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樓聊心理
作者:樓
今天我們聊聊潛意識,還是一種非常特殊關係的潛意識,母親和女兒。
母親和女兒的潛意識,竟有這樣奇妙的聯繫......
很多人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為啥兒子不是媽媽的小棉襖呀?其實很多兒子小時候也是媽媽的小棉襖(至少我聽很多有兒子的媽媽證實了這一點)。
可兒子的「貼心」性會隨著年齡增加減少,希望聽到這句話的媽媽們別難過,這是人類兩性心理的必然走向。
在原始社會,男性長大後是要被趕出去打獵的,一個男孩如果總是媽媽的小棉襖,他在心理上沒辦法和媽媽切斷,也就沒辦法對另一個女性真正感興趣,他會總想回到媽媽的身邊,或者總覺得自己需要回到媽媽身邊。
但女兒和媽媽的心理,卻不一定需要這樣的切斷。
人類母系社會存在的時間遠遠長於父系社會存在的時間,女人根本不需要離開自己的母族,她可以一直和自己的母親、姨媽、姥姥、太姥姥生活在一起。
女性要離開自己的母親「嫁給」丈夫,進入另一個家庭,也是近幾千年才發生的事情(相對於人類的歷史,這不是太長的時間)。
可即便是女性要「出嫁」,我知道在過去很多農村地區,女兒生完孩子後要回娘家坐月子,現在的女人在懷孕和生產後,心理上也更傾向於讓自己的母親來照顧。
這些風俗和心理傾向,就是一種潛意識的體現——女性在懷孕和生產後這兩個階段,是最脆弱的階段,她更需要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環境,和一個自己感到最安全的人在身邊。
在潛意識層面,女兒和母親是相通的,有一種無需言語的「彼此理解」。(有些人和母親關係糟糕,這種惡劣的母女關係其實是後天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的阻礙了母女相互理解,以及彼此感覺安全)
不過,這種「理解」並不是大多數人熟悉的「理解」,當我們說自己「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說的是意識層面的「理解」,而潛意識層面的理解,和這個差異很大。
潛意識層面的「理解」,是什麼樣的?
潛意識層面的理解方式有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有兩種——母女命運重複;母女命運互補 。
01
命運重複
章子怡、陳衝演過一部電影,叫《茉莉花開》。這部電影是由章子怡一人分飾三角,講述了茉、莉、花這三個女人的命運。
18歲的茉在母親開的照相館裡被一個姓孟的中年老闆看上,孟老闆投資電影,捧紅過一些漂亮的女演員,他誘惑茉去飾演他投資的電影。
茉的母親獨自撫養女兒長大,她知道孟老闆醉翁之意不在酒,極力阻止女兒拍電影。
但茉喜歡女演員迷醉繁華的生活,不顧母親勸告,住進了孟老闆在酒店給她租的房子。
不久之後,茉懷孕了。孟老闆要求茉把孩子打掉,但在手術前,茉害怕跑掉了。
孟老闆和茉的關係從此終止,茉住的酒店到期,孟老闆消失,茉只能懷著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重回母親身邊的茉,生下一個女兒——莉。
女兒生下後不久,茉的母親因為情感問題自殺,茉只有獨自撫養女兒。
莉長大後成了和茉當年一樣美麗的少女,在感情上,她似乎比自己母親幸運,遇上了一個英俊又踏實的青年鄒傑,兩人結了婚。
婚後莉一直懷不上孩子,她和鄒傑領養了一個女兒,取名「花」。
隨著花長大,莉的精神漸漸出了問題,她懷疑丈夫和養女有染,還威脅要告他。鄒傑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臥軌自殺了。
丈夫的自殺讓莉大受打擊,她最終也走上了鐵軌......
花被外婆茉養大,長大後她愛上了一個叫小杜的大學生。
兩人結婚後小杜去到日本留學。花在國內辛苦掙錢供小杜讀書,但分居兩地的生活,使得小杜對花的感情卻越來越淡,還愛上了別人。
小杜回國想要和花離婚,那時花已經懷孕。
某晚花打算放煤氣殺死小杜,自己也自殺,但搬煤氣罐時花出現了流產徵兆,雖然孩子保了下來,小杜還是堅決與花離了婚。
單親媽媽、感情悲劇、自殺這些元素似乎一直存在於茉的母親、茉、莉和花這4個女性的生命中,時代雖然發生了巨變,但這祖孫幾代女性的命運卻一直重複、重複。
雖然這是一部電影,但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常常能在女性來訪者者那裡看到,女兒、母親、姥姥這三個女人命運的重複性。
甚至有些人生事件發生的年齡點,都會有重複性。我曾聽一個諮詢師講過,有些本來帶著女兒做諮詢的母親,最終發現自己才是需要心理諮詢的那個人。
如果更深入的了解,甚至還會發現,女兒出現心理問題的年齡,和她本人出現相似問題、或者經歷重大創傷的年齡差不多。
為什么女兒會在這個年齡出現問題?
母女無意識層面是相通的,女兒重複母親的「病」,才能讓母親得到療愈的機會——如果不是女兒也出現了類似問題,母親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心理諮詢。
02
命運互補
有些母女的性格差異很大,仿佛是完全相反的兩種人。我甚至聽有女兒決絕地說過:我絕對不會成為我媽那樣的人。
可是母女擁有「完全相反」的性格,更可能說明她們在潛意識層面緊緊相連。
一個母親在自己家族裡很弱,家人對她不好,或者結婚後丈夫、丈夫家裡的人欺負她,作為她的女兒要怎麼做才能活下去呢?
必須要變得很強,才能幫母親對抗一堆人的攻擊。
這種「強」,可能是性格上的「強勢」和「控制」;可能是職業上的卓越,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可能是選擇一個優秀的伴侶,通過伴侶的社會地位,提升自己的地位;甚至還有可能生育很多子女,通過「人丁興旺」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相對少見了)......
一個比自己母親「強」多了的女兒,她養育的女兒會如同她一樣「強」嗎?很可能不會,她的女兒可能會「變弱」——可能是身體弱,可能是能力弱,可能是性格弱......
外婆、母親、女兒這三個人,意識層面完全不同,潛意識層面卻此消彼長,就像三塊能嵌合在一起的積木——你缺的,我能補,我突出去的,你有凹陷容。
這種「你缺我補」的潛意識相通性,還有很多表現,比如母親一直都是家裡的乖乖女,照顧家人、孝順父母,女兒卻很叛逆、違抗傳統,她的命運中可能背負著雙倍叛逆的需要——要把母親沒機會活出來的自我,給活出來。
母女之間的聯繫,似乎有著一條從未斷過的線。
曾經有一個學說叫做「線粒體夏娃」學說,科學家曾對世界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女性進行線粒體DNA調查,發現現代人的線粒體來自於約10-15萬年前的一位女性,這位母系祖先被稱為「線粒體夏娃」。
當然沒有人能了解到自己那麼久遠的女性祖先,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女性讀者,不妨了解一下自己的母親、外婆,或許會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