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裡有不少人選購字帖。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學生們的字寫得比過去難看了,而且用詞越來越不規範;一些人在鍵盤上可以打字如飛,但手握紙筆時卻一臉茫然想不起該怎麼寫……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推普周」的主題是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把字寫好」的想法又開始慢慢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現象
上班族:用慣電腦提筆忘字
「前幾天印表機壞了,我需要手寫一份合同,但『遵守』和『履行』怎麼也想不起來怎麼寫。」供職於某公關公司的黃女士,平時依賴電腦工作,她幾乎不用紙筆。「挺丟臉的,平時沒覺得這兩個詞難寫啊,長期使用電腦打字習慣了,只記得住漢字大概的形狀。」她說。
黃女士的經歷絕對不是個例。有的人甚至患上了「電腦失寫症」,其手寫的文字潦草而難以辨認,不是錯別字連篇,就是用網絡語言或符號代替,甚至提筆寫字時首先想到的是簡單的漢語拼音和各種代碼。一些使用頻率較低但也不算生僻的漢字,如「逶迤」「針砭時弊」「沆瀣一氣」等,想半天也寫不出來或寫錯,情急之下乾脆用拼音來表示。
學生族:錯別字滿天飛
北京十一學校語文特級教師郭鐵良表示:目前不少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很差,錯別字連篇,或者字寫得像一堆亂麻,「不少學生為了避免老師看出自己的字體差,往往以特別小的字來遮醜。原來一般女生的字比較娟秀,男生的字相對粗獷,但現在已到了男女生沒有區別的地步」。
懷柔一中語文老師韓曉闊稱,自己教高一學生時,曾對學生做了個小檢測,要求寫出「大寫數字1-10」,香港的「港」字,「福兮禍之所伏」的「兮」字,「結果非常不理想」,大部分同學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是錯的。「天個一方」、「走頭無路」、「懸梁刺骨」,越來越多這樣的「成語」出現在語文試卷上。
郭鐵良老師總結道,目前中學生使用漢字時,不僅中英文夾雜,而且各種網絡奇異詞彙和錯別字滿天飛,亂用成語、巧借諧音、濫用繁體字和異體字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中小學生寫文章或者說話中,「Out」、「囧」、「杯具」、「最小說」、「很社會」、「吃飯飯」等詞彙屢見不鮮。他舉例說,該校2007年的畢業典禮中,高三四班的女生演出了一個節目歌頌她們的班主任,主題就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屌』」,令人哭笑不得。
而目前社會對漢字的使用也五花八門,十分混亂。魏敏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家長,針對社會上漢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她說,自己的孩子才上小學,對漢字和詞語的理解尚在啟蒙階段,還不具備準確辨析詞語意思的能力。對孩子來說,學習漢字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濫用漢字和成語,比如「隨心所浴」、「默默無蚊」、「油柒」、「傢俱」等,讓小孩如何分辨?
■影響
要當公務員先寫手好字
近幾年,公務員考試升溫,能寫一手好字也成為競爭中的一項。市場上,《公務員考試書寫臨習字帖》《公務員漢字書寫5500字》《公務員應用書寫》等相關書籍先後上市。這些書不僅單純練字,其內容也是《人民日報》《半月談》上的相關內容。在中關村圖書大廈,五六個人正在書架旁翻看這些字帖。其中,準備今年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小張打算購買一本,「好久沒寫過字了,怕考試時『失寫』,提前練練字,內容也是跟考試相關的,還能順便記一記」。
漢字書寫影響高考成績
曾擔任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的郭鐵良老師表示,漢字書寫會對高考成績有較大影響,尤其現在是計算機閱卷,恐怕影響更大一些。因為計算機閱卷是將你書寫的卷子掃描到計算機中,字體不好的毛病在電腦上看會顯得更突出。
「高考閱卷時間緊,任務重,語文的主觀題又非常多,作文更是佔了60分,判一份作文最多不會超過兩分鐘,如果考生字體差,會影響到老師的心理狀態和閱讀速度,勢必會影響成績。況且,作文的評分標準中有『書寫』這一欄的分值段,書寫好壞可以拉開差距5分。」
■對策
中小學校開設寫字課
針對漢字存在的各種危機現象,一些中小學開始開設寫字課。如天壇東裡小學,自1992年開始進行書法教育,形成了「書法育人」的辦學特色,是全國書法教育實驗校。據北京市原崇文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區性的考試中,「光看字就能辨認哪一疊試卷是天壇東裡小學的」。
據天壇東裡小學校長彭愛軍介紹,學校堅持每周一節40分鐘書法大課,以課本教材為載體,注重習字技法學習,同時講解漢字的淵源,讓孩子們通過書法了解中華文化。同時,學校還設有每天15分鐘的書法小課。目前,學校有95%的學生書寫達到優秀水平。
培訓機構設置書法課
除了學校開設的寫字課外,許多社會培訓機構也有專門的書法培訓項目。不僅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設立的硬筆和軟筆書法課程,還有為了「應付」考試而設置的答卷速成培訓。學習奧數、英語之餘,許多家長也紛紛將孩子送進書法課堂。
一家培訓學校的負責人表示,中小學生漢字書寫中存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不工整、不規範。「大部分家長把孩子送來上課,並不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書法家,只是希望能把字寫工整了,在考試中不要吃虧。目前培訓機構的書法培訓方向主要是教授孩子們習字方法,讓孩子們掌握筆順、間架結構等。」
針對中小學生書寫不規範的問題,這家培訓設置了兩類課程:一類是長線課程,孩子需要跟隨老師學習一到兩年,能讓孩子從認字到寫字的初期就得到正確引導,打好基礎,適合學齡前兒童以及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多用軟筆書寫;一類是短線課程,即速成課程,主要針對三年級以後的中小學生,重點針對卷面和作文進行培訓。
負責速成課程教學的一位老師稱,他目前在課堂上採用的主要方法是統一字型,所有上課的學生必須使用統一的長方形格子寫字,並讓其在卷面和作文中進行應用。比如答選擇題時,有意識地寫成一條線,答問答題時答案對齊排列,寫作文時字體大小均衡、行間距保持一致等。
大學生繼續學習語文
早在2006年底,教育部召開「高等教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時,就有專家曾建議在大學開設語文課。隨後,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先後把語文課列為必修或選修課。
比如,北京大學設置了「素質教育通選課」,要求包括理工科類的所有學生,都要選擇一兩門語言文字類的課程。學校安排名師來給學生們上這些基礎課,比如漢語專家陸儉明開設的《漢語和漢語研究》、蔣紹愚教授開設的《大學語文》等。
而清華大學針對本科一年級新生的教學方案中,要求所有理工科學生必須要學習語言、文學等方面的兩門「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而北航和南開等高校更是把「大學語文」列在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課表上。
在這些課堂上,從甲骨文、金文開始的古漢字起源及現代漢字的演變是必不可少的教授內容,可以讓同學們通過漢字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並且對「方塊字」這個國粹有更深刻的認知。
企業招聘引入筆跡測評
8月初,一項名為「EST-EAP」的筆跡測評師認證項目,由全國人才專業技術能力測評辦公室推出。中國筆跡學研究會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金一貴稱,書寫是人的潛意識投射,所謂心手相通,通過字體的動勢,筆畫的力度、輕重、澀滑,就會洩露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和潛力。也就是說,通過筆跡就能分析出書寫者的性格、能力和心理特點。「你寫的字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你的人生際遇,通過改變書寫,甚至能夠改變你的人生軌跡。」金一貴稱。
現代筆跡學發源於1875年的法國,在歐美筆跡學行業的發展比較發達和成熟,一些國家還專門建立「筆跡學院」或在大學設立「筆跡學」專業。德國、法國、瑞士一些公司,在人員招聘上都使用筆跡分析。「儘管許多企業在招聘中不會完全按照筆跡測評結果來判定一個人是否適合該職位,但一般招聘流程都是先筆試後面試,筆試時能寫得一手好字,很有可能會讓你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贏得一份心儀的工作。」北京人才招聘主管稱。
■他山之石
近百國家高校開設漢語課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近百個國家兩千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孔子學院的「全球連鎖」也擴大了漢語的應用範圍和漢字的傳播力度,而日韓等國持續的「漢字熱」,也讓我們深思。
日本憲法規定必修書法
在日本,憲法規定,小學和中學書法為必修課,而高中書法為選修課,大學設有書法專業。
為了推廣漢字,日本設立了專門的「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幾百萬人接受漢字檢定考試,許多大學和高中將漢字能力當作錄取依據。每年,該協會都會通過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的「年度漢字」。
2009年,日本漢字檢定協會從1萬多封來稿中選出了「新」字。因為日本發生了「新政權誕生」、「新型流感」、「體育界又產生新紀錄」等事情,所以推選「新」字的呼聲最高。
韓國小學準必修漢字
在韓國,漢字已成為小學的準必修科目,其教育部規定中學生需掌握1800個漢字,許多學校利用課餘時間開設漢字課程教授中國漢字,練習中國書法。 本報記者張曉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