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刻,我們做父母都曾在心底許願,要把世界上的所有美好帶給孩子,要讓自己當初渴望的和缺乏的,統統提供給孩子。於是,從孩子出生的那刻,我們就拼盡全力給孩子買各種玩具,給孩子買各種漂亮的衣服,給孩子買各種營養品和零食,帶孩子去遊樂場、動物園各種嗨。我們曾經享受不到的,如今統統讓孩子感受。
我們是父母,我們願意把人世間的各種美好呈現給孩子,讓孩子輕而易舉的得到最想要的玩具、零食和遊戲,讓孩子在舒適的溫室裡成長。
然而,結果卻並不像我們所幻想的那樣,孩子成長成公主和王子的模樣,有著高貴的氣質和幸福的生活。現實啪啪啪的打臉,搞得我們措手不及。
7歲的小女孩哭鬧著向父母要手機,父母覺得迷戀手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因此而拒絕孩子索要手機的要求。結果小女孩以為父母不再愛自己,選擇離家出走。
12歲的小男孩哭鬧著不肯去興趣班,父母覺得孩子多學習一些才藝,對未來的人生會有積極的影響,但貪玩的小男孩不明白父母的心思。最終小男孩為逃避去興趣班吞下半瓶安眠藥。
18歲的小女孩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她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父母的期望,最終選擇逃避輕生,從樓頂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慘痛的現實用事實向我們控訴,我們曾經教育孩子的做法並不正確。孩子不應該生活在溫室裡,就如同溫室裡的花朵經受不住自然界的風吹日曬雨淋。
孩童時期,一定要讓孩子受這4種苦,培養孩子堅毅的個性,堅強的心態,果斷的擔當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將成就孩子的人生大格局。
一是讀書之「苦」
讀書累嗎?累,學海無涯苦作舟,不經歷頭懸梁錐刺股的苦痛,哪能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遨遊。如今又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如果不能在知識上有所突破,怎麼可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呢。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苦口婆心的勸說孩子們認真學習,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用我們的經驗告誡孩子們,讀書苦,但不讀書,未來的日子更苦。然而,不諳世事的孩子們並不能理解我們的苦楚和良苦用心,不理解我們逼迫他們讀書的用心,不理解我們給他們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的目的,他們覺得我們是在為難他們,逼迫他們。
無論孩子們怎麼想,父母一定不能任由孩子墮落下去,在讀書上有所懈怠。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們去名校華府,比如北京大學,比如國防大學等學校感觸一下文化的底蘊和求學若渴的幹勁,引導孩子主動學習,主動讀書,主動享受讀書之「苦」,學會苦中作樂,享受書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
二是勞動之「苦」
勞動苦嗎?苦,父輩母輩們從艱苦的日子中來,為了養家餬口,甚至在建築工地、鐵路建設或是倉庫,幹起痛苦無比的苦力活,實打實的出賣力氣來掙錢。到了孩子們一輩,父母不忍孩子受自己曾受的苦難,傾盡全部的心血來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各個孩子跟千金大小姐和富家少爺似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抬,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
然而,這樣的孩子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去到社會上,別人不是父母,無法寬恕和通融,只會遭到社會的無情淘汰和蹂躪。生活環境不會收拾,髒亂差;不會自己做飯,只能整日吃快餐外賣,身體亞健康;戀愛時被女朋友或男朋友嫌棄啥都不會做,婚事告吹;成家之後,家庭環境更加髒亂差,夫妻關係不睦,孩子撫養都成問題。
所以,在孩童時期,父母就趕緊著手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吧,這有利於孩子今後自力更生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與周邊人搞好關係。勞動不在大小,先培養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自己穿衣、吃飯、收拾房間和煮飯。
三是自律之「苦」
無自律不生活,如果我們不能嚴以律己,那人生會變得多麼糟糕。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想學習就學習,不想學習就不學習,那我們的成績會優秀嗎?如果我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整天吃油炸垃圾食品,那我們的身體還有健康可言嗎?如果我們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夜夜通宵玩遊戲,那我們的壽命還有多久呢?
沒有自律就沒有健康的生活。自律雖然很苦,沒有放縱的生活雖然有點單調和無聊,但一旦養成自律的習慣,便不再覺得苦。
孩童時期是養成自律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作為父母要及時培養孩子自律的性格,不亂吃,不亂買,不放縱,早睡早起,運動鍛鍊,修身養性。
四是批評之「苦」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批評就好比雨雪風霜,只有經歷了,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我們每個人都是當局者的身份,時而迷茫,時而懈怠,只有旁觀者的指正和批評,才能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時刻辨得清前進的方向。
而且,只有經歷風霜的花朵,才能開的更加絢爛。孩子們就猶如稚嫩的花骨朵,如果不遭受一些批評和指正,不磨鍊堅毅的性格和不怕打壓的精神,怎能經受住社會這個大熔爐的千錘百鍊。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孩子們曾經吃的苦,是他們未來人生的墊腳石和鋪墊,只有更高更好的鋪墊,才能支撐孩子站在更高的位置和高度來展望未來。為了孩子們美好的明天,請我們父母們多讓孩子經歷這人生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