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發燒就特別緊張,總害怕孩子發燒引起其他疾病。那麼你知道應對孩子發燒的誤區有哪些嗎?如何正確治療孩子發燒呢?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現代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紅怡。
誤區一:
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通過「捂熱」的方式來退燒是很多父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有些家長害怕孩子發燒會冷,所以給寶寶蓋上厚被子,但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太過嚴實反而會影響到身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身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要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注意寶寶手腳的保暖。
誤區二:
孩子高燒沒有及時處理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吃完退燒藥會影響醫生診斷病情,所以不給孩子吃退燒藥,也不採取其他方式來給孩子降溫,一定要等見到醫生才開始處理。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就應該先及時給孩子降溫。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
誤區三:
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醫生建議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服用退燒藥。目前市面上的退燒藥品種繁多,家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兒童劑型的退燒藥。如果服用了退燒藥後孩子體溫還是沒有降下來,要間隔4-6個小時之後才能再次服用退燒藥。同時,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於降溫。
誤區四:
發燒不能洗澡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話很容易著涼。還有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發燒的話,幫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降溫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後要迅速擦乾全身,並換上乾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誤區五:
用肉湯補充營養
高燒會導致孩子體內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寶寶補充營養是對的。但是通過給寶寶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正確做法: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應該給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這樣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