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古韻琦談,賞詩詞,品雅文,與君樂陶陶。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有一種兒童叫中國古代的神童——他們以秀能力,打擊普通孩子為樂。四歲知道讓梨的孔融,五歲還沒見過筆墨就會寫詩的方仲永,六歲就會稱象的曹衝,七歲能砸缸的司馬光,七歲能寫鵝鵝鵝的駱賓王,十二歲的大秦丞相甘羅……
你就說這些「熊孩子」氣人不?傷害了多少只知道尿尿和泥的我們?都是眼淚。不過還好,這些神童大多數都有像彗星一樣,絢爛一時,然後早早領了盒飯,打卡下班了。我們雖然平凡,但活的長啊!(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今天咱們說的這位,也是個神童——王勃。
神童之少年得志篇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6歲就能寫文章,9歲讀顏師古註解的《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小琦是沒讀過,不過那是十卷啊,估摸著咋的不能少於一萬字吧?
9歲的時候能認識一萬個字的看官前排就坐,小琦敬你們是條漢子!可以說,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王勃已經將同齡人遠遠地落在了身後。
這還不算完,16歲的時候,人家參加公務員國考,還考中了!立刻被組織部任命為朝散郎,成為大唐朝最年輕的副縣級幹部。(還有人說是王勃14歲的時候完成的這一壯舉)韓愈,考中進士10年後才得到組織部的安排(韓愈童鞋表示,哭暈在廁所先)。就這「敗家孩子」,氣人不?別著急,更氣人的還在後面。
王勃擔任朝散郎後,被安排在唐高宗之子李賢的沛王府中做文秘工作。這期間,恰逢國家重點工程乾元殿竣工,王勃熬了幾個晚上,趕寫了一篇《乾元殿頌》,通過沛王李賢送到了唐高宗的手上。文章洋洋灑灑4000餘字,氣韻曼妙,詞藻華美,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
高宗皇帝看完,龍顏大悅,一打聽,作者是未及弱冠的16歲少年王勃,不由驚嘆: 「奇才! 真乃我大唐奇才! 」當即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門認真組織學習。
文章得到最高領導的肯定,王勃聲名大振,至此,人們開始將王勃與當時的文壇名家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提並論,合稱 「初唐四傑」,而且王勃排位第一。
沒過多長時間,王勃的髮小杜童鞋也憑藉著學習成績優異,被分配到四川成都蜀州當縣公安局局長了,這可能就是近朱者赤吧。光屁股長大的感情,臨近分別,杜童鞋依依不捨,淚溼衣衫。王勃看不慣發小愛哭的毛病:「咱爺們點好不好?」,大筆一揮,寫了首送別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一經傳出,被大家瘋狂轉發,幾乎刷屏。特別是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深受好評,成為畢業季同學分別時引用頻率最高的金句。原本就在大唐文壇頗有名氣的王勃,因為這首詩,成為當時最熱門的網紅。
神童之人生第一次打擊篇
領導器重,才華橫溢,王勃的仕途看起來一片光明。然而,就在他事業的上升期,因為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王勃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王勃的直管領導沛王李賢,當時只有13歲,正是貪玩的年紀。這不,迷上鬥雞了。有一次,李賢和英王李顯(後來的唐中宗)約架鬥雞。
為了鼓舞士氣,為即將到來的二王鬥雞大賽加油助威,喜歡賣弄才學的王勃寫了一篇戰書《檄英王雞文》。全文572字,駢四儷六,對仗工整,遣詞華麗,雖是一篇戲謔之作,卻寫得文採飛揚。
不巧,這篇拍馬屁的文章被大唐集團董事長兼CEO唐高宗看到了。看完很生氣:二王鬥雞,玩物喪志,影響團結,身為下屬,不但不好生規勸,還賣弄學問,寫這種挑撥離間的扯淡文章推波助瀾,分明是個不務正業的歪才!一怒之下,將王勃免職,逐出京城。
神童之再遭打擊篇
無處可去的王勃,想起了發小杜童鞋,於是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
江亭夜月送別
[唐]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詩中悽涼寂寞、孤苦感傷的情懷,正是當時王勃灰暗心境的體現。難道就這樣沉淪下去嗎?當然不行!671年,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落榜。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有一天,家裡來了個陌生人,自稱叫曹達,因為得罪了黑社會,走投無路,想在王勃家躲上幾天,等過了這陣風頭就走。王勃在長安的時候,曾經跟曹元學過幾年醫術,一聽是恩師的親戚,覺得這個忙得幫,就留他住在了自己家裡。
過了幾天王勃聽說這個曹達竟是全國通緝的重大刑事要犯。王勃當時就懵了,現在再去報官顯然已經晚了,自己窩藏嫌犯,已經犯下了大罪,若放他離開,一旦被官府抓獲,一定會供出自己。怎麼辦?王勃腦子一熱,一不做二不休,抄起一把尖刀,直接殺人滅口了。
自以為人不知鬼不覺,沒想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新上任主抓公檢法的狄仁傑,要求命案必破。當地公安機關迅速成立了專案組,經過連續幾個晝夜的縝密偵查,虢州參軍王勃因為有重大作案嫌疑,進入了警方的視線。
王勃起初還想抵賴,但在大量事實證據面前,對自己的犯罪經過供認不諱。結果,王勃以包庇罪、故意殺人罪被一審判處死刑。
就在死期臨近之時,恰逢唐高宗改元,也就是更換年號,大赦天下,王勃因為屬於激情殺人,無犯罪前科,認罪態度良好,由死刑改為三年有期徒刑。
這量刑也太隨意了有木有?
神童之千古華章
三年的牢獄之災,讓王勃視官場為畏途。刑滿釋放後,朝廷本想讓王勃官復原職。結果,王勃自己打了辭職報告——大爺們饒了我吧,我玩不起了,不玩了,886,886,see you tomorrow!
因為自己的案子,父親被降職,由雍州司功參軍貶到越南(當時稱交趾)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令。經過近一年的休養調理,王勃決定去交趾探望父親。他由洛陽出發,一路向南。在九九重陽之日,到達了江西洪州,也就是現在的南昌。
正趕上當地的一件盛事,洪州地標性建築滕王閣重修竣工剪彩儀式暨中國洪州首屆滕王閣詩詞大會開幕。洪州都督閻伯嶼邀請了江南文化界的名流以及各大新聞媒體參加。
這樣的熱鬧場面王勃當然不會錯過,憑藉自己在文壇的名氣,他順利拿到了VIP入場券。剪彩之後,文聯主席宣布詩詞大會開幕,工作人員請與會嘉賓以滕王閣為題現場吟詩做賦。這時,大家紛紛推辭:「豈敢豈敢,鄙人才疏學淺,怎敢班門弄斧。」推來讓去,居然沒一個人肯站出來。
為啥?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此次詩詞大會閻都督想藉機推出女婿孟學士。
早在幾天前,孟學士就已經寫好了一篇滕王閣的辭賦,等大家都不出場,他再勉為其難地站出來,假裝現場即興創作,然後大家負責誇讚,媒體負責集中報導,文壇新秀一舉成名。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萬萬沒想到,角落裡忽然傳出一個聲音:「小生不才,願鬥膽一試。」這個不懂事的年輕人正是王勃。在全場目光注視下,王勃正襟危坐,一面研墨,一面在心裡構思。
一個外鄉人,節外生枝,閻都督本來就有點生氣,見王勃磨磨蹭蹭半天不動筆,更加不耐煩,拂袖而去。私下吩咐手下,王勃寫一句,就高聲念出一句——換句話說,你王勃沒有改的機會。
不一會兒,手下報告,開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哼了一聲:「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又傳:「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沉吟不語。再往下:「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
閻都督坐不住了,再次回到現場,見王勃在眾目睽睽之下,凝神靜氣,筆走龍蛇,如行雲流水。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出時,閻都督忍不住同在場眾人一起,拍案叫絕,連聲讚嘆。
此時,閻都督的女婿孟學士在一旁悄悄把自己寫的那篇文章揉成一個紙團,按照垃圾分類,扔進了可回收垃圾箱。沒多大一會,這篇與後來駱賓王的《討武瞾檄》一起,被後世譽為「駢文雙壁」的《滕王閣序》就寫完了。
序文之後,是一首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
讚嘆之餘,當時就有人發現,詩的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這是給大家出的填空題嗎?有人說應該是檻外長江水自流,有人說應該是檻外長江獨自流,眾說紛紜。問王勃,王勃笑而不語。
閻都督一看,立刻就明白了,為滕王閣寫這麼妙的一篇文章,還沒給人錢呢,趕緊讓人取來紋銀千兩奉上:「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
王勃一面收錢一面說:「哎呀,這多不好意思,都督您太夠意思了。 空一個字沒別的意思,空者,空也,檻外長江空自流嘛 。」
一語點破,眾人齊聲稱妙。此後,江湖上有人傳言,王勃稿費驚人,一字千金。
神童之天才落幕篇
很快,王勃的《滕王閣序》從江南傳遍了全國。就連長安城皇宮內的唐高宗都手捧文章連看好幾遍,忍不住讚嘆:「真乃罕世之才!當年因為一篇鬥雞文把他趕出京城,確實責罰太重了,來人,下旨將王勃召回京城,入朝見駕。」
太監吞吞吐吐地說「啟稟陛下,這個王勃,恐怕,是來不了了。」皇帝問:「為啥?」太監說:「因為,王勃,已經死了。」
離開滕王閣的王勃,繼續南下,一路跋山涉水,終於到了交趾。父子相見,不免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已經淡泊功名的王勃有心留在父親身邊盡孝,老王一聽就急了:「糊塗!在這個十八線城市能有什麼發展?我老了,無所謂了,你還年輕,來日方長啊,趕緊走,回長安,那裡才是你該去的地方。」
王勃逗留了一段時間,在父親的再三催促下,乘船返回。不料,途中遭遇海上風暴,王勃失足落水,就此葬身大海,死時年僅26歲,墓地現存於越南北部的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
文/古韻琦談 大家多多關注呦~
品味詩詞曲文意蘊,融於生活點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深表歉意!請及時和作者聯繫,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