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願意吃魚頭,並且花樣繁多。北方人也吃魚頭,但是更傾向於一種叫「胖頭魚」的魚頭。
廣東人、江浙人、四川人、湖南人多愛吃魚頭。
湖南流行的是剁椒魚頭,相信朋友們都不陌生,我更愛吃剁椒魚頭裡面的粉。
浙江人的魚頭大多出自於千島湖,追求個兒大,但吃法要秀氣些,比如砂鍋魚頭。
四川人厲害了,他們則是追求用多種味道,不斷翻新地用各種調味法來配各種魚頭,花鰱魚頭和雅魚的魚頭做法絕不一致。這也是四川人的特點,做什麼都要到位,專業,刺激,所以才有那麼多專業只賣魚頭的餐廳。
還記得當年我們為了要吃一頓「味道大不一樣」的魚頭,連續幾個周末開車去成都附近的青白江。不僅魚頭如此,雞腦袋、鴨腦殼、兔兒腦殼,成都人都做絕了。吃這麼多腦子,當然腦子就好用了。所謂「腦殼打得過轉轉」。
廣東人是專門把魚腦袋宰下來賣高價錢的,他們嗜好的是魚頭中的魚腦,就是膠凍狀的一團,一口吸溜下去。如果說四川人做的魚頭讓你能體會到四川的火辣,那麼廣東人做的魚頭則講究一個鮮字,那味道會讓你深深記住,好久都不會忘,比如下圖這張魚頭羊肉煲。
我多用胖頭魚來做魚頭湯,洗淨,去鰓,去鱗,從魚頭正中一劈為二(小心別讓魚腦給撤了),將鹽、味精、生薑末、胡椒粉、黃酒,拌勻了均勻塗拌在魚頭上。放鍋,加油,油要稍多(橄欖油不行,就放一般的植物油好了),將蔥節、薑片和自己做的泡椒剁碎一起下鍋,再加酸蘿塊,炒得香氣四溢,放入醃製過的魚頭,加清水煮開,煮開後轉小火,不斷地將周圍的魚湯撓在魚頭上,讓它入味。
出鍋時加點蔥花就可以了,這是家傳的做法,也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