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向全球開放,將耗資2300萬美元建立數據處理中心

2021-01-08 快科技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稱「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即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

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在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2016年9月,FAST落成啟用,而一年之後,南仁東便因病逝世,享年72歲。

2019年9月17日,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如今,「中國天眼」正準備向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開放,這將開啟一個觀測能力高靈敏度時代,將有助於尋找引力波,並能探測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的神秘短暫無線電波爆發。

下個月舉行評估會,FAST將全面投入使用

位於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剛剛通過了一系列技術和性能評估,預計中國政府將在下個月舉行的評估會議上,最終批准該望遠鏡全面投入使用。FAST的首席科學家李迪表示:「剩下的工作基本沒什麼問題了,我感到既興奮又如釋重負。」

這個複雜的項目充滿挑戰——最初由於其位置偏遠,科技人員到這裡來工作將付出很大的犧牲,但是能夠參與FAST的回報是巨大的,FAST採集無線電波的範圍是世界第二大單碟望遠鏡的兩倍(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305米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巨大規模意味著它可以探測到宇宙中來自各種天體的極其微弱的無線電波,比如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又或者是遙遠星系中的氫元素。它還將涉足射電天文學的前沿——利用無線電波來定位可能孕育著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自2016年開始測試以來,目前只有中國科學家才能參與對望遠鏡初步觀測數據的研究項目。但上海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FAST監督委員會聯合主席沈志強表示,現在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將可以使用其觀測數據進行研究。

「能夠使用這臺望遠鏡,我感到超級興奮。」美國摩根頓的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Maura McLaughlin說。

FAST在測試階段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00多顆脈衝星。

名副其實的天空之眼

這座耗資12億元人民幣(合1.71億美元)、歷時5年建成的望遠鏡,被譽為「天眼」,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偏遠的一個大窪地中。

它500米寬的碟形天線由大約4400塊單獨的鋁板組成,有超過2000個機械絞盤用於操縱其傾角,可以聚焦天空的不同區域。李迪說,儘管FAST比其他一些尖端射電望遠鏡的觀測視野要小,解析度比陣列望遠鏡低,但FAST巨大的尺寸使其具有獨特的靈敏度。

今年8月和9月,FAST檢測到數百次來自代號121102的天體的快速射電暴(FRB)。李迪表示,其中許多爆發太微弱,其他望遠鏡無法觀測到。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消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FRB的張雲凡(音譯)說,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神秘的爆發,但是「我們觀測到的無線電脈衝越多,我們就能對它們了解得越多。」

FAST在同一時刻只能觀測一小部分天空,這使得它不太可能發現許多新的FRB,因為這些FRB可以在來自天空的任何位置,並且稍縱即逝。但是德國波恩的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Laura Spitler說,FAST有著「匪夷所思的靈敏度」,這將有助於追蹤詳細的電波來源。

重複的觀測可以讓科學家了解FRB產生的環境,並能夠確定每次爆發的能量是否不同,又或者是否以固定的模式發生。

McLaughlin表示,FAST還將促進一項國際合作,研究如何在引力波(時空漣漪)橫掃銀河系時發現它們。國際脈衝星計時陣列正在世界各地使用射電望遠鏡來監測脈衝星的常規爆發,尋找能夠揭示這些低頻引力波造成的時空畸變現象。

到本世紀30年代,FAST應該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高靈敏度測量數據,可以研究這些波的某個來源,比如超大質量黑洞的碰撞。「這才是FAST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刻。」McLaughlin說。

李迪說,他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特別感興趣。目前還沒有任何系外行星的發現是根據其無線電波,但是FAST能夠發現微弱的極化波,這使得它有機會找到第一顆系外行星。

極化的無線電信號可能來自具有磁場的行星,如果它與地球磁場相似,就能保護潛在的生命來源免受外太空輻射,並形成大氣層。

在FAST的寬光束中識別一顆行星是一項巨大挑戰,因為它們發出的波非常微弱和渺小。但是李迪的團隊希望通過增加36個碟形天線(每個5米寬)來提高FAST的性能。他表示,儘管這些小天線成本相對較低,是現成的產品,但它們加在一起將使FAST的空間解析度提高100倍。

李迪希望對FAST的遠程操控可以很快從其附近地區遷移到位於貴陽市的一個耗資2300萬美元的數據處理中心。他預計,將數據中心搬到大城市也將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技術和工程人員。

現在該團隊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存儲和處理望遠鏡產生的大量數據。他們正在與有關部門協商,以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數據存儲。李迪表示,評估會的成功舉辦肯定會對此有所幫助。

來源:大數據文摘

相關焦點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說起"美國天眼",它也曾經是美國的驕傲。美國天眼曾經觀測過無數天象奇觀,這就包括它在1974年觀測到的第一顆射電脈衝雙行星系統,以及在1991年觀測到的毫秒脈衝星行星系統。
  • 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開放
    中國天眼FAST真正成為「世界之眼」1月6日國家宣布自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將對全球開放。這展現了中國的高度自信與世界融合的信心。屆時將把對應公開網站進行全部英文化,並且準備在春節前就完成宣傳及服務網站的全英文化。
  • 中國FAST望遠鏡將於4月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中國將從4月1日開始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其500米(1600英尺)望遠鏡。「天眼」拋物面天線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徑球形射電望遠鏡(FAST),用於發現脈衝星和其他高能天文目標。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10%觀測時間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競爭比較激烈」|馬斯克42000顆星鏈衛星強幹擾,中國投資7億的FAST被廢?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5日在貴州考察調研時,親切會見了「中國天眼」項目負責人和科研骨幹,通過視頻察看「中國天眼」現場,並同總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連線,向他們並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拜年。資料圖為在FAST周圍一座山頂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
  • 一周圖說|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
    中國天眼向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全景 圖|新華社 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天,又想起他的名字……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蘋果將在中國建立首個數據中心 你願意用iCloud嗎?
    蘋果要在中國建立首個數據中心來提升iCloud體驗了。今天上午,蘋果公司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建設iCloud數據中心。蘋果表示,這是他們在中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它將會和Apple在全世界所有其他數據中心一樣,100%由可再生能源供電。
  • 「中國天眼」將最終完成觀測、科研、數據三大完整科學研究框架
    打開APP 「中國天眼」將最終完成觀測、科研、數據三大完整科學研究框架 發表於 2020-04-24 10:57:54   據央視網報導,即將在貴安新區落地建設的FAST科學研究與數據處理中心,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
  • FAST望遠鏡:中國天眼全球矚目
    財新網/旁觀中國 記者 卿瀅 | 文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9月25日正式啟用。這架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而它的英文縮寫「FAST」跟快慢並沒有關係,而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
  • 美國「閉眼」後,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開放,世界排隊申請
    曾經地球有「兩隻眼」看向外太空,一隻是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另一隻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2020年12月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去年11月,由於年久失修經費不足,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退役。或許是巧合,已服役半個多世紀、曾為世界最大單碟射電望遠鏡的阿雷西博在數周后意外坍塌,徹底罷工了。世界科研人員看向地外天體的眼睛「瞎」了,然而,中國正在向國際科學家開放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與自私美國截然相反
    來源標題: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
  • 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報導還援引FAST(中國天眼)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的話表示,中國從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取了很多靈感,幫助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天眼;FAST科學委員會目標是讓中國天眼向世界變得開放,明年起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對此,法媒評論稱,這將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三湘文藝】盧從正/FAST:中國「天眼」,人類之傲!
    我們爬上近千級蜿蜒曲折的木質臺階,站在山頂高大寬敞的觀景樓臺,居高遠眺,在層巒疊嶂的群山環抱中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盡收眼底。它宛如綠色海洋中的一口銀灰色的「大鍋」,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大。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宇宙最新年齡出爐 | 環球科學要聞
    · 天文學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圖片來源:科技日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它從去年1月11日開始正式運營,並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浪潮IPF2018:開放計算將構建全球數據中心新格局
    本次IPF2018,OCP CTO Bill將做主題演講,與大家分享開放計算的未來趨勢。如今,一年一度的OCP峰會正成為全球雲數據中心發展趨勢的「風向標」。,雲數據中心從效率向智能演進,行業數位化轉型驅動智能終端聯接數激增,這些大背景都打破了過去傳統數據中心的發展模式。
  • 【新華網】「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中國天眼」還向全球工程界貢獻了大科學工程的中國經驗和創新實踐:4450個反射單元構成的反射面;6根鋼索控制的30噸饋源艙;500米的尺度上測量角度精確到8角秒;超高耐疲勞鋼索在200萬次循環加載條件下可達500MPa應力幅,國際上尚無先例……「天眼」非凡,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汗水,更體現著中國的決心和魄力。
  • 中國人的驕傲——「中國天眼」即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FAST,又被稱為「中國天眼」,FAST是一個英文全名的簡稱(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這個英文全名直接翻譯過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