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兄弟患「粘多糖」症身高不到1米

2020-12-2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東方網4月15日消息:12 歲,正值花季,應該是嬉戲玩耍,體味快樂少年時光的年齡。可是12歲的杜雲龍看上去卻像是個4歲大的孩子,兩條細細的腿彎成外「八字」,連走路都十分艱難,更別提跑和跳了。家住長春市南關區幸福鄉紅咀子村六社的小雲龍一家,在給他治病的過程中,越來越窮,幾乎被拖垮了。昨日,長春市樹勳小學2400多名同學,以及老師、中國農行長春分行人民廣場支行的工作人員,共給杜雲龍一家捐款54592元。

  3個孩子相繼被確診為「粘多糖」

  昨日在樹勳小學的捐助現場,記者見到了杜雲龍,還有他5歲的雙胞胎弟弟,以及他的父母。杜雲龍的媽媽範秀娟是一位樸實的農民,在整個捐款過程中,她言語不多,卻時常淚流滿面。範秀娟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你是哪年生下杜雲龍的?

  範秀娟:1995年9月,生下時看到是男孩,而且長得很周正,我們一家特別高興。

  記者:是什麼時候發現雲龍有病的?

  範秀娟:他一歲時,我就發現他跟別的孩子不一樣,背彎,總愛喘。

  記者:接下來就得給孩子看病了?

  範秀娟:看到孩子那樣,我們倆就帶著他去看病,結果被診斷為缺鈣,佝僂病,需要補鈣。結果補了一段時間仍然不見好轉,又去確診,仍是這個結果。後來我們又去了好幾家醫院檢查,都說是缺鈣,佝僂病。

  記者:是如何確診的?

  範秀娟:孩子轉眼就6歲了,那年,我們夫妻把孩子領到吉大一院檢查,確診為「粘多糖」,說是先天性殘疾。(淚水流了下來)

  記者:給孩子治病過程中,你們吃了很多苦吧?

  範秀娟:給幾個孩子看病,花去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但是想到孩子來到世界上不容易,我們就要盡最大的力量去救他!(範秀娟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記者:您現在對孩子的希望是什麼?

  範秀娟:我就希望能把孩子的病治了,讓他們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回報給我兒獻出愛心的好人。

  記者:小雲龍的兩個弟弟健康嗎?

  範秀娟:我們原來以為,生二胎會健康。結果這對雙胞胎在一周歲左右,也出現了小雲龍的情況。經診斷,也被確診為「粘多糖」。

  雖然身體不好雲龍仍努力學習

  記者看到,12歲的小雲龍不足1米,跟弟弟們一般高,但他偶爾會代替父母看著兩個弟弟。他除了身體畸形外,聽力也很差,左眼視力低。雖然他的身體很差,但仍認真讀書,他告訴記者:「我上三年級了,每學期考試語文、數學都打90多分,在班級能排十幾名。」他媽媽告訴記者,雲龍為了完成功課,經常累得筋疲力盡,很厲害地喘。

  給三兄弟治病需要上百萬

  今年3月份,小雲龍被確診為「粘多糖」Ⅳ型,範秀娟夫婦帶著雲龍和他的弟弟們去了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作了檢查,再次被確診為「粘多糖」,需要到海軍總醫院小兒科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造血幹細胞移植每個孩子就需要40萬元,這可難壞了範秀娟夫婦。

  小雲龍的父親杜有寶說:「我是非農戶口,沒有地,只能靠打零工賺錢。雲龍媽的4畝地,由於照顧孩子,沒有時間耕種,全租出去了。每年家裡的收入少得可憐,維持生活都困難,更別說給孩子治病了。」長春市樹勳小學的金校長在一次活動中,了解到了小雲龍的狀況,回來後,在全校掀起了幫助小雲龍的活動。在捐贈現場,樹勳小學的學生們還給杜雲龍三兄弟送上了親手疊制的幸運星,希望「幸運伴隨著他們,給他們帶來康復的希望」。

  「雲龍,你回頭看,樹勳小學的同學們將愛心全部獻給你!」杜雲龍回頭一看,2000多名學生兩手拇指、食指相對,擺出「心」字型,全伸向杜雲龍。他看了之後,眼裡閃爍出了晶瑩的淚花。

  相關連結:粘多糖病為一種以粘多糖代謝障礙為特點的遺傳性疾患,可造成骨骼、內臟、角膜和智力上的異常。粘多糖病分為許多類型,多在周歲左右發病,病程呈進行性,並累及多個系統,有類似的臨床表現:體格發育障礙:患者多在周歲以後出現生長落後、身材矮小;關節畸形等變化。患兒頭大,前額突出,下頜小等。可能有椎骨發育不良,雞胸等。還伴有智力障礙、眼部病變等。治療上,目前無良好的治療方法,針對身材矮小可用生長激素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療程數年,越早診治,早治療,療效越好。

(實習編輯:陳曉雙)

相關焦點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走路像老頭 什麼是粘多糖病?
    2014年1月13日,左健的第二個孩子誕生,6斤多重,是個男孩,夫妻倆早就給孩子取好了名 字,小俊,寓意俊秀之意。但孩子生下來不久,孩子母親柏雪嬌就發現小俊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樣,個子矮,頭越來越大。到了學走路的年紀,柏雪嬌更是發現孩子 腿總是彎曲的,腰也直不起來,眼神也不對。
  • 北京建立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 救助粘寶寶
    (記者齊波攝影)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10月20日,一個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周六,但對眾多粘多糖家庭和粘寶寶們來說,卻是來之不易、希望開始的一天,從兩年前粘多糖貯積症不為社會所知,用藥幾乎成為幻想。到現在引起政府、社會、媒體的多方關注。這其中經過了粘多糖家庭積極爭取和多次呼籲。
  • 浙江17歲粘多糖病女孩身高僅80釐米 身體變形
    由於患有罕見的粘多糖病症,17歲女孩身高只有80多釐米,身體也明顯變形。本該青春洋溢的年齡,她卻只能躺著,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由於患有罕見的粘多糖病症,今年17歲的她身高只有80多釐米,身體也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變形。3歲發病 四肢無力無法站立「大概3歲的時候我就發現她跟別的小孩不太一樣了,走路不穩,總是摔跤。」媽媽黃春招發現女兒的異常,立馬就帶女兒去醫院檢查。可是檢查了半天也沒查出是什麼病。隨後幾年,家裡帶著她輾轉多地治療,但一直查不出病因。
  • 國際粘多糖日 關注「無藥可救」的粘多糖貯積症
    5月8日,朝陽區雙橋,鄭芋展示手機裡女兒的照片,她的女兒顧若飛患粘多糖10年,現在還沒有找到能延緩病情的藥物。 從西安來到北京,輾轉七八家醫院,最終在協和醫院確診為粘多糖。「這種病無藥可治。」2004年,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的話音落地,鄭芋與老公淚流滿面。「媽媽,我為啥這麼矮,是不是不長了?」若飛八九歲時,身高比同齡人矮了半頭。「你會長的,但是不會長很高。」鄭芋告訴女兒,個子小沒關係,以後生存不靠個子,靠腦子。
  • 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14歲女孩身高還只有1.48米
    那麼,孩子身高發育慢,究竟是長得晚還是矮小症?運動真能讓矮小症孩子長高嗎?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長沙女孩文文從小就有個「T臺夢」,屏幕上超模的大長腿更是讓她豔羨不已。奇怪的是,文文總是比同齡的女孩子要矮一截。剛開始,文文的媽媽並不在意,認為是孩子還沒有到長個頭的時候。
  • 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家長注意!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
    那麼,孩子身高發育慢,究竟是長得晚還是矮小症?運動真能讓矮小症孩子長高嗎?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長沙女孩文文從小就有個「T臺夢」,屏幕上超模的大長腿更是讓她豔羨不已。奇怪的是,文文總是比同齡的女孩子要矮一截。
  • 25歲即墨小夥身高1.94米 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齊魯醫院醫生用了4種手術並行的方式,耗時14個小時救了他一命。
  • 黏多糖貯積症Ⅵ型吃什麼食物好?
    黏多糖貯積症Ⅵ型也稱馬-拉症候群、多發性營養不良性侏儒症。亦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其特徵為身材矮小,角膜渾濁,但智力正常。這型黏多糖貯積症首先由Maroteaux(1963)發現,是一種不同於其他類型黏多糖貯積症的獨立疾病。
  • 保健品或影響身高 27歲男子身高1.35米治療後長到1.51米
    &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 男孩27歲身高卻只有1.35米,職場感情都遭遇危機,經檢查其骨骺還沒有閉合,經過治療後長到1.51米。導致孩子矮身材的病因有哪些?面對孩子長不高,家長容易陷入哪些誤區?交匯點記者對此進行深入採訪。
  • 患上侏儒症和巨人症的奇人:他前半生1.37米,後半生卻長成2.41米
    不過影片是影片,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奇事,但並不妨礙發生其他的奇事,比如同時患上了侏儒症和巨人症的人,他的前半生身高僅1.37米,後半生卻長成2.41米,不知是福是禍?這位奇人便是奧地利格拉茨市人亞當·雷納爾,他於1899年出生自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沒什麼特別,與正常人是一樣的,亞當·雷納爾在小的時候也並不覺得自己的身體異常,只是認為自己長得矮些,但是亞當·雷納爾到了16歲時,他的身高卻還只有1.37米。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 走路像七八十歲「小老頭」(圖)
    顧若凡身患粘多糖症,13歲的她只有1.28米高,獨立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她在節目裡用沙畫畫了一個女孩,她的夢想是陪爺爺奶奶一起到老……  左健之所以一直留著這期節目,是因為他的兒子小俊(化名)也被診斷為粘多糖病。
  • 江蘇12歲少女患罕見特納綜合症 身高只有1.3米
    12歲的女孩菁菁(化名)身高只有1.30米,體重卻達到45公斤。家人一直以為她是發育不良,昨日在蘇北人民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是得了特納綜合症。該病患者比常人先天缺少一條染色體。   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到醫院看矮小症門診。其中不少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 世界僅此一例,奧地利小夥先天侏儒症,後得巨人症,身高暴長1米多
    現在,由於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發達,人們都對侏儒症和巨人症並不陌生,很多學過生物知識的人也都明白這兩種症狀的病因——激素失調。而且,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人除了在身體體型上出現異於常人的特徵外,身體也往往伴有其他的併發症,所以患上這兩種病症的人身體通常都是不健康的。
  • 罕見遺傳病粘多糖貯積症,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嚴重可導致失明
    導語:粘多糖貯積症是一種遺傳代謝疾病,一旦患病後,身體粘多糖積累從而損傷到器官和結構功能,患有粘多糖貯積症後,患者很容易出現身體矮小、氣道狹窄、心功能不全、呼吸道功能不全等臨床症狀,且大大影響患者的壽命,重症患者壽命大約只有10-20年左右,因其症狀不易觀察,患者的診治經常被延誤。
  • 12歲女孩身高僅1米多 華西專家呼籲關注這種罕見病
    義診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2日訊(記者 劉佩佩 攝影報導)3月2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小兒遺傳代謝內分泌科舉辦了「國際罕見病日健康宣傳及關愛黏寶多學科聯合義診活動」。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長不大的「黏寶寶」患有一種名為黏多糖貯積症的罕見病。該疾病由於基因缺陷造成患者體內缺乏分解黏多糖這種代謝物的酶,進而導致其在細胞內不斷堆積,對器官、組織、骨骼、臟器等造成進行性損傷。
  • 12歲女孩愛用化妝品患矮小症 比預測身高矮10釐米
    (記者 黃宇)12歲女孩因長時間不恰當使用成人化妝品,導致內分泌失調患上「矮小症」。記者今(20)日從西南醫院內分泌科獲悉,近三年來,重慶兒童患內分泌疾病的增長率大幅增長,增幅已接近20%,估計約有10%的兒童有患內分泌疾病隱患。專家提醒,除有先天性氣質性病變需要治療的兒童,過多攝入激素對於兒童正常健康發育有很大負面作用。
  • 13歲女孩身高只有1.3米 女孩發育遲緩警惕特納氏症候群
    患上這種病,大部分患者會失去生育功能,而且身高也最多只能長到一米四左右。前幾天,13歲的娜娜(化名),就在浙醫兒院被確診為特納氏症候群。  亞太兒科內分泌學會理事、浙醫兒院副院長傅君芬教授說,特納氏症候群和一般的矮小症相似,容易被漏診,家長如果發現女孩發育遲緩、性腺發育不全,要提高警惕,最好去做個染色體基因檢測。
  • 華大醫學徵集100名粘多糖病患者,免費提供HLA配型檢測
    2013年3月,因家庭矛盾,一氣之下潘子琪的媽媽帶著倆姐姐離開了家,撇下了5歲的小子琪。5月,父親潘憲忠發現子琪兩手無法伸直,頭部骨骼有點變形,遂帶孩子四處求醫,輾轉了鄭州、北京、上海、深圳……多家醫院檢查後,最終確診為粘多糖病。潘憲忠在河南老家的醫院做了骨髓匹配測試,根據結果,他和子琪的匹配度達不到手術要求,他的希望不得不寄托在兩個女兒的身上,因為胞姐的匹配度會比父母的要大。
  • 唯一患上侏儒症和巨人症的人,前半生1.37米,後半生卻長成2.41米
    青少年在發育的過程中也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如果身體缺乏一定量的生長激素,就會影響到骨骼的發育。病情發展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侏儒症,嚴重的話可能還伴有智力低下等病狀。 這種症狀在醫學上被稱為巨人症。侏儒症和巨人症看起來似乎是兩個極端的疾病,可是一個奧匈帝國的男孩兒卻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聽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議,這在當時也是一件非常轟動的事件。 1899年,男孩亞當 雷納爾出生在奧匈帝國。父母的身高看上去和普通人沒什麼不同,但是童年的亞當卻一直瘦弱矮小,和同齡的孩子站在一起差距立刻就顯現了出來。
  • 從侏儒到巨人,前半生身高1米22,後半生身高2米16
    然而,雷納爾在年齡不斷增長的過程中,身高卻沒有像年齡那樣增長。在他幾歲的時候,父母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太過在意。就這樣,雷納爾任意「增長」,但等到十幾歲的時候,雷納爾的身高依舊只有幾歲孩子那樣。對此,雷納爾的父母和其他長輩的都重視起來,看著眼前這個1.22米的孩子,所有都覺得自己夢想破滅。雖然雷納爾家族的身高都不是太高,但其平均身高卻能達到1.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