的漢字筆畫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畫以上。二是學校漢字語文教育有所缺失。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電腦失寫症」是什麼意思?提筆忘字該如何應對?
    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提筆忘字,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失寫症是什麼意思?電腦失寫症的相關意思解釋吧。
  • 「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提筆忘字」英文怎麼說 2013-09-30 19:52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授課PPT作業交電子版提筆忘字成大學"流行病"
    近日,筆者在人人網發起一個問卷調查,題目是:「您有提筆忘字的現象嗎?」共收到有效問卷80份(參與調查者均為大學學歷)。挑選部分常用漢字如:牙膏、大醬、辣椒、朦朧、齲齒,踽踽獨行、針灸等,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醬、膏」,80人中有1/3的人沒有寫對;「朦朧」,有9/10的人沒有寫對;而「踽踽獨行」中的「踽」,「齲齒」的「齲」,情況更不容樂觀,全軍覆沒。當被問及提筆忘字的原因時,80人中有84%回答是:長期使用電腦輸入,造成提筆忘字。離開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讓大學生不會寫字。提筆忘字現象令人堪憂。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怎麼樣才能改善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提筆忘字連「新鮮」都不會寫了
    如今,大多數年輕人已經習慣用電腦打字,不少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慢慢覺察到一個現象:「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更有甚者,連一些簡單的字,也忘記怎麼寫了。「新鮮」都不知怎麼寫了昨日,市民張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 小學生被罰寫生字,把字給「寫活了」走紅,你現在是否會提筆忘字
    現在電子設備的普及,我們很少寫字了,現在你自己回想一下,有些字是不是你認識它,但是讓你自己寫,已經不知道怎麼寫了。現在寫字最多的還是學生,在學校裡他們要寫作業,要考試,每天還要學習知識,對於漢字他們需要從基礎的時候學起。那麼他們在學習的過程有什麼趣事呢?
  • 研究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
    原標題:研究生畢業兩年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新聞背景最近一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央視科教頻道8月2日開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錄製過程也是尷尬不斷。
  • 網傳"100個易寫錯漢字" 不少人電腦錄入提筆忘字
    網傳"100個易寫錯漢字" 不少人電腦錄入提筆忘字 昨天,一篇《一寫就錯的100個漢字,你能寫對幾個?》的微博在網上熱傳,不少網友對照著自測了一遍,不禁感嘆自己錯了不少,有的說自己錯了一大半,有的說錯光了,也有一些自信的,說經過了高考,這些是「小兒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寫錯字?學校老師說,這多和不理解字義有關,而成年人,不少是因為不太寫字用電腦錄入,而提筆忘字。
  • 【聲動早班車全程互動看點】九成受訪者提筆忘字,你中招了嗎?
    日前的一則新聞,讓不少人想到了自己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尷尬經歷。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建議,教育部門提出指導性意見,禁止小學生用電子設備寫文字作業,規定高校生手寫作業比例,如達半數或六成。開展針對公務員、學生的手寫文字比賽。你有過提筆忘字的經歷嗎?代表的建議你是否支持?
  • 大學生提筆忘字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我們應該放棄電腦打字嗎?
    在如今的大學之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有一臺筆記本,這不僅是為了娛樂也是為了學習。但是,久而久之,上大學的時間久了,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這個字忘記怎麼寫了。提筆忘字的現象已經成為了所有大學生的通病。每個大學生在書寫漢字上面的能力可能還不如小學生,我們可能認識的字很多,但是能寫出來的字非常少。
  • 大學生提筆忘字成常態 有大學生一周不動筆寫字
    由於寫字少,現在的大學生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情況很多,專家建議大學生提高對漢字的重視程度,多練習寫字。在招聘中選擇手寫簡歷的大學生不到10℅今年畢業於瀋陽某大學的小楊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但他仍對之前的經歷難以忘懷,「我字寫得還算端正,有次投簡歷寫錯了一個字,身體狀況一欄健康寫成了建康。」
  • 紙筆遠離主流書寫方式 「提筆忘字」現象趨頻
    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有了哪些信息化的變形?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堅持手寫近30年的作家、以文字謀生的白領、字庫開發者和漢語言學學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和觀點。  數字時代,也該尋覓手寫之美  作家 海 巖  寫作30年,我的小說手稿應該有上千萬字了。
  • 提筆忘字?來跟甘肅學霸學做筆記 寫一筆好字
    她說,美術生一般繪畫課較多,寫字較少,平時又多用電腦手機,常會提筆忘字,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不僅鞏固理論課,也常溫習漢字。 「三字一畫」是教師的基本功,對於師範生而言,寫好鋼筆字、粉筆字是最基本的教學技能。本科四年學習期間,持之以恆地將練習硬筆字與課堂學習筆記、讀書筆記有機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師專業技能、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
  • 提筆老忘字,怪拼音輸入法?甲骨文告訴你,漢字該這麼記憶!
    一項抽樣調查顯示,超過86%的人有提筆忘字的經歷。電腦時代,書寫複雜字時「提筆忘字」、錯別字頻頻的現象似乎愈發普遍。許多人將之歸咎於拼音輸入法,覺得是拼音輸入法使大家忘記了漢字的字形。小編覺得這主要是大家在幼年學習時沒牢牢掌握漢字字形本義的緣故。
  • 提筆忘字現象嚴重 市民測試:怎麼寫都覺得「怪」
    不說比賽中的一些生僻詞彙,就算是面對一些易錯的常見字,「識字熱」退去之後,每天都在使用中文交流的我們,提起筆來又能寫對多少呢?與此同時,在韓國和日本,漢字逐漸得到重視,韓國一些大企業規定,如果員工漢字應用能力達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職。而日本為了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文明,也在積極呼籲「傳承」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