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可愛的寶寶出生以後,每個媽媽都會面臨著許多挑戰,如何順利的實現母乳餵養,如何科學護理寶寶,每一個和寶寶相關的操作都在考驗媽媽及其他家人的知識儲備量,說是升級打怪毫不為過。
沒生娃之間聽說嬰兒像天使一樣,但娃生下來以後才發現,這個天使睡覺一點都不天使,很多媽媽都叫苦連天的說: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是個睡渣呢?
睡渣是個什麼狀態?先來圍觀一下這個寶寶的睡眠數據:
這是一個剛滿2個月的男寶,白天小睡很短,每次只睡10幾分鐘就醒來,小睡次數頻繁,基本要睡6次以上,最高紀錄是睡了10次,落地醒,每次哄睡哭鬧難安撫,且哄睡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其中有1次長段小睡也是在抱睡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夜醒睡眠也很糟糕,睡不安穩,頻繁醒來。
這基本上就是「睡渣本渣」了,媽媽一天的時間不是在哄睡,就是在哄睡的路上,關鍵是每次花費半個小時好不容易哄睡著了,然後睡十幾分鐘就醒來了,醒來以後還會哭鬧,過一會就又要開始哄睡了。
其實這個睡眠問題是很多新生兒都會遇到的,可能在月子裡的時候寶寶睡得還不錯,但是出了月子,在進入第2個月、第3個月的時候,睡眠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可能會出現上述這個寶寶的情況。
不同月齡段的寶寶會出現不同的睡眠問題,引起睡眠問題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說說如何讓0-3個月的寶寶睡得更好。
首先,我們得先知道影響0-3個月的寶寶睡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睡眠環境的變化
睡眠環境的變化是寶寶們出生以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適應能力好的寶寶可能會很快適應媽媽子宮外的環境,但是敏感型的寶寶可能就比較挑剔了,媽媽抱著睡可以,但放在床上就不行,睡著的時候是含著媽媽的乳頭睡著的,但是在睡眠周期轉換的時候發現乳頭不見了就醒來了。
這個睡眠環境的變化還包括整個地點的改變,比如寶寶月子裡是在媽媽家生活的,但是出月子以後又換到了奶奶家,這期間就會造成寶寶出現一些睡眠問題,比如文章開頭那個寶寶,在西安媽媽家的時候白天小睡是6次,但是回到河南姥姥家的時候,白天小睡次數高達10次,且睡不踏實,睡不安穩,這就是睡眠環境引起的非常典型的睡眠問題。
2、腸道問題引起的身體不適
0-3個月的寶寶通常會出現腸脹氣或者腸絞痛,這兩個情況會影響到寶寶睡眠,尤其是夜間睡眠,比如寶寶使勁向下攢勁蹬腿砸床,然後把自己蹬醒來,腸絞痛突發的時候可能會在黃昏或者凌晨,寶寶大哭不止,哭好幾個小時,那當然是睡不好了。
3、無法放鬆身體
每個寶寶出生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肌張力,肌張力影響到的是寶寶在平躺狀態下肌肉的放鬆程度,如果肌張力偏高的寶寶,平躺時整個身體是緊繃的,不能放鬆,在這種緊繃的狀態下,寶寶是很難進入睡眠或者維持睡眠。
就好比我們激烈運動完以後沒有做拉伸舒緩的動作,直接到頭就睡,肌肉的酸脹會干擾著我們無法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在淺睡眠狀態下被「疼」醒來。
4、莫羅反射的高峰期
莫羅發射可以說是新生兒原始發射中影響最大的,也叫驚跳反射,如果你發現寶寶總是像被嚇到了,一驚一乍的樣子,就是這個反射在搗亂啦,正常情況下,在寶寶剛出生頭一個月反應是最強烈的,然後從第2個月開始會慢慢消退,在3-4個月的時候是最好的抑制期,但是整合期會延長至寶寶3歲左右。
受莫羅反射的影響,寶寶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光線等外界刺激驚嚇到,本來睡得挺安穩,結果就醒來了,醒來後又會因為沒有睡好哭鬧。
所以,很多家庭中都會因此變得靜悄悄,寶寶睡著以後,家裡一點聲音都沒有,手機必須調成靜音、走路躡手躡腳、說話都是啞語、如果這時樓上傳來一陣電鑽聲,媽媽估計都想衝上去砸門了。
5、家長對寶寶大運動的忽視
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新生兒每天的事情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這麼小的娃兒知道個啥」是很多老人的觀點,年輕新手爸媽的育兒經驗主要來自於長輩,所以也會認為小寶寶的需求除了吃就是睡。
大運動對於小寶寶的意義包含兩點:
保證睡眠需求0-3個月的寶寶的睡眠總量達到14-18個小時,從時間上來看寶寶確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充足的睡眠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保證,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她們的睡眠總量會逐漸減少,並且大部分的睡眠會移到夜間睡眠,白天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那這麼多的清醒時間要用來幹嘛呢?當然不是安安靜靜的躺在床上或者被抱在懷裡。
睡眠儲備的能量也需要用來運動啊,讓寶寶精神抖擻的翻啊、趴啊、爬啊,只有寶寶「運動」充足了,才能感到累,才需要睡眠來補充能量。月子裡的孩子大部分的力氣都用來吃奶了,每一次的吸吮都需要寶寶用勁,所以大部分寶寶都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隨著寶寶月齡增加,身體控制能力越來越強,就需要更豐富的運動來耗費能量了,也不會再出現因為吃奶累的睡著的情況。
抑制原始反射原始反射的抑制和整合有賴於寶寶大腦和神經發育水平,而大運動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操作,寶寶可以逐漸控制肢體、控制肌肉從而實現不同的動作。
前面說到莫羅反射對於寶寶睡眠的影響,那麼要想更快得抑制莫羅反射,就需要發展寶寶的大運動,只有寶寶自身逐漸強大起來,原始反射才會逐漸退位。
以上這5點是影響新生兒睡眠的最突出的幾個因素,建議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改善寶寶的睡眠問題,或者是預防寶寶出現睡眠問題。
1、模仿媽媽子宮環境,讓寶寶找到熟悉的感覺
這個方法只適合3個月內的寶寶,在這個期間,通過5S安撫法來安撫哄睡寶寶。
按照美國兒科醫生哈維卡普博士的觀點,寶寶都是早產兒,提前出生了3個月,那麼0-3個月的睡眠環境應該是類似子宮的環境,但是卻很突兀的變成了寬大的床、房間,包裹感、溫度、聲音等環境因素都發生了變化。
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哭鬧、哄睡困難都可以通過模仿子宮的5S安撫法來解決,具體內容可以詳見文章:寶寶哭鬧不止,咋哄?掌握這個安撫神技,激活鎮靜反射,10秒止哭
2、不要低估撫觸按摩的作用,是寶寶放鬆身體的不二選擇
之前去月子會所和媽媽們交流發現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媽媽們都不知道撫觸按摩的重要性,只是模糊的知道月子會所中有專門的人來給寶寶做,但是為什麼要做,怎麼做,媽媽們自己並不清楚,回到家中的媽媽,多半都沒有堅持給寶寶做撫觸按摩。
其實撫觸按摩是一種非常好的改善寶寶身體緊張的方法,打個比方,就好比是我們成人做的全身SPA一樣,在工作人員的手法按摩之下,配合專門的按摩油、安靜的環境、柔美的音樂,非常舒服,很快就會進入夢鄉對不對?
對於寶寶來說,撫觸按摩就是適合她們的SPA啊,有些自主入睡的寶寶,就是在媽媽的撫摸之下漸漸入睡的。
皮膚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大的感覺器官,遍布神經末梢,通過撫觸按摩,可以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其次,撫觸按摩的手法是直接作用於寶寶的肌肉和關節,輕捏揉搓之間能夠放鬆寶寶的肌肉緊張狀態,然後讓寶寶以一個放鬆的狀態入睡,入睡之後在睡眠周期轉換的時候,也不會因為身體緊繃而醒來。
撫觸按摩可以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做,一直做到三四歲都沒有問題,因為撫觸按摩同樣是一種親子交流的高質量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撫觸按摩時間至少要達到30分鐘,在做撫觸按摩的時候需要避開這些情況:
寶寶心情不好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寶寶生病的時候剛吃完奶的時候媽媽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有的媽媽覺得每天要做30分鐘好像很難實現,但其實不是這樣得,我一般建議媽媽在寶寶每次睡起來得時候、睡前給寶寶做,每次做5-10分鐘,0-3個月的寶寶每天日間小睡在3-5次,這樣就不知不覺的完成了30分鐘。
3、合理安排寶寶的大運動
0-3個月寶寶的大運動發展主要就是俯趴和翻身這兩個動作,寶寶一出生就可以練習俯趴了,比如俯趴在媽媽的胸口吃奶。
很多家長問,這麼小就讓寶寶趴著?會不會累著寶寶?會不會壓到寶寶的內臟?其實這些擔心有點多餘,俯趴對於寶寶是很重要的,除了能夠鍛鍊寶寶的頭頸力量和脊柱力量,形成第一個生理彎曲,還能促進腸道發育,俯趴形式的飛機抱還能緩解腸脹氣和腸絞痛。
對於月子裡的寶寶,我們可以在寶寶每一次睡起來以後,先做5min的撫觸按摩,然後練習俯趴,俯趴完以後再進行5min的撫觸按摩,剛開始寶寶俯趴也就是幾秒鐘,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俯趴的單次時間就會越來越長。
關於俯趴的技巧以及如何讓寶寶趴的更開心,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寶寶一趴就哭,別怪寶寶懶,責任在家長,這10種方法幫你勤快起來
寶寶出月子以後,就可以幫助寶寶練習翻身,在寶寶每一次睡起來以後,先做5min的撫觸按摩,再俯趴一會,再練習翻身(注意左右對稱,左邊翻一次,右邊也得翻一次),最後再進行5min的撫觸按摩,這一套「流程」是很好的運動模式。
所以,在寶寶清醒的時候,不要總是讓寶寶無聊的躺在床上或者嬰兒車上,也不要總是把寶寶豎抱起來,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讓寶寶有針對性的「動起來」。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個寶寶的案例,媽媽按照這樣的流程,堅持不懈的每天給寶寶做撫觸按摩、練習大運動、定時戶外遛彎,一周左右,寶寶白天終於睡長覺了,晨覺基本能睡1.5h,小睡次數穩定在4-5次,再也沒有出現睡10次的令人崩潰的情況。
媽媽感嘆到,真的不知道撫觸按摩和大運動能給寶寶睡眠帶來這麼大的改變,如果知道,在月子裡的時候就會重視起來。
寶寶睡不好,有諸多的因素,再加上個體的差異性,改善睡眠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不論是哪種睡眠問題,撫觸按摩和大運動都是重要的方法,你會發現,寶寶最後不僅能睡好,觸覺、大運動、視覺、語言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這才是寶寶所需要的睡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