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容易,養孩子更難。
日常生活中,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吃飯、穿衣問題,還要時刻做好防護措施,預防孩子生病。
由於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引起感冒、發燒等病症,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稍有不注意就會引發感冒、發燒。
這時候很多爸媽就會非常緊張、焦慮,尤其是新手爸媽,會有點不知所措,擔心發燒會燒壞孩子的腦子。
於是就會出現很多錯誤的做法,其實爸媽不要太緊張,冷靜面對別踩雷,避免這些誤區,才能讓孩子身體恢復的更快。
趕快收藏起來吧!
「捂熱」出汗退燒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話,「發燒吃點藥,捂一會兒,等出汗了就好了」,還有一些爸媽覺得孩子發燒時手腳冰涼,一定是怕冷,於是囑咐孩子多穿點,裹得嚴嚴實實。
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孩子發燒的時候裹得嚴嚴實實,不僅不利於病情的好轉,還影響身體散熱,從而使體溫持續上升。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讓身體充分散熱,並保持室內空氣的流動。
發燒不能洗澡
一些爸媽在孩子發燒時,不讓孩子洗澡,認為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著涼,會使發燒更加嚴重。
還有一些爸媽則認為,用冷水擦拭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溫水洗澡,或者用溫水擦拭身體,這是非常好的降溫方法,當然要儘快用毛巾擦乾寶寶身上的水分,及時穿上衣服,避免著涼。
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在遇到孩子發燒時,有些爸媽會慌張的給孩子餵退燒藥,一種藥沒達到效果,還會換另一種。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一般來說,孩子輕微發熱時可以選擇物理降溫的方式,發熱嚴重時可以選擇服用退燒藥,但是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不能亂用藥。
此外,如果服用退燒藥體溫沒有降下來時,不能立馬再吃藥,服藥的間隔不能少於四小時,這一點爸媽要注意,同時要讓孩子多喝水,也是有利於降溫的。
發燒只讓在家休息
孩子發燒後,一些爸媽會特別緊張,不讓孩子出去玩,只能在家待著養病。
其實應該讓孩子出去走走的,適當的運動對孩子的病情是有好處的,只要不是激烈的運動,正常的運動都是可以的。
而且還能呼吸新鮮空氣,讓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問題,爸媽一定要冷靜面對,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這些小細節,避免踩雷,給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