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又是十年,細聽《南方以南》深情響起。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來臨之際,深圳商報&讀創聯合騰訊推出的「來了,就是深圳人,快來領張『深』份證」線上活動走紅全網。
當充滿懷舊感的背景歌曲《南方以南》在耳畔響起,伴隨蛇口開山「第一炮」等歷史畫面,無數深圳人的回憶被勾起。24日,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專訪《南方以南》詞作者,詞作家田地,聽他細述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
「我曾夢見南方以南/潮起海灣驚濤拍岸/我聽說過南方以南/孤帆遠影總是敢為人先/不去想該與誰青春作伴/只渴望走一迴風口浪尖/我要到那裡去尋找明天/我的命運會在那裡改變……」
「幾日前,我和深圳商報社老友丁時照總編輯歡聚。他要我授權,把《南方以南》的歌聲給他,他要用作一個創意的背景。我說《南方以南》已是三千萬深圳人的共同記憶與人文財富,如是公益活動,只管分享。」田地回憶,丁時照的話感動了他,「丁總編輯說,『深圳四十年間,至少有三億人在此來來往往,要讓這個移民之城的巨大遷徏人流,為夢起舞之後,雁過留痕,給每個人,辦一張『深份證』。我無比興奮地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策劃,既彰顯一座城市的寬廣胸懷,也是對一座總在風雨兼程的城市,最溫暖的紀念。」
從1986年那個夏日開始,田地在深圳深耕34年。這期間,他創作無數,令人感懷。田地現任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作品曾多次榮獲中宣部及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他的創作主要橫跨文學和音樂兩個類別,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時代精神,以及飽滿的情感,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影響力遠遠走出了深圳。
《我屬於中國》《又見西柏坡》《西部春暖》《握住你的手》《夢想星光》《嚮往》《南方有座山》……這都是田地的歌曲代表作。可以說,無論歌詞,還是詩歌,田地的創作獨樹一幟,他的作品語言高度凝練、情感充沛熱烈、體現時代精神、富有節奏韻律,集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於一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概括力和號召力。尤其是這首《南方以南》,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表達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敢為人先的夢想追求。
憶及《南方以南》的創作,田地表示,那是紀念深圳經濟特區創辦三十周年之際,和印青老師應當年福田區委宣傳部王強部長之邀,為深圳譜寫的「城市之歌」。
「又是十年,弦歌不輟。」田地表示,自己以賣文為生,「從放牛放羊長成人的湖南石門出發,轉山轉水討生活。這座城市收留了我的腳步,放牧著我的夢想;只因一路呼吸,總在真切感受海疆的青春、熱愛、寧靜與自由,才感恩地把那些觸目驚心的文字,獻給乘風破浪的時代,和百感交集的歲月。」
品讀《南方以南》的每一個文字,既洋溢著現代人的夢想,也流露著都市的煙火氣。田地表示,寫一個城市之歌,不容易,這麼一個宏大的主題,希望把它寫出血肉,寫出人間煙火味,「我選擇,找一個單一的線索,講一個個生命的故事,一個個追夢人的歷程。」
「改稿真是一個折磨人的經歷。」田地透露,《南方以南》先後改稿數十次,有時候,食堂飯桌上改幾個字,辦公室又改,睡前改,起床改,令人印象深刻。
「《南方以南》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座城市,而是所有人心中的遠方。我想用歌聲用表達一種我們共同嚮往的境界,我們理想的棲居地,這也許就是我們一生的追求。所以,這個作品不僅僅是歌唱一座城市。」田地說。
田地認為,文學是要用作品說話的,多年來很多深圳作家都在努力寫作,為深圳的文學文化事業添磚加瓦。「作為一個詩人、詞作家,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寫出的作品能讓老百姓明白,有沒有一兩句話讓他們滿意,有沒有一兩句話代表他們的內心。我們一定要立足當下寫作。」田地說。
田地表示,最近創作了幾首新歌,正在次第推出。《代表人民》,已由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和市委宣傳部聯合發布;8月26日,深圳「生日」,大鵬新區將舉行旅遊歌曲《半島故事》新聞發布會。另有,正在拍攝MV的《清風自來》,是黨員向人民的傾訴與表白;《新時代歌謠》,則是對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深情謳歌,對向未來先行示範的深圳,以音樂的高尚恣態,表達敬意。此外,還有《燈火裡的中國》也已定稿,希望在低吟淺唱間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們美好生活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