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醫學會「開張」為盈利 動刀2000元起(圖)

2021-01-08 搜狐網

兩位法醫在一具待檢遺體前準備解剖檢驗

  在發現屍體時,法醫最需要解決的是,儘快分辨出這具屍是正常死亡還是非正常死亡,是兇殺還是自殺,以及死亡的原因

  省級公安部門法醫何平(化名)十多年前選擇法醫專業時,面對疑惑的同學和老師,半開玩笑半當真說:「給活人看病不容易,給死人看病總容易些吧!」十多年後,他發現雖是與死人打交道的工作,最難的還是與活人和體制周旋。

  法醫古稱仵作,意為檢查屍體的人。今日法醫鑑定成為司法重要組成部分。「法醫學已涉及到每個家庭,每個人。你到醫院看病,對結果不滿意,可能主動申請鑑定;一個廣告牌倒了砸傷人,颳風下雨樹枝把人傷了,要維權,必須要做鑑定。」女法醫王健文初出道時,她的職業曾把相親對象嚇跑,她想不到數十年後這個令其諱莫如深的職業會與社會貼得如此緊密。

  我國目前的司法鑑定體制是自200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鑑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後形成的。《決定》帶來了司法鑑定體制的新開始,也埋下了今天法醫江湖混亂的種子。

  「多頭鑑定」的黃靜案

  2003年2月24日上午,黃靜被人發現死於任教的小學宿舍後其母黃淑華「為搞清楚女兒的死因,借錢做鑑定」,得到的結論是「死於心臟病」。黃淑華和丈夫不信,但又不懂法醫學知識,只好請教其他專家。「其他專家」說,「即使有這樣的病也不會死人!」這句話給黃淑華夫婦帶來了希望。

  黃淑華在網際網路上發文為女兒黃靜鳴冤叫屈,盼來了第二次鑑定,但法醫仍然認為黃靜「死於肺梗死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與呼吸衰竭」。

  直到第三次鑑定,結論才有轉變,排除黃靜因疾病致死可能性。黃淑華問專家,為什麼錯誤證據和結論也能被採用?回答是:「沒辦法管,只能依據蓋章有效的東西。」

  王健文參與了南京醫科大學對湘潭市、湖南省公安廳的三份鑑定書的書證審查,認為黃靜死於心臟病和肺梗死的理由不充分,提出黃靜屬非正常死亡。

  黃淑華拿著南京醫科大學的意見,到當地政府,啟動了重新鑑定。在此之前,包括高校在內的鑑定機構主要接受公檢法委託進行鑑定,南京醫科大學的鑑定意見開啟了第三方社會鑑定機構介入刑事案件,甚至啟動案件的重新鑑定。

  2003年8月14日,中山大學法醫鑑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鑑定書認為,從現有材料觀察,未見風溼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梗死的病理改變。再一次得出「黃靜因以上疾病致死缺乏證據」。

  四次屍體檢驗結果存在分歧,黃靜死因未能明朗。司法部法醫鑑定中心專家啟動重新鑑定時,卻因黃靜屍體器官標本被焚燒而終止。

  2004年7月,受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邀請,北京、上海等地的7名法醫技術科研鑑定中心的專家趕赴湘潭,對黃靜進行屍檢,作出第五次司法鑑定結論:黃靜在潛在病理改變的基礎上,因姜俊武(黃靜案中有涉案嫌疑的男子)採用特殊方式進行的性活動促發死亡。

  「這次鑑定結果是最詳實也最接近事實的。」代理律師吳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該案離奇般的鑑定過程國內罕見,五次屍檢,六次死亡鑑定,每次鑑定結果不盡相同,原因存在於「多頭鑑定」的管理體制。

  2005年《決定》實施之後,社會鑑定機構與公安、檢察院系統的鑑定機構並存,甚至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利益鏈條。隨著司法鑑定在案件了結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決定》之後形成的司法鑑定體制引起的亂象也越來越明顯。

  為破案的法醫

  何平最近處理的一起案件是一名從湖裡打撈上來的男子,「脖子被帶刺的藤條纏住,一共2.4米,繞了七圈,最後在後腦勺位置打了個蝴蝶結。」當地公安部門法醫最初的結論是「他殺」。但是一個星期的破案一無所獲:「既不知死者身份,更無從尋找兇手。」

  何平的結論是自殺,當地公安並不服氣。「一般人看肯定是他殺,但是公安部門花了七天,也沒有找出任何線索,既不知道死者是誰,也不知道兇手是誰,身上沒有手機沒有錢包,上衣鞋子都沒穿,一般看來是被打劫殺害後扔在河裡的,但我們還是定了自殺。」

  何平的依據是:一個正常人,如果被他人用藤條繞七圈,肯定會抵抗,但沒有抵抗痕跡;還有可能是先弄暈,但體內沒有任何毒品,也沒腦震蕩跡象。當日,何平與當地公安部門從晚飯後一直討論到凌晨兩點,「七道圈繞得非常仔細,一點沒有劃傷,是很細心繞的。我去仔細看了下屍體,讓他們到工地去找,因為死者左手無名指上有個繭,這肯定是個非常特殊的工種。」

  何平的結論對公安部門接下來的工作起了決定作用,「如果結論是自殺,跟家屬交代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就結束了。但如果是他殺,接下來就是破案。」

  在何平抵達前的一個星期裡,當地公安為了確定當時在事發現場附近的手機,先確定基站,再把案發時的手機全部調出來,現場所有路口的監控,一一拷貝下來……「這些工作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得出自殺結論後,他們那一個星期的工作白做了。」

  但「自殺」結論也並非全無風險。大多從下級往上送的案件,「不是自己解決不了,而是怕承擔責任。一般是性質難定的案件,他殺或自殺說不清。如果把他殺說成自殺,以後突然冒出一個人說他之前何時何地殺了人,那就責任大了。所以他們讓我們去說出自殺。如果我們說錯了,日後責任就得我們承擔。但通常也是自己有把握才敢下這結論,雖然不能保證100%正確。」

  法醫查不出死因的機率存在合理的範圍。「香港的法醫允許存在10%的機率無法判斷死因,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符合科學的機率。但是我們就要求百分百地給出死因,還不能犯錯,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何平們的職責,如今已遠超鑑定死因範疇。「中國法醫的職責已經超出了法醫的範圍,壓力越來越大。國外法醫只管死因,其他不管。中國法醫,除了最基本死因,還有損傷工具推斷,根據身上有哪些傷痕,推斷分別是哪種工具造成的。我們常常寫鐵質工具,鈍器,質地較硬的鈍器,帶有稜邊的,現在你這麼寫,領導都不聽,要確定究竟是什麼工具,這怎麼去找?比如錘子,你必須推定出錘、方錘還是羊角錘。死亡時間推斷也成為公安法醫的要務,一是死亡到檢驗的時間,還有死亡離最後一次進餐的時間、新鮮屍體通過胃液等都能推斷。檢驗最難的是水中屍體,高度腐敗。此外,還有作案人數分析,通過看身體有幾種損傷,一種損傷傾向於一個人,兩種損傷,要分析是一個人完成還是兩個人完成,這並不好推斷的,都只能猜測。」

  何平遇到一個老法醫,到現場後常說:「傾向於兩人作案,一個人可以完成,不排除三人以上。」結果被領導批評:「你每次都是這三句話,以後不要說了!」老法醫回答:「這本來就不應該我說。」

  公安部門痴迷於命案現場重建,「人從哪裡進入,完成哪些動作,如何離開。」這對法醫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實就是讓法醫破案,其他辦案人員基本都不需要了。」

  命案發生後,「其他辦案人員只是報告找到了什麼,檢驗結果有待進一步分析。輪到法醫,要一條條羅列,最後還要進行作案過程分析,甚至還要進行犯罪嫌疑人刻畫,死者個體識別。」

  讓何平痛心疾首的是,一直以來中國的法醫在死因鑑定上是弱項,而死因研究才是法醫的基礎。「死因通過法醫病理鑑定,要把死者臟器都提到實驗室,檢查並做成切片,用顯微鏡看,這是法醫最根本的職能。但是現在全國公安系統只有十多個實驗室可以做法醫病理,好多省都沒有。」

  為什麼基礎的死因鑑定卻被忽略?這是由公安部門法醫所在的位置決定的。目前,全國除五個省外,其餘幾個省包括法醫在內的技術部門都屬於刑偵部門。「省級的屬於刑偵局,市級的屬於刑警支隊,縣級屬於刑警大隊。在刑偵部門,就一定是為破案服務的。我們現在做的案件,刑事案件肯定是第一位,在刑偵部門,破案壓力最大。法醫哪怕不獨立於公安系統,獨立於刑偵,也會相對客觀公正些。」

  「死因鑑定疑難的案件往往都不是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的死因通常都很容易確定。殺了很多人,一般要麼刀,要麼槍。但是現在影響大的案件,都是死因難定的案件。」如馬躍案那樣死因不明的案件,最後都是通過上訪和媒體報導造成了影響力之後才引起重視。

  公安部對各省各地區都有破案率排名,「破案率直接與局長績效掛鈎,公安部門所有精力都在破案,因此法醫需要嫌疑人刻畫、現場重建……真正死因不明的,很少是殺人案件,比如黃靜案、開胸驗肺,包括馬躍案,這些在辦案人員看來都不是案件,只是後來影響越來越大,再回過頭找死因,已來不及。最初以為這種案件與公安沒什麼關係,草草了斷,等事情鬧大後,再想去找現場,調監控,監控已被覆蓋了,現場的物證已沒有了。」

  為了破案和維穩,法醫的工作被辦案部門幹擾。「為快速處理,鑑定寫得很模糊,這樣可以儘快處理屍體,消除後患。但這樣更容易引起上訪。以前公安部門沒有實驗室,大多依託社會鑑定機構,難以保證鑑定質量,常常引來檢察院法醫的質疑。複查情況下做的鑑定,一定比社會鑑定機構做得細緻。」

  為盈利的法醫

  社會鑑定機構的質量被質疑,很大程度是因為「市場導向」。

  2005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個事業在一個急需發展的階段,那時候公檢法機關的法醫不能對社會服務,大量的案子積在那裡,只有發展社會鑑定機構。」王健文回憶那一年的司法鑑定體制改革,「社會鑑定機構參差不齊,案子做得越多,收費越多,有可能從中獲得的利益也會多。案源要去爭取,如果沒有正常的渠道,也有一些不正之風,就是潛規則,人家給你(案子),知道你會從中獲利,會跟你提要求,如果不滿足,下次就不給你案子了。」

  2005年後,公安和檢察院進行的法醫鑑定是免費的,而社會鑑定機構則以盈利為目的。這些機構包括了高校和醫院,以及其他民營鑑定機構。與此同時,這些鑑定機構的管理權屬於司法部,這對法醫體制產生了衝擊。

  司法部為了司法鑑定這塊蛋糕,長期與公安和檢察院處於博弈之中。2005年的《決定》規定,所有的鑑定機構都要到司法部門登記備案,否則法院可以不採信。但是公檢部門一直沒有到司法部門備案,而法院卻站在了公檢部門一邊,對其出具的鑑定報告依然採信。

  司法部門用管理律師事務所的方法管理社會鑑定機構。「賺錢最多的是筆跡鑑定,按照案值來收費,有的案件一個合同上億元,1%就有一百萬,其實只是鑑定籤名真假。」

  社會鑑定機構包括中國法醫學會下屬的鑑定機構,都以盈利為目的。業內人士透露的收費現狀是:一個普通的屍體解剖2000元,做出病理切片70元一張,一般一個案件做50張切片,那就是3500元,再加上死因分析1000元,一般一個案件做下來就要一萬元。「社會鑑定機構為了賺錢,連高校老師都無心教學,都在做案件。一些不錯的高校,一年能做200個案件,一個案件收1.5萬元,一年能有300萬的收益。」

  起初,由於高校有齊備的實驗室,具有最強的死因鑑定實力,「收費以後,高校的精力就不在這裡了。以前全國有什麼大案,基本上都要送到高校實驗室去做,現在都不敢送過去了,他們為了儘量多收案件賺錢,做的質量就難以保證了。」

  社會鑑定機構接受私人委託,導致一個案件發生後,出現好幾份鑑定書,「先委託一家做,做出來的結果與心理預期有差距,再換一家,一直做到滿意為止。出庭時,把滿意的那份鑑定書拿出來,這就形成了混亂。」

  有時王健文也會陷入為難:「一個交通事故損傷,如果按照原則,不受幹擾,就可以健康進行,但是現在很多當事人有要求,你給我定高一些,但要有定高的依據。雖然交通損傷有保險,受傷能得到相應的補償,但是超過相應的賠償範圍,就是損害他人的利益。」

  社會鑑定機構不僅收錢,還要給出相關回扣,形成了利益鏈。「和交警關係好,就可以保證交通事故都送來。有些公安法醫也有這樣的外送關係,通過外送到社會鑑定機構收取回扣。但是一般都有規定,涉及到非罪和定罪的案件,不允許送出去。很多公安的法醫也喜歡送到社會鑑定機構,自己做鑑定既頂著壓力,還無錢可賺。」監督公安法醫的是督察,「但是只有法醫行內才知道有這種情況。」

  公安的法醫,還未退休早已被社會鑑定機構預定。《決定》出來後,公安和檢察系統的法醫一直在向中政委和全國人大提,要求把這個決定廢止。「公安的法醫怨氣最大,退休之後一年幾十萬輕鬆到手,在位時,很大的壓力,還沒有好的收入。」

  爭議中的法醫

  無論是社會鑑定機構,還是公檢部門的法醫,都承認理想的狀態是獨立、統一的管理。

  何平認為:「法醫鑑定應該是個公眾服務機構,和律師不一樣,不應該收費。只要不收費,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公正客觀。最好的辦法是,司法鑑定機構既獨立於公檢法,又有獨立部門管理。如果國家有專門的法醫局,或者法庭科學鑑定局,專門管理司法鑑定機構,既不為公安機關的破案率服務,也不進入市場,那或許是最好的。」

  香港法醫屬於衛生署,由特區政府撥款,物證鑑定屬於政府化驗所,也是獨立的政府直屬部門,警察只是勘察現場;美國有獨立的法醫局,直屬於聯邦政府。FBI雖有自己的現場勘查員,也只從現場提取物證,送到法醫局鑑定。「我們屬於公安的法醫,不光要自己提取,還要自己鑑定,很多法律專家對法醫鑑定制度提出的疑問主要也在於自偵自鑑,還會被懷疑有針對性的提取,有的證據故意不提。」

  有些案件,當事人提出為何沒有提取到附近監控。「雖然我們看到到處有監控,但其實要麼質量太差,要麼保存時間短。國外通常保存30天,現在基本做不到,一般都是15天,有的甚至只有7天,好多監控都是壞的。很多區域只安裝,不管理。安裝過程中,有的單位採購難免拿回扣,無法保證質量。好多案件都應該是有監控的,並不像外界所說的故意毀滅,是確實沒有。」

  公安部門的法醫除了服務於破案,當下的另一主要任務是「息訪」。「我們現在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在息訪。我所遇到的上訪案件,到最後都是花20萬元,私了結束。」

  公安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一樣,肩扛著沉重的上訪壓力。「因為上訪也是考核指標。各級政府對各個機關,上級對下級,都有息訪率考核,公安部每季度都會通報各省的上訪名單,要求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這些上訪案件的息訪。公安系統涉及法醫的上訪率有10%,很多是對死刑不服的案件,還有是對損傷程度不服的案件。」

  群體性事件中法醫的介入是由於公安部門維穩壓力而生,其中主要的是拆遷。

  何平遇到多次拆遷案例。「拆遷戶的女主人,先給兩個孩子喝藥水,然後自己喝,三個人就這麼死了,附近的老百姓衝上高速路,把高速路堵了起來,出動了六千名特警。」何平從當晚8點開始解剖屍體,兩個小孩一個大人,一直到凌晨3點。家中有同齡孩子的何平,一度對解剖小孩的屍體有些心理障礙。當時當境,馬不停蹄的工作卻由不得他自憐。早晨7點開始寫鑑定書,三份鑑定書一直寫到晚上11點,開回省城敲章,鑑定書當即發出。

  「拆遷打死人的案子,確實有。很多是先控制起來,全身打到脾下出血,其實只要被打的面積大,破碎的組織進入血液系統,最後依靠腎臟排出的過程中造成腎臟堵塞,也容易造成死亡。一般刑訊逼供,這種死亡比較多,行兇者以為只要保護好頭和心臟,就沒有問題,其實只要面積大也很容易打死人。」

  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是,某年何平家鄉一個溺水案件的鑑定。家屬認定是謀殺,但所有跡象都指向普通溺水。那晚,集結了當地一群對鑑定結果不服的村民,「我是當地人,在那樣的情況下卻沒敢說一句家鄉話,不然肯定難免圍追。」

  十多年的執業,何平沒能如早年選擇職業時的願望:「以為選擇了與死者對話,就遠離了與生者的紛爭。」好在他依然享受如救火隊員般奔忙於現場,去「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王雪梅簡歷照片 最高檢首席女法醫退出中國法醫學會(圖)
    王雪梅簡歷照片 最高檢首席女法醫退出中國法醫學會(圖)  王雪梅(1956年——)女,陝西省西安市人,1956年生於朝鮮,西安醫科大學法醫學碩士學歷,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從事法醫專業技術工作。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法醫師,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
  • 首席女法醫質疑馬躍案鑑定 退出中國法醫學會
    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京華時報訊(記者周鑫)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近日在網上發表聲明辭職,並同時宣布堅決退出中國法醫學會,其稱「對中國法醫隊伍現狀非常失望,甚至是絕望」。昨天,一則名為《王雪梅質疑中國法醫學會並發表鄭重聲明》的消息被網絡和微博瘋轉。王雪梅在聲明中說:「在馬躍這個案子,中國法醫學會出現了這樣一個鑑定結論,對我來說,作為中國法醫學會現任的副會長是零容忍的。所以,我不僅要辭去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這樣一個職務,而且我要退出中國法醫學會,我從此以後堅決不參加中國法醫學會組織的任何活動。」
  • 著名法醫稱中國法醫學會鑑定結論荒謬 決定退出
    新京報訊 (記者盧美慧)昨日上午,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女法醫王雪梅通過視頻聲明:辭去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職務並退出中國法醫學會,並以一個在職法醫身份,退出中國的法醫隊伍。  王雪梅稱,自己的名字不能與出具「荒謬、不負責任」的鑑定結論的一個學術團體混為一體。
  • 中國法醫學會稱未收到王雪梅退會申請
    (優酷/圖)據人民網8月19日報導,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女法醫王雪梅在網上發表聲明,稱要辭去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職務,並將退出中國法醫學會。她對2010年大學生馬躍在北京鼓樓大街地鐵站墜亡的鑑定結論提出質疑。19日上午,人民網記者致電中國法醫學會,其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收到王雪梅辭去副會長消息,也未收到其書面退會申請。
  • 中國法醫學會:未收到對「馬躍案」鑑定異議[2013-08-20]
    圖/CFP  原標題:法醫學會:未收到對「馬躍案」鑑定異議  近日,因質疑中國法醫學會在「馬躍案」中出具的鑑定結論「荒謬、不負責任」,法醫王雪梅發表視頻聲明,宣布辭去該學會副會長職務並退會。昨日,中國法醫學會表示,暫未收到王雪梅退會申請,過去3年中,也未收到過王雪梅或者受害者家屬對「馬躍案」鑑定結論的異議。
  • 中國法醫學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張新楓講話
    中國法醫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2月9日在京召開。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中國法醫學會和全國法醫工作者要以十七屆六中全會、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努力提高法醫隊伍綜合素質,努力提高法醫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升為實戰服務、為訴訟服務、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維護司法公正、化解社會矛盾、依法打擊犯罪作出更大貢獻。
  • 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質疑協會出具荒謬鑑定辭職
    新京報訊 (記者盧美慧)昨日上午,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女法醫王雪梅通過視頻聲明:辭去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職務並退出中國法醫學會,並以一個在職法醫身份,退出中國的法醫隊伍。王雪梅稱,自己的名字不能與出具「荒謬、不負責任」的鑑定結論的一個學術團體混為一體。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法醫學會聯合發布《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
    2013年6月8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聯合中國法醫學會共同發布了《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該標準將成為商業保險意外險領域殘疾給付新的行業標準。    中保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標準對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障範圍較原標準有了大幅擴展,將提高保險業意外險的保障範圍,進一步提升保險消費者保障權益。
  • 女法醫劉曉維解密「楚天情血案」(圖)
    ,昨天在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法醫鑑定中心,劉曉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將現場進行動靜態觀察分析後,分別對血跡進行了提取。  現場有位死者俯臥於地面上,在大腿背側、足底有若干點狀血跡,劉曉維根據血跡位置、面積和高度判斷,該血跡應是犯罪嫌疑人手臂受傷後滴落的。現場血跡凌亂,能從不被人關注的細節裡發現嫌疑人的血跡,這是一個重要發現,隨後她與同事又發現了11處嫌疑人的血跡,從中判斷出被害人與嫌疑人在吧檯附近打鬥過,嫌疑人的傷勢不清。
  • 麵館開張首日「盈利」百萬 店主卻把錢退了
    如今人們吃東西講究精細,一些老闆算價格也很精細,大蝦不按盤算按只算,一份要價1500;荔枝拍賣時不按斤算,要按顆算,一顆數萬數十萬;一份白粥要價上百元,有人吐槽,這還不算天價,老闆沒按米粒算價格!遇到這種天價食物,顧客都會維權,近期浙江有家麵館,幾碗面就收了一百多萬。
  • 陳平:我為什麼說,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月入3000刀幸福
    我說在中國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的收入,雖然換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卻遠比生活在美國,比如說在洛杉磯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說更有穩定性。 一 在詳細解釋這段話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點背景資料。 世界銀行曾經出過一份報告,叫《2030年的中國》。
  • 驗屍這件事,從古至今的中國法醫們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法醫常被稱為「屍語者」,「死者代言人」。他們需要從死者身體的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還原真相。  在中國,法醫這個職業非常古老,今天大院er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從古到今,中國的法醫們都是怎麼驗屍的?  01 古代「法醫」都是哪些人?
  • 這三位法醫都是全國人大代表
    從警30年來,陳林一直戰鬥在法醫檢驗工作崗位,常年奮戰在偵查破案第一線,參與偵破檢驗各類案件350餘起,出勘現場2600餘次,出差5000餘天,檢驗屍體1700餘具,出具鑑定文書2500餘份。成功破獲一大批重大疑難案件,為安徽省偵破命案工作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先進行列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辦"動刀"事業單位行政化 取消行政級別工資
    喊了近20年的事業單位改革這回動了真章,直擊事業單位改革最核心問題——省部級事業單位高層領導「去行政化」。  事業單位改革「動刀」,圈定省部級  為什麼這麼講?以「省級以上黨委和政府直屬以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為例,包括國務院直屬的新華社、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等;教育部所屬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
  • 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黃洋死於B肝」無科學依據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賀迎春)針對「復旦投毒案」二審中,辯方所邀法醫胡志強「黃洋死於暴發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說法,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今天上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胡志強的說法不具有科學性,只根據「B肝表面抗體陽性」、「e抗體陽性」、「核心抗體陽性」不應得出黃洋死於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推斷。
  • 尋找真相的女法醫劉蓉:18年來解剖近2000具屍體[圖]
    但其實,孩子只說對了一半……  她是萍鄉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副主任法醫師,是當下萍鄉公安系統惟一出入刑事現場一線的女法醫。從事法醫工作18年,她解剖了近2000具屍體,1萬多例人體損傷程度鑑定,出具的各類法醫鑑定無一例差錯。
  • 中辦「動刀」事業單位行政化 取消行政級別工資
    喊了近20年的事業單位改革這回動了真章,直擊事業單位改革最核心問題——省部級事業單位高層領導「去行政化」。  事業單位改革「動刀」,圈定省部級  為什麼這麼講?以「省級以上黨委和政府直屬以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為例,包括國務院直屬的新華社、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等;教育部所屬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
  • 「網紅」法醫秦明:第一次解剖的死者是同學,腦袋一下子蒙了
    這成為日後秦明常常向別人提起的故事:一方面這種殘酷的巧合讓他記憶猶新,另一方面他自以為沒什麼存在感的法醫竟然在那次案件中起到了大作用。原來,雖然參與鬥毆的嫌疑人全部落網,但所有人都否認是自己用刀刺擊造成了死者的那一處致命傷。
  • 蘋果Apple Store充值卡天貓旗艦店開張:實體卡88元起
    蘋果Apple Store充值卡天貓旗艦店開張:實體卡88元起 2017-01-09 12:29 | 作者:leidian | 來源:265G QQ群號:624022706
  • 【聊城公安「最美」評選--最美警察】法醫楊鋒:為死者言 為生者權
    編 者 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和全國全省全市公安工作會議精神,隆重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大力選樹宣傳公安隊伍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聊城市公安局組織開展了2020「聊城最美警察(輔警)」、「聊城最美警察故事」推選宣傳活動,激勵廣大公安民警輔警堅守初心擔使命,立足崗位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