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鷹語,學英(鷹)語,就為你學個鳥語,我把你老師都得罪了。」楊學勤大聲吵吵著自己的兒子程程說。
這是怎麼回事呢,先從楊學勤說起,楊學勤這名字很正能量,其實當年在班裡倒數,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就去x翔技校學習修理摩託車了。
修理摩託車一直是他餬口養家的營生,近年來,大家都開車了,生意就慘澹起來,他就關門出去找工作。可是因為沒文化,到哪哪不要,他真後悔當初沒有好好上學。
後來,他去了搬家公司幹裝卸工,沒活急死,有活累死。
很快,他的小兒子上小學四年級了,語文數學成績都還行,就是英語不行,今天學了明天忘,打罵都不管用。
李學勤可是吃過學習不好的虧,他可不能讓兒子走他的老路,於是他背著妻子,偷偷摸摸地給老師送禮了。送上一回,管一兩個月的事,老師在課上還能叫他兒子回答個問題,糾正下讀音,時間長了又不理他了。
本來嘛,老師就喜歡腦瓜聰明的孩子,教起來輕鬆,一點就會,誰也不願意和倒數的笨蛋費嘴皮子。
一回,兩回,三回,給老師送禮就像吃止疼藥,藥效下去就不管用了,兒子的成績到期中考試還在三十分上。
這怎麼辦呢?楊學勤愁得抓耳撓腮。
今年暑假,一個新的英語品牌開到了程程學校的對面,聽說提高成績還挺快的,楊學勤就動心了。
他想,給老師送禮也不大管用,何不把送禮的錢交到培訓班試試,程程笨是笨了點,可要是萬一要是找對了老師,說不定程程就喜歡上英語了呢,有了興趣,成績就不是問題了。
於是,他和妻子商量之後,高高興興地就把程程送到了這家培訓班。
他想,我讓我兒子上培訓班提分,讓你學校的老師對我們家孩子刮目相看。
周六周日,英語每天半天課,楊學勤和妻子輪流按時接送程程。
培訓班是小班教學,每個屋十個學生,程程回家就說楊老師人很好,從來不兇他,很有耐心。
楊學勤一聽很滿意,加上又是同姓,他對楊老師印象更好了。他還刻意打聽到楊老師是上海的,因為男朋友在這才來到山東,最喜歡吃山東的嫩玉米棒子,楊學勤默默地在心裡記下了。
程程在這學習,也確實見效了,最起碼掌握了音標,這可是一個大的進步。
到了秋天的一天,楊學勤給在老家的母親打電話,讓把家裡種的嫩玉米送一點過來。
很快,母親就坐著公交車背著半袋子玉米來了。
那天下午,楊學勤故意晚去了一會,等別的家長都走了,他從電動車上拿出半袋青皮嫩玉米說:「楊老師,自己地裡種的,你不嫌棄就拿回去煮著吃吧。」
楊老師一看很高興,她哪裡見過這麼新鮮的玉米呀,一邊推辭一邊道謝,就收下了。
從此,她對程程格外關照,老是表揚程程,程程越來越喜歡英語了,成績也明顯進步了。
楊學勤也很高興,他想,這個上海來的老師,看來是喜歡土特產,後來他又送了新鮮的地瓜、花生,楊老師都很高興。
楊學勤送禮送得一發而不可收,有什麼土特產都想著楊老師。
今年霜降過後,他想起為做鹹菜父親種的小半畝生薑,何不送給楊老師一點呢。
那天中午,他早早拿著二十斤帶土的生薑送到了楊老師的教室裡,楊老師萬般推辭,他轉身就跑了。
生薑在教室放了一下午,不到下課的點,楊老師就跑到衛生間嘔吐起來,吐得翻江倒海,眼淚鼻涕一起流。
下次見到楊學勤時,楊老師就委婉地表達了她不吃生薑,聞那味道會吐的事,楊學勤感覺心裡特別不過意,連連道歉。
他妻子說,老是送些土東西,要我說,送就送點洋氣的,人家大城市人喜歡的。
改天,他又送了一個裂開的大榴槤,楊老師一看推辭說,這麼貴的東西,你快拿走吧。
楊學勤怎麼可能拿走呢?他放下就跑。
後來聽程程說,楊老師看著榴槤捂鼻子,就在她差點吐了的時候,她打電話叫男朋友來把榴槤拿走了。
「看來她男朋友喜歡吃,也行。」楊學勤說,總之,好東西沒浪費……唉,你學個英語,讓老子操碎個心。
為了讓孩子學好英語,你是否絞盡腦汁,做過各種各樣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一起聊聊孩子學英語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