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滿月了,一直都是小睡渣,白天基本半小時就醒,明明看他打哈欠,但就是不睡,吃母乳,餵飽不睡,抱著也很難哄睡,晚上睡眠也淺,經常哼哼唧唧,扭來扭去。
怎麼才能快速哄睡,睡得長、睡得久呢?
這恐怕是很多新手媽媽共同的痛點吧!生產以及精疲力竭,月子中打算好好養養身體,可寶寶不同意,一哭二鬧,就是不睡覺。愁壞了爸爸,累垮了媽媽。
恨不得有一招見效的方法,讓寶寶說睡就睡。
我很困,我就是不睡,我要睜開眼睛看著你
對於剛滿月的寶寶來說,睡得淺、睡得快醒的也快,這是正常現象。
這時寶寶還在胎兒狀態的切換中,還不能完全感知到自己已經不在媽媽的肚子裡了。他沒有白天黑夜的概念,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動胳膊腿就動。
你看看,寶寶的狀態,是不是和在媽媽肚子裡很像呢?
而且,這時寶寶的胃還很小,最多只能容納2、3個小時的奶量,餓了自然就會醒。
吃奶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非常耗費體力,幾乎是用盡全身的力氣在吃每一餐,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吃奶時全神貫注,全身都在用力呢!「使出吃奶的勁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如果媽媽試一試用新生兒奶瓶喝點水,就可以體會到透過奶嘴的微小孔洞,吸出來奶水有多麼不容易,況且寶寶的力氣只有大人的幾十分之一呢!
吃著吃著就睡著了,也是常事兒,確實每一口吃的太用力、太累了,他得睡一會補充一下體力接著吃呢!
不過,對媽媽來說,真的會很辛苦,好像一整天都在不斷的餵奶,沒有歇口氣的時候,這對媽媽的體力、耐力和心力都是個大考驗。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有抑鬱傾向,部分原因也是來自產後照顧小寶寶,僅僅餵奶這一項就幾乎累垮了。連續的睡眠不足,帶來身體不適,情緒自然難以平復。
這不僅是新手媽媽,換成普通人,長期睡眠不足,也是一樣的情緒不好呢!
對寶寶來說,這是嬰兒必經的發育過程。媽媽帶起來會有點辛苦,給寶寶一點時間,讓他慢慢長大。
別急別急,轉機在這裡:
1、有白天黑夜的感知,晚上睡得久,白天睡得少,晚上可以連續睡眠5小時以上。
2、身體運動能力增強,想要趴著,想要翻身,想要踢胳膊腿兒,運動量大了,自然吃得好睡得香。
3、寶寶開始觀察周圍世界和人,開始和你們有眼神、表情、動作互動。
而在這之前的兩個月裡,媽媽還需要稍微忍耐一下,給他一些時間。讓寶寶時刻感受到你的愛、關心和呵護,對他來說會有更多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寶寶,也更不容易哭鬧,吃奶睡覺更加安穩。
1、給寶寶哼唱兒歌、搖籃曲,看著他的眼睛,多多眼神交流。
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的交流能力一點都不差,尤其是滿月之後,他的小眼神太會傳情達意啦!當媽媽摟著寶寶,四目相對時,寶寶完全可以從媽媽的眼神裡感受到滿滿的愛意,還有他和媽媽在一起的安全感。
當我們大人在安全的環境下也會鎮定放鬆對吧,嬰兒也是這樣的。安全的氛圍之下,寶寶知道媽媽是無條件接納他愛他的,他的需求不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用哭鬧來換取。
2、多和寶寶說說話,溫柔細語,寶寶最喜歡聽媽媽這樣說話了。
如果媽媽在懷孕時就常常和寶寶說話,那就更好了。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最熟悉的人聲,陪伴他度過了懷胎十月。
出生後,時刻有媽媽的聲音陪伴,寶寶仿佛還置身於媽媽的肚子裡一樣,溫暖和安全。媽媽的溫柔細語,就像一個無形的手,輕輕撫摸著寶寶,告訴他,沒事的,有媽媽在,媽媽一直都在陪著你呢,你很安全。
3、多多撫摸寶寶全身的皮膚,皮膚是最大的感覺接收器,輕柔的撫摸,會給他莫大的安慰。
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撫摸也會消耗一些體力。
觸覺是人體面積最大的感覺器官,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
其實對新生兒寶寶來說,在其他的感官還沒有發育完整時,觸覺是他們和外界建立連接的第一個工具。對媽媽來說,也是最簡單易行的工具。
媽媽可以學一些撫觸操,也可以在日常任何時候,輕輕撫摸寶寶的身體各部位,輕柔緩慢,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手心的溫度和柔軟。這是無聲的語言,有時比說話更加有安慰效果。
當寶寶習慣了媽媽的撫摸,習慣了身體接觸的安慰效應,長大以後,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獲得困境之中的撫慰,就像小時候媽媽所給予的那樣。
他在和他人相處之中,也有能力把這種撫慰的力量給到他人,懂得如何用身體語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連接。
4、給寶寶做一些被動操,活動胳膊腿,發展大運動肌肉,也讓寶寶有運動量,更容易入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更多時間在平躺中度過,肢體的活動不多。被動的活動,可以幫助寶寶形成有意識的自主活動,也會幫助他在活動中發展身體的技能,為即將到來的翻身爬坐積蓄肌肉力量。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愛他、撫摸他、擁抱他、親吻他。這些做起來都不困難,難在考驗媽媽的體力和精力調配,還有耐力和心力。
新手媽媽很不容易,面對軟糯的小寶寶,諸多不易。一定要相信,你和寶寶之間是有天然連接的,你愛他,他都感覺得到。每一次的及時回應,對寶寶來說,都是信任感加固的一磚一瓦。
每一次的積極回應積累下來,你會發現寶寶越來越天使,越來越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