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失寫症」是什麼意思?提筆忘字該如何應對?

2020-12-09 巴中在線

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提筆忘字,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失寫症是什麼意思?電腦失寫症的相關意思解釋吧。

本文目錄:

為什麼會提筆忘字?

失寫症是什麼意思

失寫症的分類

過寫症是什麼意思

電腦失寫症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提筆忘字?

提筆忘字現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近些年來更加普遍、更加突出。

網絡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鍵盤上「敲字如飛」替代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許多人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態,提筆後無法正確寫出具體的部首結構。提筆忘字成了當下數位化時代無法迴避且令人擔憂的現象。隨著人類科技革命的推進,這種現象將越來越普遍。產生提筆忘字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電腦的普遍使用替代了傳統紙筆。隨著漢語拼音數十年來的全面普及,拼音輸入法的速寫優勢讓人們無暇顧及漢字的結構特徵。這種「電腦失寫症」正在悄然顛覆人們傳統的書寫習慣。其次是現代傳播與交流工具應用之多樣,客觀上帶來了漢字書寫習慣的改變。例如,我們現在已習慣通過手機互通信息,很少以紙質書信往來。網絡拼音文字機械性快速傳遞替代了以往的大腦記憶儲存,這種書寫缺失正慢慢造成年青一代的「漢字失憶症」。

失寫症是什麼意思

失寫症(agraphia),亦稱為「失寫」,是指腦損害所引起原有的書寫功能受損或喪失。不同部位腦損害可導致不同形式的失寫症。失寫症患者不能以書寫形式表達思想,與大腦優勢半球額葉中部後側腦回部的運動性書寫中樞損害有關,而與運動、言語或理解功能障礙無關。失寫症常與失讀症一起作為視覺性說示不能的症狀。

失寫症的分類

Benson等1985年結合臨床及神經心理學特徵提出了分類方法,將失寫症分為三大類:失語性失寫、非失語性失寫和過寫症。

信息化時代,對智慧型手機、電腦漢字輸入尤其是對拼音輸入的依賴,造成了國人手寫漢字的能力迅速下降。再將」失寫症「分為四大類:失語性失寫、非失語性失寫、過寫症和電腦失寫症。

失語性

1.非流暢性失寫非流暢性失語患者大多表現為非流暢性失寫,患者常伴有右側偏癱而被迫改用左手書寫。書寫表現為寫出量少,書寫費力,字體笨拙。常遺漏筆畫,書寫簡短,缺乏語法詞,比口語中語法缺失明顯。但書寫內容可反映出中心含義。

2.流暢性失寫流暢性失語患者書寫大多表現為流暢性失寫,如患者利手無癱瘓,則書寫時寫出量較多或很多,書寫不費力,字形尚可,句子長短正常。但拼寫困難,缺實質性詞,出現大量語音性和詞義性錯寫。患者邊寫邊大聲朗讀,大多是類似亂語樣或錯語樣朗讀。

3.其他失語性失寫完全性失語患者表現為嚴重失寫,具有非流暢性失寫特點,但寫出量很少,可能只有固定的幾個字,且不成字形,抄寫也不能。經皮質混合性失語的失寫表現為抄寫相對好,其餘表現如非流暢性失寫。命名性失語者的失寫,表現為抄寫明顯優於自發書寫,自發書寫時表現為提筆不知選用什麼字詞。

4.失讀伴失寫失讀伴失寫患者的閱讀和書寫能力均有受損,即所謂後天文盲。伴有命名困難,書寫不費力,可寫簡單字詞,但雜亂無章,由於失讀,對書寫的內容不會糾正。

5.Gerstmann症候群患者的失寫Gerstmann症候群有四個主要症狀:失寫、失計算、手指失認、左右失認,常見於優勢半球的頂葉角同病損所致。失寫表現為流暢性失寫,書寫不費力。有字母遺漏,或者字母秩序錯誤而組成無意義詞。

6.純失寫指除書寫障礙外其他的語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這些患者多為左頂葉病變使產生視覺控制下的手運動缺陷而導致單純書寫功能的障礙,可引起純失寫,也有其他部位局灶病變可引起純失寫的報告。

7.精神錯亂狀態失寫症是指在各種原因引起的精神錯亂狀態下,如藥物中毒、代謝性腦病或麻醉狀態,發生語言功能障礙。有些患者的口語表達、理解、複述、命名和閱讀能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書寫功能受損,表現為字形笨拙、書寫量少,不能反映書寫主題。

8.深層失寫症指患者在書寫中出現詞義替代,即詞義性錯寫,病變多位於優勢半球頂葉。

9.分離性失寫症多出現在胼胝體切除術後,患者用右手書寫正常或接近正常。左手抄寫尚可,但自發書寫完全失敗,不能寫出有意義的文字材料。

非失語性

書寫功能除與語言功能密切相關外,還與運動和視空間功能有關。因此,運動或視空間功能受損都可幹擾書寫的正常進行,甚至產生嚴重的書寫障礙。

1.運動性失寫

(1)癱瘓性失寫:沒有失語的患者出現中樞或周圍神經損傷,此時即使病變輕微,也會使手的書寫運動受到損害。患者書寫笨拙,字大,字形不規範,趨向於以印刷體書寫。

(2)運動過少性失寫:或稱小寫症。錐體外系病變可影響書寫功能產生小寫症。患者寫一句話或一行字時,字體越寫越小,書寫慢,筆畫可出現不應有的曲折。書寫利手靜息時伴不自主震顫。這種失寫多見於錐體外系病變引起的帕金森病患者。

(3)運動過多性失寫:這種失寫多見於錐體外系的舞蹈症、抽動障礙等。因該類患者出現肢體活動時震顫明顯,肌張力低,特別在欲書寫時,由於大腦對書寫利手發出指令,書寫利手欲執行該精細動作,可出現肢體震顫更明顯,表現出字體笨拙,歪歪斜斜,字距和行間距等差別較大,字形忽大忽小,嚴重者只見紙上畫出彎彎曲曲的筆跡,甚至筆尖將紙穿破,患者越想寫好,越想控制準確,越寫不清、寫不好,甚至患者自己也難以辨認,而拒絕書寫。

(4)重複性失寫:表現在寫短語、詞、字母甚至字母的一部分時,反覆地重寫,患者難以自我控制。

2.視空間性失寫書寫除與語言和運動功能密切相關外,還需要正確的、連續的視空間定位能力。右側顳頂枕交界處病變可表現為視空間性失寫。由於一側空間的不注意或空間視覺的改變,患者在自己的視覺空間中分配位置書寫而出現障礙。如對左側空間的注意障礙,患者可出現左側書寫疏忽,表現為只在紙的右半部分書寫;由於空間視覺的改變,患者寫一行字時,向紙的上方或下方傾斜;由於復視或注意障礙,患者書寫字母的間隔不等,破壞了書寫的空間完整性。

3.癔症性失寫癔症患者因手的癔性癱瘓或震頗而致書寫障礙,患者不能寫或嚴重障礙,可以經暗示治療而得到戲劇性改善或恢復。

過寫症是什麼意思

可發生於以下兩種情況:

1.人格改變的患者書寫內容多,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常包含哲學、政治或宗教內容,但更多的是泛泛的,空洞的過量書寫內容。在癲癇發作或顳葉病變時也可見該表現。

2.精神分裂症患者書寫過多,內容稀奇古怪,反映患者嚴重的思維紊亂。David和Roeltgen(1997年)將失寫症分為神經病學性和神經心理學性兩大類。神經病學性失寫症強調傳統的神經系統疾病及其與失寫症的關係,包括:①失語性失寫,據失語類型又可分為非流利性失寫(Broca失語性及經皮質運動性失寫)和流利性失寫(Wernicke失語性及經皮質感覺性失寫);②伴失讀的失寫;③失用性或空間性失寫;④帕金森病性失寫;⑤精神錯亂性失寫;⑥胼胝體性失寫;⑦痴呆性失寫;⑧單純性失寫症。

神經心理學失寫症強調研究失寫症的認知加工過程的損害,包括:①語言性失寫,又可分為語音性,詞語性和語義性失寫;②周圍性失寫,包括字母緩衝性失寫、失用性失寫,形式性失寫,空間性失寫和口頭拼寫障礙。

鏡像書寫(mirrorwriting)症是腦部疾病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書寫障礙,它是指書寫時出現字體及筆畫順序的逆轉.即書寫的字左右顛倒,像照在鏡子裡一樣。鏡像書寫的機制目前尚未明了。我國學者提出鏡像書寫運動一圖式聯繫通路理論:正常情況下,書寫運動一圖式和鏡像書寫運動一圖式在左右大腦半球分別建立後,左半球的書寫運動一圖式通討半球間聯繫抑制了右半球的鏡像書寫運動一圖式,並主導了左側和右側半球運動區的書寫運動。這樣左、右手書寫時均出現正常的漢字。當右半球病變或左半球病變損害或阻斷了左半球書寫運動一圖式對右半球鏡像書寫運動一圖式的抑制作用和對右側運動區書寫運動的主導作用,鏡像書寫運動一圖式對右半球運動區書寫運動的影響佔據了相對優勢,左手書寫時出現鏡像的書寫運動程序而表現為鏡像書寫。病變較輕時只表現為鏡像的書寫運動,尚能維持正常的漢字書寫形式。如寫一些對稱的字時其筆畫的左右運動方向相反;病變嚴重時不僅出現鏡像書寫運動,而且也存在鏡像書寫。

我國學者對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鏡像書寫、弱智兒童的鏡像書寫症、成人腦血管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鏡像書寫及健康老年人的鏡像書寫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鏡像書寫與我國書寫語言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還與腦部整合功能的發展和退化密切相關。健康老年人也可觀察到輕度的鏡像書寫,提示老年人大腦的整合功能有所減退,文化程度低者容易出現鏡像書寫。

電腦失寫症是什麼意思

「電腦失寫症」是一種暫時性障礙,是由於人們過多在電腦上打字而缺少筆跡書寫感和印痕感,對大腦的語言中樞難以產生刺激作用,從而造成「失寫」的現象。

據國內知名民意調查機構零點指標數據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城市進行的「中國人書法」系列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有些網友紛紛吐槽自己已經退化成了名副其實的「鍵盤手」、多數人成了「失寫一族」。所以,在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推出的諾亞舟優學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反映出來的人們手寫漢字錯誤百出的困惑,其實是我們當下文字使用嚴峻問題的集中暴露。

所謂「電腦失寫症」,簡言之就是人們逐漸或者已經喪失寫字能力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電腦的使用者由於長期連續地面對電腦打字,單調且重複地刺激大腦皮層造成了對手寫漢字的暫時性失憶。如對大量常用漢字的錯寫;手寫的文字潦草,難以辨認;用錯別字、網絡語言或網絡符號代替一般的文字;甚至提筆寫字時首先想到的是簡單的漢語拼音和各種代碼!

「電腦失寫症」是資訊時代的世界性流行病,目前在我國也開始廣泛傳播。據最近我國的一項調查顯示:50%以上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用筆書寫漢字存在障礙困難,如「齟齬」、「覬覦」、「阿諛」等等這類不算生僻的常用漢字,不少人居然左思右想半天也寫不出來,或者寫出變形漢字,更有人乾脆用拼音來表示等等。前不久媒體也曾經報導過一位打字員居然不會手寫自己名字的事情,這正是「失寫症」的一個代表性案例。

很難想像,大量的工作人員在長期使用電腦打字後,無法流暢、準確地寫出漢字會是怎樣一種尷尬的情景。心理和生理學專家研究表明,手寫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訓練手寫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訓練、對思維的培養和良好行為方式的形成都是電腦無法取代的。用手一筆一划地書寫可在大腦的語言中樞產生一種印跡,並成為終生的本領,而在電腦上敲字則缺少了這種留下痕跡的過程。缺乏這種對思維的訓練和對抽象意義的辨識至少是一種缺陷,一種不能親臨第一線並無法得到第一手感性認識的缺陷。儘管許多人在機器上敲文字顯得得心應手,但大腦中缺少這種必要的抽象思維訓練和認識語言的訓練,就會使長期使用電腦寫作人員的邏輯性和語言功能產生障礙。

那麼面對來勢洶洶的「電腦失寫症」,該如何應對?

我們倡導手寫,並不是說要扔掉電腦,全面恢復紙筆寫作。但怎樣才能收到「一石二鳥」的功效呢?建議辦公一族儘可能創造手寫的機會,如多給朋友、父母、親戚寫寫信。非工作性文件,儘量用手寫。同時,還可經常使用能與電腦連接的手寫筆進行筆錄,鍵盤和手寫筆輪換使用。通過手寫筆,架起我們與電腦「健康交互」的橋梁,這樣既可以保證工作效率,也不會丟棄傳統的寫字本領。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該治治你的「失寫症」了
    蘇媒記者/宋婉寧日前,重慶一大學生小蔡在400字簡歷裡,竟寫了24個錯別字,好不容易擠進的複試大門也因此向他關閉。不經意間的連連錯字,其實反映的是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的窘境。調查顯示,八成左右的大學生對字典已很陌生,經常寫錯字;94.1%的人表示曾出現過提筆忘字現象,其中26.8%的人表示經常會提筆忘字。而此次求職失敗的經歷,恰恰折射了大學生「失寫症」的嚴重性。現在,中小學學生平時要寫語文作文、作業,加之考試皆為筆試,書寫功力往往優於成人。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網絡時代表達匱乏:提筆忘字怎麼樣才能改善
    「敲字如飛」替代了傳統漢字書寫  光明智庫: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 大學生提筆忘字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我們應該放棄電腦打字嗎?
    但是,久而久之,上大學的時間久了,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這個字忘記怎麼寫了。提筆忘字的現象已經成為了所有大學生的通病。每個大學生在書寫漢字上面的能力可能還不如小學生,我們可能認識的字很多,但是能寫出來的字非常少。為什麼大學生經常會提筆忘字呢?這還需要從大學的作業方式說起。
  • 調查顯示近半人基本全用電腦寫字 八成受訪者提筆忘字
    八成受訪者提筆忘字對眾多上班族來說,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MSN、收發郵件,辦公中的多數事情都可通過網絡、電話或傳真解決,需要手寫的時候越來越少。俗話說,熟能生巧,但如果沒機會熟呢?於是,不經常寫字的惡果就產生了:提筆忘字。
  • 授課PPT作業交電子版提筆忘字成大學"流行病"
    挑選部分常用漢字如:牙膏、大醬、辣椒、朦朧、齲齒,踽踽獨行、針灸等,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醬、膏」,80人中有1/3的人沒有寫對;「朦朧」,有9/10的人沒有寫對;而「踽踽獨行」中的「踽」,「齲齒」的「齲」,情況更不容樂觀,全軍覆沒。當被問及提筆忘字的原因時,80人中有84%回答是:長期使用電腦輸入,造成提筆忘字。離開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讓大學生不會寫字。提筆忘字現象令人堪憂。
  • 怎樣應對考試時「提筆忘字」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怎樣應對考試時『提筆忘字』」。恐怕我們每個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拿到試卷之後,發現題目都是自己平時見過或者做過的,心裡一陣狂喜,就開始拿筆,奮筆疾書。突然遇到一題,自己怎麼也想不起來做題需要用到的相關公式、定義、概念是什麼,或者怎麼也想不起來,某個英語單詞怎麼拼,只能握著筆,心裡又苦惱又難過,「辛辛苦苦背下的東西,怎麼考試就想不起來了呢?」
  • 根治「失寫症」只設「漢字節」還不夠【天川早讀泉水叮咚】254期
    事項      根治「失寫症」只設「漢字節」還不夠   【天川導讀】   「失寫症」成為了「鍵盤族」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曾經有人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2城市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受訪者(94.1%)都曾遇到提筆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經常出現。
  •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
    歷史上的古人寫文章時,提筆忘字,或者是出現不會寫的字怎麼辦?隨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現在對漢字的書寫越來越少。有時候偶爾提起筆想寫點東西,會發現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有些字覺得很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寫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筆忘字」。一旦出現了提筆忘字,我們可以通過新華字典按照拼音、或者偏旁部首去查找,但是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才編寫的,那麼在沒有新華字典和漢語拼音的古人如果也提筆忘字或者遇到了不會寫的字該怎麼辦?
  • 400字簡歷寫出24個錯別字:"失寫症"影響的是文化傳承
    「400字簡歷寫出24個錯別字,重慶大學生面試遭拒。」日前一則新聞,讓不少人想到了自己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尷尬經歷。如今,大多數人可以在鍵盤上敲字如飛,卻無法在紙上流暢書寫。在電腦時代,「寫一手好字」更讓人覺得可有可無。
  • 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 學字漸成熱點
    本報記者潘之望攝學生們的字寫得比過去難看了,而且用詞越來越不規範;一些人在鍵盤上可以打字如飛,但手握紙筆時卻一臉茫然想不起該怎麼寫……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推普周」的主題是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把字寫好」的想法又開始慢慢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 提筆忘字?寫對漢字有妙招
    □新時報記者 錢歡青  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手寫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越來越少,所以不少人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對於廣大學生,尤其小學生而言,寫對漢字也是語文課的一個基本「要求」。那麼如何寫對漢字,寫字背後有哪些「妙招」?
  • 提筆忘字連「新鮮」都不會寫了
    如今,大多數年輕人已經習慣用電腦打字,不少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慢慢覺察到一個現象:「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更有甚者,連一些簡單的字,也忘記怎麼寫了。「新鮮」都不知怎麼寫了昨日,市民張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 提筆忘字 忘掉的不僅僅是「字」
    譚景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提筆忘字現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近些年來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筆忘字的原因,一是漢字自身的特點。漢字是一套符號系統,字形和字音、字義有一定的聯繫,但規律性不強,識字、寫字需要反覆記憶。有的漢字筆畫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畫以上。二是學校漢字語文教育有所缺失。
  • 「提筆忘字」 用韓語怎麼說?
    你想看什麼詞,我們就發什麼詞,歡迎評論區留言~釋義: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
  • 網傳"100個易寫錯漢字" 不少人電腦錄入提筆忘字
    網傳"100個易寫錯漢字" 不少人電腦錄入提筆忘字 昨天,一篇《一寫就錯的100個漢字,你能寫對幾個?》的微博在網上熱傳,不少網友對照著自測了一遍,不禁感嘆自己錯了不少,有的說自己錯了一大半,有的說錯光了,也有一些自信的,說經過了高考,這些是「小兒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寫錯字?學校老師說,這多和不理解字義有關,而成年人,不少是因為不太寫字用電腦錄入,而提筆忘字。
  • 百度漢語推知識搜索新功能 解救「提筆忘字」
    百度漢語推知識搜索新功能 解救「提筆忘字」 2017-03-03  據了解,它不僅支持漢字、詞語、成語、詩詞等諸多內容,同時運用問答、語音等人工智慧技術,為用戶提供多種高效的交互方式,讓不識字、提筆忘字等煩惱一掃而光,堪稱「口袋裡的漢語專家」。  偏旁部首隨口問 分拆查詢生僻字  根據偏旁部首來查字,是很多人小時候學用字典的第一課。
  •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中學生不會寫常見字 提筆忘字低齡化趨勢堪憂 三分之一的學生「大醬」的「醬」字不會寫;近一半的學生把「針灸」中「灸」字的「久」寫成了「夕」;面對「齲齒」一詞,36名學生基本全軍覆沒。
  • 研究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
    原標題:研究生畢業兩年也提筆忘字能寫出「犄角」 卻忘了「旮旯」新聞背景最近一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2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央視科教頻道8月2日開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錄製過程也是尷尬不斷。
  • 紙筆遠離主流書寫方式 「提筆忘字」現象趨頻
    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堅持手寫近30年的作家、以文字謀生的白領、字庫開發者和漢語言學學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和觀點。  數字時代,也該尋覓手寫之美  作家 海 巖  寫作30年,我的小說手稿應該有上千萬字了。不會鍵盤打字很遺憾,這也是我堅持手寫創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