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功,將來生活得好,將來幸福。
要想孩子將來幸福少吃苦,要想孩子將來成功一帆風順,那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各種能力,要讓孩子從小能吃「苦」。《治家格言》裡說得好:「寧吃少來苦,不吃老來貧。」
苦難守恆定律告訴人類:每一個人一輩子吃的苦總是恆定的,這就是遵循了能量守恆定律,小時候吃的苦越多,長大了就基本不吃苦,未來就越幸福越成功。
聰明的家長,越有格局的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年少時吃點苦,長大了就不吃苦了,未來就能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的方式去過幸福的生活。
那就究竟讓孩子吃哪三種苦,對他未來的發展生活有幫助有好處呢?
讓孩子吃勞動的苦,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家務,「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說,在幼兒時期,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不要爸爸媽媽餵飯,學會自己穿衣服,學會自己整理玩具等等,培養孩子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生活!
上一周,我看到我們小區一位老媽媽從快遞取回一個碩大的包裹,原來是上大學的孩子郵寄回來穿髒了的換洗衣服。二十好幾的人了,自己的髒衣服每個月還要千裡迢迢打包從外地寄給媽媽幫著洗。不知道這位媽媽有何感想?
真正的愛不是嬌慣,不是包辦代替,不是保護,而是讓孩子離開了我們當父母的,依舊能把生活過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讓孩子吃勞動的苦,在勞動中,在動手中,在操作中,孩子就學會了各種能力,各種生存能力,才能讓他們長大了,享受未來美好的生活,就能輕鬆控制和很好的駕馭自己的生活。「只要能吃苦,黃土變成金」!
每個人無論是努力學習考取好大學,還是努力工作,還是所謂的取得的成功,最終的終極目的就是家庭美滿,幸福,好好生活。
俄國著名的大作家詩人屠洛涅夫曾經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學習的苦」。
可見,父母讓孩子吃學習的苦,是真正的愛孩子。父母讓孩子小時候,多勤奮,多努力,多吃點苦,有時還真的有必要「狠心」的「逼」一下孩子,讓孩子吃學習的苦,為的是孩子未來幸福,讓他看到更好的世界。
著名鋼琴家郎朗,那就是要感謝他的父親陪他,逼他,每天練習鋼琴,郎朗在自傳裡說:「即使每年的大年三十,他也要練習好幾個小時的鋼琴」。周杰倫說他要感謝他的媽媽,當年逼他練琴,不然就沒有現在的功名成就。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的成功,都是持之以恆堅持的結果。
柏拉圖說得好;「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堅持最後一分鐘。」
元元小時候特別喜歡小提琴,父母給他買了小提琴,報了私教,練了兩年後,元元覺得太辛苦,不想再拉了。父母又想到上了初中的元元學業也越來越重了,所以,在「快樂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父母就應允了元元的要求,不想練就不練了唄!
因為這一件事情的半途而廢,元元後來學什麼,都會給自己找「臺階」了,實際上,這孩子很聰明的,但是就因為小時候,學什麼東西只要遇到困難中途終止,所以聰明的元元,沒有上到理想的大學。
牛頓:勝利者往往是從堅持最後五分鐘的時間中得來成功。
元元現在的不如意,最重要的是因為元元小時候對小提琴學習半途而廢,讓他堅持性這種品德缺失,所以長大了的元元,有時候還很後悔,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他這樣說:「要是當年,我爸爸媽媽逼著我堅持把小提琴學完,我也許現在是一個很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了,我有我的愛好,我的生活會過的滋潤一些,輕鬆一些也就沒有現在這麼苦啦,那時候小貪玩,不知道用功呀,真有些後悔」!
世上沒有「後悔藥」,所以要抓住孩子的各種關鍵期、保鮮期,讓孩子學會吃堅持的苦,才知道幸福來之不易。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有格局的父母,越懂得讓孩子從小多吃苦,長大了,就不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別在吃苦的年齡選擇安逸,只有年少時多努力,多吃一些「苦」,長大後你會為自己的努力而幸福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