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絢說歷史:黃宗羲 顧炎武 王陽明分別為儒學做出什麼貢獻呢?

2021-01-07 笑看影視快車

小絢說歷史:黃宗羲 顧炎武 王陽明分別為儒學做出什麼貢獻呢?

要說這幾個人可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們都有著自己很突出有特色的思想主張。對於時代的各方面的看法,以及對人心的探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

那麼首先我們要來說的就是黃宗羲,黃宗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批判封建君主專制,他對專制制度深惡痛絕,主要的還是當時的清朝君主專制對人民的思想進行了壓迫,對人民的思想進行了控制,嚴苛的考試制度八股取士,文字獄等大大壓迫了人們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在我國的發展。致使我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東西不僅對於封建君主專制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同時還提倡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這種先進的制度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應用在治國中,黃宗羲能在當時能提出這樣的制度已經算是厲害的了。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對重農抑商的說法提出了批判。鼓勵工商業者的出現,而且認為國家有權保護工商業的合法地位。這種思想一時間被商人所提倡,也增加了商人的積極性,他還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他這種民主思想確實沒有達到近代民主思想的高度,但是卻具有了一定思想外殼的雛形。因為他的思想的屬治權仍然在君主手裡。但是針對他這一思想西方的評價是甚至超過了盧梭。他還倡導土地改革賦稅方面的改革,盡全力的給民眾減輕負擔,以此來提高民眾的積極性,提高生產力水平。黃宗羲非常重視知行合一,提倡經世致用的學風建設,保證了社會風氣方面的積極向上。

我們再說一下顧炎武的思想,顧炎武才是經世致用的首創人,也無疑是最有力的倡導者,所謂經世致用,就是從生活中獲取經驗,然後用於自己的學習中。經驗從實踐中來,又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是當今我們仍然倡導的思想。這就不難看出,顧炎武思想的先進之處。照顧我思潮的提出,徹底衝垮了清朝當時正在盛行的空疏學風,它的學風非常的樸實。可以說給當時社會上的學士送來了一股清流。就如同在汙濁的淤泥中冒出了一朵青蓮一般。

其次,他還著重提出的就是君主分權的思想。他敢於質疑君權,懷疑君權。說了具有早期民族啟蒙思想意義的眾治,那意思來說就是大眾管理,其實從根本上總結來說的話,他的意思就是大多數人治理的朝廷,講究的是權力的分散,而不是將權力集中於最高點的一個人。分散的權力就有利於相互制約,而不會形成一人的獨裁。類似於分權制衡這一理念,是中國似乎也不適合這樣的制度。因為有什麼樣的群眾基礎,確定了有什麼樣的統治階級。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並不足夠先進,也就無法建立這樣的制度,所以說並不足夠現實化。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說出這句豪邁的話的就是顧炎武,他的這一句話激起了多少人的愛國雄心壯志,將奢靡的社會風氣逐漸帶入正規。對於培養人民的思想意識以及人格健全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與影響。

王陽明的主要思想可以說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範疇,主張心外無物,吾心便是宇宙這樣的說法。他強調要塑造好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斷的反省自己,改過自己的錯誤,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王陽明對於人們知行合一,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思想後來傳到日本,日本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種思想可以說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探索積極性,對於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都是一種提高,再次,陽明心學還對中國的宗教起到了豐富的效果。

從這三個人的思想主張來看的話,他們三個人的主張都客觀促進了中國人們人格的發展。培養了人們正確的三觀。正確的思想意識的樹立,為中國人們的思想解放做了助推器。當然,他們之間也有不同之處,黃宗羲和顧炎武都是主張客觀唯心主義者,而王陽明則是主觀唯心主義者,他們講求的都是不斷反省自身。來探求真理。實踐出真知,也逐漸烙印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今天提出的個人觀點,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呢可以和我一起交流哦。

相關焦點

  • 明末清初儒家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還是顧炎武?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明清時期,黃宗羲、顧炎武等這些進步思想家觀念的改變,使宋以來儒學趨於活躍,改變了教條主義的思想局面,促使傳統文化儒家思想重新煥發生機,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這些思想觀念從而體現了時代要求。1、李贄明朝李贄是明後期進步思想家,他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他是中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色彩。
  • 中國果真近千年對人類思想沒什麼重大貢獻嗎?
    自由學者王東嶽認為,我國近1000年來沒有給人類做出什麼重大的思想貢獻。這話聽起來有點傷民族自尊心,但冷靜地想想,還真沒說錯。我覺得,如何避免未來1000年也出現這樣的狀況,如何讓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煥發思想的活力,應該是每個華夏子孫的責任。
  • 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
    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明夷待訪錄》讀書筆記之四原臣篇解讀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明夷待訪錄》讀書筆記之四原臣篇解讀    在黃宗羲看來,如果君主不能明白為君的職分,那麼,不僅生靈塗炭,禍害天下,就連自己也決沒有好下場
  • 王陽明心學對後世有多大影響,在日本近代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後,以泰州學派的興起為標誌的儒學世俗化思潮,尤其是一些具有異端色彩的政治思想,都深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心學思想,在宋明理學中形成了陸王學術流派,在明中、後期的思想界曾經風靡一時,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學的地位,左右中國思想界長達百年之久。
  • 王陽明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章學誠說:「宋儒有朱陸,千古不可合之同異,亦千古不可無之同異也。」程朱和陸王有同也有異,這是千古不可無的。章學誠的話相當有道理。理學中張載、程朱和陸王,他們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展開了反覆的爭論。而到了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大思想家來回顧理學進行批判總結的時候,他們仍然是各有所偏的。
  • 王陽明與儒學革新
    尹敏志據錢德洪、王汝中所編的《王陽明年譜》記載,在他們的老師十一歲時,便早已流露出異於常人的志向。當時還在餘姚讀私塾的王陽明,有一天這麼問老師:「何為第一等事?」塾師回答:「惟讀書登第耳。」但少年王陽明對這個答案似乎並不滿意,他沉思一會,說道:「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 黃宗羲的思想創新及其當代啟示
    許多浙江思想家,如東漢的王充,宋代的陳亮、葉適,明代的王陽明、劉宗周都繼承發揚了這種精神,從而形成了浙江文明史上一個優秀的傳統——浙學傳統。黃宗羲即是浙學傳統的典型代表。  黃宗羲的批判精神集中體現在其探討「治亂之故」「條具為治大法」的《明夷留書》與《明夷待訪錄》中。他在浙東抗清鬥爭徹底失敗之後,痛定思痛,縱觀歷代治亂興亡的歷史,在順治十年(1653)寫下了《留書》一卷八篇。
  • 王陽明:儒學的文化,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權達變
    王陽明:儒學的學問,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權達變。哲學思想中的中,有中和中庸中道,這樣的一種理念指的是一種,存在於中間,不偏不倚,沒有過度,也沒有過度的一種境界。也是儒學中最重要的人生原則和行為指南,孟子所說的執中就是認可了他的人生態度。
  • 大明完人王陽明:我想跟這個世界談一談|王守仁|傳習錄|心學|儒學|...
    而且,在當時——人們如何看待王陽明?又如何看待心學呢?——史蒂芬·茨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正德三年(1508),王陽明龍場悟道,提出「心即理」。這是儒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心學從此誕生。之後,他相繼揭「知行合一」之教,以及「致良知」之教。相較之下,以「知行合一」為教學宗旨,更像是一種過渡,而「致良知」則標誌著陽明教法走向成熟。
  • 王陽明的心學流派為什麼走向沒落
    明朝中後期的哲學思想和學術以王陽明心學為代表,由此衍生出東林黨復社,明末實學,民主思想,工商皆本,非君浪潮,重視自然科學的科學精神(代表徐光啟宋應星朱載堉徐霞客方以智等),市民覺醒(對抗緹騎)的等等先進思想(他們大多是對被歪曲的心學進行了糾正和發展),到了滿清殖民統治時候,在文字獄文化專制中被扼殺
  • 高中歷史必修三:3.宋明理學
    (1)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敗;提出眾治的主張;希望改革弊政、撥亂反正;梁啓超把顧炎武的思想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提倡經世致用,注重實學。(1)其哲學思辯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提出了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 岡田武彥:追隨王陽明,主要靠虔誠
    岡田68歲提筆,93歲完成,花費了25年的心血,完成了《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一書,為傳播陽明心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岡田先生不但在傳播陽明心學上身體力行,不遺餘力,在王陽明遺蹟的修復過程中還曾3次籌集善款。1989年3月,由岡田先生發起,在日本全國籌集300萬日元,資助紹興縣修復王陽明墓。
  • 高中歷史重要考點:宋明理學
    ③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3. 試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三個角度,說一說明清時期新儒學的思想主張(1)經濟:主張「工商皆本」,提倡「經世致用」。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是顧炎武說的!
    你可能脫口而出:顧炎武!因為我們學過的教科書上就是這麼教的。首先我告訴你,你的答案錯了。接著我也為教科書辯白幾句,中學教科書具體怎麼寫的我忘了,但是很可能原話類似於「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而不是「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
  •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歷史上最強的頓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歷史上最強的頓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當我們對一件事情迷惑的時候,如果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個詞就叫頓悟。我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是讓我們心情更加開闊的,這也是頓悟的另一種含義了。
  • 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先生的「守仁」思想有什麼特點?
    導語: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先生的「守仁」思想有什麼特點?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儒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號陽明,又稱陽明先生。因對宋代理學有著深刻的體認,認為格物致知的求知思路也是有待考證的。於是,在對理學的反思過程中,王陽明完成了對於心學體系的構建。他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其學說被後世尊為「王學」。用明末清初顧炎武的話就是「文成以絕世之資,倡其新說,鼓動海內,喜靖以後,從王氏而詆朱子者,始接踵於人間。」(《日知錄卷十八·朱子晚年定論》)足以看到,王守仁在中國儒學史或心學史上的地位。
  •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是怎樣的學說?為什麼有人說是亡國之說?
    明之中葉 ,自陽明倡為良知之說……其弊也至於瘍軼禮法。「明朝中葉,自王陽明開始提倡『致良知』的學說.此學說的弊端,達到了攪亂禮法秩序的程度。」心外無物清朝康熙年間,被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的程朱派大儒陸隴其如此說道。
  • 悅讀陽明 | 心途:王陽明的傳奇人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王陽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王陽明。 由於王陽明熱,時下的王陽明傳記也不少,看後往往讓人感到,這寫的與其說是王陽明,不如說寫的是現代人精神的彷徨和迷惘,迎合的是現代人精神皈依的缺失。而真正的王陽明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對社會和人生有著什麼樣恆久的指引意義,他在中國雄厚的傳統思想積澱中的定位如何,卻反為人們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