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6帝,誰對宗室親王、郡王最為嚴苛?居然是這位「聖君」

2020-12-18 樓哥看歷史

前言:大明王朝276年,冊封了數以千計的親王、郡王以及不計其數的宗室將軍和中尉。對於這些龍子龍孫,明太祖朱元璋特設宗人府對其進行管理。凡是宗室犯罪,地方官一律不得幹涉,也就是說《大明律》是不適用這些天皇貴胄的。朱家子孫如果犯法,輕則爵位遞降,重則廢為庶人。除了極端個別的例子,一般不予處死。

如或有犯,宗人府取問明白,具實聞奏。輕則量罪降等,重則黜為庶人。但明賞罰,不加刑責,著為令!《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

今天筆者就來扒一扒在這樣一段漫長的歷史時間之中,有多少位親王和郡王曾受到過削爵、廢為庶人,乃至賜死的懲罰呢?

惠宗朱允炆畫像

一、惠宗建文朝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周王朱橚以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告發其謀逆,建文帝朱允炆遣曹國公李景隆率軍包圍開封,逮周王朱橚、周世子朱有燉至京師廢為庶人。朱棣靖難成功後,復封朱橚為周王,朱有燉為周世子。(朱橚,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建文元年四月,齊王朱榑、代王朱桂以「不法」被廢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自焚。朱棣靖難成功後,復封朱榑為齊王,朱桂為代王。賜湘王諡曰「獻」。(朱榑,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朱桂,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柏,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朱楩以罪廢為庶人,發福建漳州監禁。朱棣靖難成功後,復封朱楩為岷王。(朱楩,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建文帝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廢朱棣為庶人。朱棣靖難成功後,登基為帝。(朱棣,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朱棣畫像

二、太宗永樂朝

永樂四年六月,齊王朱榑以「結無賴、養剌客、私僣帝號」被廢為庶人,並其子樂安王朱賢烶、長山王朱賢焌一起降為庶人。永樂十二年三月,朱棣在雞鳴山行在大營以圖謀不軌為名,將晉王朱濟熺及晉世子朱美圭廢為庶人,同守晉恭王墳園。(朱濟熺,晉恭王朱棡嫡長子,太祖朱元璋第二孫。仁宗朱高熾繼位後復朱濟熺冠帶,封朱美圭為平陽王。英宗朱瞻基繼位後復封平陽王朱美圭為晉王。)永樂十五年二月,谷王朱橞以謀逆被廢為庶人,發直隸新安衛居住。並其子谷世子朱賦灼、醴陵王朱賦熻一起降為庶人。(朱橞,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永樂十六年十二月,秦府安定王朱尚炌以謀逆被逮至京。永樂十七年正月免為庶人,往泗州守祖陵。(朱尚炌,秦愍王朱樉第六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十三孫。)三、仁宗洪熙朝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遼府遠安王朱貴爕、巴東王朱貴煊以「父薨不奔喪」被廢為庶人,於遼簡王墳園居住。(朱貴爕,遼簡王朱植第三子;朱貴煊,遼簡王朱植第五子;均為太祖朱元璋之孫。)

宣宗朱瞻基畫作

四、宣宗宣德朝

宣德元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起兵謀逆,兵敗被俘,降為庶人,禁錮於皇宮西安門內。其子漢世子朱瞻坦、濟陽王朱瞻諮、臨淄王朱瞻域、昌樂王朱瞻垶、淄川王朱瞻墿、齊東王朱瞻坪、任城王朱瞻壔、海豐王朱瞻、新泰王朱瞻垹一併降為庶人。(朱高煦,太宗朱棣次子,太祖朱元璋第十孫。)宣德二年二月,岷府岷世子朱徽焲以誣告其弟鎮南王誹謗仁宗皇帝而被廢為庶人。(朱徽焲,岷莊王朱楩長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十八孫。)宣德二年四月,晉王朱濟熿以謀逆被降為庶人,送鳳陽守皇陵。其子聞喜王朱美壎、和順王朱美增一併降為庶人。(朱濟熿,晉恭王朱棡第三子,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孫。以誣陷兄長晉王朱濟熺謀逆,得以襲封晉王。)宣德三年五月,周府汝南王朱有爋、新安王朱有熺以謀逆被廢為庶人,留北京監禁。(朱有爋,周定王朱橚次子,太祖朱元璋第八孫。朱有熺,周定王朱橚第五子,太祖朱元璋第三十六孫。)五、英宗正統朝

正統四年三月,遼王朱貴烚以「私通郡主,罔顧大倫」被降為庶人,守遼簡王墳塋。(朱貴烚,遼簡王朱植次子,太祖朱元璋第五十一孫。)正統十三年九月,晉府永和王朱美塢以「烝其庶母,亂其妹」被降為庶人,留北京監禁。(朱美塢,永和昭定王朱濟烺嫡長子,晉恭王朱棡之孫,太祖朱元璋曾孫。)六、代宗景泰朝

景泰二年十二月,岷府廣通王朱徽煠、陽宗王朱徽焟以勾結苗民謀逆被廢為庶人,送鳳陽看守祖陵。(朱徽煠,岷莊王朱楩第四子;朱徽焟,岷莊王朱楩第五子;均為太祖朱元璋之孫。)七、英宗天順朝

天順四年十二月,寧府臨川王朱盤燁以「違理犯法「,並其子朱奠埨一起廢為庶人。又因父子交惡,特令朱盤燁守鳳陽祖陵,朱奠埨守寧獻王墳。(朱盤燁,寧獻王朱權第二子,太祖朱元璋之孫。)天順五年五月,寧府弋陽王朱奠壏被錦衣衛指揮逯杲誣陷「敗倫淫(敏)亂(感)被賜自盡。(朱奠壏,追封寧惠王朱盤烒第五子,寧獻王朱權之孫,太祖朱元璋曾孫。)

成化雞缸杯

八、憲宗成化朝

成化十一年九月,代府襄垣王朱仕以「瀆亂聚淫」被廢為庶人,留北京監禁。(朱仕,襄垣恭簡王朱遜燂長子,代簡王朱桂之孫,太祖朱元璋曾孫。)成化十六年十月,晉府方山王朱鍾鋌以紊亂宗支被革去王爵及祿米。(朱鍾鋌,方山莊憲王朱美垣庶長子,追封晉定王朱濟熺之孫,晉恭王朱棡曾孫。)成化二十年二月,晉府陽曲王朱鍾鍑以私通父妾生子被降為庶人。(朱鍾鍑,陽曲榮靖王朱美垙庶長子,追封晉定王朱濟熺之孫,晉恭王朱棡曾孫。)成化二十年七月,唐府承休王朱芝埌以「狎戲樂婦,親近群小,慢毋詈兄「被革爵。(朱芝埌,唐憲王朱瓊炟第四子,唐定王朱桱之孫,太祖朱元璋曾孫。)成化二十二年六月,岷府充城王朱膺錕以「凌轢親母,敺擊兄長「被廢為庶人,並家屬送鳳陽居住。(朱膺錕,岷順王朱音垽第三子,岷恭王朱徽煣之孫,岷莊王朱楩曾孫。)

明孝宗畫像

九、孝宗弘治朝

成化二十二年八月,鄭府盟津王朱見濍以「讐怨其父,陰行魘魅及笞死宮人」被降為庶人,發鳳陽居住。(朱見濍,鄭簡王朱祁鍈第三子,鄭靖王朱瞻埈之孫,明仁宗朱高熾曾孫。)弘治三年七月,代府武邑王朱聰沬以「居喪無禮,召妓者歌舞」被廢為庶人,並宮眷遷之太原城內居住。(朱聰沬,代惠王朱成錬庶長子,代隱王朱仕壥之孫,追封代戾王朱遜煓曾孫,代簡王朱桂玄孫。)弘治五年十二月,荊王朱見潚以敗壞綱常倫理被降為庶人,於北京皇宮西內禁錮。弘治六年九月以謀逆賜自盡,其子荊世子朱祐柄、虞城王朱祐槢、洛安王朱祐橙一併降為庶人,發武昌安置,由楚王管束。(朱見潚,荊靖王朱祁鎬嫡長子,荊憲王朱瞻堈之孫,明仁宗朱高熾曾孫。)弘治八年三月,鄭府涇陽王朱見溢以荒(敏)淫(感)不孝被革爵,令戴頭巾閒住。(朱見溢,涇陽安靖王朱祁銑長子,鄭靖王朱瞻埈之孫,明仁宗朱高熾曾孫。)弘治八年十一月,晉府寧化王朱鍾鈵以不孝淫(敏)亂(感)被降為庶人,送鳳陽高牆內禁錮終身。(朱鍾鈵,寧化僖順王朱美壤次子,寧化懿簡王朱濟煥之孫,晉恭王朱棡曾孫。)弘治十二年九月,寧府石城王朱宸浮以「烝於伯妾,拷掠廝役至死」被廢為庶人。(朱宸浮,追封石城端隱王覲鏑之子,石城恭靖王朱奠堵之孫,追封寧惠王朱盤烒曾孫,寧獻王朱權玄孫。)弘治十三年二月,唐府新城王朱芝坦以「妄用炮烙慘刑,致死無辜人命」被革去王爵。(朱芝坦,唐憲王朱瓊炟庶第三子,唐定王朱桱之孫,太祖朱元璋曾孫。)弘治十三年八月,周府義寧王朱安涘革爵,平樂王朱安泛廢為庶人,送鳳陽高牆守皇陵。二王與庶長兄周世子朱安不和,其父周惠王朱同鏕去世後,二人誣衊周世子弒父。真相大白之後,平樂王以主謀被廢,義寧王以幫兇被革爵。(朱安浂,周惠王朱同鏕庶次子;朱安泛,周惠王朱同鏕庶第三子;周懿王朱子埅之孫,周簡王朱有爝曾孫,周定王朱橚玄孫。)弘治十八年四月,寧府鍾陵王朱覲錐以「縱慾亂常,欺汙子妾,致死人命」被廢為庶人,並其子朱宸湤送鳳陽看守皇陵。(朱覲錐,寧靖王朱奠培庶第三子,追封寧惠王朱盤烒之孫,寧獻王朱權曾孫。)

明武宗畫像

十、武宗正德朝

正德五年,慶府安化王朱寘鐇以討劉瑾為名謀逆,為仇鉞所平定,安化王賜死。(朱寘鐇,鎮國將軍朱邃墁之子,安化惠懿王朱秩炵之孫,慶靖王朱栴曾孫。)正德九年,魯府歸善王朱當沍以「藏護衛兵器違祖制削爵,發鳳陽高牆。(朱當沍,魯莊王朱陽鑄庶第九子,魯惠王朱泰堪之孫,魯靖王朱肇煇曾孫,魯荒王朱檀玄孫。)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兵敗被俘後於正德十五年被賜死。(朱宸濠,寧康王朱覲鈞庶長子,寧靖王朱奠培之孫,追封寧惠王朱盤烒曾孫,寧獻王朱權玄孫。)寧府宜春王朱拱樤、瑞昌王朱拱栟隨朱宸濠一同謀反,兵敗被俘後同賜自盡。(朱拱樤,宜春康僖王朱宸澮嫡長子,宜春懷簡王朱覲(金字旁加尊)之孫,宜春宣和王朱奠坫曾孫,宜春安簡王朱盤烑玄孫,寧獻王朱權六世孫。朱拱栟,瑞昌悼順王朱宸嫡長子,瑞昌榮安王朱覲鐊之孫,瑞昌恭僖王朱奠墠曾孫,追封寧惠王朱盤烒玄孫,寧獻王朱權六世孫。)十一、世宗嘉靖朝

嘉靖三年,慶王朱臺浤以謀復歲祿被廢為庶人。此前安化王謀反之時,慶王臺浤稽首行君臣禮。因此時候被削護衛,革祿三之一。(朱臺浤,慶恭王朱寘錖之子,慶莊王朱邃塀之孫,慶康王朱秩煃曾孫,慶靖王朱栴玄孫。)嘉靖四年,襄府棗陽王朱祐楒以誘使府中宦官打死宗室,罪降庶人,嘉靖十八年復爵。(朱祐楒,棗陽僖順王朱見沔嫡長子,棗陽安穆王朱祁鉦之孫,襄憲王朱瞻墡曾孫。)嘉靖二十四年,楚世子朱英燿以弒父被取赴京師明正典刑。(朱英燿,楚愍王朱顯榕庶長子,楚端王朱榮之孫,楚靖王朱均豂(金字旁加化)曾孫,東安恭定王朱季塛玄孫,楚莊王朱孟烷六世孫,楚昭王朱楨七世孫。)嘉靖二十九年,鄭王朱厚烷上書請世宗修德講學,嘉靖帝大怒,稱鄭王想做周文王,下旨將其降為庶人,發鳳陽高牆。明穆宗登基後復爵。(朱厚烷,鄭懿王朱祐檡嫡子,追封鄭定王朱見(三點水+貢)之孫,鄭簡王朱祁鍈曾孫,鄭靖王朱瞻埈玄孫。)嘉靖三十五年,徽王朱載埨受大學士高拱構陷,並其子安陽王朱翊錡、萬善王朱翊鍅一併被廢為庶人,發鳳陽高牆。徽王嘆息道:「吾不能自明,徒生奚為!」遂自縊死。(朱載埨,徽恭王朱厚爝庶次子,徽簡王朱祐檯之孫,徽莊王朱見沛曾孫,英宗朱祁鎮玄孫。)嘉靖四十三年,伊王朱典楧以罪降庶人,發鳳陽高牆。(朱典楧,伊敬王朱訏淳庶長子,伊定王朱諟鋝之孫,追封伊安王朱勉塣曾孫,伊簡王朱顒炔玄孫,伊厲王朱六世孫。)十二、穆宗隆慶朝

隆慶二年,遼王朱憲受大學士張居正構陷,並遼世子朱術璽一起被廢為庶人。(朱憲,遼莊王朱致格庶長子,遼恭王朱寵涭之孫,遼惠王朱恩鑙曾孫,遼靖王朱豪墭玄孫,遼肅王朱貴(火+受)六世孫,遼簡王朱植七世孫。)隆慶三年,代府靈丘王朱鼐鐮以非刑致死曾叔祖,降為庶人。(朱鼐鐮,追封靈丘懷僖王朱廷址嫡長子,追封靈丘悼懿王朱充熼之孫,追封靈丘康悼王朱俊格曾孫,靈丘端懿王朱聰滆玄孫,靈丘莊和王朱成鈠六世孫,靈丘僖靖王朱仕塝七世孫,靈丘榮順王朱遜烇八世孫,代簡王朱桂九世孫。值得一提的是朱鼐鐮是以絕無僅有的「玄長孫」身份襲封靈丘王,可惜最終卻是如此下場。)隆慶四年,荊世子朱常泠以罪降為庶人。(朱常泠,荊恭王朱翊鉅嫡長子,追封荊莊王朱載墭之孫,荊端王朱厚烇曾孫,荊和王朱祐橺玄孫,都梁悼惠王朱見溥六世孫,荊靖王朱祁鎬七世孫,荊憲王朱瞻堈八世孫。)十三、神宗萬曆朝

萬曆元年富陽王朱勤煋以罪削爵,發鳳陽高牆。(朱勤煋,富陽端僖王朱睦桴嫡長子,富陽昭穆王朱安濯之孫,周惠王朱同鑣曾孫,周懿王朱子埅玄孫,周簡王朱有爝六世孫,周定王朱橚七世孫。)萬曆十二年新會王朱睦樒以罪削爵,發鳳陽高牆。(朱睦樒,新會康惠王朱安渤庶長子,新會恭簡王朱同鏘之孫,周懿王朱子埅曾孫,周簡王朱有爝玄孫,周定王朱橚六世孫。)十四、毅宗崇禎朝

崇禎九年,唐王朱聿鍵以違制勤王被廢為庶人,發鳳陽高牆。崇禎十七年五月赦出,次年奔福州即位,是為隆武帝。(朱聿鍵,追封唐裕王朱器墭嫡長子,唐端王朱碩熿之孫,唐順王朱宙栐曾孫,唐敬王朱宇溫玄孫,追封唐恭王朱彌鉗六世孫,唐莊王朱芝址七世孫,唐憲王朱瓊炟八世孫,唐定王朱桱九世孫。)崇禎十三年,鄭世子朱翊鍾以罪賜死。(朱翊鍾,鄭敬王朱載壐嫡長子,追封鄭順王朱厚煒之孫,盟津庶人朱祐橏曾孫,盟津庶人朱見濍玄孫,鄭簡王朱祁鍈六世孫,鄭靖王朱瞻埈七世孫。)結語:明朝十六帝中,沒有處理過宗室親王和郡王的居然是「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太祖朱元璋雖然沒對自己子孫下過手,但畢竟有過把侄孫靖江王朱守謙廢黜的經歷。而對宗室下手最狠的居然不是以「白眼狼」著稱的明世宗朱厚熜,反而是以「仁厚」著稱的明孝宗朱祐樘。也許對宗室嚴格,也是他在文人之中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吧。

相關焦點

  • 安定王朱尚炌:膽大妄為的謀逆者,記明代第一個造反的宗室郡王
    但是朱元璋出身雖低,卻非常謙虛好學,特別善於總結歷史上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在他老人家看來,周朝以分封而享國八百年,而那些宗室孱弱的王朝無不面對權臣和叛亂時束手無策。比如被趙高殺害的秦二世胡亥,被宇文化及篡弒的隋煬帝楊廣。而王莽之於西漢,曹丕之於東漢,司馬炎之於曹魏,劉裕之於東晉,對宗室的苛待,最終導致王朝易主時無人援手。
  • 明末危局的預演:看大明宗室在正德年間農民大起義中如何自求活路
    前言:在大明最後一個正統皇帝朱由檢崇禎年間,爆發了一場席捲北方和西南等地的流民大起義。最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其實就在一百多年前的明武宗正德朝,也有過一場能量巨大、堪稱明末大起義預演的劉六劉七起義。
  • 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鐵帽子王,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幸福的爵位
    根據《清史稿·皇子世表》的記載,清代宗室爵位授封制度自順治六年便已成型,「定為親、郡王至奉恩將軍凡十二等」。但《清史稿》對於清代宗室爵位的記載並不準確,或者說「十二等宗室爵位」只是狹義上的描述。《欽定大清會典·宗人府》對於清代宗室爵位有著更為詳細的說明: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碩親王;二世子;三多羅郡王;四長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貝子;七鎮國公;八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國將軍;十二輔國將軍;十三奉國將軍;十四奉恩將軍。
  • 古代的王爵分為親王和郡王,那麼作為一等爵位,兩者有什麼區別?
    ,常遇春被封為開平王等等,可以說郡王就是古代武將能夠抵達的巔峰爵位了,可見郡王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基本上不會出現泛濫的情況,就是王朝後期數量也不會太多。清朝的親王和郡王之間的差別是最被大家熟悉的,看過清宮戲的人都知道,《雍正王朝》中胤禛因為江南賑災而被冊封為雍郡王,後面才晉封為雍親王,八阿哥是廉親王,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朝僅僅是一個貝子的身份,知道雍正繼位之後,才將他立刻提升為怡親王,更是成為清朝第九個「鐵帽子王」,在這裡我們能夠明顯看到爵位的不同,當然不同的爵位能夠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其實古代王朝清朝是一個最特殊的王爵
  •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親王和郡王的爵位與稱呼,因清宮劇的泛濫而為人們所熟知,作為清朝宗室中的高等爵位,兩者共同構築了滿清皇室的宗親勳貴,但是兩者之間也有較大的區別,不但體現在爵位的規格上
  •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些都是什麼封號,有何不同
    ,「親王」的地位要比「郡王」的地位高。 其實,在大清王朝時期,除了有「親王」、「郡王」之外,還有兩個清朝特有的稱號,那就是「貝勒」和「貝子」,那麼,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些都是什麼封號,又有何不同呢?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那就是明朝的分封,宗室越來越多,拖垮了明朝。一、 還是自家人更可靠些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感於唐宋元藩鎮割據都是武將權力過大,自家人做主。他自己大肆誅殺功臣,廢除丞相制度。把自己的兒孫都分封出去保衛邊疆。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 大清王朝親王眾多,為什麼偏偏無人敢興兵造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擁有這麼多的妃嬪,自然就會有更多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那麼到底選誰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擔負起治國理政的重任呢?關於繼承的問題,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立長不立賢。話說回來雖然這種繼承製成熟穩定可操作,但是也有不小的弊端,因為如果嫡長子的性格不合適或者智商不夠用,那麼這個王朝很快就容易陷入危機。
  • 唯一包攬《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三大歷史劇的演員
    在中國影視劇中,有三部歷史劇,堪稱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他們分別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從故事架構,到制度,典章,官場,市井,服裝,聲音等等細節,無一不精,遂成經典。能在三部劇中擔綱任意一個露臉的角色,都是影視演員的榮幸。
  • 雍正登基第二天,十三爺從閒散宗室一躍為親王,康熙這棋布的完美
    一、雍正繼位,雪藏多年的十三爺終於出山,他的外公不是蒙古大汗咱們言歸正傳吧,雍正在繼承大統的第二天就宣布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將十三爺允祥從閒散宗室直接提拔為和碩親王,這提升的級別跨度之大,在清朝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 沈簡王朱模:原本開拓東北的親王,生生變成只知風花雪月的廢材
    而這座陵園的前身,則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的王府遺址。沈王府圍3裡,高2.5丈,佔地150畝。從南至北建有端禮門、承運門、體仁門、遵義門、廣智門。內有承運殿、存心殿、進學宮、寶恩樓等殿堂樓閣,左右四隅皆有樓,各飛以琉璃,整個建築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沈王家族作為世襲親王,在潞州(即今長治市)繁衍生活了兩百多年。
  • 清朝對宗室皇親為何沒採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個王朝建立之初,很多政體制度都是沿用或效仿大明王朝制度而為之。但是有一個制度大清王朝卻與大明王朝截然不同,就是宗室藩王制度。大清王朝針對宗室皇親沒有採用大明王朝的「封藩制」,而是採用「封而不藩」的制度,這又是為何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研究一下大清王朝前期,宗室皇親與朝政權力之關係。
  • 天潢貴胄、承嗣別宗——有清一代皇子出繼宗室之事
    有清一代,共計皇帝(含後金汗)十二位,而各代皇帝誕育皇子數量分別為:太祖十六人、太宗十一人、世祖順治帝八人、聖祖康熙帝三十五人(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夭折的就不再序齒,有排行的二十四人)、世宗雍正帝十人、高宗乾隆帝十七人、仁宗嘉慶帝五人、宣宗道光帝九人、文宗鹹豐帝二人、穆宗同治帝無後、德宗光緒帝無後、遜帝宣統帝無後,合計清代皇子數量是一百一十三人。
  • 親王、郡王和太子,三者誰的地位最高,每個朝代又都有哪些區別?
    身為帝國的儲君,太子就是君,而親王、郡王雖是王,但歸根結底也是臣,君與臣之間,自然君最重,臣最輕,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身為君的太子,親王、郡王這些臣子,豈能不敬呢?其次,至於親王、郡王之間地位誰最高?顯然是親王,歷代自有親王、郡王始,就是親王最大,郡王次之。
  • 至崇禎元年,尚存的親王有多少?分別是誰?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於應天府(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王朝,並在當年遣大軍北,於閏七月攻克大都(北京),迫使元順帝北逃,明朝成為中原新的主宰者,朱元璋即明太祖。太祖在立國之初,軍國大事繁雜,而且諸子也年幼,所以並沒有馬上著手建立完備的宗藩制度,除即位時冊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外,其餘諸子皆未封授爵位。
  • 《雍正王朝》中皇子爵位變遷——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真實寫照
    順治六年,復定為親、郡王至奉恩將軍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也就是說,自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清朝的宗室爵位晉封才形成統一的制度,到順治六年才明確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共計十二等爵位,而且對於爵位的晉封有三種形式:功封、恩封、考封。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第一:明朝皇帝和親王的名字都是有講究的。
  •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初建立,國號大明,初期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自1368年創立,到1644年滅亡,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大明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神奇的朝代,主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歷任皇帝都很有血性!
  • 廣通王朱徽煠、陽宗王朱徽焟:明代勾結苗民造反的郡王,下場如何
    前言:在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勇於造反的親王和郡王,甚至永樂皇帝朱棣本人,就是靠造反起的家。但是在這些王爺之中,岷王府廣通王朱徽煠和陽宗王朱徽焟這兄弟倆依然是特殊的,因為他們是唯一勾結苗民造反的宗室。那麼這兩位金枝玉葉的宗室郡王,為何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去勾結苗民起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