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想「靜靜」,許多事情顛覆了我對寫作和著書的認知。我還沒從《平安經》「保險範圍」的「包羅萬象」、文字的「樸實無華」中緩過神來,馬上就震驚迷惘於「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不得不承認,我被「碾壓」了,發現自己非但讀書太少而且識字量也太少,這讓我一個教「漢字思維」的老師情何以堪呢?
更讓我難堪的是,我之前還自鳴得意地編了兩本書:《詩詞誤讀知多少》和《國學誤讀知多少》,還新推了一門《文言文精選課程》,並且言之鑿鑿地說:古人說的一定是「人話」。近期我還一直在寫「人話版」《道德經》的系列文章,這下臉被打得劈啪作響。古人縱然說人話,但我們現在的青年才俊一定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在網絡火星文大行其道、歌曲《生僻字》大顯「文化底蘊」之今日,這篇集西方艱深哲學理論和中華生僻文字於一體的貫通中西古今之作可謂適逢其時,只可惜一開始居然落入似我等才疏學淺的「庸師」之手,竟然才給了39分(相當於百分制的65分作文),明珠差點暗投,好在有「三堂會審」,才不至於埋沒了一位「青年辜鴻銘」!
在遭遇一位高考生在短短四十幾分鐘內寫就的「即興之作」,從漢字到文哲知識等多方面粉碎性的碾壓之後,我不禁開始懷疑人生。因為乍看《生活在樹上》這個題目,我以為文章內容或許是渴望人能像鳥一般生活。以我的知識面和閱讀量再深一層,也就只能想到我們古代東方的「有巢氏」是生活在樹上的,真心不知道西方的樹上居然還住著一位「男爵」,失敬失敬!慚愧慚愧!唯有作仿詩一首以表對此才高八鬥之文的滔滔景仰之情。
《紅樓夢》是: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生活在樹上》則是:
滿紙揮灑深奧語,
隨意一把生僻詞。
凡夫皆雲看不懂,
知己唯有閱卷師。
原本我還能以自己畢竟是以傳播傳統文化為主業,因此對西方哲學罕有涉獵也情有可原來自我安慰一下,至少我在教小孩們詩詞方面也算得心應手。殊不知又被之前新聞報導的一位14歲女「神童」給按在地上摩擦。一天能寫二千首詩?光是數量就已經震古爍今,非但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除非是AI智能。至於質量如何,我又何必再置喙呢?反正「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我名人名言記不太住,搖滾歌手崔健的歌詞倒還能記得些),在當今「神童遍地走」的年代,孩子們都能研究「癌症」了,寫詩速度破個「吉尼斯紀錄」又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五年前我寫了故道教育漫談(2015全集)系列文章,在第二篇《標準線》一文中寫過:《皇帝的新裝》雖是丹麥安徒生寫的童話,但在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卻天天上演!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嚴重的誤判!我明顯低估了上演的效率。
世道艱難,不得不混口飯吃。我也只會教孩子們寫「說人話」的文章,唯一要求的不過是文章儘量用書面語而非口頭語來表達。這樣的滿分作文,我連理解起來都困難,又遑論教呢?我只能儘量培養孩子成為那個說「皇帝什麼也沒穿」的人。
成人著書返璞歸真;少年寫作莫測高深。如果可以,我想爬到樹上「靜靜」!因為比起他們,我像是一隻還沒有進化好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