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兒子學英語的方法太前衛了!

2021-02-11 晚讀英文

溫馨提示:

可以點擊音頻版本,直接收聽👇

有不少人在上小學、剛接觸到英語時,會使用漢字標出英語單詞的發音,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雖然可能發音不是非常標準,但確實是個辦法,而這個方法卻不是20世紀末才出現。

自新航線開闢後,英國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並且瘋狂擴張殖民地,曾是世界頭號殖民帝國,殖民地的面積等於英國本土面積的111倍,使得英語成為了世界使用面積最廣的語言。

英國人打開清朝的國門後,英語隨之來到了中國,清末的年輕人接觸到新思想,也需要學會英語,而他們往往不怕寫英語、不怕看英語,但口語方面卻是個障礙,那清朝人怎麼學英語?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就發明了一種「土辦法」:使用漢字來學習英語口語,讓網友覺得太前衛了。曾紀澤出生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自幼就受到了嚴格教育,通經史,工詩文,精算術,而清朝國門被強行打開後,清朝人雖見識了另一種文化,但也憤慨洋人在我國的所作所為。

於是我國就轟轟烈烈的進行了洋務運動,曾紀澤也是非常努力的學習英語,但當時學習英語可沒有現在這般的條件,既沒有出現電影讓曾紀澤學習英語口語,也沒有學習機,哪裡不會點哪裡,更沒有手機、收音機等。

那怎麼辦?還是得學,曾紀澤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即使沒有專門教他的英語老師,但他也有自己的方式去學習英語,曾紀澤先是記住英語單詞的發音,然後寫成漢字,這裡的漢字不具有任何意思,只是用來學習英語口語,曾紀澤將這種方法稱為「西洋字調音合併之法」。

如:「to do」,曾紀澤寫上意思「做」,然後寫上發音「妥、度」;又如:「to sit」,意思是「坐」,發音是「妥、西特」,另外曾紀澤還發現有些音要輕讀,如「to walk」,意為「走」,發音是「妥、挖而(小字,輕聲)刻」。

通過「西洋字調音合併之法」,曾紀澤成為了我國第一位在西曆元旦,對各國駐京公使說出「Happy New Year」的人,他也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

之後我國甚至出現了「英語教科書」《鬼話》,裡面就是英語和漢字結合從而學習英語單詞,更高一級的就是《無師自通英語錄》,出現了英語句子,依然是採用漢字來標註英文的讀音,如「how do you do?」後面緊跟著讀音:「好度油圖」。

——————

往期遴選👇

林語堂名篇《英文學習法》,學英語必讀!

錢鍾書是如何學習外語的?非常值得借鑑!

語言大師趙元任:學語言,精髓在3個字

精通九國語言的辜鴻銘的外語學習法:背誦法

關注「晚讀英文」,一起閱讀/聆聽經典

相關焦點

  • 清朝人咋學英語的?曾國藩兒子發明一「土方法」,網友:太前衛了
    有不少人在上小學、剛接觸到英語時,會使用漢字標出英語單詞的發音,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雖然可能發音不是非常標準,但確實是個辦法,而這個方法卻不是20世紀末才出現。英國人打開清朝的國門後,英語隨之來到了中國,清末的年輕人接觸到新思想,也需要學會英語,而他們往往不怕寫英語、不怕看英語,但口語方面卻是個障礙,那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就發明了一種「土辦法」:使用漢字來學習英語口語,讓網友覺得太前衛了。
  • 清朝人咋學英語的?曾國藩兒子發明一「土辦法」,網友:太前衛了
    有不少人在上小學、剛接觸到英語時,會使用漢字標出英語單詞的發音,用這種方式學習英語,雖然可能發音不是非常標準,但確實是個辦法,而這個方法卻不是20世紀末才出現。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發明一種方法,沿用至今!
    他以九五之尊帶頭學習「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蠻語」,提高了英語在宮中的地位,紫禁城內很快掀起了學英語的時尚,就連慈禧老佛爺最後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是說到清朝人學習英語,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由於當時沒有錄音機和專業的老師,當時學習英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但是曾紀澤毫不氣餒,而是發明了一種很「厲害」得方法!
  • 曾國藩的兒子為什麼能夠成才?
    曾國藩有兩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五個女兒有四個都是嫁入官宦人家,命運極其不好。同樣身為官宦人家的曾國藩,兩個兒子都成才了。曾國藩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曾紀澤,是書法家、外交家,喜歡地理、習射、繪畫和音樂。我們看曾國藩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他給自己的兒子在學習上提供了很多的學習方法。有這樣關心孩子的父親,孩子怎麼會叛逆。當然,現在孩子學習的內容跟曾國藩那個時代已經不一樣,但是學習方法依然是可行的。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發明一種「土辦法」,一直沿用至今
    相信很多讀者剛開始學習英語時,都用過這樣一種方法,即將英語的發音用同樣發音的漢字表示出來,再反覆誦讀,直到記住為止。這種方法相當笨拙,而且由於漢字和英文發音的差異,標註出來的中文讀音也不一定準確。但對於英語初學者而言,不失為一種妙招。不過,伴隨著英語學習的循序漸進,以及英語在全國的普及。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獨創一種「土辦法」,現在也很受用
    一說起學英語,不少讀者朋友小時候應該用過這個「小妙招」——根據英文單詞的發音寫出對應的中文字,比如「Love you」就寫「老虎油」,「Thank you」就寫「三克油」,那麼誰是第一個發明這個
  • 曾國藩兒子發明土辦法,方法奇特卻沿用至今
    但在清朝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學習英語的資格,那個時候的清朝只有一些有錢人和達官貴族才有資格去學習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學英語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底層交流根本用不上英語。但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兒子當年作為名流漢臣之後,他也學過英語,在學英語過程之中也是十分的頭疼,後面他發明了一種方法讓自己學會了英語,並流傳至今。
  • 清朝人怎麼學英語?曾國藩兒子有一種「土方法」,已沿用了百年
    不過當時留學幼童都不懂英語,他們往往都是到美國之後才開始學習英語,這讓他們也耽擱了不少的學業,可是學英語並不簡單,朝廷就召集了一批清朝外交官,想要聽聽他們的意見。
  • 曾國藩:做人不能太玲瓏剔透,胸懷寬廣才能成就大事
    曾國藩有著自己的看法。一、與人交往要把握好分寸那一年,曾家的家眷從湘鄉來濟寧探親,在返程時,由曾國藩的兩個兒子紀澤和紀鴻負責護送家眷。當時曾國藩身居高位,曾家的勢力很大,沿途的地方官員和曾家的一些舊識舊部知道此事後,免不了要盡地主之誼招待一番。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的教子方法!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教育方法和格局,今天我們來看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在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家書中說他兒子「每日讀書,頗能領會。」而曾國藩在教孩子的時候,注重明辨,我們在曾國藩的家書當中,經常能夠看到曾國轄硬兒子以平等的態度探討學問,鼓勵孩子表達見解。他的兒子從9歲(虛歲)開始,就要求做議論文,在今天看來,做議論文是要求很高了,學校要到5年級左右才開始學習寫。其實,這議論文很簡單,在生活中,經常和孩子探討問題,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論據也不一樣。
  • 錢穆中年學英語的名著閱讀法
    後來由於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需要,採用了獨特的自學方法——名著閱讀法,學會了英語。1939年,44歲的錢穆接受顧頡剛之聘,同意到齊魯大學上任,並獲準先休假一年,回鄉侍奉老母。他攜眷遷居蘇州耦園,易名梁隱,過起半隱居的讀書治學生活,每天自學英語半日。
  • 曾國藩不教兒子八股文,也並非憤世嫉俗,而是另有退路
    曾國藩卻不同,他的長子曾紀澤天賦很高,九歲的時候,就開寫關於史論的議論文了。在十一歲的時候,曾紀澤突然寫了一首四言詩。這不光讓曾國藩感到欣喜,也讓他的父親曾麟書等家人覺得振奮。他們認為,曾氏家族既曾國藩之後,又會出現一名翰林。
  • 曾國藩後代有多優秀?兒子為中國收復大塊領土,孫女嫁給開國元帥
    但是,對於曾國藩來說,這一種說法都是例外。曾國藩身為清朝名臣,文章武略皆高於一般大臣。曾國藩不僅為清政府立下汗馬功勞,在家庭治理方面也有他的一套方法。曾為了家族的長久昌盛定下了一系列家規,被整理為《曾國藩家書》。曾國藩一人的發展帶動了整個家族的發展,他的子女無一例外,都成為了棟梁之才。
  • 《曾國藩治學方法》摘錄
    陽明之學學之不善,還會發生毛病;曾國藩的學問,則無論如何,都不會發生弊端。高明的人應該走這條路,遲鈍的人也應該走這條路,下學的功夫如此,上達的功夫亦不過如此。因為他對學問的見解,不與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體力行地做出榜樣來,這便見得他的真學問。(胡哲敷.曾國藩治學方法[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20.)  曾國藩的才質,並不能算是聰秀。
  • 曾國藩:願汝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曾國藩認為,家裡有人做大官的家庭,子孫養成嬌縱氣,這個家庭甚至於家族一代就衰落了,而耕讀傳家、孝友傳家的家庭因為有了這些內在的、實質的精神傳承,綿延多代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曾國藩希望弟弟和兒子們能夠體會他的用心,兒子讀書明理,弟弟們孝友親愛,以精神的傳續使得整個家族綿延流傳。看到這裡,相信你也能體會到曾國藩的良苦用心了。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他的教子理念嗎?
  • 用曾國藩笨方法試試
    歷史上,有一個人在這方面的方法非常好,經常被心理教育學家們引用。他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千古第一聖人——曾國藩。三、曾國藩教子的笨方法,堪稱教科書, 乖乖讓兒子聽話當時他的兒子,也正值青春期,如果他直接這麼說,他兒子肯定也不會聽他的話, 跟他對著來。但是,曾國藩卻用了另外一種溝通方式,成功讓兒子聽他的話,乖乖讓兒子按他說的做,他是怎麼溝通的?
  • 曾國藩:讀書治學,貴在得法
    曾國藩在學問和事業上的成就,既體現出其做人的品行、態度和膽識,也體現出其做事的眼光、方法和路徑。在家書中,曾國藩曾多次強調讀書治學之道,這既是曾國藩治學經驗的具體總結,也是曾國藩讀書治學之道的生動示範,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在閱讀、寫作曾國藩將近二十年之後,張宏傑將以前關於曾國藩的拼圖式寫作和研究整合起來,補足了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簡明全面的《曾國藩傳》。可以讓讀者花不太長的時間,就能完成對曾國藩一生功名事業和心路歷程的了解。 作者也表示,這是他最重要的一本書,凝結了他二十年來研究曾國藩的精華。
  • 曾國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氣為第一,造句為第二,選字為第三
    曾國藩「平生好雄奇瑰瑋之文」,身為晚清軍政大臣的他,也是近代作家、湘鄉派古文的創立者。01 文章的雄奇之道兒子曾紀澤向曾國藩請教文章的雄奇之道。曾國藩寫信進行了詳細說明。在曾國藩看來,文章的雄奇以行氣為第一,造句為第二,選字為第三。
  • 曾國藩強大內心的方法之一:慎獨
    曾國藩在30歲的時候立志學做做聖賢,開始修煉「正心與誠意」,慢慢練就出一顆強大的內心,也是從慎獨開始的。他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們:「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他還說:能夠做到慎獨,則就可以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