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文藝】盧從正/FAST:中國「天眼」,人類之傲!

2020-12-19 騰訊網

FAST:中國「天眼」,人類之傲!

作者:盧從正

據媒體報導,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因懸掛的500噸重的接收設備平臺墜落,砸毀了反射盤表面,已不能使用。這意味著,全世界太空探秘領域,將只能依靠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我讀罷新聞,回想我夏天的中國「天眼」之行,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今年8月12日傍晚,我和家人及朋友一行自駕約1000公裡,慕名來到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天文小鎮」。這是個新建的現代化城鎮,柏油馬路四通八達,移民樓棟井然有序,造型時尚的酒店陽臺配置了天文望遠鏡。天文體驗館、展覽館更是高大氣派。最具特色的是一條長約100米的LED電子屏走廊,懸在頭頂20米高處,不停地變幻各種天文影像,走廊盡頭是造型獨特、光彩奪目約50米高的燈塔,新穎時尚的建築,美輪美奐的場景,讓我們流連忘返。次早,我們冒著清涼的小雨,按規定寄存好手機、車鑰匙等所有電子物品,坐上景區擺渡車,在山間公路行駛半個小時,抵達「大窩凼」下車。我們爬上近千級蜿蜒曲折的木質臺階,站在山頂高大寬敞的觀景樓臺,居高遠眺,在層巒疊嶂的群山環抱中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盡收眼底。它宛如綠色海洋中的一口銀灰色的「大鍋」,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大。平放在離地4米高、周長1500米的圓形鋼質基座上,周邊6個巨型銀色鋼塔用6條400米長柔性鋼索懸吊起30噸重的饋源艙,可在「鍋」的上空自控移位200米,可接收來自百億光年外太空的射電(指一種比紅外線頻率更低的電磁波)信號。聽了導遊的激情講解,我們初步了解了中國「天眼」的前世今生。這是祖國獨領風騷的偉大科技創舉!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恢弘建築!讓我們心靈震撼,熱淚盈眶!回到小鎮後,我們又參觀了天文體驗館,瀏覽了世界射電望遠鏡發明發展簡史,見到了中國「天眼」的模型,了解了FAST領先世界的功能特質,記住了中國科學家和建設者20多年艱苦奮鬥、勇攀科學之巔的坎坷歷程,觀看了反映宇宙天體演變的360度球幕電影,學到了一些天文學及其太空方面的科普知識。

浩瀚星空、廣袤宇宙,自古以來寄託著人類探尋太空的科學夢想。1993年,參加日本京都國際無線電聯合會的中美俄日等10國天文學家共同倡議建設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上世紀60年代德美等國建成了第一代大射電望遠鏡),以實現探秘宇宙初始結構及形成、演化的科學目標。1994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等人提出了「中國方案」。1995年11月,北京天文臺聯合國內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組建了南仁東任主任的「大射電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經過12年的科學調研論證,2007年在貴州新建FAST這一「世紀工程」終獲國家批准立項。2011年開工建設,國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召集了國內最傑出的科研團隊、最頂級的設計、建設單位、最優秀的製造廠家。近百位頂尖科學家、數千名科研人員、建築工人匯集攻關,傾力建造,2016年9月,投資6.67億元的 FAST建成。經過3年多的設備調試和試運行,2020年元月,FAST經國家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行。

中國「天眼」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標誌著我國前沿科學實現了重大原創突破!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能夠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太空的射電信號。與德國波恩10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FAST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與美國阿雷西博30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FAST的綜合性能提高了約10倍。其綜合科技水平將領先世界20---30年。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臺址,窪坑內鋪設4550塊單元組成冠狀主動反射面,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實現接收機高精度定位」,是中國「天眼」的「三大技術創新」。FAST選址貴州平塘罕見人跡的深山喀斯特窪坑,貴州省立法保護,周邊30公裡內禁止電磁幹擾,方圓5公裡設為無線電「靜默區」,解決了抗無線電幹擾、暴雨排水滲水、地質災害等系列問題。反射面板和饋源是決定 FAST 探測威力和探測精度的核心要素。重2000噸、25萬平方米的4550塊鋁合金反射面板實現了毫米級「無縫對接」。最令人稱奇的是,通過 2000 多個液壓促動器自控伸縮,實現反射面板隨所觀測天體的移動而精確變位,把遙遠太空收集的射電信號,聚集在「藥片」大小的裝置裡。FAST採用光機電一體化創新設計,將饋源支撐結構系統自重降至 30 噸(僅為佔據全球「老大」寶座50年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系統重量的6%),既降低了造價,又提高了穩定性。

FAST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五大部分構成。具有「四大應用價值」:一是尋找宇宙天體。科研人員可藉此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脈衝星是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天體,能周期性發射脈衝信號,像探照燈的光柱一樣有規律的掃向地球,可被射電望遠鏡接收。中國「天眼」迄今已發現新的脈衝星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國際頂級論文40餘篇。FAST還可搜尋星外文明即「外星人」信息。二是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FAST已觀測到的脈衝星位置,將為我國發射的宇宙飛船等太空裝置導航定位。三是成為展示中國國際天文中心的形象窗口,我國11月宣布,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為發揮更大科學價值,從2021年起,FAST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展現了中國運用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寬大胸懷!四是助推貴州經濟社會繁榮。昔日默默無聞的窮鄉僻壤,業已成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天文學科普基地,變為國內外遊客心馳神往的旅遊勝景。

據介紹,FAST 研究涉及眾多高科技領域,如天線製造、高精度定位與測量、高品質無線電接收機、傳感器網絡及智能信息處理等。未來,FAST 關鍵技術成果還可應用於大尺度結構工程、公裡範圍高精度動態測量、大型工業機器人研製以及多波束雷達裝置等。在高精度地礦勘探方面,可以利用慣性組件與衛星導航融合技術,為重力測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態基準;在海洋測繪中,採用慣性組件與聲吶等測量技術融合,實現海底測繪,為勘探區作業的機器設備建立高精度的時空和姿態基準。

FAST以無與倫比的科技高度,美輪美奐的夢幻造型享譽全球!FAST工程研究集體榮獲2017年度中國科技傑出成就獎和2018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FAST是中國天文學、電子學、結構工程、設計、建築、製造等專業學、研、產、用高度融合,各領域高精尖科技集大成者,是中國工程、設計、製造能力領先於世界的集中體現! 是「中國智慧」卓越與中國綜合國力強大的標誌!

被譽為「天眼之父」的南仁東是FAST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國方案」的發起者和總設計師。為改變中國天文學研究遠遠落後於美德日的面貌(中國射電望遠鏡僅25米口徑),1994年,他毅然辭去高於國內薪酬300倍的日本國立天文臺客座教授職位,回國制定「中國方案」。他說:「人類之所以脫穎而出,,就因為有一種對未知的探索精神。」他矢志不渝的全身心築造「大國重器」,全面負責FAST選址、可行性研究、基礎設計、立項等,指導工程建設,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實現了FAST從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歷史性跨越!僅僅選址,年逾半百的南仁東就帶人憑300幅衛星雲圖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喝天然渾水,吃自帶乾糧和方便麵, 10年來跑遍了雲貴地區100多個喀斯特窪地候選點。FAST浩大工程的宏觀把握到技術細節,他都親歷親為,了如指掌。2007年,已「長徵」 13年的FAST終獲國家立項。南仁東豪氣幹雲擬聯一幅:「北築鳥巢迎聖火,南修窩凼落星辰」,給FAST團隊鼓勁助威!此時他已年逾花甲,早已功成名就,本可頤養天年。可他義無反顧,吹響了FAST新徵程的進軍號角!從提出構想到開啟FAST探秘之旅22年中,他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殫精竭慮,以命相搏。他自始至終奮戰在FAST工程第一線,將青絲熬成白髮,從壯年走入暮年,將理想與信仰化為舉世無雙的「人類慧眼」!他太累了!在 FAST建成的次年,積勞成疾、重病纏身的南仁東化著星辰與「天眼」作伴!享年72歲。他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2018-2019感動中國人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中國國家天文臺觀測發現的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79694)命名為「南仁東星」,用這崇高的榮譽紀念他對國際天文學不朽的巨大貢獻!南仁東敢為人先的大無畏品格,纏綿深厚的家國情懷,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以身許國的職業素養,靠智慧重拾民族自信的人格魅力,有如「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G」科技創始人任正非等,是國之棟梁,時代楷模,民族脊梁!

以中國「天眼」、北鬥衛星、5G技術、高鐵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高端製造業已造福於人類。千百個「南仁東」式的中國科技領頭人脫穎而出,巨擘共擎,必將在偉大的新時代創造更多的科技奇蹟,為祖國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動力!

作者簡介

盧從正,華容三封人氏,上世紀60年代初出生農家,曾長期在某央企供職,經濟師、高級政工師。現退職賦閒,偶爾作文,聊作消遣。

圖片:作者

(專輯持續更新,歡迎作者入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普君】「中國天眼」FAST與阿雷西博:探索宇宙之路漫漫
    不久之後,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在蟹狀星雲的中心發現了一顆隱藏的脈衝星,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中子星存在的確鑿證據,為天文學對恆星的生命演化過程的認識補齊了最後一塊拼圖。
  • 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開放
    中國天眼FAST真正成為「世界之眼」1月6日國家宣布自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將對全球開放。這展現了中國的高度自信與世界融合的信心。屆時將把對應公開網站進行全部英文化,並且準備在春節前就完成宣傳及服務網站的全英文化。
  • 美國「天眼失明」,與嫦娥五號登月同一天,世界天眼只剩中國FAST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早上7點55分,也就是中國嫦娥五號登月的同一天,美國航天局(NASA)迎來了一場大災難,美國「天眼」---世界上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因年久失修塌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但也意味著沒有人目睹這英雄遲暮離開舞臺的一刻。
  • 號稱世界之最的「中國天眼」FAST你了解多少呢?
    前幾年國內引以為豪的號稱世界之最的中國「天眼」FAST,可謂振奮人心,那麼對於中國這一世界之最,你對此了解多少呢?它到底在哪呢?「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搜尋和發現脈衝星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天眼「調試階段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自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落成以來,「中國天眼」已經取得重要成果,今年還首次發現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衝星。
  • 走進FAST——了解中國「天眼」的「前世今生」
    ,成為新的射電望遠鏡之王。日前,記者來到位於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綠水村的「大窩凼」窪地,參觀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並有幸通過工程師們的介紹,進一步了解中國「天眼」的「前世今生」。「中國方案」的提出與「獨一無二」的選址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合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分析了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的發展趨勢,並提出建造下一代大射電望遠鏡的倡議。
  • 中國天眼FAST向全球開放,將耗資2300萬美元建立數據處理中心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稱「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即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在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 中國天眼:我的目標是徵服星辰大海!尋找外星人
    美國曾經以各種政治原因排擠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任務組。而在國際太空探索的其他領域又是各種排擠中國。沒辦法,那我們只能自己搞嘍!自己搞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地面建設大型射電望遠鏡。其實我國天文學家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構建大型射電望遠鏡的想法。前後論證加建設一共耗時22年,直到去年才正式啟用。中國天眼全名:500米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美國305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接收面積比上述兩臺望遠鏡的天線要大約10倍,靈敏度提高約1個數量級,成為天眼之前最強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貴州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到底有多麼強大?它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重大的發現?
    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就是中國的天眼,它是我國曆時20多年建造的巨大天文望遠鏡,直徑達到了500米,表面看起來很像是一個碗,但其中布滿了連接的線路和檢測設備。中國天眼是非常強大的,如此強大的天眼會給人類帶來哪些重大的發現?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仰望蒼穹 氣沖斗牛
    這是《仰望蒼穹——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這本書當中的一段話,讀到這裡,眼淚不由自主。我的上高一的孩子,他在晚自習結束後回家拿到這本書,第二天一早,他跟我說:「媽媽,我連夜一口氣讀完了,中國太需要南仁東精神了,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   出版的價值或許就在於此——銘記與傳承,啟發與激勵。
  • 線上聽世界前沿科技 線下聊FAST中國天眼
    人民網貴陽11月8日電 11月7日,一場以「天眼」為主題的線下科學分享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這也是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線下觀會貴州分會場活動之一。江楓 攝11月5日,「中國天眼FAST發現脈衝星數量已超過240顆」的消息衝上微博全國熱搜。在此節點上,這場騰訊科學WE大會的線下活動顯得更有意義。活動現場,作為最熟悉FAST的人之一,李奇生就FAST「中國天眼」的建設、運行及成果做了一場科普報告,同時分享了天眼兩項最新成果背後的故事。
  • 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什麼?為何霍金堅決反對,答案驚人
    關於中國 天眼,不知道小夥伴們你們對它了解有多少呢。中國 天眼 其實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看起來和以前家裡電視用的外接天線鍋造型一樣也有點像太陽灶,通過鍋的反射聚焦把信號聚攏放大,它的面積有幾十個足球場那麼大,可以監聽來自外太空及其微弱的信號。
  • FAST望遠鏡:中國天眼全球矚目
    財新網/旁觀中國 記者 卿瀅 | 文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9月25日正式啟用。這架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而它的英文縮寫「FAST」跟快慢並沒有關係,而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
  • 中國天眼10%觀測時間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競爭比較激烈」|馬斯克42000顆星鏈衛星強幹擾,中國投資7億的FAST被廢?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記者6日探訪了被譽為「中國天眼」大腦的中國天眼總控室。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有「中國天眼」之稱。「中國天眼總控室是望遠鏡的大腦,望遠鏡怎麼動?指向哪?全部是在總控室這邊進行完成。」
  • 湖南被稱為三湘,是指哪三湘?
    另外,「瀟湘」一詞在《山海經·中山徑》中描述湘水時出現過,書中說 「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於戰國中後期到漢朝初中期,也就是說至少在那時候已經有瀟湘之說。到了唐代,瀟湘已經被賦予地域的內涵,而不單單指湘水了,甚至「三湘」已經在眾多詩人的作品中出現,如李白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還萬死餘。」
  • 中國「嫦娥登月」,美國「天眼失明」,航天強國排行榜迎來洗牌?
    據美國媒體報導,就在中國「嫦娥登月」的同一天,美國的「天眼」卻「失明」了。不少美國太空科學家如今寄希望於官方能增加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因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正被中國超越。 許多美科學家為此感到擔憂,所以他們非常希望官方能夠重建「天眼」,並且還希望我們能夠向其分享來自月球的「寶貴資源」。
  • 【新華網】「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  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然而,就在美國天眼倒下後不久,中國耗資6億打造的中國天眼誕生了!中國天眼是位於我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一項巨大工程,它也被稱為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從1994年開始,歷時22年修建而成,並於2016年正式啟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觀測宇宙的"眼睛"。截止今年11月份,中國天眼一共發現了脈衝星240多顆!
  •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
    中國天眼在宇宙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看完全世界都為之振奮!我國在載人航天事業上發展的發展十分迅速,並且取得了巨大性的突破。我國的航天事業雖然沒有美國時間長久,但是我國的航天技術進展的真的是無法言語。在很久之前,我們沒有先進的望遠鏡,但是經過科學家不斷的努力探索,我們也擁有了屬於中國的望遠鏡,那就是中國天眼。中國天眼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新聞上都沒有聽過這個望遠鏡,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天眼還不如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中國天眼它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但是它很少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