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發布

2020-12-23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12月18日下午,中國貿促會經貿摩擦法律顧問委員會正式發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全球經貿摩擦指數」 通過定量指數和定性分析,較為全面合理地反映全球經貿摩擦主要變化趨勢,並發現新的風險點,旨在為政府、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及風險預警。

該指數從國家(地區)選取具有全球代表性、經貿摩擦的範圍界定和措施選取具有廣泛認可度、指數計算方法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這三大維度進行了綜合考量。在國別選擇方面,以在全球經濟、全球貿易、全球地區分布以及對華貿易中均具有代表性為原則,確定美國、歐盟、中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俄羅斯、泰國、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巴西、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南非、阿根廷、韓國20個國家(地區)作為該項目第一年的樣本,上述20個國家(地區)分布在全球六大洲,2017-20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額佔全球GDP總額的比重達87.7%;2017-2019年平均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1.0%;19個國家(地區)2017-2019年平均對華貿易額佔全球對華貿易總額的67.2%。在指標選取方面,借鑑國際組織普遍做法,選取進出口關稅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進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五大領域相關指標。

「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按月發布,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6期報告。從指數反映的趨勢看,今年以來全球經貿摩擦衝突比較大,且大國間的競爭更為突出、明顯,發展中國家間的經貿摩擦相對平穩。2020年1-10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多數月份處於中高位,說明全球範圍內今年以來的經貿摩擦衝突較多;美國、印度、英國和巴西多數月份全球經貿摩擦指數處於高位,表明這些國家全球經貿摩擦程度較大。從主要國家措施使用來看,也呈現出新的趨勢:發展中國家使用進出口關稅措施高於發達國家;貿易救濟措施依然是各國普遍使用的政策工具;進出口管制措施引發的大國衝突加劇等。

報告顯示,2020年1-10月,進出口關稅措施是主要國家比較謹慎採用的措施,主要以發展中國家(地區)為主。貿易救濟措施仍是主要國家頻繁使用的手段,2020年1-10月,20個國家(地區)合計啟動了281起反傾銷調查和48起反補貼調查,啟動調查數位居前三位的國家(地區)分別是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隱蔽性較強,儘管涉及金額較大,但體現出的摩擦程度相對較低。在疫情疊加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下,進出口限制措施體現出明顯的衝突加劇態勢。該措施的目的導向性非常明顯,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以出口限制為主,頻繁發布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相關措施;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發布的進口限制措施偏多,主要是針對疫情相關產品的限制措施。其他限制性措施中,以國家安全為基礎的貿易措施的「擴散」性成為今年以來的突出特點,聚集於補貼及其他形式的支持措施、智慧財產權相關措施、投資限制相關以及政府採購相關措施,歐盟、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發布的措施居多。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司長袁鋒、司法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尹雪梅、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李勰, WTO上訴機構前主席、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名譽理事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月姣,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林松,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愛華,晶澳太陽能集團副總裁孫廣彬等出席儀式。

相關焦點

  •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來源:《求是》雜誌認清本質 洞明大勢 鬥爭到底——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製造業的全球分工是生產社會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延伸,是生產力發展的大勢所趨。這個趨勢儘管會受到某些國家的政策幹擾,但絕不可能逆轉。美國現任政府寄希望於通過加徵關稅、高築貿易壁壘等手段製造經貿摩擦,以貼「賣國標籤」、威脅加稅等方式要求美資跨國公司回流美國,這種做法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美國技術保護主義破壞全球創新生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黃群慧近期美國政府不斷升級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而且,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的「莫須有」名義,連續對多家中國企業和一些大學、研究機構實施「長臂管轄」制裁,還採用多種方式推進技術保護主義
  • 貿易霸凌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
    貿易戰沒有贏家,倘若美國一意孤行升級貿易摩擦,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捍衛國家尊嚴和人民的利益,應對經貿摩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根據WTO統計,今年一季度美國貨物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5個百分點,美國挑起的經貿摩擦對美國自身的不利影響明顯高於經貿摩擦開始的2018年。與會專家判斷,美國不斷升級經貿摩擦,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造成的不利影響也將不斷加大。
  • 真理愈辨愈明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1)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雙方通過優勢互補、互通有無,有力促進了各自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提升了全球價值鏈效率與效益,降低了生產成本,豐富了商品種類,極大促進了兩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存在經貿摩擦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發布首屆進博會主賓國進口貿易指數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今天發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賓國進口貿易指數及「中國-東協」進口貿易指數。為了全方位描繪中國從12個主賓國進口貿易發展的全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一帶一路」經貿指數研究院編制了進博會關注度指數、中國自12個主賓國的進口貿易競爭力指數、進口貿易活力指數、進口貿易效率指數等一系列指數。在12個主賓國中,中國從越南進口的競爭力指數名列前茅,其次是從巴西和德國進口的競爭力指數。
  • 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貿易戰沒...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中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在6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專家學者們表示,美國無視中國多年來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改善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對中國作出諸多不客觀的負面評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必將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
  • 中方重點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十問 稀土、聯邦快遞都談到了
    但是,美方出爾反爾,得寸進尺,堅持不合理的高要價,堅持在協議中寫入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一些要求,而且堅持不取消經貿摩擦開始以來加徵的全部關稅,並且以提高加徵關稅的稅率來施壓,致使雙邊經貿摩擦升級,致使談判嚴重受挫。大家從這些事實上可以看出來,孰是孰非,不證自明。中方強調,談判要堅持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平等互利。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當前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轉折。中美經貿關係的主題是「互補」,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並不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性加強而互補性下降。他認為,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方面基於「301調查」提出的500億美元加稅清單很有可能落地,中國需認真對待。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5月9日、10日、11日連續刊播題為《談談打打,或許成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關稅大棒損人害己》《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等4篇有關中美經貿摩擦評論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陸續轉發。
  • 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
    新華社首爾5月25日電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田明針對持續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新華網評中美經貿摩擦:讓「投降論」成為過街老鼠
    眼下,全球正密切關注由美方霸凌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動向。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此,絕大多數中國人立場和決心非常堅定,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無數事實表明,中美經貿摩擦以及中美在其他問題上的角力,本質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中國站在國際道義和時代潮流這一邊。「投降論」者無條件吹捧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霸凌政策以及強權政治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將中美貿易戰的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指責中國「恩將仇報」「不具有抵抗美國貿易霸凌的合理依據」,是阿諛奉承的諂媚之舉,是顛倒黑白的荒謬之論。
  • 通訊:美國花旗參農期盼經貿摩擦早日結束
    新華社紐約8月21日電通訊:美國花旗參農期盼經貿摩擦早日結束新華社記者劉亞南 徐靜 苗壯美國中北部威斯康星州馬拉松縣夏季涼爽,土壤富含有機質,地形略有起伏,這裡出產的花旗參品質上乘,享譽國際市場。不過,過去一年多來,美方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給這個傳統農業區帶來嚴重影響,花旗參種植業進入低谷。
  • 社科院「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國家高端智庫論壇發言摘編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國家高端智庫論壇發言摘編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研究員 蔡 昉美國對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大打貿易戰,不僅是一種針對他國的霸凌行為,而且極大地危害著全球經貿秩序,造成巨大的負外部性,旨在阻擋甚至逆轉經濟全球化
  • 權威發布!1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公布 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未變
    央視網消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今天(6日)公布1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與上月相比,指數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53%以上。專家表示,這表明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沒有改變,只是增速有所波動。1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3.9%,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在50%以上。專家表示,從環比降幅看,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並未出現明顯回落,表明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沒有改變,只是增速有所波動。
  • 十年美元指數上漲周期終結,人民幣和黃金呢?
    因此,目前美元指數期貨在美國洲際交易所交易,該交易所也負責發布美元指數及其期貨價格的實時數據。美元指數的實時數據由路透社根據構成美元指數的各成分貨幣,每隔15秒更新一次。計算時使用路透社統計的該貨幣的最高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值。計算結果由路透社傳給美國洲際交易所,再由交易所分發給各數據提供商。
  • 2020年5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發布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兩個指數:2020年5月份全球製造業PM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數據表明,2020年5月,全球製造業PMI為42.4%,雖較上月回升2.9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低位;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5.9%,較上月回升1.5個百分點。
  • 日本媒體稱中美經貿摩擦背後是雙邊關係緊密化
    新華網專稿:儘管美國國會就美中經貿關係製造事端的氣氛不斷高漲,但若只看到美中之間的摩擦就很可能形成管中窺豹。日本媒體認為,也許這種摩擦正反映了增進美中關係發展的一個側面。《日本經濟新聞》13日刊發一篇題為《美中摩擦背後的雙邊關係緊密化》的文章說:「人們往往只看到來自中國的製品如洪水般滾滾流入,卻忽視了美國對華出口的迅速增長。」  近日來,華盛頓的各種組織都在召開有關中國問題的討論會,相繼提出了「中國政治形勢的變化」、「2020年中國經濟展望」等研究報告。布魯金斯研究所還設立了中國中心,頻繁地邀請包括中國部長在內的代表團來對話。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文版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陳尚文)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消息,9日凌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中文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簡稱GII)報告。 今年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與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在日內瓦聯合發布了主題為「誰為創新出資?」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石化產業直接...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 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日訊(記者 馬常豔)5月3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中美經貿關係高端研討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會上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石化產業的間接影響和遠期影響會有一些,但直接影響不大、近期影響有限。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美國是石油和天然氣最大的生產國,中美兩國在油氣和石化領域合作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