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女童身患粘多糖病 50萬醫藥費讓家人愁眉不展

2020-12-25 安徽網

透過社區為包義平一家寫的求助信,能看見他一臉愁容。

「粘多糖」,看到這三個字,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粘粘的麥芽糖,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患這種病的孩子被稱為「粘寶寶」,面容扭曲、關節僵硬、身材矮小……他們將承受極大的痛苦。蕪湖人包義平一家,就遭遇了這種殘酷命運。前陣子,他帶著女兒來合肥治療。雖然女兒已獲得了移植骨髓的機會,一家人卻為巨額醫藥費所困。

小女兒突染怪病

2012 年4 月,包義平的小女兒媛媛出生,給這個家庭帶去許多歡樂。但媛媛三個月大開始,經常出現拉肚子、感冒等不適症狀,去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麼。又過了幾個月,媛媛的身體越來越差,而且眼睛越來越模糊,發育明顯緩慢,出生第17 個月才能走路,且雙腿伸不直、呈外八字狀,後背脊椎骨上還出現了一個鼓起的小包。最終在上海的一家醫院,媛媛被診斷為「粘多糖貯積症Ⅰ型」。

醫生說,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法是移植造血幹細胞,才有希望延長孩子的生命。

希望社會伸援手

前段時間,上海那家醫院告訴包義平,他們已經為媛媛找到了合適的骨髓移植供體。但讓包義平頭疼的是,對於僅靠他打工支撐的家庭,至少50 萬的醫藥費顯然是個難以承受的天文數字。一家人在蕪湖的房子,還欠銀行十幾萬貸款,為了給媛媛治病,他們已經賣了房子,但即便如此,仍有30 萬缺口。

終日的操勞和憂心,讓包義平的妻子早早長出了白頭髮。大女兒雖然剛剛上小學,卻也懂事了,知道妹妹患有重病,經常幫著媽媽帶妹妹,有一次寫作文,她寫的是:希望能變成一個天使,給妹妹變出一個健康的身體。

「希望能有好心人幫幫我們,幫我們留住才三歲的女兒!」包義平說。

□延伸閱讀

粘多糖病:發病率約十萬分之一

粘多糖病,是一種罕見的代謝性遺傳疾病,發病率大概只有十萬分之一,是因蛋白聚糖降解酶先天性缺陷所引起的蛋白聚糖分解代謝障礙。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多見於近親結婚者的後代,多有家族史。由於病症侵蝕,身材矮小、面容粗陋、骨骼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等症狀會伴隨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粘多糖症無相應的特效藥物,特異的治療是骨髓移植。

本報記者 王俊/文 陳群/圖

相關焦點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走路像老頭 什麼是粘多糖病?
    「因為孩子是早產,一開始家人都以為孩子營養不良,但後來總覺得不對勁,也有人說孩子可能有點畸形。」左健說,剛開始,家裡一直給孩子做康復訓練,但發現小俊的狀 態不好,病情仿佛逐漸在加重。隨後,左健帶著兒子來到了長春兒童醫院,但醫院沒能檢查出孩子的具體病情,建議左健帶孩子去北京的大醫院檢查。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 走路像七八十歲「小老頭」(圖)
    顧若凡身患粘多糖症,13歲的她只有1.28米高,獨立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她在節目裡用沙畫畫了一個女孩,她的夢想是陪爺爺奶奶一起到老……  左健之所以一直留著這期節目,是因為他的兒子小俊(化名)也被診斷為粘多糖病。
  • 浙江17歲粘多糖病女孩身高僅80釐米 身體變形
    如果不是有一張成人的臉龐,你無法想像,眼前這個小女孩已17歲,她連簡單的翻身都沒法完成,只能輕微轉動著脖子環顧四周。由於患有罕見的粘多糖病症,今年17歲的她身高只有80多釐米,身體也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變形。3歲發病 四肢無力無法站立「大概3歲的時候我就發現她跟別的小孩不太一樣了,走路不穩,總是摔跤。」
  • 國際粘多糖日 關注「無藥可救」的粘多糖貯積症
    孟巖,中國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關注粘多糖患兒20多年。她介紹,粘多糖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是因身體缺乏能分解粘多糖的酶,使粘多糖不斷累積,繼而影響心臟、骨骼、關節、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如同一個房間,堆得垃圾越來越多卻無法清理,最終無法入住。」孟巖解釋,健康夫婦也可能生育「粘寶寶」,因為每個人3-5萬個基因中,平均帶5-10個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
  • 華大醫學徵集100名粘多糖病患者,免費提供HLA配型檢測
    "子琪計劃"源自粘多糖病患兒潘子琪的名字,即華大醫學為罕見遺傳病患者免費開展的基因檢測項目援助計劃之一。華大醫學為子琪配型成功,讓大家意識到社會上還有許多需要尋求基因技術幫助的粘多糖病患者,為了讓更多人關注罕見病,同時讓基因科技造福更多的罕見病患者,"子琪計劃"應運而生。潘子琪,男,5歲,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人。
  • 父愛如山擋死神 陳彬成存活年齡最長粘多糖病患者
    陳彬兩歲時被查出患有粘多糖病。醫生告訴他,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當時全國僅33例,陳彬是省內唯一的一例。醫學文獻上明確說明,粘多糖病基本無藥可治,生存紀錄不超過20周歲。陳彬七八歲時,症狀已開始明顯起來:起初腿還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到8歲時已經不能行動,下身逐漸失去知覺,到後來,大小便也不會解了。
  • 北京建立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 救助粘寶寶
    (記者齊波攝影)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10月20日,一個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周六,但對眾多粘多糖家庭和粘寶寶們來說,卻是來之不易、希望開始的一天,從兩年前粘多糖貯積症不為社會所知,用藥幾乎成為幻想。到現在引起政府、社會、媒體的多方關注。這其中經過了粘多糖家庭積極爭取和多次呼籲。
  • 3兄弟患「粘多糖」症身高不到1米
    3個孩子相繼被確診為「粘多糖」   昨日在樹勳小學的捐助現場,記者見到了杜雲龍,還有他5歲的雙胞胎弟弟,以及他的父母。杜雲龍的媽媽範秀娟是一位樸實的農民,在整個捐款過程中,她言語不多,卻時常淚流滿面。範秀娟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你是哪年生下杜雲龍的?
  • 母親身患急性白血病無錢醫治 儋州小夥望望籌錢救母
    母親身患急性白血病無錢醫治儋州小夥新年願望  希望籌錢救治母親  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凌秀嵐。 (圖片由病人家屬提供)  南國都市報2月5日訊(記者王天宇)家住儋州市國營新盈農場的鄧文東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去年12月初,他母親凌秀嵐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後,一家人平淡的小幸福被打破了。如今,花光所有積蓄的這個家庭,因無力支付巨額的醫藥費急需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  日前,記者來到省農墾總醫院腫瘤血液科看到,臉色蒼白的凌秀嵐正躺在病床上打吊針。
  • 4歲女童身患罕見病,撕開被天使吻過的面龐,她的生命已開始倒數
    有這樣一個來自安徽的4歲女童,她美得像被天使吻過今年只有4歲的妮妮,康復醫生表示,這樣的病無法醫治,一旦發病就會退化成植物人,沒辦法吞咽沒辦法走路,到最後全身僵硬動彈不得。直到妮妮3歲,才確診了「神經退行性疾病伴腦鐵沉積6型」的罕見病,這樣的疾病可能世界上也僅有幾例
  • 臍血移植助「粘寶寶」獲新生
    當別的孩子和父母在草坪上玩鬧嬉戲時,4歲的寧寧(化名)只能羨慕地在旁看著。粘多糖病,2.5萬分之一發病率的罕見病,奪走了寧寧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爸媽在寧寧兩歲左右就發現他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走路比別的孩子遲,也不會跑跑跳跳。
  • 5歲女童遭8旬老人猥褻住院,老人兒子稱不會賠償,也不承擔醫療費
    比如說,就在前幾天(12月1日),媒體就曝光了福建省晉江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蔡某某竟然猥褻5歲女童,而且這個老人還是一名房東,這件事就發生在3個月之前,當時是9月2日,女童欣欣(化名)就醫檢查時被發現疑遭猥褻。
  • 揚州一8歲女童遊樂場受傷,醫藥費花了15萬,誰來擔責?
    其間,不僅花費了巨額的醫藥費,自己的父母也因賠償問題與遊樂場經營者多次協商無果。「防滑」絲襪不防滑,女童遊樂場意外受傷2019年8月的一天,8歲的小貝和媽媽張某(化名)一起前往市區某遊樂園遊玩,該遊樂場辦理會員卡需要28元,付費後,小朋友可以在場地中玩一天。遊樂場裡以小寶寶居多,8歲的小貝儼然已經算是個「大齡」寶寶了。
  • 身患絕症被保安趕出公司,得了這種病,最多能活多久?
    原發性心肌病分為三型,在我國以擴張型心肌病最多見,肥厚型次之,限制型罕見。原文章截圖擴張型心肌病(DCM)的特點是以左心室(多數)或右心室有明顯擴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縮功能減退,以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為基本特徵。病情呈進行性加重,死亡可發生於疾病的任何階段。
  • 2歲時被確診黏多糖罕見病 她的骨骼和肌肉一點點變形萎縮
    5月15日是國際黏多糖日,杭州10歲女孩樂樂是一名黏多糖病(黏多糖貯積症)患兒,她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慢慢長大,隨著病情進展,骨骼和肌肉發育受到影響,最終無法行走,後期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用上專門「特效藥」。為了等待藥物在國內上市,這些年來,樂樂做了五次大手術,與時間和生命賽跑。可好不容易等到藥了,卻因為高昂的醫藥費,讓多年的等待成為了奢望。
  • 罕見遺傳病粘多糖貯積症,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嚴重可導致失明
    導語:粘多糖貯積症是一種遺傳代謝疾病,一旦患病後,身體粘多糖積累從而損傷到器官和結構功能,患有粘多糖貯積症後,患者很容易出現身體矮小、氣道狹窄、心功能不全、呼吸道功能不全等臨床症狀,且大大影響患者的壽命,重症患者壽命大約只有10-20年左右,因其症狀不易觀察,患者的診治經常被延誤。
  • 身患先天疾病 18歲的他成有38萬粉絲的「電競大神」
    身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18歲的他卻已成為擁有38萬粉絲的「電競大神」他身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從7歲開始就不能正常行走,全身唯一能夠正常活動的只有手指,但卻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獲得了「4V4佔點精英挑戰賽」冠軍、「猛男杯全明星邀請賽」半決賽個人淘汰榜第一名
  • 九歲女童突發胰腺炎生命垂危 警方晚高峰開啟「生命護航」
    11月30日17時30分時許,重慶市沙坪垻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接到市交巡警總隊指揮中心指令,稱有一名九歲女童因身患疾病生命垂危,急需送往位於沙坪垻區的新橋醫院急救部救治,運送女童的計程車已經行駛到江北區。
  • 西安一2歲男童患罕見病 媽媽剃光頭陪進無菌倉
    輾轉多地求醫 確診2歲兒子患罕見病 2018年,王華的第二個孩子旭兒(小名)來到這個世界,旭兒剛開始學說話要比同齡孩子慢一些,王華和家人想著男孩說話晚,也就沒太在意。之後旭兒慢慢學會了叫「爸爸媽媽」,跟哥哥也經常打鬧玩耍,家裡因為旭兒的到來,變得更加熱鬧。
  • 種一年麥子還不夠一天醫藥費
    陽陽今年9歲半,過完暑假就上五年級了。但是,自從今年5月她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後,原本快樂的童年就被打針抽血做檢查代替了。她還不知道這個病可能的結果,但卻默默忍受著病痛。一天的治療費就能抵上全家一年種麥子的收入,如今住在齊魯醫院的孩子治大病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