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母親強烈的控制欲,是孩子人生最大的災難

2020-09-06 傾愫


最近有沒有追《以家人之名》,雖然該劇有點高開低走,但帶來的話題卻絡繹不絕。

小編剛追到39集,這一集齊明月和媽媽上演了一出硬剛的戲碼。

當媽媽看到她根本沒有好好看書,準備公務員考試時,大發雷霆。齊明月終於爆發,將這些年心中積壓的不滿統統說了出來。

她的理想是當記者,做民生做時政新聞的記者。可是媽媽卻想讓她考中國政法大學,想讓她當律師,當檢察官。

她知道一旦自己考得好,媽媽肯定逼她填報政法大學的志願,為了反抗,她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高考500多分,讓媽媽的心願落空。

面對媽媽的指責,齊明月哭訴:

是你想讓我考政法大學,我根本都沒想過,你想讓我當律師,你想讓我當檢察官,都是你想的。我從來都沒想過。

我從小到大,除非我考第一名,你才給我肯定。其他時候你全在否定我,我吃飯點菜你否定我,我穿衣服你否定我,我工作我上班,我談戀愛了,我什麼什麼你都要否定我。

連吃飯點菜、穿衣,這樣的小事都要求女兒順從自己的意思,可想這個媽媽控制欲多麼強烈。正是因為她強烈的控制欲,孩子像離她遠遠的,老公要跟她離婚。

和齊明月的媽媽相比,《小歡喜》裡的陶虹飾演的宋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學習,女兒喬英子做什麼她都阻止。她把女兒的一切都規劃好了,並且強制女兒必須這樣做,從來不考慮女兒願不願意,高不高興。考第二名就是失敗,玩具全部收起來。

女兒喜歡天文學,她堅決一味幹涉。女兒的夢想是報考南京大學天文系,她堅決反對。

害得喬英子在高考前患上抑鬱症,差點從橋上跳下去。

對於控制欲強的母親來說,她從來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若孩子稍微不順從,要麼傷心落淚,要麼大發脾氣。

在她看來,我辛辛苦苦都是為你好,為什麼你不聽話?

像這樣的具有極強控制欲的母親,現實中屢見不鮮。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每個媽寶男背後都站著一個控制欲強烈的母親。

臺灣女演員狄鶯的兒子孫安佐在美國被捕,罪名是意圖拿槍襲擊他所在的學校。警察從他家裡搜出各種武器,包括槍枝和上千發子彈。

最終花了3000萬臺幣請了4位律師,依然被關押達8個月,然後被強制遣返出境。

近日,在臺灣再次被起訴,可能再次面臨牢獄之災。

一向聽話的兒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在《康熙來了》的那期節目中就找到了答案。

兒子11歲時,她就要求兒子兒子吃飯要到一個成人的飯量。為了監督兒子吃飯,她每天要花7個小時。這簡直就是上班的節奏。

她和兒子就像連體人一樣,作息完全一致,一起睡覺,一起醒來。

孩子未滿18歲的前,不可以一個人出去!

在母親強烈的控制下,終成巨嬰一枚。

當孫安佐離開家,去了美國,他開始報復性放縱,並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產生仇視。最終惹下禍端。

控制欲會毀掉孩子,可是,那些控制欲強的母親完全意識不到,相反,反而以為我是愛你的,我是為你好。這才是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源。

總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孩子都是錯的。哪怕是擠牙膏應該從中間擠還是從後面擠這樣的小事,只要孩子不按照她說的去做,就接受不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習慣了聽母親的,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遇事,容易被別人所左右。

對於控制欲強烈的母親來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總想改造孩子。她總是自以為是,只要有別於她的都是錯的。必須糾正,直至改造完成,否則不會善罷甘休。孩子被壓抑,就不會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性格上也會變得懦弱。

無條件的付出,過度的關心。從她內心來說,是真的愛孩子,孩子比她的命都珍貴。所以,拼命對孩子好,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只要覺得自己需要,就要強加給孩子。

限制孩子的社會交往。孩子和誰交往,和誰在一起,做了什麼,控制欲強的母親必須都會特別在意,限制很多。小時候是這樣,孩子長大成人了依然要控制,多年輕人和所愛的人分開,原因就是控制欲強的母親的介入和幹涉。

對於控制欲強的母親來說,她總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譴責不聽話的孩子,「我對你那麼好,你沒良心」「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為什麼不理解」。讓孩子心裡產生一種「負罪感」,以至於孩子不敢反抗,只能壓抑自己,逆來順受。

你自以為是的愛,其實對孩子來說就是傷害。

你以為付出很多,孩子應該心存感恩,可其實你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你以為你是對孩子好,其實是自私地想讓孩子按照你的心意來過他的人生。

演員朱辰雨,一直單身,有網友戲言:別人是憑自己的實力單身,朱辰雨是憑藉媽媽的實力單身。

朱辰雨的媽媽直言: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去幹擾。

她要求朱辰雨喝果汁,每天親自榨,一天兩瓶,必須喝完,晚上把空瓶帶回家,證明自己喝完了。

兒子拍戲,她跟著。兒子去哪她去哪。

朱辰雨有過反抗,但結果無效。

在母親雌威下長大的孩子,女孩子很容易和媽媽一樣極度控制,男孩子則無法走入婚姻,除非他開始去放棄與母親最原始最親密的依附關係。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強烈的控制欲傷害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父子關係等,整個家庭都會受其影響。影響的還不止一代人。

曾經有一個朋友向我傾訴:「我是被媽媽操縱情感的可憐人,把自己的人生當了肥料,去填她的土,種她的地,結她的果。無論,我多麼厭惡她,最後總會在自己身上發現她的影子。我對兒子的要求簡直和她差不多,看到兒子不開心,我也會後悔,可下一次還是忍不住。」

父母兩個任務:一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二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屬,不是你的傀儡。你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目光從不曾從孩子的身上移開,你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孩子失去了獨立,可能還有自己的人生。

你的人生是你的,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做好父母應該做的,該放手的請大膽放手。傾其一生,你能陪孩子走多遠。你前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和思想不一定適合今天的孩子,更無法匹配他後幾十年的人生。

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守護者,但他終究要離開父母的守護,去追尋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 母親控制欲過強有多可怕
    《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出場時,便是一副畏畏縮縮,十分膽怯的樣子,是李尖尖及其哥哥們出面,解決了其困境。她第一次請李尖尖他們吃冰淇淋,看了半天菜單,都不知道自己該點哪一個。她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特別是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媽媽。齊媽媽把主要的心力放在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上,物質上對女兒慷慨大方,學習上對其嚴格要求。
  • 12歲斷奶、15歲分床睡: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12歲斷奶、15歲分床睡」: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災難01之前一檔熱門綜藝《我家那小子》讓朱雨辰的母親火速上了熱搜,在節目中,朱雨辰母親表示自己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每天凌晨4點起床給兒子熬去火的梨汁,還堅持每天榨果汁,哪怕兒子抗議,也逼他都喝光
  • 《以家人之名》扎心揭示:以愛為名的控制欲在毀掉孩子
    最近的一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從一開播就口碑爆棚,相關的話題天天衝上熱搜榜。以愛為名的控制欲,讓孩子失去自尊 除了主演之外,劇中的配角「乖乖女」齊明月,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作為班長的她學習成績優異,長得漂亮,家庭條件也很好,可她做事卻畏畏縮縮,糾結不已。
  • 《隱秘的角落》,不要讓你的控制欲成為孩子的災難
    不要讓父母的控制欲成為家庭的災難父親的不忠,讓媽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沒有辦法控制丈夫的出軌,但是能控制自己的兒子。她去工作的時候,會給兒子生活費,但是卻要兒子記帳。會隨時打電話回家詢問兒子幹了什麼?
  •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直播
    我有個好朋友小Z,和我聊到最近生活很苦悶,爸媽對她的控制欲太強了,怎麼都擺脫不了,看到今天熱搜「全球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懷疑自己也抑鬱了。媽媽從陌生人手中得到了一個遙控器,要求小偉必須上補習班,不可以畢業旅行,從此控制了小偉的人生。每當小偉拒絕做不喜歡的事,媽媽就按下遙控器。
  •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超強控制欲,子女應該如何面對
    以家人之名正在如火如荼的播放中,李健尖和大哥的感情漸漸走上正軌越來越明朗。隨著電視劇的播放,賀梅將子秋丟給李爸的原因也被揭曉,賀梅身邊小孩兒冬冬的身份也被解開。除去前段時間子女們的狗血戀情對劇的主題帶來的懷疑,現在的劇情真真正的向著家人的方向靠近,前段時間崩壞的口碑也慢慢的得到了修復。
  • 以家人之名:充滿控制欲的媽媽,最後只會羨慕那些曾經嫌棄的孩子
    近日,《以家人之名》頻頻上熱搜,其中的幾位媽媽,可以說都不及格,個個堪稱奇葩,不過相比於令人噁心的陳婷,無情的賀梅,齊明月和唐燦的媽媽一樣令人窒息。她們都有著超強的控制欲,強行幹涉孩子的人生軌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但同樣沒有遠見,以至於到最後,她們曾經看不起的李尖尖,卻成了他們最喜歡的孩子。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與母親翻臉:淺析「父母在,不遠遊」
    #以家人之名例如最近熱播的影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有一個去北京發展的機會,而媽媽又說太遠,又說空氣不好,又說等回來不好找對象了,就是不同意。到後來,從小飽受控制和壓迫的齊明月選擇了徹底翻臉,和媽媽對抗,爆發的場面觸動了眾多網友,很多人表示出了感同身受,其中也包括網友瀟瀟。「遠遊」or「不遠遊」?
  • 《隱秘的角落》裡的育兒真相:窒息的控制欲,是孩子成長的災難
    作為一個親子育兒達人,小E發現這部劇表面上充斥了懸疑色彩,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充斥了許多兒童教育問題,尤其是主角朱朝陽媽媽周春平強烈的、令人窒息的掌控欲,控制著兒子的行為,甚至控制了他的情緒。如果孩子從最初的一張白紙開始,慢慢變成了一個壓抑的人,那麼一定和家長的控制欲脫不了干係。01如何養壞一個孩子?
  • 《以家人之名》:不要以父母之名,捆綁孩子的人生
    《以家人之名》刷爆全網,溫暖的親情到瑪麗蘇的愛情,每一步都是現實的寫照,不要總說電視劇狗血,現實中更狗血的例子都比比皆是。李海潮把凌霄、賀子秋、李尖尖三個孩子撫養大,既當爸又當媽,給了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出生在如此奇葩的家庭也沒有長歪,一個比一個溫暖可愛。
  • 父母控制欲過強 , 孩子終生的災難
    對於孩子,父母總是忍不住要去控制他的一切,不想他行差踏錯,搶個好學校的入讀名額、畢業後安排個好工作、介紹個好對象、生娃後再教育孫子 …… 恨不得把他的未來路都一一鋪好。 根據一項持續了70多年的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施加過多的控制,會造成孩子的終生的心理傷害。那些在童年時被父母侵犯了隱私或者被過度控制了自由的人,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他們的幸福感都比較低。
  • 《以家人之名》: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6個字「我都是為你好」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圈粉無數,因為他是一個特別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真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孩子,李尖尖陽光開朗活潑可愛,誰能看出她是一個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孩子?她的好性格,無非是爸爸李海潮教育的成果。李海潮對李尖尖的尊重,讓她完全不像別的單親孩子那樣,孤獨冷僻。
  • 父母的控制欲,為何到最後卻成為孩子人生最大的阻礙?
    父母的控制欲,大多都是過多的幹涉孩子的生活與感情。孩子會因此感到厭惡和心煩,失業會導致一定的依賴性,也就是父母對孩子過於的寵愛。對孩子過於寵愛的話,會導致孩子以後的生活,不能自立自強,只能夠依賴父母。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會使孩子產生厭惡和討厭的心情,導致離家出走等各種嚴重問題。
  • 《以家人之名》大火:父母如何毀掉一個孩子?控制他
    作者:朗讀君《以家人之名》大火,豆瓣評分8.1,是今年高分的國產劇之一了。講述的是:兩個單親爸爸,他們組成了一個家庭,一起養育著3個可愛懂事的孩子。01多少父母握著控制孩子的人生遙控器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以家人之名》奇葩爹媽扎堆,孩子深受其苦,父母就能傷害孩子嗎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就將奇葩父母都匯聚在一起,讓我們見識到有些父母到底可以有多奇葩。齊明月媽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媽媽類型,她很愛自己的孩子,可獨獨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控制欲太強。,但更多的是想通過孩子來改善生活,是位極其自私的母親。
  • 中國式家長控制欲有多彪悍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齊明月積壓的情感終於爆發,和母親翻臉,開始反抗自己的母親。,則為之計深遠「,教育投資是為孩子準備的最寶貴的財富。在「愛孩子」這件事情上,好像大多數的父母都用力過猛,總是以上帝視角去審視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太強了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並不是好成績才能說明一切,不要讓孩子永遠活在大人的想法中,他們也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
  • 24小時監視女兒上熱搜: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災難
    儘管他父親認為安裝監控探頭是為了監督孩子,並非是幹涉兒子在家的正常生活,但從兒子的報警行為裡看到了孩子強烈地抗拒。因為過度的擔心,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的控制。」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節奏,他們有強烈的「自我主體意識」,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事情,決定自己的事情。
  • 《囧媽》熱映:母親控制欲的背後,是彌補自我情感缺失的愛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然而,她越急切地想讓孩子理解自己,卻又將孩子推得更遠,伊萬情願一個個車廂求換位置,也不想跟母親共處一室,多讓人心酸。當母親分不清愛與控制欲的界限時,往往會讓孩子感受到被禁錮的煎熬,產生出想要逃離的心境。
  • 「你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溫馨有愛的親子關係,幸福浸潤彼此一生,若是不幸,得不到完美的親子之愛。那麼,如何擁有有愛的能力,如何擺脫不幸所帶來的痛苦,破繭蛻變,化繭成蝶,我們可以看看《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關於這方面,書中有一個案例:上高中的小何,被母親要求每個周末都要回家。一旦不回去,母親就到學校親子接他,為此小何被大家嘲笑為「小寶寶」。
  • 「控制欲」強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不孝是我做的最正確的事
    現在璐璐已經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媽媽卻還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都管著她,只要不聽就是不懂事、不孝,媽媽過強的控制欲讓璐璐感覺到自己不是獨立的一個人,而是一個木偶。在短視頻的平臺上,我們會看到很多關於父母控制孩子的小視頻,孩子想穿什麼,想吃什麼都要聽母親的安排,就連選擇朋友、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